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0578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文档格式.docx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文档格式.docx

观察不完整的统计图,找出这幅统计图的特征。

(用一个格表示4个人)

3、学生试着补充完整统计图,师巡视指导,交流时,让学生说明不够整格时怎样想的,是怎样处理的。

(生表述自己的发现,关注学生能否发现每个格代表4人,如果学生没有发现教师予以提示。

小结:

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当数据比较大时经常采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方法。

4、鼓励学生根据统计图提问并解答。

交流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通过交流,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这是学生对知识一个内化、提升的过程。

五、挑战自我

1、数学书92页练一练的第1题

面向全体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

2、数学书92页练一练的2题。

自己设计一张调查表,记录自己一学期读课外书的情况。

六、盘点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谈收获环节是数学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既可以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的梳理,能让学生更清晰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也可以是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梳理和数学活动经验的建构,培养学生自主反思建构的良好学习习惯。

课后

反思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并利用现代化的教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统计图由纵向变为横向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了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步升华,应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鼎尖教案八年级语文下册

一、教材分析: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教材的特色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体会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

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能力目标:

学会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

培养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品味报告文学的形象性、抒情性的特点;

学会运用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强化感情色彩。

(三)教学难点:

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以及从中吸取的教训。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圈点勾画式、合作讨论式、学生纠正补充式、比较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协作、整理、迁移知识的能力。

本课运用的教具:

多媒体。

教学程序的设计: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我设计以下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

导入新课及题解。

(3分钟)

2、多媒体展示课题: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同时展示画面:

今日罗布泊的风化图

3、解题:

从课题来看,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泊”就是湖,罗布泊曾经是一个湖,而且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消失了。

我们自然要问:

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美丽的仙湖?

什么时候消失的?

为什么会消失?

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后果?

教训是什么?

这篇课文将满足我们求知的欲望。

▲设计此项环节的目的:

由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入课题,诱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环节:

阅读指导(40分钟)

步骤一(20分钟):

请四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朗读,边在书上圈点勾画,思考问题,多媒体展示:

①今日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

②过去罗布泊又是怎样一个地方?

③罗布泊为什么消失?

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④针对以上问题,作者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发出怎样的呼吁?

1、听完朗读后,让学生简要评价朗读情况,评出朗读优胜者。

2、多媒体展示生字词,让学生齐读一遍。

3、分组讨论,积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词来回答上述问题,看哪组回答快而准确,评出优胜小组。

4、教师有选择地写出这一步骤的板书(多媒体展示)

▲设计此项步骤的目的:

1、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弄清全文的思路。

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知识的能力。

步骤二(6分钟):

真挚、深沉、热烈的情感贯穿全文始终(过渡),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思考:

课文为什么具有整撼人心、振聋发聩的力量?

(多媒体展示)

学生可自主思考、也可分组讨论,教师通过点拔,启发、让学生明确:

对比、拟人、排比手法的巧妙运用,强化了感情色彩,也体现了报告文学的形象性、抒情性的特点。

1、学习课文巧妙运用对比、拟人、排比手法的运用,强化感情色彩。

2、品味报告文学语言形象性、抒情性的特点。

1、通过阅读二则新闻的内容,导入“生态环境”这一话题。

2、重点讲析课文“盲目”一词的深层含义,让学生明确:

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

3、多媒体展示两组画面,开拓文章主题:

一组:

青海湖一组:

沙漠化

4、从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

5、让学生谈谈:

假如你是当年新疆建设兵团的司令,你怎么规划塔里木河流域的开发。

1、了解罗布泊消亡的深层原因。

2、通过假想训练,促进阅读理解。

3、通过多媒体画面展示,开拓文章的内涵。

4、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第三环节:

课堂小结(1分钟):

同学们,人类的盲目和愚昧人为地破坏生态环境,地球已面临严重的生态问题,罗布泊的消逝,是人类自己制造的悲剧,悲剧仍在继续。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拯救我们的地球,善待我们的家园!

