如何指导中学生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0004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指导中学生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如何指导中学生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如何指导中学生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如何指导中学生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如何指导中学生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如何指导中学生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如何指导中学生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如何指导中学生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如何指导中学生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如何指导中学生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如何指导中学生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如何指导中学生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如何指导中学生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如何指导中学生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如何指导中学生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如何指导中学生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如何指导中学生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指导中学生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如何指导中学生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指导中学生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如何指导中学生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情,我设计了一个主题:

看谁的故事更动人。

就是每天让学生讲一个自己最动人的故事,看谁最能感动同学们,他们讲的故事必须是自己身边的事。

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感情。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们有讲自己妈妈的,有讲爸爸的,有讲同学的,有讲老师的,还有讲自己的宠物的,题材各种各样。

我记得其中其中有一个同学讲了了一个童话故事:

木槿花,他说,他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因为他看到她住的房子旁边的树木被砍了,盖了楼房,将来大自然会报复我们的。

他的内容如下:

两棵老木槿花躺在垃圾桶旁流着眼泪,妈妈说:

“孩子爸,你还好吧,看来我们也该上天堂见咱们的孩子们了。

“是呀,唉。

“想想我们从前我们一家是多么快乐呀。

那时我们是多大的一个家,我们有几百口。

当我们开花时有多少人来看我们,我们用我们的花香给人们带来了多少的快乐,还记不记得有一个小姑娘她叫美美,她坐我的肩膀上照相没有坐好,差点甩下来,是我用我的手接住了她,她很顽皮,看没有摔着干脆坐在我手上照相,还和我说:

“木槿阿姨,谢谢你,我会常来看你的。

”木槿妈妈说。

 

“是呀,可是人们不知道怎么了,他们残忍的把我们的孩子一个个拔掉,不知道丢到什么地方了,孩子们大声的喊着:

爸爸妈妈救救我们,可是我们没有能力救自己的孩子,我们的哭声回荡在黑黑的夜空中。

人们在我们的家园上建起了高楼大厦,把我们两个老人挤在一个小旮旯,高高的房子挡住了我们吃,干干的地面挡住了我们喝,可是现在人们连这点生存权利也不给我们了,把我们也连根拔了,我们已经几百年了。

”木槿爸爸说。

“人们会遭报应的。

孩子爸,我没有力气了。

“我也是。

”两棵木槿花晕了过去。

当他们醒来时,发现周围很吵:

“妈妈爸爸醒来了.”

“孩子们我们在天堂见面了吗?

“不,爸爸妈妈,我们没有死,当那些狠心的人们把我们仍到路沟中,美美发现我们,她和她的家人们把我们栽倒了她们买的土地上,精心的照顾我们,我们的生命是美美一家救的,我们很想爸爸妈妈,美美今天出差,顺便去看看你们,发现了你们也被他们拔掉了,就把你们也救了回来。

“美美一家真好,要是人们都像美美一家就好了。

木槿一家快乐的生活在木槿园中。

又过了十几年,人们不停的破坏着自己的家园,终于地球上的水发怒了,他们像猛兽一样吞噬着地球,木槿园中的木槿花们像卫士一样紧紧的抓住美美一家的手,把他们一家围在了自己的心中,一场洪水过后,这个城市只有一家活了下来,而地球的其他城市也只有爱地球上的生灵的人们活了下来,他们是自己所爱的生灵救的。

木槿花们用自己的枝条给自己的主人建了一个新房子,她们用自己的欢笑告诉人们:

人们给我们一点点爱,我们会回报人们数不完的的爱。

我记得我和学生们听完他的故事,几乎有一分钟教室里静静的没有声音,最后爆出了热烈的掌声。

我设计的这个主题:

看谁的故事最动人,坚持了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们的感情丰富了,写作水平提高了。

三、声。

所谓声,就是说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感知丰富了,感情丰富了,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就是自己的心声了,成了一篇好文章。

在我指导的中学生作文中,我通过以上方法培养出了很多写作高手.

