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佛教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027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佛教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对佛教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对佛教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对佛教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对佛教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对佛教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对佛教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对佛教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对佛教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对佛教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对佛教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对佛教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对佛教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对佛教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对佛教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对佛教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对佛教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佛教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对佛教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佛教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对佛教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可以说,佛教作为我国古代社会传统文化中的上层建筑部分,它的艺术价值一直以来都对旅游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深度的挖掘与开发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就可以打造集观光、休闲、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旅游资源,这一举措不仅为发展文化旅游增添了新的意义,同时也对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毋庸置疑的作用。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当今旅游者需求日渐多元化,生态旅游、探险旅游、会议旅游形式多样,而文化旅游已经成为当今旅游业新的潮流点,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融旅游与学习并传承文化为一体。

[2]佛教文化以其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神秘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以感受佛教文化为旅游目的的游客日益增多。

佛教作为我国古代社会传统文化的上层建筑,其艺术价值对旅游有很强的吸引力。

佛教文化资源一旦经过深度的挖掘与开发,就可成为集观光、休闲为一体的优秀旅游资源,不仅为文化旅游的发展增添新内涵,而且对促进当地经济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无锡灵山大佛和南京牛首山风景名胜区作为江苏佛教旅游胜地的典型代表,以它们为例思考对佛教旅游资源的开发,从特殊中总结出共性规律,再推广到其他佛教旅游景点当中,将会对整个江苏乃至全国的佛教旅游资源的开发工作产生重大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相较我国对佛教旅游的研究来说,国外的研究比较早也相对成熟。

1996年BorisVukonic在其发表的《旅游与宗教》一书中,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主要论述了宗教丰富精神生活,促进个人发展以及在旅游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瑞泽和墨菲(Raj&

Morpeth,2007)在著作《宗教旅游与朝圣节庆管理》一书中,主要讨论了作为文化旅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具有的重要性、发展前景、产品开发与营销等议题。

引用利恩施德(Rinschede,2001)的观点,他认为文化旅游的是宗教旅游的总集合,同时谈到“宗教旅游是一种文化类型的旅游,其参与者们或部分地的推动力都在于宗教文化”。

周立君、王金伟(2006)在《佛教旅游资源及开发原则初探》中指出,中国幅员辽阔,佛教旅游资源种类繁多,分布范围也十分广泛,这些无不为对佛教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开发过程中应始终遵循以佛教文化为主脉,分清重点和难点,开发的同时要注意予以保护,同时要因地制宜,采用有地方特色的开发模式。

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位一体,这几个要素要相互协调。

在2007年出版的《江苏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研究》中,苏志平指出:

虽然江苏许多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并已初具规模,但是在他们开发与管理过程中仍有着不少问题。

针对目前江苏佛教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并且这些问题都是全国共性问题,推广到全国,我们必须及时采取系统开发、景区间加强联合、抓住景区本色进行开发、开发景区特色旅游商品、培养专业讲解员同时持证上岗、用现代手段科学管理佛教景区等措施,确保江苏乃至全国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保证可持续开发。

在《论佛教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一文中,王玉琼先生立足于佛教旅游开发的经济与环境资源等条件、区位因素,深入探索了我国佛教旅游资源的开发。

张磊(2011)在《浅谈旅游佛教对资源的影响》一文中,则进一步阐述了佛教文化旅游这一概念,同时与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宗教学、文化线路及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

张莹(2012)在《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一文中,提出了在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时应始终坚持开放性原则、生态性原则以及特色性原则。

从各省市地方对佛教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可看出,唐峰陵、毛廷贵(2013)深度思考了梧州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得出必须从深挖佛教旅游文化内涵、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走区域联合发展之路、打造佛教文化旅游品牌、开发项目的特色化、佛教文化旅游商品多样化等方面着手。