第四环节:

布置作用(1分钟):

结合你所知道的例子,写一篇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

附:

第一单元

1藤野先生(鲁迅)

2我的母亲(胡适)

3*我的第一本书(牛汉)

4列夫·

托尔斯泰(茨威格)

5*再塑生命(海伦·

凯勒)

综合性学习·

口语交际:

献给母亲的歌

第二单元

6雪(鲁迅)

7*雷电颂(郭沫若)

8*短文两篇(巴金)

日(巴金)

月(巴金)

9海燕(马克西姆·

高尔基)

10*组歌(节选)(纪伯伦)

浪之歌(纪伯伦)

雨之歌(纪伯伦)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

寻觅春天的踪迹

第三单元

11敬畏自然(严春友)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吴刚)

13*旅鼠之谜(位梦华)

14*大雁归来(利奥波德)

15喂——出来(星新一)

科海泛舟

第四单元

16云南的歌会(沈从文)

18吆喝(萧乾)

19*春酒(琦君)

20*俗世奇人(冯骥才)

泥人张(冯骥才)

好嘴杨巴(冯骥才)

到民间采风去

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吴均)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23*马说(韩愈)

24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25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水调歌头(苏轼)

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

古诗苑漫步

第六单元

26小石潭记(柳宗元)

27岳阳楼记(范仲淹)

28醉翁亭记(欧阳修)

29*满井游记(袁宏道)

30诗五首

饮酒(陶渊明)

行路难(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己亥杂诗(龚自珍)

背起行囊走四方

课外古诗词诵读

1赠从弟(刘桢)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3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4终南别业(王维)

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7无题(李商隐)

9登飞来峰(王安石)

10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范仲淹)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

科学与幻想之旅(儒勒·

凡尔纳)

《名人传》:

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罗曼·

罗兰)

附录

欣赏唐人狂草

标点符号用法

带*是略读课文

猜你感兴趣:

《梦圆飞天》语文教案素材

《梦圆飞天》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飞船发射成功的喜悦与自豪。

2、借助多媒体课件声情并茂的特点,引领学生,把学生带入梦圆飞天的真实场景中,感悟激动人心的场面。

3、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航天事业,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飞船发射成功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歌曲导入,读题入情。

(播放《超越梦想》歌曲)超越梦想,一起飞,让生命回味这一刻,让岁月铭记这一回。

我们伟大的祖国圆了申奥之梦,而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又知道航天英雄杨利伟将肩负着我们中华民族又一个重任去实现我们千年的飞天梦。

同学们,让我们激动的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人将……(生读题:

梦圆飞天)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人能……(齐读:

梦圆飞天)

【让学生在教学开始就从各个角度去感受朗读给自己带来的收获与体验。

因为感动而激动,因为激动而感动。

在这里让学生从内心先行涌起自豪的情愫,为下文的学习作一个铺垫。

二、精读感悟,感受成功。

古有飞天梦,今由神五圆。

课文是怎么样记载神舟五号发射时那激动人心的精彩瞬间的?

请同学们读课文并感受。

出示读书小提示:

(一人读提示)

默读课文6—15小节,找一找神舟五号发射过程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然后读给你的同桌听,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有读有悟,随文记录,这是读书的一个习惯。

同学们刚才都在认真写着,还有的读得很认真,眉毛和眼睛都在读书啦。

师生交流:

(媒体出示相应的句子)

△“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

·

你体会到了什么?

(人们的心情紧张极了,激动极了。

特别是哪些词语给了你这样深刻的体会?

(一秒一秒)是的,每一秒都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绷得紧紧的)不仅心绷得紧紧的,拳头也握得紧紧的,紧张得手心都出汗了;

(似乎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内心的紧张激动可想而知。

抓住这些词语,读好这句话!

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同学们,想一想,人们的心情为什么如此的紧张呢?

生自由回答(再过几分钟,飞船就要点火起飞了;

这是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人们已经期盼了太久太久;

人们为这次首飞任务付出了太多的心血,成败就在今天……)

是啊,这一刻,人们期盼了太久太久!

此刻,坐在电视机前正观看着现场直播的你会想——此刻,正置身于酒泉卫星发射现场的你会想——此刻,作为即将遨游太空的第一位中国人杨利伟的你会想——此刻,如果你就是杨利伟最心爱的儿子,你会想——

期待、信任、祝福、激动、紧张、担心……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我们再一齐读一读第六自然段。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这是十秒倒计时!

你觉得这是怎样的十秒倒计时?

(紧张的、激动的、兴奋的)

因为倒计时的开始就意味着飞船就要发射升空了。

谁再来激动地倒数这十个数?

(指名读,评议:

从你的声音,你的表情中,老师看出了激动。

这10秒钟,虽短犹长,它牵动着近14亿中国人的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期盼、凝聚的10秒,是吸引全世界目光的10秒。

让我们再和总指挥一起10秒倒计时!

生齐读

△“烈焰升腾,大漠震颤。

……直指苍穹。

这是“神舟”5号升空的场面,相信一定还有不少同学都划出了这段话。

这样,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这段话中,哪些词仿佛让你看到了升空的画面?

