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羊模式的活力.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0470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羊模式的活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石羊模式的活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石羊模式的活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石羊模式的活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石羊模式的活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羊模式的活力.docx

《石羊模式的活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羊模式的活力.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石羊模式的活力.docx

石羊模式的活力

 

(第三期)

2011年3月8日

“石羊模式”的活力

——对头营镇石羊村富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调查

3月3日,在固原市2011年度农村工作会议上,市委副书记董玲对我区头营镇石羊村养牛专业合作社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认真总结推广石羊经验。

我室立即组织力量深入石羊村进行了调研。

一、“石羊模式”产生背景

石羊村位于固原市区东北25公里,是一个纯回族聚集村。

全村有8个自然村,543户2934口人,耕地11518亩,其中水浇地1000亩。

全村现有养牛户308户,占农户总数57%,牛饲养量2850头,存栏2000头,养牛户户均养牛9.3头。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280元,其中养牛收入1476元,占人均收入的45%。

石羊村素有养殖传统,尤其以养牛闻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养牛业成为原州区的支柱产业之一,石羊村养牛业在政府的倡导支持下更是方兴未艾,但是由于没有合作经济组织的引领,养牛业一直处于散养、自然发展,农民养牛方式、品种改良、市场销售等方面更是处于无序状态。

2007年12月,本村退伍军人马万武看到群众养牛的兴头很大,积极性很高,但辛辛苦苦养的牛却没能赚到多少钱,养牛又大有前景,于是主动寻求原州区农牧部门的指导支持,积极组织成立了石羊村富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

自此,石羊村养牛业才“柳暗花明”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二、“石羊模式”运行方式

石羊村养牛合作社目前运行的主要模式是:

合作社+基地+养殖农户。

采取统一管理、分散养殖,并按照“统一购牛、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三统一原则为养殖户提供一体化服务,从而很好的解决了农户养牛技术、销售等困难,也降低了养殖成本和养殖风险,走出了一条标准化养牛之路。

(一)标准育肥,示范带动大户发展。

马万武带头创办了自己的中心育肥场,常年牛存栏50头以上。

由于按照标准配方饲喂,育肥的肉牛个个膘肥体壮,吸引了本村以及周边的农户来参观学习。

农户加入养牛专业合作社后,买卖、技术服务等一切都由合作社来完成。

目前,合作社共吸引198户养殖户入社,有社员198人,全村肉牛年出栏6000余头,每头牛赢利上千元,激发了群众投资的积极性,他们纷纷扩大规模,全村存栏牛达到3100多头。

合作社的技术人员经常深入到养牛大户,搞技术服务。

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养牛户掌握了养牛技术,通过在学中养、养中学,积累了大量的养牛经验,示范带动全村5头以上的养牛户达300多家,社员户均养殖肉牛11.7头。

2010年,合作社社员户均总收入2.4万元,其中养牛收入2万元,占总收入的83.3%。

(二)诚信经营,发挥能人带动作用。

1989年,马万武退伍回家,就带领家乡一帮人外出包揽工程,后来又从事蔬菜贩运,赚了钱后,他又经营起了贩牛业。

二十多年的养牛、贩牛经历,马万武练就了过人的“绝招”,千把斤的牛只需看上一眼,所估计重量与过称相比,上下不会错过10斤。

带着这种纯熟的技术,马万武经常奔波在牛舍和交易市场,帮助村民往进买牛,往出卖牛,进行无偿服务,并明明白白为群众算成本和利润,使村上许多人赚了钱,也取得了村民们的信任。

富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后,马万武一如既往的带领群众大念“养牛经”、大发“养牛财”。

(三)多方融资,破解发展养牛瓶颈。

养牛业投资大,资金回收慢,缺乏资金是制约社员扩大再生产的主要瓶颈。

为此,合作社依托政府基础母牛贷款贴息补助的支持,以合作社名义和信誉,积极主动联系协调金融部门贷款,并将所贷款额无偿分配给资金困难的社员,助其发展养牛,待牛育肥出栏后再行还款,自合作社成立以来,先后为社员申请担保贷款480万元。

仅2010年合作社获得政府贷款贴息补助30余万元,同时,又成功申请到“神内二期宁夏高档肉牛养殖”项目。

合作社利用项目支持、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贷款相互周转,争取融资空间,成功破解了社员的资金难题,为社员养牛注入了极大活力。

(三)三个统一,确保肉牛茁壮成长。

统一进出栏。

在牛进栏时,由合作社出面,根据市场行情对进栏肉牛的品种、价格把关,买回来的肉牛社员自行分散育肥,待出栏时再由合作社对其估价出售,收益归社员所有。

确保了社员以合理的价格购进短时期内容易育肥的种牛,高价出售育肥肉牛,降低了养殖风险,增加了养殖收益。

统一疫病防治。

对常用兽药在招标会上由合作社统一招标订购,大批量发货,不仅保证了药品质量,也使这些药品的价格大大低于市场零售价。

同时,合作社聘请专业兽医对社员经常开展常规防疫培训,培养了一批本地防疫员,起到疫病自防自治作用,提高了疫病防治及时率和防治效果,也降低了疫病防治成本。

统一饲草配送。

建设饲草配送中心,对饲草进行统一订购、运输、加工调制和配送,提高了饲草综合利用率与配制科学性,也解决了春冬青饲料供给不平衡的问题和部分社员基础设施条件差、劳力少的贮草困难,降低了火灾隐患,净化了乡村环境。