侯艳艳(2014)在《承德市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利用SWOT分析法,他对现阶段佛教旅游文化开发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他举出实例,对承德市藏传佛教开发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赵轩、邱华青(2015)在《南京佛教旅游开发案例》中向我们展现了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条件的“六朝古都”南京,深挖其中蕴藏着的佛教旅游资源,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振兴旅游事业是提升GDP收入,树立优秀城市形象的重要战略之一。

这些研究都为佛教旅游的开发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实践借鉴意义。

三、我国佛教旅游资源概况

(一)概况

二千多年来,随着佛教在中国慢慢渗透发展,许多寺庙、佛塔、石窟也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它们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于是便形成了为数众多无比珍贵的艺术品,比如佛珠、佛乐等。

这些精美的艺术既是对历史风貌的绝佳展现,同时也促进了佛教旅游资源的产生,成为无可替代的珍贵佛教资源。

我国有着丰富的佛教旅游资源,本文研究对象主要是牛首山风景区和灵山大佛风景区,都处于江苏境内,是江苏具有代表性的佛教景点。

在全国比较有代表性的佛教资源有很多,最著名的乃是“四大佛教名山”,即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观世音菩萨道场普陀山、普贤菩萨道场峨眉山以及地藏王菩萨道场九华山。

[3]这四大名山一直以来都是佛教信徒们参拜的圣地和旅游者们的游览胜地。

(二)佛教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

1、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指要用新思想、新理念对景区进行开发,要敢于创新,扩大眼界,同时景区要有充分的魅力广泛吸引八方来客。

一方面,要更新思维与观念,将佛教与旅游充分结合,佛教本身所具有的神秘性以及历史文化性是极具特色的,对旅游者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将佛教资源以旅游资源的形式开发不仅具有现实的经济价值,也有着历史文化价值。

[4]同时,将佛教精神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相结合,以出世的心态入世做人,这样,也有利于民族统一、国家安定、社会和谐,使佛教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服务。

另一方面,要放宽眼界,吸引国内外各界游客,将具有我国特色的佛教旅游资源向全世界推广,甚至产生中国佛教品牌效应。

就我国佛教历史来看,我国是佛教文化的运输中转站,既承接了印度佛教,同时将佛教传至日本、朝鲜半岛等东南亚国家。

佛教分为的宗派很多,最主要的就是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和藏传佛教,而我国作为佛教集大成国家,拥有佛教派别最多,流传较为完整的国家,这也与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相关。

我国佛教圣地都坐落于风景秀美的山川绿水之中,按着“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布局。

如果开发宣传做到位,从风景上也能够吸引其他非佛教信徒的游客以及更多海外游客,在这一点上牛首山风景区就是充分利用了牛首山的景观,牛首山之前有东西二峰,形如牛角而命名,后来又因为一个山峰塌陷,顺势建立了佛顶宫安放佛顶骨舍利。

这便是充分利用自然景观的范例。

2、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原则指开发要与保护并重,走生态旅游道路,让游客感受到佛家氛围的同时也要感受生态文化底蕴,形成一种绿色旅游、可持续性发展旅游。

一方面,宣传佛家清净的生态教义,不仅要从思想上做到“六根清净”,同时也要保护佛教资源所在地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佛国圣境优雅清净,无论是灵山大佛的梵宫还是牛首山的佛顶宫,进去之前换上鞋套,这些措施都是对人文景观的保护。

同时景区应考虑到旅游景点客流量问题,多放置垃圾桶,保持景区的环境卫生。

另一方面,要从管理者出发,在管理上坚持生态性原则。

正确做好景区规划,既要经济发展,更要青山绿水。

在原有建筑上尽量做到修复、协调,而不是一律予以拆毁。

同时要在人流量上进行控制,做好人流预警,保证游客数量在生态环境可承受范围之内。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不文明现象也愈演愈烈,比如为了拍照践踏花草,景区墙壁上的“到此一游”,用泉水洗脚等等不文明现象不胜枚举,作为景区工作人员更应该采取措施,通过景区标志牌,招募志愿者等来提醒游客约束自己的行为。

