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股权投资.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0574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期股权投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长期股权投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长期股权投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长期股权投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长期股权投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长期股权投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长期股权投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长期股权投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长期股权投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长期股权投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长期股权投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长期股权投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长期股权投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长期股权投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长期股权投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期股权投资.docx

《长期股权投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期股权投资.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长期股权投资.docx

长期股权投资

合并财务报表的处理

非同一控制下

1、对子公司在购买日母公司的被查簿中登记的子公司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一致的调整。

假设固定资产公允价值500,账面价值300,无残值,20年

(1)合并当期的处理:

(调整分录)

借:

固定资产-原价200

贷:

资本公积-年初200(子公司的资本公积,会增加子公司的期初资本公积,该部分要算入所有者权益中)

借:

管理费用10

贷: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10(因为是项目)

(2)下一期合并的处理:

(调整分录)

借:

固定资产-原价200

贷:

资本公积-年初200

借:

未分配利润-年初10

贷: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10

借:

管理费用10

贷: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10

(3)再下一期

借:

固定资产-原价200

贷:

资本公积-年初200

借:

未分配利润-年初20

贷: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20

借:

管理费用10

贷: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10

注意:

该笔分录影响到的数据:

1、使得子公司的期初资本公积增加200

2、对子公司实现净利润时确认投资收益,净利润的调整=(净利润-每年多提折旧10),从而此笔分录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调整后的净利润*持股比例

3、合并报表中计算子公司本年的“未分配利润-年末”时,应当减少10

 

2、对长期股权投资按购买日付出的成本和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份额的调整

(1)购买成本大于享有的份额确认为商誉,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2)购买成本小于享有的份额,确认为营业外收入,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3)该商誉或营业外收入在当期编制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抵消分录时体现。

(控股合并,商誉体现在合并报表中,吸收合并,体现在合并方的个别财务报表中)

3、对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的调整

(1)被投资方实现净利润

借:

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

(2)被投资方其他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动

借:

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本年)

(3):

分配现金股利

第一种情况:

分配的股利不属于投资方享有的净利润部分

成本法下的处理1

借:

应收股利

贷:

长期股权投资

权益法下的处理1

借:

应收股利

贷:

长期股权投资

两者的处理一致,此种情况下,不对分录作调整,保持原来的做法

第二种情况:

分配的股利是投资方当年享有的净利润

成本法的处理1

借:

应收股利

贷:

投资收益

转销的分录2

借;投资收益

贷:

应收股利

权益法下的处理3

借:

应收股利

贷:

长期股权投资

综合2、3后的分录为

借:

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

(1)、(3)的投资收益相加后提取盈余公积

借:

提取盈余公积

贷:

盈余公积-本年(该比分录是调整分录,因此不会影响母公司、子公司的实际金额)

下一年的处理:

上期的净利润及现金股利的处理

借:

长期股权投资

贷:

未分配利润-年初(两笔分录的相综合)

上期的其他所有者权益的变动

借:

长期股权投资

贷:

资本公积-年初

上期提取的盈余公积:

借:

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

盈余公积-年初

本年净利润

借:

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

本年其他权益变动:

借:

长期股权投资

贷:

资本公积-本年

本年提取盈余公积

借:

提取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本年

注意:

在确认享有被投资方实现净利润时,要调整因购买日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同每年的摊销、折旧对净利润的影响后,再乘持股比例

抵消分录的处理

1、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消

借:

股本(年初和本年)

资本公积(年初和本年,其中包括子公司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同确认的资本公积-年初的份额)

盈余公积(年初和本年)

未分配利润-年末(在期初的基础上+本年实现的净利润-实际提取的盈余公积-分配的现金股利-由于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一致引起的每年的折旧摊销的差额)

商誉(借方差额,购买成本大于享有份额)

贷:

长期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营业外收入(贷方差额,购买成本小于享有份额,如果在下年作此笔分录,应该换成未分配利润-年初)

2、关于损益的抵消

借:

投资收益(仅指子公司实现净利润的处理=调整后的净利润*持股比例)

少数股东损益(调整后的净利润*持股比例)

未分配利润-年初(即上年年末的未分配利润)

贷:

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对所有者(股东的分配)(主要指的是现金股利)

未分配利润-年末(该金额应当和上笔分录中一致)

3、债权与债务的抵消

借:

债务类科目

贷:

债权类科目

特殊:

市场中购入债券,可能出现差额

如果持有至到期投资余额大于应付债券,差额则作为一种损失计入合并利润表的投资收益中。

借:

应付债券

投资收益(差额)

贷:

持有至到期投资

如果持有至到期投资余额小于应付债券,差额则作为一种利息收入计入合并利润表的财务费用中。

借:

应付债券

贷:

持有至到期投资

财务费用(差额)

