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项训练古代诗词鉴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0898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62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古代诗词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古代诗词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古代诗词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古代诗词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古代诗词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古代诗词鉴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古代诗词鉴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古代诗词鉴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古代诗词鉴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古代诗词鉴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古代诗词鉴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古代诗词鉴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古代诗词鉴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古代诗词鉴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古代诗词鉴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古代诗词鉴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古代诗词鉴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古代诗词鉴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古代诗词鉴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古代诗词鉴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古代诗词鉴赏.docx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古代诗词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专项训练古代诗词鉴赏.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古代诗词鉴赏.docx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古代诗词鉴赏

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一古代诗歌鉴赏

类型1课标篇目

七年级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019·徐州]古诗词鉴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

“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答案】C

【解析】A项,“观”字统领全篇;B项应该是由近及远;D项,“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说法不当,诗歌中没有体现历史兴衰之感和忧国忧民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2019·淮安]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

【答案】“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又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

融情入景,表达诗人的关切和同情。

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做铺垫。

【解析】本诗首句用的是比兴手法,“杨花”(柳絮)既是写景,又点了时令(农历二三月出现),流露了诗人的飘零之感;“子规”使人想到其啼声哀婉凄切,甚至啼血,常叫着“不如归去”,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恨。

其次,可从结构上分析这两个意象与题目及下句的关系。

2.[2019·淮安]《唐宋诗醇》评价李白诗句“孤机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语近情遥”之妙,本诗三四句也有这样的特点,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同情,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一路前行的一片安慰深情。

【解析】这两句诗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据此分析诗人情感即可。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2019·襄阳]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

“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C.第三句中“不畏”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D.诗作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句。

B.“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鸡鸣见日升”仅仅是“闻说”而已。

2.[2019·襄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说明。

【答案】诗句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句所蕴含的哲理。

理解诗句大意后,结合生活实际或社会背景解读。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说,不怕浮云层层遮蔽视野,是因为我登高望远、心胸开阔。

这首诗没有过多地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诗中“浮云”,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

“不畏”二字,道出了“身在最高层”的独特感受,表现了诗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坚强信念。

游山西村

 

【注】①枥:

同“栎”,一种乔木;②茗:

茶的稚称。

1.[2019·永州]下列对【甲】【乙】两首诗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中“足鸡豚”与颈联中“箫鼓追随”均表现出村民热情好客的特点。

B.【甲】诗尾联写诗人如有“闲”时,哪怕拄着拐杖,也愿意“乘月”而来,再访此地。

C.【乙】诗颈联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具体描写了村民焙茶和抽丝的劳动场景。

D.【乙】诗尾联写诗人相约当地采药人,与之一道进入深山密林采药。

【答案】C

【解析】A中“箫鼓追随”体现不出村民的热情好客;B中对“闲”字理解不当,整句应有“能不时”造访之意;D中不是入山采药,而是有归隐之意。

2.[2019·永州]【甲】【乙】两诗均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写之景有何共同特点?

请概括分析。

①都描绘出了一幅恬然的山村居图;(答“恬然”“幽静”或意思接近即可)

②“山重水复”“暗花明”青林深”,鹿群竟奔等写出山村的深幽;

③“箫鼓““古风”“蒸”“操”等表现了村民生活恬淡舒适的特点。

【解析】此题考查对两首诗的相同的写作特点的分析能力。

根据题干中的提示“写景之处有何共同点”,再结合两首诗有关写景的诗句来分析。

先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写的都是山村之景,表现出恬然、幽静的特点;再从山水风光上去分析,甲诗中的“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乙诗中的“青枥林深”“鹿群竞跑”等,表现出山村的深幽;还可从民风民俗上去分析,如甲诗中的“箫鼓”“古风”,乙诗中的“蒸茗”“缲丝”等,表现出生活的恬淡舒适。

3.[2019·河池]《过故人庄》中“过”的意思是:

  。

首联一个“邀”字尽显老友的热情,尾联一个“  ”字表明诗人深深为田园生活所吸引,率真地表示重阳节再来相聚。

[答案]拜访还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中重点字词的理解与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对被友人邀请去田舍做客的描写。

作者心旷神怡,赞叹着美丽的田园风光,创作出这首诗。

《过故人庄》中“过”的意思是:

拜访;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和品菊花酒。

一个“还“字表明诗人深深为田园生活所吸引,率真地表示重阳节再来相聚。

4.[2019·河池]请简要赏析《过故人庄》这首诗的颔联。

[答案]示例一:

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

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示例三:

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

如“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

(或:

“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

赏析某句诗,可以从景物描写的角度、炼字,修辞和感情等方面来进行。

能指出抓住特点写景(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结合等)或采用什么修辞手法(如对偶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如“合”“斜”)等赏析。