3、特色性原则

特色性原则是指在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挖掘佛教旅游资源特性,抓住佛教文化特征,同时选择集中低充分体现景区特色。

一方面,在开发项目的选择上,紧扣佛教文化主题,要根据景区自身自然、人文历史等因素,可以结合茶道、武术、佛乐以及佛教故事,训练专业演员或者开设表演项目。

灵山大佛的“九龙灌浴”的表演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去观看,也成为了灵山大佛的景区特色。

主要讲述了佛祖的出生,最后圣水灌浴佛祖铜像,吸引了游客拿瓶子、水杯装入圣水,形成了良好的虔诚佛教文化氛围。

另一方面,可以从观赏性旅游向参与性旅游发展,除了传统的观光游览的方式以外,还可以有短期出家,组织游客放生、住持开光法会等活动,让游客走近殿后,体现出家子弟的食宿、念经、功课等日常生活,在晨钟暮鼓间,游客对佛家经义耳濡目染,可以深入了解佛家文化,摒弃尘世杂念,使心灵得到净化。

[5]

景区在选择自身开发模式时,只有充分遵从这三点原则,以开放为目标,以生态为底线,以特色为方法,才能开辟出一个既体现佛教文化,又符合旅游景区特征的合格的景点。

 

四、佛教文化旅游资源SWOT分析

在系统地考察我国既有佛教文化资源的前提下,以灵山大佛和牛首山为例,本文以游客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以牛首山和灵山大佛为实际调研地,对我国佛教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了SWOT分析。

为我国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提供更具客观性的依据。

(一)优势

1、丰富我国文化旅游产品类型,增加旅游活动收益

通过对“开发佛教旅游资源对地方经济发展是否有促进作用”的调查,其中有90%以上的人认为佛教旅游景点对经济发展作用很大,无论是就其景点本身而言亦或是以佛教旅游景点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商业性附属景点,如灵山圣境的附属景点灵山小镇(拈花湾)都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图2-1开发佛教旅游资源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政府重视对佛教的引导发展,符合社会主义规律

我国采用的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对于佛教的态度,我国政府是比较宽松的,只要不利用宗教来搞分裂,始终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那政府将会一直支持下去,同时我国政府始终引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马克思主义相协调。

3、佛教在我国传播效果较良好,拥有一定信众基础

我国的佛教信徒达到2亿人,各地均设有佛教协会,每年佛教协会组织的佛教之旅也为佛教景区带来了巨大的收入。

无论是佛教节日还是寺院大典等等活动,使得我国众多佛教旅游景点香火旺盛。

2010年6月12日,佛顶骨舍利在栖霞寺盛世重光,之后移驾南京牛首山风景区,当天网上预约名额9000人[6],一天就已经预约满了,可见,这种佛事盛典因为信众们的支持,都会为景区带来巨大的收益。

(二)劣势

1、佛教旅游资源自身原因

当问及是何种原因制约了佛教旅游文化的发展,其中调查者中选择佛教旅游资源本身匮乏的占37.07%,这可能受到我国地域限制或者气候、历史条件等原因制约;

有28.45%选择佛教文化的神秘性,这可能是因为一些人对佛教文化不够了解,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对其来说过于神秘,每次听起来也是似懂非懂;

超过半数有60.34%的人认为许多人将佛教和封建迷信等同因而制约了佛教文化的发展,我认为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有的人不相信佛教,也拒绝去佛教文化旅游景点,正是因为他们认为去了或许就是在纵容封建迷信,当然还有26.72%认为是外部原因,政府未给予经济帮助。

