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专题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八年级毕业会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0946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0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考专题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八年级毕业会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最新中考专题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八年级毕业会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最新中考专题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八年级毕业会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最新中考专题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八年级毕业会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最新中考专题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八年级毕业会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最新中考专题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八年级毕业会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最新中考专题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八年级毕业会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最新中考专题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八年级毕业会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最新中考专题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八年级毕业会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最新中考专题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八年级毕业会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最新中考专题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八年级毕业会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最新中考专题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八年级毕业会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最新中考专题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八年级毕业会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最新中考专题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八年级毕业会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最新中考专题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八年级毕业会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最新中考专题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八年级毕业会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最新中考专题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八年级毕业会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最新中考专题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八年级毕业会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最新中考专题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八年级毕业会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最新中考专题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八年级毕业会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考专题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八年级毕业会考.docx

《最新中考专题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八年级毕业会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考专题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八年级毕业会考.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中考专题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八年级毕业会考.docx

最新中考专题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八年级毕业会考

初中地理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八年级毕业会考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2015•阜阳)读右图,完成1~3题.

1.(2分)从辛庄登顶丙山,最适宜选择的线路是(  )

 A.①B.②C.③D.④

考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

等高线的疏密表示的坡度不同.

解答:

解:

读图可知,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①②③④中等高线最稀疏的地方是④,坡度较缓,最容易登山.根据题意.

故选:

D.

点评:

该题考查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理解解答即可.

 

2.(2分)指出图中流经辛庄和城区的河流基本流向(  )

 A.自东北流向西南B.自东南流向西北

 C.自西南流向东北D.自西北流向东南

考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

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是北方,与北方相对的方向是南方.

解答:

解:

河流总是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读图可得,图中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流.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3.(2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甲地为山谷B.乙地为山脊

 C.辛庄与城区约4千米D.图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考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解答:

解:

读图可得,甲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是山脊,故A错误;

乙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是山谷,故B错误;

图中辛庄与城区的图上距离约2厘米,则实地距离是4千米,故C正确;

图中所示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下,图示地形以丘陵为主,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015•阜阳)读右图,完成4~5题

4.(2分)图中湖泊星罗棋布,人口密集,有“鱼米之乡”之称的区域是(  )

 A.①B.②C.③D.④

考点:

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业的特点.

分析:

读图可得,①位于非洲的北部,②是西亚的阿拉伯半岛,③位于南亚的印度半岛,④位于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解答:

解:

图中湖泊星罗棋布,人口密集,有“鱼米之乡”之称的区域是⑤即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世界不同地区的分布及气候特征,读图解答即可.

 

5.(2分)石油资源丰富,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考点:

西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农业生产.

分析:

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纷争、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是西亚地区发生战争和冲突的重要因素,其中主要原因是石油输出量大;也可以说中东的战争是为信仰而战、为水而战、为油而战、为土地而战.

解答:

解:

读图可知,①是北非地区,②是西亚地区,③是南亚地区,④是东亚地区;西亚气候炎热干燥,沙漠面积广大,很多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有的地方甚至数年滴雨不下,水资源严重短缺,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西亚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石油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西亚石油的探明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探明储量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西亚的典型地理特征,要理解记忆.

 

(2015•阜阳)读右图,完成6~9题

6.(2分)四省中名称错误的是(  )

 A.甲为山西省B.乙为河南省C.丙为江西省D.丁为湖北省

考点:

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

分析: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解答:

解:

图中甲为山西省,乙为河南省,丙为安徽省,丁为湖北省.

故选:

C.

点评:

考查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认识,要理解记忆.

 

7.(2分)对图中省份的简称和行政中心城市表述,正确的是(  )

 A.甲:

陕太原B.乙:

豫郑州C.丙:

赣武汉D.丁:

鄂长沙

考点:

中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分析:

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解答:

解:

依据轮廓,读图分析可知:

甲为陕西省,简称为陕或秦,行政中心是西安;太原是山西省的行政中心;故A错误.

乙为河南省,简称为豫,行政中心是郑州;故B正确.

丙为江西省,简称为赣,行政中心是南昌;武汉是湖北省的行政中心;故C错误.

丁为湖北省,简称为鄂,行政中心是武汉;长沙是湖南省的行政中心;故D错误.依据题意.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省区的位置、简称及行政中心,属于基础题,牢记即可.