我的指导中学生作文的方法是我的一点经验之谈,浪花不大,但实效无穷。

谈现代儿童关于爱的教育

卢梭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活动家,在其道德教育中,他指出,做一个人“虽然憎恶不合理的社会,但因为具有善良的天性,所以怀有同情之心,爱所有的人,教育就要发展这种博爱精神,培养善良的爱人之心”。

我且不评论卢梭的博爱教育观点正确与不足,我只想谈谈在现代社会中,对现代儿童进行爱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博爱精神是非常重要并且必要的。

这是因为:

第一,在当今社会中,由于社会的进步,带来了极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不正当的精神财富。

例如:

自私自利,一切向钱看,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双等。

这些不好的思想在成人的身上可以说大有人在,他们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儿童们,潜移默化地毒害着孩子们的灵魂,而反映在孩子们身上就是冷漠无情,缺乏同情心。

我曾亲眼看见过一件这样的事。

一只不知为什么受伤的小燕子从空中跌落在地上,它可怜巴巴地挣扎着,我正想过去将其拾起,这时过来一群小学生,他们拾起那只受伤的小燕子你看看,他看看。

我想他们一定会将其捧回家,把伤治好,然后放归大自然。

我带着愉快的心情刚想走开,突然他们之中发出一串“喔喔”的喊声,我回头一看,他们中的一位将那只小燕子向空中抛去,那只小燕子重重地摔在地上,死去。

我的心抖的收紧。

我走过去,轻轻的问他们:

“你们为什么不将小燕子带回家,将伤给他治好呢?

”其中的一位回答:

“我爸爸给病人看一次病就挣回一半,我把它带回家,治好了,谁给我钱?

”另一位说:

“上次我带一只小鸟回家,妈妈说:

扔掉它,救它,它不会帮你考大学,快去看书。

”我惨然了,安徒生童话中那些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们远离这个世界上的孩子们了。

由于社会的影响,孩子们冷漠无情,缺乏同情心,因此对当今的孩子们进行爱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不然将来的社会将变成互相残杀,近似于野蛮的社会。

第二,在当今社会,由于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全家人的掌上明珠。

因此使他们从小就觉得自己地位优越,高高在上。

对家里所有的人,召之即来,呼之即去,使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自私,高傲,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不关心别人,只关心自己,这样的独生子女,自己稍不顺心,就给爸爸妈妈耍脸子看,甚至绝食,离家出走。

吓得全家上下像热锅上的蚂蚁,有的家长甚至为此而耽误工作。

面对这种情况,对儿童进行博爱教育是必要的。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造成现代儿童自私自利,冷酷无情,缺乏爱心,同情心,我们应该怎样对他们进行教育呢?

我认为:

首先,要从家庭开始,从儿童生下来,父母对他们充满爱,信任他们,由此来激发儿童的爱。

由于儿童对父母的爱发自内心,由此儿童爱的种子就会在心理发展起来,父母要抓住这一点进行爱的教育,从爱爸爸妈妈,扩展到爱家庭其他成员,以至爱所有的人,爱其他有生命的东西。

其次,对儿童爱的教育要非常注意父母的榜样作用和教师的以身作则。

俗话说,近赤着红,近墨者黑,在儿童世界中,父母的榜样,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父母要教育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具有同情心,爱别人的人,首先父母本身应是具有爱心的人,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你的善的行动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据调查,大凡家庭中父母爱心之多的家庭,那么它们的子女也富有爱心,同情心,知道爱别人,关心别人。

而家庭中父母是自私自利的人,冷漠无情的缺乏爱心的人,那么它们的子女也大多是缺乏爱心的人。

因此,作为父母,我想说,为了使你们的子女成为具有博爱之心的人,那么你们自己先捧出一颗爱心吧。

另一方面,在孩子们的世界中,教师的榜样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们上学的时候,除了父母,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

老师的言行深深的影响着他们。

因为在孩子们心中,老师就是他们崇拜的对象,因此为人师表培养孩子们的爱心,老师首先要做出表率。

老师平时礼貌待人,对自己的学生充满爱心,爱每一个学生,那么学生也会爱老师,同时爱每一个同伴。

对于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的。

记得在小学时我新接了一个班,有一个孩子由于家庭的不良影响,动不动就打别的同伴,别人不小心摔了就拍手喊:

“该”。

有一次他从楼梯上不小心滑了下来,我赶忙上前将他扶起,像妈妈一样关心他,爱他。

后来我发现这孩子变了。

我的爱心在他的身上起了作用。

他的伙伴不小心被皮筋绊倒了,这次这个孩子没有喊该,而是上前扶起她,问她摔疼了没有。

我看到这种情景,感动得真有些泪流满面。

我更感到作为一个老师的责任重大。

最后,对儿童进行爱的培养,还要注意对儿童进行爱心行为的练习。

因为儿童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对于简单的说教什么是爱,同情心,他们并不懂,因此,要对儿童进行爱心行为的练习,首先从家庭开始,让儿童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让他们看父母工作的过程,从而让他们懂得父母劳动的辛苦,由此爱父母,尊敬父母。

