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0512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大学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大学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大学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大学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大学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大学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大学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大学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大学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大学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大学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大学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大学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大学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大学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大学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大学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大学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大学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总结.docx

《大学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总结.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总结.docx

大学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总结

大学城市政道路工程

施工总结

一、工程概况

(一)设计概况

***项目位于***地区,西邻***,北邻******,东邻***。

总规划用土地***平方公里。

共分为五个组团,十余所高校新校区将坐落于大学城内。

大学城内道路采用了环形放射线的道路网络,形成“三环六射”为主的干路网络结构,再辅以三十多条放射线状道路使整个岛的路网形成有机整体,形成即自我一体又充分与外部联接的路网格局。

校区道路交通组织服从大市政的交通规划,区内不做渠化,区内交叉口按平交设计。

机动车道大于等于9m,按城市支路设计,小于9m按区内道路设计。

除15m、20m宽断面道路设置人行道外,其余道路均采用人车混行方式组织交通。

教学区道路系统原经过多次变更后分为A、B、C、D、F、G、K、L、I、III、IV、VI及图书馆北消防车道等;生活区道路系统经过多次变更后分为M、N、O、R、S、T、U、V、W、Z等,各道路情况见表1

表1:

市政道路一览表

序号

名称

路线长度(m)

路面宽度(m)

横坡

序号

名称

路线长度(m)

路面宽度(m)

横坡

一、教学区道路

二、生活区道路

1

A线

131.67

15

双向2%

1

M线

232.58

7

单向2%

2

B线

131.67

15

双向2%

2

N线

359.28

7

单向2%

3

C线

2600.17

15

双向2%

3

O线

157.25

5

单向2%

4

D线

102.21

15

双向2%

4

R线

122.60

5

单向2%

5

F线

358.78

7

单向2%

6

T线

335.366

7

单向2%

6

G线

777.27

5

单向2%

7

U线

96.789

4

单向2%

7

K线

334.33

7

单向2%

8

V线

172.135

6

单向2%

8

L线

101.13

7

单向2%

9

W线

170.24

4

单向2%

9

I线

83.26

22

双向2%

10

Z线

65.522

4

单向2%

10

III线

203.40

6

单向2%

11

VI线

195.32

4.5

单向2%

12

图书馆北消防车道及联络路

285.85

4-20

单向2%

(二)结构形式

1、软弱地基处理

本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选用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换填等方法。

碎石桩按梅花形布置,桩径为80cm,普通路段桩间距为1.8m,桥头两侧为1.5m,顶部设置碎石垫层,与碎石桩材料相同,层厚30cm;

2、路基、路面

路基填土采用砂或山岗土,要求分层压实,分层厚度30~50cm;

路面结构:

上面层采用4cmAC-13I改性沥青混凝土面层;下面层采用6cm粗粒式AC-20I沥青混凝土;基层为20cm水泥稳定石屑,垫层为20cm碎石;采用C30混凝土预制侧石,设有人行道的路段用彩色预制砖铺砌。

二、工程完成情况

(一)工期情况

***市政道路工程,于201年10月16日开工,至201年8月25日完成要求的项目。

(二)工程完成情况

由于受二期房建工程施工影响,部分工程尚未完成,转由二期施工单位完成,具体情况见表2:

表2、***一期道路工程完成情况一览表

序号

线路名称

路基

路床

路面基层

路面垫层

路面下面层

路面上面层

人行道

备注

一、教学区道路

表中:

“√”:

表示全部完成;

“×”:

表示全部未完成;

“-”:

表示无无此项目。

1

A线

×

×

×

×

×

×

2

B线

×

×

×

×

×

×

3

C线

部分未完成

部分未完成

部分未完成

部分未完成

部分未完成

4

D线

5

F线

-

6

G线

-

7

K线

-

8

L线

×

×

×

×

×

×

9

I线

-

10

III线

-

11

VI线

-

12

图书馆北消防车道及联络路

-

一、教学区道路

13

M线

×

×

×

×

×

-

14

N线

部分未完成

部分未完成

部分未完成

部分未完成

-

15

O线

×

×

-

16

R线

×

×

-

17

S线

×

×

-

18

T线

-

29

U线

-

20

V线

-

21

W线

×

×

×

×

×

-

22

Z线

×

×

×

×

×

-

(三)完成的主要工程量

见表3;