但正是这些或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制约了佛教旅游文化的发展。

图2-2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限制因素

2、相当一部分历史佛教资源被毁

由于相当一部分寺庙只有名号却没有痕迹可寻,如贵阳大兴寺和唐山大云寺,或由于年久失修因而无法开放再或者有的知名寺庙已经开始修缮,但工期漫长,只能部分开放。

[7]这在客观方面影响了佛教文化景点的发展。

(三)机遇

1、“十三五”大潮流的推动 

在“十三五”的背景下,文化部在出台的《“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中提出,建立并完善文化产业国际合作机制,以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工艺美术等为重点领域,支持各地区根据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在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开发中的合作,积极利用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推广文化创意产品。

[8]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推进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这在客观上为佛教文化旅游的持续且健康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创造了更多的外部机遇。

2、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

旅游景点的宣传离不开适宜的宣传渠道,佛教文化旅游景点也不除外。

现代网络媒体则为其提供了一个灵活而有效的平台。

根据对游客的调查,通过社交网络或者亲戚朋友推荐而旅游的被调查者占总量的57.76%,随着微信朋友圈的普及,无论是七八十岁的老人还是十岁的幼童,都渐渐拥有了自己的朋友圈,也可以说是粉丝圈,甚至不发朋友圈的旅游不算真正的旅游,也正是朋友圈的这些自然而优美的照片,为旅游景点带来了大量的游客,49.14%是通过旅游电商或者广告来选择佛教旅游目的地的,从携程、途牛这些专业旅游app到地铁公交上的媒体,流动播放着旅游目的地的宣传片,这又是吸引大量旅游者的重要原因。

还有40.52%是由于喜欢的书或者喜欢的电影描述的地方而选择旅游目的地,这些也都得益于科技信息的发展,以《活佛济公》的热播,而导致杭州灵隐寺成为热门景点,这之类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随着电视剧、电影的热播,也为许多佛教旅游景点做到了很好的宣传。

另外还有38.79%的游客是因为电视/纸质刊物广告选择佛教旅游目的地,还有9.48%的客人是由于自己喜欢的明星结婚或者工作的地方而选择旅游景点。

图2-3选择佛教旅游目的地的途径

3.旅游需求的转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以及文化素质逐渐提升,大家的旅游需求也在逐渐发生转变,旅游需求越来越旺盛,从以前的每年一游,到现在每月一游,甚至每到周末,总要报名一日游或者二日游到周边或者市内景点游览参观,都足以证明,旅游迎来了黄金时代,佛教旅游也是如此。

根据调查,去佛教文化景点的次数也越来越多,48.28%的旅游者每年去一次到两次,7.76%的旅游者每年去佛教旅游景点三到四次,11.21%的旅游者每年去佛教旅游景点五次以上,加起来约有67.24%的被调查者每年都会去佛教旅游景点,佛教旅游也将逐渐迎来春天。

就拿南京牛首山举例来说,南京牛首山一日游只要98元,不到百元的价格,不仅可以买到价值160元的门票,还包含了来回的交通,而作为旅行社,和景区签有协议,能够拿到十分优惠的旅行社价格,这可以说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9]当旅游业刚刚兴起时,人们大多对自然风光旅游比较感兴趣。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资源被进一步开发,大众的旅游选择也变得更多了,人们在游览过程中更加渴望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人们逐渐将目光投向了具有人文内涵的旅游项目上,因而佛教旅游凭借其丰富的文化色彩和始终存在的独特的神秘性得到了众多旅游者的青睐,尤其是佛教旅游者的欢迎。

我国有大约两亿的佛教信徒,对于佛教信徒而言,信仰的力量是强大的,能够吸引他们前去佛教旅游地朝拜。

淡泊而坦然的佛教价值观,令人震撼的佛教艺术以及悠久深厚的佛教文化对非佛教人士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这正是我国旅游资源开发的良好机遇。

图2-4旅游者每年去佛教寺院旅游的次数

(四)威胁(THREAT)

1.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威胁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如一股飓风一样,很快将全球的经济趋势拉向了下坡道,包括旅游业的收入也开始直线下滑。