继而让他们看所有劳动者的工作,让他们从中受到教育,爱劳动者,爱别人,同情别人。

其次,在学校,老师要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练习环境,可以制作一些学好样的光盘让学生观看,老师故意设计一些能够练习儿童爱的行为的小场景,在场景中让儿童去实践,老师观察他们的表现,并且给与指导。

这样儿童在爱的环境中受到爱的关怀,在爱的环境中去爱别人,关心别人。

总之,在当今社会中培养儿童博爱精神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因此,为了下一代,为了社会的文明,让所有的人都具有一颗爱心吧,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

让我们的下一代健康的成长,请捧出一颗爱心来。

初中作文指导要“掷地有声”

——由一堂作文指导课引发的思考与实践

潘丽华松江四中

一、片段实录:

【要求:

在对初三学生讲解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后,请学生交流自己在《随笔》中尝试运用了这种写法的内容,教师给予指导。

(一)

学生1:

爸爸下雨天来接我,

老师:

“雨中送伞”来了。

本来看着这么大的雨,我在矛盾要不要冲出去,淋着雨回家。

可看到爸爸来了,我很勇敢地迈出了一大步。

当你看到爸爸的时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他那很坚强的背影。

那背影给了你——

给了我力量!

这让我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很好!

请坐!

(二)

学生2:

运动会后,我因为腿疼叫了一辆黄包车,看到拉车人的辛苦,在想他以前肯定没有好好学习,所以才过着这种生活。

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

老师:

坐黄包车的确是一件小事,从中明白了好好学习的道理,也是以小见大。

但感悟到的东西有些空了。

(沉默)

能不能把你的累和车夫的累做个比较?

你很累但是还能坐车享受,而车夫却还得用力拉车。

学生3:

形成对比

很好。

那还可以感悟到些什么?

要学会坚持。

还有别的吗?

(想了想)做事不能只图享受,应该学会吃苦。

很好,请坐!

二、教后反思:

这堂课的重点,应该是学生学会怎样将小事写出大意来。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写作片段,最初目的在于分析其中的以小见大手法,更是针对学生个人进行有效指导。

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真正地理解此写法,并能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以上两个教学片段相比,我发现自己在实际的教学中,与五位学生在交流时,有的从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出发,和学生一起商讨来进一步深入;

也有的只是蜻蜓点水,甚至没有针对学生自己的写作内容进一步修改。

在之后的写作实践中,有的学生还是没有能够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灵活运用其中。

这也引起了我对作文指导的进一步思考。

诸灵康老师曾说:

要搞作文研究,要从学生的作文中去研究。

我想,要给学生作文指导,也需要从学生困惑中去指导,做到对学生作文指导的有效。

三、改进措施:

要想在作文指导上做到实处,需要教师从备课到批改各环节都要从学生出发,针对自己所教学生的知识特点、能力掌握、思维逻辑等方面,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措施。

我所教的是普通学校的学生,一是班级里学生写作能力层次相差较大,二是学生平日里缺少对生活的思考和积累。

对此,我学习了有关书籍中的内容,结合自己所教班级来改进了自己的作文指导方法,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借学生一双慧眼

狄泰尔认为,生活经验之于精神如同呼吸之于身体。

要想在写作中有所感悟,有感而发。

自然要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生活其实是很丰富的。

我们常说他们缺少发现的眼睛。

那老师就应该借给学生一双慧眼,指导他们学会观察生活、体味生活。

1.随课点拨,激活感动

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这正是作文的来源,也是我们作文教学的出发点。

如果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能经常是学生对平凡的生活有些许的震撼与感动,即使是点滴的触动,并能及时的记录,那学生的作文就不会空洞,就不会编造。

2.范文举例,激发同感

我们不仅要“随文写作”,还要结合某个写作知识给予一定的范文,学生能从中有所感悟、体会。

给学生范文,是老师们常常做,也为此花费了不少时间。

但要注意几点:

①范文要符合这次写作知识点,具有代表性。

②范文的难易程度要适合班级里的绝大多数同学,具有普遍性。

③范文能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引起学生的经验回忆,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共鸣点。

这样,学生慢慢从芜杂的生活中辨别每次写作的主次,找出合适的材料来表现某个主题。

当然,最初的“借”慧眼也是为了之后的“不借”。

刘勰等人指出艺术创作“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特点。

学生如果能跟随教师的指导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写作水平,日益进步,就会自然地、自觉地抓住生活与心灵的触动点,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内容。

(二)携学生做“潜水运动”

写作是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因而教师在进行指导方法时不能简单、临时地应对。

我们常常有两种做法:

一是作文课前匆忙找文题,课堂上淡化了写作指导,让学生上来就写,限时上交,结果学生也是临时对付。

一是在课堂上对写作方法过分“精雕细琢”,课堂缺少重点,单纯罗列知识,学生实际写作仍无从下手。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改用杨敏老师的一句话:

作文的海洋中写作指导要做“潜水运动”,不要浮在表面,在指导写作上扎实、深入。

因此,我的教学流程增加为五环节:

指导1

指导3

指导2

教师出题———学生写作———师生讲评———学生修改———教师讲评

三次指导针对性不同,采用的方法也会迥异。

指导1:

用写作技巧做支撑

古人讲:

情动而辞发。

作文应当是个人内心对生活感悟的自然流露、表达。

但要想自然表达,先要对一般的写作技巧做到心知、笔熟。

毕竟初中学生在写作上不自觉,缺少了写作技巧文章显得乏味、单调。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教给他们一定的写作技巧,要因材施教,比如对于那些写作基础差的学生可以更多地从结构方面多学习,这对他们个人的写作成长,甚至对应试写作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我在诸灵康老师的“初中作文研修班”一年半的学习培训中也学到较为系统的写作技巧,比如:

线索中“一句经纬法”“一词立骨法”;

结构上三段式、总分式、插叙式等。

这使得教师个人的写作知识更系统,在写作教学中也可以更好地给学生做支撑,指导学生写作时有“法”可依。

指导2:

从学生习作找珠玉

在学生完成写作之后,教师的指导更为重要。

但在实际写作教学中,因为种种原因,教师常忽视此环节,或简单处理。

于漪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改采用的方法是很值得学习借鉴的。

在对《一件小事》习作讲评中,比较三篇学生习作,要求:

每个同学给五分钟的时间准备,就一篇习作中的材料思考两种组织情节的方案,并在课堂上口头交流。

这样的指导讲评,使得学生训练了发散性思维,锻炼了表达能力,也为写作提高做准备。

王荣生老师指出,“作文是中小学特有的事物,它一头连着写作能力的培养,一头连着各式各样的考试,尤其是高考和中考。

”要想让学生的每次写作真正达到有效、有收获,那么和学生一起分析他们的习作,从中找到“珠玉”借鉴,理出“瑕疵”修改。

于是我结合自己学生采取了类似的方法。

选取两篇学生作文,先请小作者谈谈个人的写作思路,再课堂上师生一起分析其中怎样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之后请学生针对例文进行当堂修改,学生们的情绪高涨起来。

当然在这期间,老师仍要把握尺度,并对学生的修改要斟酌点评,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明白这种写法的真正运用。

最后,作业布置:

根据课堂学习,从以小见大的手法出发,修改自己的习作。

我还允许别的同学帮助修改。

学生也的确能结合之前的分析再思考,有见地的修改。

指导3:

以个别面批游有余

教师在作文批改中常用的方式有教师书面评改、学生互改、个别面批等,这里面个别面批自然是最花费功夫的,却也是最有实效的。

当然,不可能个个面批。

这就需要在前几个环节后,教师根据学生对前两次指导后修改的效果,再找出没能掌握运用这种写作手法的几位学生,一一单独面批,让他们能从中真正地理解学会,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我教的初三5班,有个学生写了下雨爷爷来送红雨衣的事情。

平日他就不爱写作,只写三四百字,还语句不通。

“红雨衣”也是正巧那天我在班级上课看到的,随口和他说了一句:

“你爷爷送的不仅是件雨衣呀!

”他笑了笑。

一个星期后的课堂写作上,他就用了这个材料,只是在语言表达、写作技巧运用上不足。

两次指导下来,他的作文已经有了些“以小见大”的味道,只是他的立意比较浅,从这一件小事看出爷爷很关心他,字数也只有362个。

我和他在办公室里一起讨论、修改,在他说出爷爷平日里对他的种种好后,请他借助之前指导的插叙写作手法。

既丰富了文章内容,也解决了字数不够的问题,他更是在反复指导修改中理解了这种写法,文章修改后有了很大改观。

这两个多月来,写作指导的改进实践,会花费精力,但还是有实效的。

只要坚持做到作文指导的有效实施,做到“掷地有声”,学生就能在写作上游刃有余,才会在写作的海洋里扬帆前行,不再谈“写作”色变。

如何指导初中生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历来都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是一块“硬骨头”。