表3:

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工程数量

教学区

生活区

合计

区域土方

挖方

m3

856,715

150,794

1,007,509

填方

m3

704,940

287,466

992,406

路基土方

挖方

m3

260,874

57,659

318,533

填方

m3

100,517

29,920

130,437

软基处理

碎石桩(φ80)

m

137,140

18,591

155,731

路面工程

碎石垫层

m2

43,620

8,242

51,862

水泥稳定石屑基层

m2

55,565

7,176

62,741

AC-20I下面层

m3

2,471

323

2,794

AC-13I下面层

m3

1,465

177

1,642

三、工程特点及措施

(一)土方作业难度大、工期紧

入场初期,新建的***所在区域,农屋村舍星罗,山丘池塘密布,西有北亭村,东有大塱村,草木繁盛,呈现一派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景象。

但如此美景却给施工造成了极大的难度。

首先按照工期要求,所有房建单体的土方场平工作必须在20天内完成,而且场平工作包括开挖淤泥、土方、运输、回填等工作,工程难度大,涉及的工程量大。

***校区内挖方多余填方,弃土场地难于解决;其次由于临近尚未拆迁的村落,进岛的穗北公路又不允许断,与当地村民易发生矛盾,协调难度大,而未拆迁的只能推后再行施工,从而造成土方作业时间长,不利于施工组织。

另外在土方作业过程中,为配合当地进行文物挖掘工作以及保护山体的工作,部分区域多次暂停或停工。

(二)工程变更量大,各种专业图纸问题多

由于***工程包含项目多,各种设计图纸无法避免的发生矛盾和冲突的问题,往往发生一个专业的图纸变化了,而其他相关的图纸却没有相应变化的情况,而且由于时间紧、任务大,设计图纸的质量自然可想而知,这些无疑都给施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道路工程受房建及管线施工等工程的制约,无法形成持续性作业

校区市政工程属于房建标段的附属工程,各单体建筑工程是工程主体,而后期又有绿化、冷水、热水、煤气、电信、消防等的专业工程施工,与房建单位、专业分包、大市政等单位的协调事项多,问题不易解决而且解决速度慢。

小市政工程先后受到村落拆迁、保护山体、古墓、古树、临时道路、临建、保留建筑及单体施工占用工作面的影响,小市政工程无疑呈现出两头紧中间松的特点,无法形成连续性施工,施工管理的难点在于工作面创造及时机的把握。

项目部充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以施工进度管理为重点,采取以下积极有效的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

1、作好施工组织工作

针对土方工程量大,各单体要求时间紧的情况,投入三支土方作业队,按单体分工,同时又有合作,增加土方机械设备,高峰期时挖掘机18台、推土机10台、自卸车90辆,压路机10台。

夜间加班,人停机械不停。

同时成立后勤保障队,专门负责各种机械的维修和油料保障工作。

土方施工采取填挖平衡的方法,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先行完成房建区域内的土方工作,为房建施工提供必要的前提。

碎石桩、沥青混凝土路面等专业强的工程,项目部则组织专业作业队来完成,即保证了工期,同时也保证了质量。

小市政沥青混凝土路面全部由广东筑波路桥有限公司完成。

2、认真协调,合理调配,加强配合

每天由工程管理部牵头,举行各区域施工管理人员参加的协调会,同时市政区域也相应举行内部作业层参加的每日例会,发挥检查、总结、协调、计划等职能,确保目标明确,配合一致。