[10]经济收入的滑坡也直接导致了恩格尔系数开始上升,旅游产业作为服务业的代表,属于精神文化消费。

物质消费尤其食品消费的占比变大,那么旅游消费作为精神消费,人们分配到的实际购买力不断减弱,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国的旅游市场在一段时间内进入了冰封的冬季。

随着近年来,国家一系列的扶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出台,例如在资金上对旅游业加大投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对导游人员资格审查同时旅游局加强人员管理,电子导游证开始推行,同时整改古镇等商业气息太浓等现象,转之以推行文化气息,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同时,出境社推出更多的出境游线路,与更多国家合作,许多国家实行落地签甚至免签,这些措施又重新使我国旅游产业开始复苏,逐步恢复元气甚至超过之前的水准。

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不是一时半刻便能解决的,在可预见的未来时间里,旅游业的发展将会有更多不确定因素,更需要旅游局能够做好船长的工作掌好舵,推动我国旅游业的船稳步向前推进。

2.市场竞争压力大

旅游电子商务不断发展,平台贴钱让人旅游,一方面刺激了大众的旅游需求,但更导致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某些旅游景区甚至出现恶意竞争的现象。

同时就南京的旅行社而言,大大小小达到上万家,旅行社间低价竞争现象屡见不鲜,低价游甚至零价游的出现,旅行社为了赚回成本,只能在购物上花心思,几千上万的天价“香”由此出现,造成的后果就是客人觉得导游就是“导购”,即使是普通的旅游纪念品也担心旅行社会拿回扣,这种现象对佛教旅游景区造成了不良影响。

就客人本身而言,47.41%的客人选择不购买佛教旅游产品,可以肯定其中许多游客正是由于旅行社恶性竞争而产生的强制购物、“天价购物”而产生的对购物的恐惧。

调查者中有40.52%购买过念珠、玉佩等佛教饰物,佛教旅游纪念品店也可以适当增加此类商品的采购,注意价格调控,以适合的价格卖给消费者,而不要因为市场的恶性竞争抬高价格。

另有14.66%买过佛教书籍,还有8.62%的消费者购买过佛像。

在蓬勃发展的佛教旅游业中,各地的佛教旅游景区逐年增多,以灵山大佛和牛首山为例,这两个旅游景区承受着来自全国各地其他佛教旅游景区带来的市场竞争压力,甚至灵山大佛梵宫被烧,都有风言风语说是牛首山的工作人员所为。

事实证明,想要在佛教旅游这一领域占一席之地,仅仅依靠挖掘现有资源固然是难以为继的。

市场竞争的威胁使得需要对以灵山大佛和牛首山为代表的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充分的考虑。

图2-5旅游者购买佛教文化纪念品的情况

3.景区生命周期的潜在威胁

无论是哪个旅游景区,它们的发展都必须经历一定的阶段,也就是旅游景区的生命周期。

巴特勒研究出的生命周期模型理论,同理,旅游景区的“生命”也同样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共分为六个阶段:

它们分别是探究、参与、拓展、稳固、停顿、复苏(衰退)。

[11]所以景区自身存在的生命周期现象也一直是困扰着旅游地发展的重大难题,佛教旅游景区也是如此。

所以一定要制定合理的开发策略,延长其拓展期,延缓其进入停顿乃至衰退期。

无论是灵山大佛推出的九龙灌浴、吉祥颂的表演还是牛首山推出的佛顶宫的表演都时景区的一种开发策略。

再到景区外附属景点的建设,从侧面带来了人流量,促进了景区的发展,延长景区生命周期。

五、佛教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一)佛教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佛教旅游景点的开发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就灵山大佛和牛首山而言,56.9%的人认为佛教文化咨询、解说服务还有些许欠缺,这是由于大多数人对佛教文化不大了解,如果没有专业人员的讲解,那就只能走马观花,欣赏寺院风景,只有听听专业讲解才能使旅程更有意义。