颔联的意思是: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绿水”对“青山”,“村边”对“郭外”。

译文:

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019·新疆)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首诗既抒写诗人辞官南归时的离愁,也表达立志报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立意高远,

感情充沛。

B.诗的前两句议论、抒情。

“浩荡”写“离愁”之大,“白日斜”指离别的时间,也渲染出惨淡哀伤的气氛。

C.“浩荡离愁”的黯然神伤与“吟鞭东指”流露出的暂时的放松相互映衬,是诗人复杂心情的真实写照。

D.诗的后两句展开联想,用“落红”比喻朝廷,借此表达自己虽然不被重用却依旧甘愿奉献的爱国热忧。

E.这首诗寓理于景,借物抒情。

受生活中“落红”“春泥”“护花”等现象的启迪,写出打动人心的名句。

【答案】BD(答对其中一个得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

B项,"白日斜"是说作者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日薄西山。

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白日斜”不是指离别的时间。

D项,“落红”比喻诗人自己,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八年级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2019·黄石]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B.全诗通过“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

C.颈联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

D.这首诗意境雄浑,与王维晚年写《竹里馆》那种清幽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古诗的能力。

B项,“候骑”指“担任侦察巡逻任务的骑兵”,不是自然景物。

2.[2019·黄石]有人说“归雁”是作者自比,你同意吗?

请说明理由。

(2分)

【答案】示例一:

同意。

作者身处“胡天”,借“归雁”寄托自己的思亲之情;作者出使边塞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京城,情境上如同“归雁”,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示例二:

不同意。

此句是实写,是作者所见。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形象的能力。

本题具有开放性特点,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但都要阐明理由。

要紧扣原诗来回答理由。

(1)同意,原诗“问边”表明自己远离故土故人,人各天涯,自然思念之情情不自禁,而“征蓬”的比喻,更是诗人孤独漂泊的写照,言外之意就是回归故乡,表达对亲人和故乡的依恋之情。

(2)不同意。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如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的是边塞的自然景物,是实写,没有作者自比的意思。

3.[2019·鄂州]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句诗。

【答案】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飞出汉家边塞,飞进胡人境地。

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孤身出塞的飘零落寞之感和内心抑郁激愤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词名句(炼句)的能力。

要按照题目的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诗句中的“征蓬”和“归雁”是两个喻体,本体是诗人,两句运用了比喻(借喻)的修辞手法。

赏析的时候,可从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角度谈运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4.[2019·益阳]《而庵说唐诗》评价本诗时说:

“‘大漠’‘长河’联,独绝千古。

”请从语言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赏析其“独特”之处。

【答案】赏析语言:

“直”表现孤烟之高,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写出了塞上景色苍凉雄浑的特点;“圆”表现落日之低、之圆,写出景色壮阔、温暖的特点。

表现手法: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出了神奇的塞外风光,表现了诗人苍凉孤寂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鉴赏能力。

语言方面赏析注意赏析关键词“直”和“圆”,在广袤的沙漠上,可以看到一缕轻烟在向上飘,没有一丝的风,烟也显得孤独无依。

长长的河水上方,是一轮圆圆的落日,让整个画面更加悲壮。

这两句诗用排比的手法,描绘了一副壮丽的山河图。

一个“直”字,写出了沙漠里渺无人烟的广袤意境;一个“圆”字,把落日的浑圆柔和描写得惟妙惟肖。

表现手法方面这一联主要采用的是情景交融的方法,寓情于景物描写中。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5.[2019·鄂州]这首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优美,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答案】示例:

苍凉雄浑的大漠之上,一缕孤零零的烽烟像根柱子,笔直地伸向天空。

弯弯曲曲的黄河似一条金带,平躺在大漠远方。

一轮浑圆的红日,正静静地悬挂在西边的地平线上。

【解析】本题考查描绘古诗句的意境画面的能力。

要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能力,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两句诗的画面。

两句诗中的“大漠”“孤烟”“长河(黄河)”“落日”等形象都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同时,“孤烟”的“直”和“落日”的“圆”两个特点也要准确描绘出来。

诗句中没出现的景象,也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描绘一些出来。

语言表达上,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增强其生动性。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019·海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三个字,写出了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连三月对家乡和亲人强烈思念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烽火”借指战争,“烽火连三月”写出战争的时间之长。

全篇围绕“望”字展开,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前四句写春城败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2019·海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名句有何妙处?