内部投资收益:

借:

投资收益

贷:

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

应收、应付账款中存在坏账的处理(注意,因抵消是在报表项目的基础上,因此应该用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科目用的是账面余额)

当年:

借:

应付账款

贷:

应收账款

借: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

资产减值损失

下一年:

借:

应付账款

贷:

应收账款(本期存在的实际数)

借: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

未分配利润-年初(这是上年的分录)

借: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

资产减值损失(用本年的坏账准备余额-上年坏账准备余额,即本年的发生额)

4、内部商品销售业务的抵消(销售价1000,实际成本800,销售毛利率20%,本年对外售出50%)

一般情况下的处理:

本年:

借:

营业收入1000

 贷:

营业成本1000

借:

营业成本100

 贷:

存货 100

下年

借:

未分配利润-年初100

贷:

营业成本100(上期购进的存货中的未实现销售损益的部分在本期视同为实现利润,将该部分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转为利润,冲减当期的营业成本)

再购进:

500,成本400,对外销售50%

借:

营业收入 500

贷:

营业成本500

借:

营业成本150

 贷:

存货150

当考虑所得税:

本年:

借:

递延所得税资产100*0.25=25(=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税率)

 贷:

所得税费用

下一年:

借:

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贷:

未分配利润-年初 25

借:

递延所得税资产12.5(用本年的年末数-期初数,即发生额=150*0.25-25)

 贷:

所得税费用 12.5

存在存货减值:

本年:

借:

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贷:

资产减值损失

下一年:

借:

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贷:

未分配利润-年初

借:

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贷:

资产价值损失(按发生额)

注意:

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以为未现实的内部销售损益为限

考虑所得税

本年:

借:

所得税费用

  贷:

递延所得税资产

下一年

借:

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

所得税得用

  贷:

递延所得税资产(本年的发生额)

注意在处理跌价准备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时候,本期的数一定是用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5、关于销售固定资产的抵消

1)销售方作为商品,购买方作为固定资产入帐

借:

营业收入

 贷:

营业成本

   固定资产-原价

借: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

管理费用

下一年

借:

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

固定资产-原价

借: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借: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

管理费用

2)期满后处理

借:

未分配利润-年初(清理当期多计提的折旧)

 贷;管理费用

3)提前清理、出售(将固定资产-原价或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科目换成营业外收入或者营业外支出科目)

借:

未分配利润-年初(包含的内部未实现销售损益)

 贷:

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借; 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以前各期多计的折旧)

 贷:

未分配利润-年初

借:

营业外收入或支出

 贷:

管理费用(出售当起多计的折旧)

4)双方均作为固定资产

借:

营业外收入

贷;固定资产-原价(变卖收入大于账面价值)

借:

固定资产-原价

 贷:

营业外支出(变卖收入小于账面价值)

同一控制下

1、

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不用调整

2、

为了体现同一控制下一体化存续的要求,在每年的调整处理中要做的一笔分录:

 

借:

资本供给-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这是母公司的资本公积)

 贷; 盈余公积-年初

    未分配利润-年初(此处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年初是在购买当日的子公司的金额)

注意:

如果母公司的股本溢价或者资本溢价不够冲减的应当按照子公司原来该两笔金额的比例转回。

3、

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进行调整,调整后,账面价值与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之间没有差额,不确认商誉或损益。

借:

股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年末

贷:

长期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借、贷方没有差额

4、

其他的抵消处理同非同一控制

 

合并日的账务处理

非同一控制下

同一控制下

1、取得长期股权投资

1)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

2)借:

长期股权投资

贷;固定资产清理

或无形资产

3)借:

长期股权投资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4)借:

长期股权投资

贷:

主营业务收入

应缴增值税

借:

主营业务成本

贷:

库存商品

1、取得长期股权投资

借:

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账面价值份额)

贷:

股本

或银行存款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账面价值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

2、调整分录

1)借: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等

贷: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年初)

对购买日子公司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

2)借:

股本

资本公积(注意加上上述的差额)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商誉(差额)

贷:

长期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未分配利润-年初(差额)

注意:

因为合并日不编制合并利润表,在期末的时候要编制合并利润表,在期末编制的时候就用营业外收入

2、调整分录

1)借:

股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贷;长期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注意:

没有差额,因为用的是账面价值

2)一体化的要求

借: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母公司的)

贷:

未分配利润-年初(考虑持股比例)

盈余公积-年初(考虑持股比例)

注意:

转回的是子公司在合并日的期初留存收益,如果母公司的股本溢价不足转回的,按比例转回,

 

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企业合并

由权益法→成本法

1、转销原来确认的负商誉(20)

借: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8

盈余公积2

贷:

长期股权投资

2、转销原来确认的投资收益(100)

借: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90

盈余公积10

贷:

长期股权投资100

3、转销原来确认的其他权益变动

借:

资本公积-年初

贷:

长期股权投资

4、商誉的计算=每个交易点付出的成本-相应持股比例享有被投资单位的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代数和,并只在合并报表中体现(针对控股合并)

5、将达到控制前的原比例的长期股权投子调整到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上(假如为10%)

该差额=(购买日净资产公允价值-原比例交易时点的净资产公允价值)*10%

该差额首先为享有两点期间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的份额=净利润*10%用期初留存收益反映

其次剩余的用资本公积表示

借:

长期股权投资

贷;未分配利润

盈余公积

资本公积

购买少数股东的股票从而增加持股比例(70%+20%)

1、借:

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等

2、确认两个时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

差额=(新取得20%享有的净资产公允价值-购买日的净资产公允价值)*20%

该差额首先冲减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则冲减留存收益

借;资本公积注意:

从没控制到控制,首先调增留存收益,其余的调增资本公积

未分配利润-年初已经控制的,再购买,再购买的部分首先调减资本公积,再调

盈余公积-年初留存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

出售部分股权,从而转为权益法核算由70%减少到40%

借:

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

权益法下,40%比例应当确认的被投资方实现净利润的投资收益

权益法下应当确认的负商誉,按40%确认

权益法下确认的其他权益变动引起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变动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盈余公积

资本公积

长期股权投资

由权益法→成本法

1、转销原来确认的负商誉(20)注意:

涉及到损益类的用期初留存收益表示,也可能用本期的损益类科目

借: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8注意:

如果是从成本法到成本法不用进行上述的调整

盈余公积2

贷:

长期股权投资

2、转销原来确认的投资收益(100)

借: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90

盈余公积10

贷:

长期股权投资100

3、转销原来确认的其他权益变动

借:

资本公积-年初

贷:

长期股权投资

 

处置部分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由成本法变为权益法

1、处置时:

借:

银行存款

贷:

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

2、用权益法进行调整(以转让后剩余的持股比例为基础)(追溯调整,追溯到购买的时点)

1)购买时点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与购买时点该部分的取得成本的差额计入留存收益或者作为商誉,作为留存收益时(或营业外收入,当年)应调增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2)在购买时点到处置时点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和其他权益变动、分配现金股利的调整,注意:

首先,是否对净利润部分进行调整,一是看在购买日被投资单位的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是否存在差别;二是看双方的内部交易是否存在有未实现内部交易收益或是原来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收益在本期得到实现。

其次,看是否考虑所得税的影响,考虑所得税时,则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差别在本期计提折旧额还要*(1-税率),内部交易未实现收益也要*(1-税率)

3)注意,在处置时,不需要对比购买时点和处置时点的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的对比及不需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

因为只有企业在购买的时候才考虑两点的差额,在处置时不考虑,正是体现购买法的特点,购买才作。

4)强调:

关于被投资企业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不一致的处理:

只看在购买时点是否一致,不一致的在净利润部分才存在调整,如果在处置一部分的时候,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不一致的,则不做调整,认的就是购买时点,其他时点均不考虑。

本单位在处置时不考虑被投资单位的资产账面与公允的差别,但是作为接受该处置的购买方,对方的处置时点即为自己的购买时点,被投资方的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不一致的时候,在对净利润进行调整时要考虑,也就是站在不同的投资者立场,有各自的购买时点,且各自只认自己的购买时点。

3、注意调整的处理有个关系式:

(只适用于存在负商誉的情况)

(1)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调整后账面价值=剩余的持股比例相当于原来初始投资的成本+目前比股比例初始投资点上确认的负商誉+目前持股被投资企业的净利润份额-目前持股比例被投资企业分配的现金股利+目前持股比例其他权益的变动

(2)长期股权投资经权益法调整后的账面价值=(初始投资点上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公允价值+实现的净利润-分配的现金股利+其他所有者权益的增加)*现在的持股比例

(1)和

(2)是相等的

成本法下,被投资单位宣告分配现金股利时,长期股权投资转回的处理

1、明确投资企业在投资前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和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

2、转回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累计分配的现金股利-投资后可以享有的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持股比例-原来转回的成本,注意,投资企业在投资前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不应考虑。

权益法下,关于商品销售对净利润调整的处理

1、注意外部的销售和内部的销售的处理

内部销售

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的内部销售,对净利润的调整=净利润-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收益=净利润-(售价-成本)*未对外销售的比例

下期实现对外销售后净利润的调整=净利润+上期未实现的内部销售收益

外部销售

购买时点上,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为库存商品所致(公允价值大),则如果本期对外销售出去了60%,则本期对净利润的影响=净利润-差额*销售出去的比例60%。

注意内部和外部销售的区别,内部是未销售的,外部是已销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