让你听到了升空的声音?

(烈焰升腾、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托举、腾空而起,直指苍穹;

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

是啊,在描述这升空画面时,作者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引读

想象出了那条巨龙般的橘红色火焰了吗?

对了,读书就要这样,能够边读边想,把语言文字在我们的脑中变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看到的很壮观,耳边听到的同样震撼人心:

地动山摇般的轰鸣!

这声音,这气势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能读出这气势吗?

齐读

△“飞行正常!

同学们,其实文中还有一句很重要的话被你们忽视掉了,虽然它只有四个字,但却非常的铿锵有力,振奋人心。

你找到了吗?

仅仅三分钟的时间,杨利伟便通过电波告诉指挥控制中心,告诉游弋在浩瀚大洋上的“远望”3号测量船,告诉每一个炎黄子孙——飞行——引说:

正常!

可别小看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它其实在告诉人们?

生自由表达(“神舟”5号发射成功!

中国成为了继俄罗斯、美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无限的自豪。

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到当时人们的心情怎样?

(无比的兴奋、喜悦、自豪)

练习说话:

指挥大厅里一片沸腾,人们有的(),有的(),有的()……

由此,你想到了哪些成语?

(心潮澎湃、欣喜若狂、手舞足蹈、欢呼雀跃、热泪盈眶……)

神五发射成功,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但不同的人,他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让我们走近他们身边来倾听他们的心声。

现在老师就是新闻记者,我来采访大厅中的人群。

(师开始采访学生)

总指挥李继耐先生,你好!

“神舟”5号发射成功,请你谈一谈现在的感受,好吗?

(指名说)

你好,聂海胜!

大家都知道,你也是这次首飞任务的候选人之一,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你的战友杨利伟说的吗?

你好,这位同学,看到“神舟”5号发射成功,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同学们,“神舟”5号发射成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荣耀,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此时此刻,作为一名中国人,怎么能不扬眉吐气?

怎能不充满着澎湃的激情?

怎能不流露出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呢?

让我们一起来表达出内心的激动、喜悦和自豪的心情。

3、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通过影像,直观地感受一下当时神舟飞天的壮观气势。

(播放视频)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了,让我们一起低低地倒计时。

引读:

10、9、8——点火!

起飞!

4、看完录像,我们再来读6-15自然段,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得更投入,更有情!

齐读6-15自然段

【这是学生自豪感产生的又一个“点”。

使用“直观—理性”的理解方式,让学生真正从内心达到“自豪”、“激动”、“感动”……】

三、激情问候,欣赏美景。

1、飞船以平均90分钟绕地球1圈的速度飞行,从200千米外的太空中,不时传来杨利伟发回的信息。

当飞船运行到第七全,距地面343千米时,杨利伟深情地向地球发回了问候。

自己试着读一读第17自然段,想一想,这段问候该怎样读?

2、你认为该怎么读这段?

(深情、激动、声音响亮、充满自豪)指名读、齐读

3、如果你是在太空中工作的同行,第一次听到来自太空的中国宇航员的问候,你会怎么想?

(我们又多了一位新同行;

中国的宇航员,你好,欢迎下次来我们空间站做客!

)如果你是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听到这来自太空的问候,你会说什么呢?

(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了,港澳回归,申奥成功,现在又实现了飞天梦想,真了不起啊!

希望台湾问题也能早日解决。

4、想得真好,同学们,这问候不仅仅是杨利伟他自己的,也是中国所有航天工作者的,更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

让我们再一次和杨利伟一起深情而又自豪地向全世界发出我们的问候。

5、杨利伟叔叔代表我们向地球发出深情问候的同时,还兴奋地对儿子说,引读:

我看到我们美丽的家了。

这里的“家”指的是什么?

(地球)在太空中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呢?

听老师来读一读19自然段。

6、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有怎样的感觉?

(太空景色真是神奇美妙)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它的神奇美妙的?

生交流

7、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在太空中看到的我们的家。

(出示地球图片)同学们看,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的地球,美吗?

茫茫太空,多么令人神游向往啊!

你能通过你的朗读,将这么奇妙的景色给读出来吗?