(五)搞好培训,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专业合作社注重技术培训,聘请县(区)畜牧技术人员为养殖技术顾问,不间断组织社员举办养牛技术培训班,从母牛管理、犊牛补饲、肉牛育肥等方面,提高养牛户科技水平。

如农户遇到技术问题,打个电话,技术人员就会上门服务,随叫随到,不论严寒酷暑都在第一时间赶到。

合作社提供的架子牛育肥饲料配方设计,精饲料利用玉米、麸皮、油渣等,粗饲料采用玉米青贮、秸秆黄贮等,大大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基本上每头牛每天增重都能达到1.5公斤以上,经过三个月育肥,每头牛效益都在千元以上。

在石羊村,60%的养牛户不仅掌握了饲养技术,而且掌握了牛的买卖技巧,推动了整村养牛业快速发展。

合作社还定期召开总结会,评选优秀养殖户、养殖能手,并对其进行表彰奖励,鼓励引导社员相互交流养殖经验,以提高社员养牛积极性。

三、“石羊模式”的成效

   石羊村富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极大地推动了养牛业的发展,也为把我区打造成肉牛养殖县(区)积累了经验。

(一)提高了组织化程度。

以前,都是分户饲养,大多数农户都没有买卖技巧,养牛户利益不能保障。

合作社的成立,破解了养殖户无序分散养殖与市场脱节的矛盾,较好的解决了两者衔接问。

养殖户加入合作社,合作社为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负责买卖、疫病防治、技术服务等一系列问题,社员只管养好牛,就能赚到钱。

不仅解决了农户养难、卖难、贷款难等问题,扩大了市场覆盖面,也拓展了外部市场,使生产更趋理性化、科学化和效益最大化。

   

(二)培育了经纪人队伍。

在专业合作社带动下,培育了一大批牛经纪人队伍。

一方面汇集了过硬的识牛、养牛技术,另一方面保障了供求信息,合作社能准确掌握周边谁家养几头牛,啥时出栏,帮助组织销售。

如有要货,就能迅速地组织到牛源,保障了市场的供给。

不仅解决了养殖户的销售问题,也带活了交易市场。

   (三)打响了合作社品牌。

合作社坚持诚信经营,以增加养牛户收入为目的,为养殖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帮助养殖户解决诸多困难,转变了传统饲养方式,减小了养殖市场风险,使石羊村肉牛养殖走上了“合作社+基地+社员”的产业化经营路子,保护了养殖户利益,增加了其收入。

在社员和客商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打响了合作社品牌,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积累了经验。

   (四)推动了牛产业发展。

合作社实行的统一管理、分散养殖方式,有效解决了牛的品种、育肥、疫病防治、饲草配送、买卖等技术难题,大大降低了社员养殖成本,使社员真真切切的尝到了入社的“甜头”,实实在在的促进了养殖户增收,这些良好效益,加快了我区肉牛养殖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凸显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四、“石羊模式”的启示

石羊村养牛合作社尽管有了很好的发展,取得较大的成效,但就整体发展水平而言,发展仍处于传统养殖向专业化养殖转变的起步阶段。

按照产业化经营要求来衡量,基地规模偏小,集约化水平不高,规避市场风险的机制尚不健全,品牌意识和进一步开拓市场的能力亟待提升。

因此必须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促进合作社不断壮大,充分发挥其“孵化器”、“放大器”作用,辐射和带动原州区乃至固原养牛业有一个新的突破。

启示一: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一定要与当地优势产业紧密结合。

石羊村富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当地群众素有的养殖种草习惯为基础,深入实施,让群众尝到了甜头,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政府要大力引导和支持帮助当地农民发展不同类型的专业合作社,吸引农户入社,通过建立养殖小区、小型养殖园区,扩大养殖规模,通过土地流转,确保种草面积,做大做强我区养牛业。

启示二: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一定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扶持。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如资金、技术等众多困难,石羊村富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在破解融资上走出了一条很好的路子。

政府更要通过加大政策和项目等支持,帮助扶持合作社提高肉牛品质,扩大高档肉牛饲养量,鼓励支持合作社对育肥肉牛开展深加工,建设统一屠宰、检疫车间,提高肉牛养殖附加值,并帮助合作社开拓市场、打造品牌。

启示三: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一定要兼顾各方利益。

石羊村富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合理的内部利益联结机制,使入社社员不仅能分享到养牛带来的巨大实惠,而且还获得了比非社员更多的好处,增强了合作社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启示四: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一定要充分发挥养殖主体自身能动作用。

发挥养殖主体能动作用,促使其不断创新是合作社发展壮大的不懈动力。

石羊村养牛合作社从无到有,发展到今天正是依靠自己的开拓创新。

2009年,原州区遭遇大旱,青草奇缺,石羊合作社充分利用当地葵花种植量大的优势,大胆试验葵花饼青贮并获得成功,有效解决了青饲料问题,既降低了养牛成本,又增加了农户收入。

 

执笔人:

马富平责任人:

海峻峰审签:

郑宜成

报:

自治区党委政研室,固原市委政研室

送:

区委书记、副书记、各常委;人大主任、副主任;政府区长、副区长;政协主席、副主席

发:

各乡镇、部门单位

原州区委政研室共印80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