同时,有49.14%的人认为游客数量控制不到位,人数过多,从而导致景区的拥堵、售票处的长时间排队,极大地影响了旅游的心情。

48.28%的人认为配套的餐饮、住宿、购物服务不到位,这可能是由于景区餐厅普遍偏贵,景区内一碗素面可能就达到25块钱一碗。

另有37%的认为公共服务设施及交通状况还有待完善,在这一点上灵山大佛做得值得借鉴,其停车场大车、小车分开,即使在节假日客流量大的时候依然可以做到不拥堵,我国许多佛教景区的停车场有待向其学习,借鉴其成功经验,同时景区内小交通也有待完善,减少游客等待时间,从而增加他们游览时间。

图3-1佛教旅游景区需要完善的方面

(二)佛教旅游景区开发策略

经过分析佛教文化资源开发的SWOT态势,同时鉴于目前许多佛教文化资源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推进我国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化。

1、努力提升景区知名度

(1)建造大型标志性建筑

我国佛教景点可以借鉴灵山大佛、乐山大佛等知名景点的成功经验,建造标志性的建筑例如无锡灵山大佛88米高的释迦摩尼像。

[12]

(2)修复原有知名建筑

景区可以以现有寺庙为基础修缮甚至重建景区原有知名建筑,充分利用已有的佛宝或者历史资源,尤其是牛首山受众瞩目的佛陀顶骨舍利,景区为其建造了壮观的佛顶宫来收藏,每年只有在众大盛会时才开放给大家瞻仰,吸引八方来客。

佛顶舍利之前是在南京大报恩寺中,收藏于被明成祖赐名“第一塔”的琉璃塔中,将它移至牛首山之后,为其带来了更旺的香火

(3)邀请名人达到名人效应

李连杰到访牛首山更有利于景区塑造自身品牌,利用名人效应来提升知名度,吸引更多香客前来。

通过调查,去过牛首山或者灵山大佛的游客占到调查者的一半以上,其中去过牛首山的占到19.83%,去过灵山大佛的占17.24%,两个都去过的也占到17.24%,这足以说明这两大

景点在塑造景区知名度方面值得借鉴。

图3-2旅游者去过哪些旅游景点

(三)挖掘景区自然风光,建立附属景点

拈花湾是灵山集团花费5年,继灵山梵宫之后又一精品之作。

“拈花湾”三个字一方面源于灵山大会上佛祖拈花而迦叶微笑的经典佛教故事,同时也是源于它所在的地块形妆似五叶莲花。

拈花湾在2015年11月14日正式开放。

[13]作为灵山大佛的附属景点,这里素来有着“净空、净土、净水”之称,俨然一个日式花园,其中典雅的气质以及优美的环境,加上它以灵山大佛为邻,靠山面湖,得天地人文灵气,吸引了中外来客。

无论是其中的别墅区还是香月花街,每一个景点都充满禅意,难怪被称为“中国心灵度假目的地”。

[14]这种附属景点不仅充分利用并且有效的保护了自然资源,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作用与主景点也可媲美。

就调查而言,被调查者认为开发新的旅游景点本身作用很大的占49.14%,认为本身作用不大,但这种附属景点作用很大的占41.38%,由此可见,这种附属景点带来的经济收益是不容小觑的。

图3-3开发佛教旅游资源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促进历史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开创佛教体验游新模式

传统的佛教之旅采用的主要是观光游览的方式,到达佛教圣地再通过导游或当地人的讲解了解相关佛教文化,而创新型的佛教体验游是则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个人或者家庭为单位进行体验,在佛家寺院呆上七天半个月,吃住以及日常作息都与僧侣无异,一起吃素斋、诵经,通过这种方式来设身处地的感受佛家的礼仪,释放生活压力。

另有一种方式则是集体行动,参加一次千人朝拜活动,大家一起朝拜佛祖,既能感受到集体出游的乐趣,又能体验浓厚的佛教氛围。

[15]当然,通过调查,我发现一半多一点的被调查者喜欢传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