【通过展示太空景色,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妙的欲望。

四、总结全文,激励学生。

1、神州五号成功了,神舟六号也成功,神舟七号的发射更是指日可待。

让我们读响让我们所有中国人振奋的话语。

(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2、最后,让我们在雄壮的《超越梦想》的乐曲声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课,也预祝我们祖国在今后航天事业上越走越完美,更希望同学们能承载着祖国新的梦想,扬帆起航。

3、布置作业:

课后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板书设计:

5、梦圆飞天

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梦圆飞天》教案

(二)

教学目标

1.会认“嫦、娥、绚、穹、锲”5个生字,读读记记“绚烂、壮举、凌云壮志、积劳成疾、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变成现实的,从而理解我国航天人的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3.体会炎黄子孙为实现中华飞天梦的执著与努力,从中受到熏陶与教育,激发民族责任感及探索科学的热情。

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激发民族荣誉感。

教学重点:

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教学难点:

理解把梦想变现实这一过程所体现的中国航天人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搜集我国航天工程的有关信息,及相关神话传说的图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谈话揭题

1.教师出示以下图片,学生自由欣赏,初步认识图片中的人物。

女蜗补天、嫦娥奔月等图片。

3.学生发言。

(是飞天的梦想,是飞离地球、邀游太空的渴望。

4.教师揭题:

是的,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千百年来炎黄子孙们不懈地努力着,2003年10月15日早晨,随着一声巨响,“神舟五号”飞船带着杨利伟叔叔——这位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来到了太空,首次取得了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终于成为美好的现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飞天梦圆》。

5.板书课题:

飞天梦圆。

全班齐读。

二、自学课文,默读思考

1.出示思考题:

⑴炎黄子孙千年的梦是什么?

⑵这千年的梦是怎样圆的?

⑶为什么千年的梦想今天能够圆了?

⑷小组交流。

⑸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2.自学反馈,全班交流。

⑴出示文中词语。

嫦娥奔月崂山道士瑰丽绚烂载人航天凌云壮志猝然长逝执著追求锲而不舍积劳成疾苍穹

①指名以读,评议正音。

②两个多音字:

载著

③理解词语。

圆梦:

实现梦想或理想。

壮举:

壮烈的行为,伟大的举动。

凌云壮志:

凌云:

直上云霄。

形容发志向伟大。

积劳成疾:

积劳:

长期劳累过度;

疾:

病。

因长期劳累过度而生了病。

坚持不懈:

懈:

松懈。

坚持到底,一点儿不松懈。

锲而不舍:

锲:

雕刻,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写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进行了不断的尝试。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

写新中国成立以后,炎黄子孙的飞天梦,一步一步地实现了。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

写炎黄子孙还要实现更高、更远、更绚烂的梦,登上月球,探索火星,遨游更深远的宇宙。

三、集体研读,理解感悟

1.炎黄子孙瑰丽绚烂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①指名发言,集体评议,纠错或补充。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要点,引导学生正确表达。

编织神话传说,寄托飞天梦想。

不断尝试圆飞天梦,试验坐风筝上天,试验乘火箭上天,虽遭受失败仍不放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航天工作者们刻苦钻研,执著追求,先是独立发射自己的人造地球卫星,而后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被送上太空并成功返回时,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别感受炎黄子孙飞天的渴望,圆梦的艰辛与执著,梦圆的激动与自豪。

2、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教师抓住关键词句,引导深入品析。

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没有消磨掉炎黄子孙为实现梦想而势力的决心和意志。

他们从失败中爬起来,顽强地继续着圆梦的行动。

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一方面承接上文,说明中华民族追求邀游太空的梦想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了很多失败与挫折;

另一方面引出下文,说明中华民族没有因此而放弃梦想,仍然坚定执著地努力着。

⑵这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这”指的是载人航天工程。

句子中的三个“最”字,充分说明了载人航天工程面临着巨大的凼难和挑战,说明党中央这一决定显示出的巨大勇气和决心,也充分说明了中国航天工作者将要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艰辛的劳动。

⑶从科研院所到试验基地,从北国寒冬到南国炎夏,从大漠风沙到浩海惊涛,到处留下了他们辛劳的足迹,洒下了他们不懈奋斗的汗水。

体会航天工作者为实现载人航天的梦想,不辞劳苦,南征北战,历经风沙雨雪、严寒酷暑,不懈奋斗着。

抓住“积劳成疾”与“猝然长逝”,展开想象,说说航天工作者为实现飞天梦想,除了文中介绍的三种情况,还可能付出怎样的努力?

(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争分夺秒、抛家弃子……)

文中再次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明了航天工作人员为实现载人航天的梦想所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充分表现了炎黄子孙为圆飞天梦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⑸苍茫的内蒙古草原敞开胸怀,深情地拥抱朝阳中缓缓降落的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

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写出了“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祖国大地时,炎黄子孙无比激动、无比幸福的心情。

它同时充分表明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

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这句话写出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伟大意义,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者的伟大精神。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数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