请简要赏析。

国都沦陷而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荒草满目,这种反差强烈的景物描写手法,痛

彻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文名句赏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了春望所见:

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

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

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

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

“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

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2019·衡阳]“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_______、_______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答案】听觉视觉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这里着重考查把握描写角度。

“角声”写战斗的号角之声,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燕脂凝夜紫”写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写颜色,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写。

2.[2019·衡阳]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首联“黑云圧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圧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C.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此句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祥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

D.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C项,诗中“不起”是指因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结合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现出的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可知,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依然是斗志昂扬,毫不气馁。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019·淄博]下面鉴赏有误的一项()

A.这是一首咏史诗。

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

《赤壁》一诗,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却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选项中“忧国忧民”的情怀在本诗中表现不突出,故D说法错误。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2019·昆明]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取了、、等景物,组成了一幅优美的图画。

【答案】夕阳落花归燕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把握。

依次列举即可

2.[2019·昆明]请具体分析画线句中作者的情感变化。

【答案】“花落去”表达了作者对春花消逝的怜惜和无力挽回的无奈之情;而归来的燕子似乎给作者带来一丝喜悦;但物是人非,作者独自徘徊于“香径”,越发孤寂伤感。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作者的情感。

答题时,可以结合诗意,抓住景物与情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因“花落去”而“无可奈何”;因“燕归来”而喜悦,但人已变,故“独徘徊”。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2019·青岛]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意为“今天我与你分别,内心忧伤,无论是在京城的我,还是即将远赴蜀州的你,都是远离故土、在异乡为官的人”。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为“我们是心心相连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比邻而居”。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为“在分别的路口,我虽想挽留你,却无能为力,只能默默无语,泪下沾巾”。

D.“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意为“船行平羌江上,半轮秋月高悬在峨眉山头,明月倒映在江水中,伴诗人远行”。

【答案】C

【解析】“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

表达乐观旷达之情,勉励朋友不要再离别的时候伤心,要乐观对待。

因此C项的理解是不正确的。

2.[2019·青岛]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描写友人即将离京赴任蜀州,诗人遥望蜀地,视线却为风烟所遮,心头萌生淡淡的伤感。

B.《峨眉山月歌》描写了诗人乘船顺江而下所见之景,“峨眉山月”与诗人千里相随,触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峨眉山月歌》后两句叙写诗人江上行船的旅程,表现了诗人离友人越远就越加思念的情感。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峨眉山月歌》皆为离别而作,两首诗均充满了离愁别绪和难以释怀的悲戚之情。

【答案】D

【解析】D项“两首诗均充满了离愁别绪和难以释怀的悲戚之情。

”理解时错误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豁达态度。

《峨眉山月歌》写诗人连夜从清溪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用不了多久,就要到达渝州。

“思君不见下渝州”一句抒发了诗人月夜江行,初离蜀地,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3.[2019·北京]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答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朗西”一句寄情于景,表达了对友人怀才不遇的惋惜和同情,采用拟入的修辞,表现出人李白内心对发人的关切与思念。

“海内存知己,天江若比邻”采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友谊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勉励和劝勉,充满了豪迈的气概、乐观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主旨赏析。

该题为主旨赏析题,应结合诗句的写作手法赏析诗人抒发的情感。

九年级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2019·通辽]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衬托诗人愉悦、豪迈的情绪。

B.“欲渡”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诗人想有所作为但事与愿违,志向难以实现的矛盾、痛苦的心情。

C.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D.末尾两句是全诗的最强音,表现诗人摆脱苦闷,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乐观与自信。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著”“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惆、痛苦,作者描绘丰盛的宴会场面,旨在反衬内心失意、痛苦的情绪。

故A项错误。

2.[2019·通辽]“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诗,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2分)

【答案】示例:

用典(或运用典故),表现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

垂钓碧溪上讲的是姜太公钓鱼的故事,乘舟梦日边讲的是商开国重臣伊尹受商王重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旁边。

诗中借用历史故事的作用:

借用吕尚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2019·黄石]下面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作者写给白居易的回赠之作,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的心情。

B.一、二句回首往事,抒发感慨并点明酬答题意。

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写出诗人贬谪请地之偏,贬谪时间之久。

C.三、四句运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

“闻笛赋”表达怀念友人之情:

“烂柯人”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D.“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及内容理解。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属于理解错误。

没有点明酬答谢意,而就是表明诗人贬谪请地之偏,贬谪时间之久。

2.[2019·黄石]白居易极其欣赏这首诗的颈联,称赞它“神妙”。

这一联景、情、理结合,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融为一体。

请你任选角度赏析此联。

【答案】哲理:

这两句诗包含着种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常用来说明:

没落的事物就由它没落吧:

新生的事物依然要按着自己的规律发展下去。

(个人的得失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也必将取代旧事物。

未来总是有希望的,前景将无限美好。

情感:

诗人通过写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和病树前头依旧万本皆春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自信乐观、豁达酒脱的情感。

修辞:

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对世事的交迁和仕宦的浮沉表现出旷达的襟怀。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中的句子赏析。

赏析句子要从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