在外部关系上,及时与监理工程师、业主、文物保护、当地政府以及村民作好沟通和协调,尽量避免矛盾激化,并为顾全大局适当作出让步,调整施工安排。

针对后期管道多的特点,要求各专业分包服从总包统一协调管理管理。

对于设计问题,认真组织技术人员钻研设计图纸,理解设计意图,经常而及时的将疑义、建议与监理工程师、业主、设计单位沟通,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四、工程变更及洽商情况

***市政道路工程发生的主要变更有:

(一)道路线形、标高变更

1、教学区E、F、G、H、II、III、IV、VI线发生了三次、四次涉及到线形及标高方面的变更,G、F线现行位置变更最大。

E、H、IV线取消,II线由绿化单位施工路床以上部分;

2、教学区A、B、C、D线多次发生标高变更;

3、生活区M线发生二次标高变更,路堑挖到位后,又回填土方;

4、生活区P、Q线被取消;

(二)道路结构变更

碎石垫层由15cm厚变更为20cm,基层由15cm厚变更为20cm。

人行道宽度由2m宽变更为2.65m宽。

(三)增加消防车道

(三)挡土墙变更

1、C线部分段落原设计设置挡土墙,施工完成一段后,被通知取消后拆除;

2、M线挡土墙原设计属于星海音乐学院市政工程,后来被推给我部施工。

由于M线标高变更,挡土墙结构变更为两种形式:

重力式浆砌片石挡土墙及锚杆式挡土墙。

现该部分工程移交给二期房建施工单位(广东省建工集团)负责施工。

(四)碎石桩变更

多段碎石桩的数量发生变更。

五、主要施工方法

(一)软基处理碎石桩

1、现场条件创造及准备工作

(1)通水:

对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就近采用现场的水塘作为水源;对没有条件的地区,由房建临时用水接驳至现场;

(2)通电:

首选柴油发电机发电供应施工用电,临建区由附近电源接驳;

(3)通路:

在施工区附近设置若干个料场。

临时道路进行硬化;

(4)场地平整:

根据设计要求的桩顶设计标高,将施工现场的地面进行平整遇到场地地下有障碍物,清除大块石、巨大的建筑垃圾等;

(5)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在图纸设计确定的软土地基区域建立标高控制点,测放道路轴线,使用木(竹)桩根据桩位平面布置图,布设桩位。

(6)试桩试验

正式施工前进行试桩。

在K0+860-K0+960段选取3根桩进行试桩,由计算机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记录施工时的各种参数,经过分析,经监理及设计审核后,作为正式施工的依据。

试桩确定的参数包括造孔电流、造孔水压、加密电流、留振时间、填料量和加密段长度等。

3、测量放线布设桩位

对图纸中确定的软土地基区域地面标高进行测量,再根据图纸设计的桩间距,在现场用经纬仪和钢尺配合,将桩位准确的标定在地面上,用木(竹)桩固定,做醒目标记桩号。

4、组装调试施工设备

吊机就位,连接振冲器和导杆,确定振冲标尺,连接控制电路,吊起振冲器,接通电源,启动上水,开启振冲器,记录空载运行参数,按试桩确定的各项施工技术参数,调整电控系统、上水系统到正式开工状态。

5、振冲作业

(1)造孔

将振冲器缓慢地吊起,对准桩位缓慢下降振冲器至离地面30cm以内,启动清水泵供水,待振冲器下端射水口出水的水压、水量达到工艺要求时,启动振冲器,拉紧防扭绳索待振冲器内的偏心块达到额定转速时,下沉振冲器贯入土层进行造孔;造孔过程中吊机卷扬绳的下放速度控制在0.5~2m/min之间,始终保持振冲器处于悬挂状态,以免造成斜孔;当遇到电流值超过电机的额定电流时,暂停振冲器的下沉或减速下沉或上提一段距离,借助高压水冲松土层后再继续下沉造孔;造孔达到设计深度时,上提振冲器。