在期末检测中分值占35—40%,所以,又是一块不得不啃的“硬骨头”。

老师难教,学生难学。

人们经常听公开课、示范课等,很少有老师选作文教学,除非是被指定。

就是被指定上了,课堂上也不可能完成写作,最多只是完成一个片段,所以,也起不到观摩的作用,交流起来也有难度。

要教会学生写好作文,非一日之功。

这要依靠教师的指导,学生的感悟,对生活的观察,对素材的提炼,对语言的驾驭的能力等各种因素,综合发挥效力。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写作的要求共有八点,提得很全面,很具体。

其中第二点这样要求: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我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他们受家庭的影响,对课外书籍的阅读相对城里的学生薄弱,知识面较窄,语言比较贫乏,写作有些困难。

即便写了,也显得干巴巴的,没一点真情实感。

老师一看开头就知道后面要说什么。

学生不会观察生活,闭着眼睛瞎编,你叫他写妈妈,基本上都是妈妈背自己上医院,看着她豆大的汗珠,我的眼泪出来了;

叫他写老师,一定是老师的白发,我犯了错误老师没批评而是给我讲道理。

看第一篇可以接受,第二篇,可以忍受,多看几篇就让人大倒胃口,忍无可忍了,这就是现在老师们戏称的“新八股文”。

我想就如何让初中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让学生多读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首先是充分利用教材。

老师应该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范文让学生大声朗读,在朗读中让学生整体感受课文内容之后,老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文章的取材,尤其是同一主题的文章多找几篇进行比较阅读,看看表现同一主题可以从哪些不同的角度取材。

比如,同样是写母亲,朱德写《回忆我的母亲》,选取的是母亲除了煮饭,还要种田,喂猪,养蚕,把“原本连地主看也不看的饭食,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还自己纺棉织布给孩子们做新衣服,“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而林莉的《小巷深处》的选取则是母亲为了女儿,瞎着眼,在“毒辣的阳光”下卖冰棍,把皮肤晒成了“古铜似的颜色”,当女儿嫌她丢人时她选择请别人给女儿送钱送好吃的而自己躲在暗处。

让学生明白,写母亲不一定非得是在你生病的时候背自己上医院,不同的母亲她们所做的事是不一样的。

其次,老师还可以选一些课外的美文,特别是同龄人的作文,不光是深情并茂地念给他们听,还要举一反三,教他们学习别人表现某个主题用的是什么材料,这些类似的材料在我们身边有没有?

如果有,会不会跟别人用的一模一样?

别人用的是这个材料,我们则可以用另外的材料。

我有个学生叫张潇文,他喜欢上作文课,我每次给他批的作文他都会认真去看并喜欢捉摸。

有一次,我在《作文通讯》上看到一篇作文叫《瘦的烦恼》,我觉得写得非常好,就念给他们听。

这个孩子很有感触,他对我说:

“我以为只有我们这些胖子才有烦恼,结果瘦也有烦恼。

”我就抓住这个机会,问他:

“同样是烦恼,你跟他的烦恼一样吗?

”他说:

“肯定不一样啥!

”我趁机鼓动他:

“那你为什么不写一篇《胖的烦恼》呢?

”我看见他非常兴奋,经过几番修改,果然写了一篇《我胖,因此我苦恼》的作文,非常成功,绝对让许多胖孩子有同感,后来这篇作文在《作文通讯》上发表了,编辑还对他作了后续采访,写在“点击小作者”栏目。

以后他的作文就顺了,绝对的有真情实感。

二、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成为一个有心人

学生的生活范围相对狭窄,几乎永远是几点一线,缺乏色彩。

叶圣陶老先生说:

“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的深厚的情思来。

”我们的写作课应向生活“开放”,求教于生活,让美好生活本身去触动学生写作的灵性。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学生不会从生活中积累材料。

往往让一些事物、事情从身边悄然而过,而不会去牢牢抓住。

只有让他们学会了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取材,文章素材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前两年,我校大门口有位一条腿的爷爷把接送孙子上下学当成他的事业来做;

我校即将退休老师胆结石手术后,背部还直不起就来上课;

患有心脏病的同学金永健靠师生、社会好心人、政府捐助才得以完成手术,家里十分困难,但在“助残日”这天,他爸爸却拿出20元钱来到学校的捐款现场,以此来表达他对学校师生,对社会好心人的回报;

患癫痫的姜益梅同学发病,老师又扛又抱,又是买水又为她打扇……,生活中有写不完的东西,我们的学生却视而不见,非要瞎编,编的结果是千篇一律。

我们做老师的就要把这种观察生活的方法教给学生,要在课堂上公开讲师生都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