造孔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各深度的水压、造孔电流等的变化以及相应的时间。

(2)清孔

当造孔达到设计深度时,即将振冲器提出孔口,然后再次下沉振冲器,往复2~3次,使孔口泥浆变稀,进行清孔,清除孔内泥土,保证填料畅通,减小桩体含泥量。

(3)振冲密实成桩

填料方式采用“间断填料法”。

清孔后将振冲器提离孔口,由装载机向孔内连续填入0.5m3碎石料,下沉振冲器将碎石振密。

当振冲器电机的电流值迅速增大,达到规定值时,控制系统发出信号。

这时,桩仍继续加密,当达到留振时间,时间继电器又自动发出信号,标志该段次的填料加密过程完成;再将振冲器提离孔口,重复上述填料加密过程,如此反复进行直至地表成桩;当一根碎石桩制桩结束后,移动振冲器至下一桩位进行制桩作业。

(4)桩体顶部处理、试验及垫层处理

软土地基区域处理完成后,用压路机对软基处理区域进行碾压,保证桩体顶部土体的密实度;桩顶处理完成经检验合格后,根据设计要求在施工完成1个月后,进行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

(三)路基土方

1、路基填筑

使用自卸车卸土,采用翻晒和洒水的方法调整土壤含水量,使土壤达到最佳含水量要求(最佳含水量±2%之内)。

由自卸车按照一定的间距卸于土基上,在路基两侧予留50cm的宽度,使用推土机按松铺厚度整平,根据设计要求做好横坡,每层松铺厚度根据试验路段结果确定;试验段确定的机具组合及碾压工艺,首先静压,然后振压,先慢后快,由弱振至强振;一般路段,先两边后中间,先轻后重,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进行;压路机沿路线纵向行进,先从每段的最低处压实,重叠15-30cm轮迹。

碾压速度控制3~4km/h。

2、挖方路基

按设计要求确定开挖边线,自上而下进行挖土,采取横挖与纵挖相结合的施工方法:

即先沿路线方向挖通道,再沿横断面方向挖掘。

挖土时注意挖填平衡,不合要求的土及多余的弃方堆放于指定地点。

在路床以下的土不适合做路基时,进行必要的换土或按设计要求处理后,进行碾压,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四)路面垫层

1、运输摊铺粗碎石、整平

根据试验段确定的参数,通过自卸车按一定的距离卸置于下承层上,使用推土机将粗碎石摊铺在要求的宽度上,并形成相应的路拱。

人工配合机械整平。

2、填隙、碾压

初压:

用6-8t两轮压路机碾压3-4遍,速度25-30m/min,使粗碎石稳定;撒铺填隙料:

用人工将填隙料均匀撒布在粗碎石上,铺厚2.5-3.0cm;复压:

使用12t以上振动压路机慢速碾压,将填隙料振入粗碎石孔隙中;随振动碾压,随用石屑填补孔隙,直到将孔隙完全填满,并将表面多余的填隙料扫除,碾压时均匀洒水,总洒水量控制在3kg/m2;碾压至表面平整、稳定,并用12t以上碾压,无明显轮迹为止。

3、成品保护

垫层完成后,在铺筑基层前禁止任何车辆通行,并在湿润情况下进行养生。

(五)路面基层

1、材料拌和、运输

集中拌和,拌和时记录各材料用量,控制灰剂量不小于设计值-1%,含水量+1%-+2%。

材料使用自卸车运输,运输过程中进行遮盖。

2、摊铺及整型

人工配合摊铺机摊铺,在摊铺机无法作业或路面宽度狭窄区域由挖掘机、推土机整平摊铺,并以人工辅助成型的方法施工。

摊铺机根据水平基准线及松铺厚度就位并调整好,由自卸车向摊铺机送料,摊铺机匀速行进,人工在摊铺机后面,及时铲除粗集料聚集等离析现象,补以新拌的均匀混合料。

并根据要求的坡度和路拱人工予以整形,坡面拍实。

3、碾压

整形后,当混合料的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范围内时,以8t压路机配合12t以上压路机在全宽内进行碾压。

在直线和不设超高段的平曲线段,由两侧路肩向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较低一侧向较高一侧进行碾压。

碾压时,先轻后重,重叠30cm左右轮宽。

碾压头两遍速度控制在1.5-1.7km/h之间,以后控制在2.0-2.5km/h之间。

边部多压2遍。

若表面水分挥发较快,则补洒少量水,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现象,将缺陷处翻开换料。

用12t以上压路机碾压至表面平整、无明显轮迹,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

4、养生、成品保护

每一段碾压完成,立即进行养生。

水泥稳定石屑养生期7d,表面覆盖麻袋等土工织物,洒水保证表面湿润。

在养生期间封闭交通、禁止除洒水车外任何车辆通行。

(六)沥青混凝土路面

沥青混凝土拌和站设在北亭码头,距施工路段5km。

采用间隙式拌和机拌料,10t自卸车运输。

沥青路面宽度在7m以上时,采取2台摊铺机分两半幅摊铺,7m及7m以下路面采取全幅摊铺。

振动压路机及轮胎压路机碾压成型。

1、基层准备及透层油施工

铺筑下面层沥青混合料前,清理基层,保证基底稍干、清洁,无任何松散的石料、灰尘和杂质。

喷洒透层油。

采用沥青洒布机,喷油管与路表面形成约30度角,高度使路面上喷洒的透层油形成重叠。

侧石、平石等构筑物进行遮挡防护。

洒布后不致流淌、渗入基层一定深度,并不形成油膜。

铺筑上面层前,对下面层表面进行清洗,保证表面无泥土、灰尘等杂物喷洒粘油层。

2、测定基准线

在准备好底层后进行测量放样,标出的沥青料松铺厚度,并放出引导摊铺机运行走向和标高的控制基准线。

路边根据以平石确立基准面,中部采用钢桩定位,使用钢丝绳做引导高程。

3、沥青混合料的拌制与运输

(1)沥青混合料拌制

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沥青砼拌和设备每台实际生产能力为150t/h,,拌和时间为40S。

经计算已保证铺筑能够连续进行。

按照生产配合比,确定各种材料每锅用量,对配料系统进行设定。

沥青加热温度控制170~180℃(改性沥青高10~20℃),矿料比沥青高10~20℃,控制沥青混和料生产温度在150~175℃范围内。

拌和后的沥青混合料均匀一致,无花白、无粗细料分离和结团成块现象。

当出现混合料降温过多、粗细集料颗粒离析以及其它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时,予以废弃,并采取纠正措施。

(2)沥青混合料运输

沥青混合料采用自卸车运输,在摊铺机前形成一个连续的供料车流,尽量减少等待的时间,保证摊铺温度。

为便于卸料,运输车的车厢底板和侧板抹油水混合液作隔离剂(柴油、水=1:

3),并排除可见游离余液。

装料时,通过前后移动运料车来消除粗细料的离析现象,一车料最少分三次装载。

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采用防水的篷布遮盖整个运料斗;发现其温度低于要求、颗粒有花白斑点、离析、结块、含水等不符和规范要求的情况,将混合料废弃说指定位置,并不用于本工程。

5、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采用自动找平装置的沥青摊铺机铺筑,根据摊铺机的摊铺界限和路面宽度、横坡等划分摊铺板块,单面路拱的道路一次性摊铺路面全宽,双路拱分两幅摊铺。

摊铺前30min,把整平板加热至80-100℃,用柴油喷雾器喷洒料斗、括板送料器、整平板及螺旋输送器,安装自动找平装置,超声波控料器,并检查操作系统是否正常。

首先在起点处用人工摊铺1m长的基准面,顶面为松铺顶面,按摊铺厚度调整标尺。

摊铺机后退到基准面位置,把整平板降至基准面上。

摊铺时,按路线方向纵向行走,摊铺速度均匀、连续、不发生间断或停机,以保证面层平整,起步速度为1m/min,正常速度3m/min。

混合料溢出储料斗,落在前方,则迅速清除,在摊铺过程中及时用直尺检测是否满足要求。

雨、污检查井圈采用钢板覆盖,附近由人工铺筑混合料,并进行热夯。

对机械不能到达的死角,用人工扣锹法进行摊铺,局部作适当整平以补齐漏铺处,检查平整度,及时修正路拱。

保证摊铺温度不低于110~130℃;

6、接缝施工

路面分两幅施工时,纵向缝采用采用自然缝。

摊铺前,清除界面处松散的混合料。

沥青混合料路面铺筑期间,当需要暂停施工时,下面层采用斜接缝、上面层采用平接缝。

平接缝当天施工结束后进行切割、清扫、成缝。

7、沥青混合料的碾压:

在正常碾压之前,先对横向接缝进行碾压。

碾压时,按垂直车道方向沿接缝进行,并在路面纵向边处放置支承木板,其长度满足压路机驶离碾压区。

如果因为施工现场限制或相邻车道不能中断交通时,也可沿纵向碾压,但保证在摊铺机驶离接缝后尽快进行,且不在接缝处转向。

沥青混合料摊铺整形后应立即组织碾压。

碾压的程序为:

初压→复压→终压。

初压:

采用钢轮压路机时速控制在2~3km/h静压2遍。

碾压时,先消除纵缝,然后从断面低的一侧向高的一侧碾压。

驱动轮靠近摊铺机。

压路机在启动、停止时减速缓行。

初压后检查平整度、路拱,必要时予以修整。

复压:

采用振动压路机时速控制在4~5km/h振动碾压3~5遍。

复压后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并无明显轮迹。

终压:

紧跟复压进行。

采用轮胎压路机时速控制在2.5~3.5km/h,静压两遍,使路面无轮迹。

碾压方向与路中心线平行,直线段从路两边到路中心,超高段由路内侧到外侧,依次连续均匀进行,压完全幅为一遍。

碾压速度要先慢后快,碾压终了温度控制在65℃以上。

AC-20I碾压时,相邻碾压带重叠1/3-1/2轮宽。

对于AC-13I改性沥青混凝土使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轮迹的重叠宽度不超过20cm,使用静载钢轮压路机碾压时,轮迹重叠宽度不少于20m。

当压路机来回交替碾压时,前后两次停留地点应相距10m以上,并驶出压实起始线3m以外。

碾压过程中,保持碾压轮面的清洁,若发生粘轮现象,将黏附的混合料认真地清除,并向轮面撒少量水,然后再碾压。

对局部缺麻不平处用洗料一次找齐。

一些压路机无法碾压的角落,人工热夯。

8、成品保护及放行

沥青混凝土路面终压完成后,路面温度降至于室外温度时,清除路面上的工具等杂物后,开放交通。

六、工程质量情况

经过数月的奋战,并对工程的自检和整修,工程达到了验收的要求,施工过程中未发生任何质量事故,各分项工程合格率达到100%,已完单位工程达到了优良以上标准。

(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工程之初,便确立了明确的质量目标。

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以质量为中心按照公司有关质量体系要求,建立了质量保证机构,由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直接领导,严格执行质量体系的有关规定,突出质检部门的权限,坚持“质量第一”的宗旨,切实将质量意识贯彻到整个施工过程中以及各施工人员。

(一)主要质量控制措施

1、组织技术人员认真会审设计文件与图纸,了解和掌握工程的要求、技术标准,理解设计意图,并对不清楚或不明确之处及时提交书面报告业主和监理工程师解决。

2、根据工程的要求和特点,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以及碎石桩、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专项施工方案,确定施工方法、场地布置、进度计划及劳动力、机械、材料计划,并于施工过程中及时修订以更能够指导施工。

3、按工程施工时间段不同配备充足的劳动力资源,配齐工程需要的各类设备。

各种机械设备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以进场,设备的型号、功能满足施工工艺的要求,并严格执行“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制度”及“机械操作规程”。

4、认真作好技术交底工作,使各级施工人员清楚的掌握将所施部位的施工工艺和方法、技术要求及控制要点等,作到高标准、高质量的作好每道工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