 

8.(2分)图中①②两海域之间的半岛是(  )

 A.山东半岛B.辽宁半岛C.雷州半岛D.胶东半岛

考点:

中国的主要半岛、岛屿和海峡的分布.

分析:

由题干中提供的图示可知,①是渤海,②是黄海,图中①②两海域之间的半岛是山东半岛.

解答:

解:

读图可知,①是渤海,②是黄海,①渤海和②黄海之间是山东半岛,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山东半岛的位置,属于基础题.

 

9.(2分)图中铁路线是(  )

 A.京广线B.京九线C.京沪线D.京沈线

考点:

重要的铁路干线、高铁.

分析:

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中国铁路运输的地位尤为突出.纵横交错的铁路分布全国各地,并与公路、河道、航空港相连,构成了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我国现已形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南北向干线有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等;东西向干线有滨洲﹣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昆线等.

解答:

解:

读图分析可知,图中铁路线是京沪线.京沪铁路从北京至上海,纵贯了我国三大直辖市和山东、河北、安徽、江苏省.京广线是从北京至广州,京九线是从北京至香港九龙,京沈线从北京至沈阳.依据题意.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属于基础题,读图解答即可.

 (2015•阜阳)2010年我国人数达13.39亿(不包含港、澳、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0~12题.

10.(2分)目前我国人口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基数大B.死亡率高

 C.自然增长率高D.未成年人口比重大

考点:

人口分布状况与人口增长的变化.

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解答:

解:

20世纪自70年代初期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国大约少生了约4亿人,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人口增幅逐渐下降.特别是近十年来,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每年新增人口仍达1000多万,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

故选:

A.

点评:

考查我国的人口特点,要理解记忆.

 

11.(2分)现阶段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是(  )

 A.鼓励人口增长B.大力向海外移民

 C.实行计划生育D.降低结婚和生育年

考点:

人口政策.

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解答:

解: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青少年的比重高,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在度过高峰期后,人口总数才会呈下降趋势,但人口素质不高的状况在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改变,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矛盾依然会十分突出.因此,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故选:

C.

点评:

考查我国的人口政策,要理解记忆.

 

12.(2分)近年来,我国出台“单独二孩”(指夫妻双方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允许生育第二个孩子)的人口政策,其原因主要是(  )

 A.我国人口增长变慢B.生育愿望太低

 C.生活观念变化D.人口老龄化严重

考点:

人口政策.

分析:

为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我国实行了“单独二胎”生育政策;但我国的人口国情之一是:

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口素质低等,出于这样的基本国情,我国没有全面放开二胎政策.

解答:

解:

2013年11月15日,中央决定放开“单独二胎”生育政策,即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我国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以应对预计2025年后出现的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渐不足及社会负担加重等问题,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故选:

D.

点评:

考查我国的人口政策,要理解记忆.

 

(2015•阜阳)读我国部分山脉示意图,回答13~16题

13.(2分)下列山脉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是(  )

 A.天山B.长白山C.秦岭D.大兴安岭

考点:

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分析:

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

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东北﹣西南走向的主要山脉为:

最西的一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的一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的一列是台湾山脉;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是横断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和小兴安岭等.

解答:

解: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依据题意,结合选项.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我国的阶梯分界线,牢记即可.

 

14.(2分)我国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山脉是(  )

 A.昆仑山B.太行山C.秦岭D.大兴安岭

考点:

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分析:

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主要是:

四大区域中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解答:

解:

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大致是秦岭﹣淮河一线,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山脉,学生要牢记即可.

 

15.(2分)图中阴影区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它是我国著名高原(  )

 A.黄土高原B.青藏高原C.云贵高原D.内蒙古高原

考点:

中国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分析: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级阶梯包括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地形以高原为主;第二级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第三阶梯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江南丘陵,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解答:

解:

我国的“四大高原”是: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的地表景观是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内蒙古高原的地表景观是地面坦荡.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云贵高原的地表景观是地形崎岖.依据题意.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我国的四大高原及特点,属于基础题,理解解答即可.

 

16.(2分)我国秦岭以南地区(  )

 A.终年高温B.草原广阔C.雪山连绵D.稻田广布

考点:

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分析: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解答:

解:

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属水稻集中产区.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作物产区.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是国内举足轻重的商品粮基地.

故选:

D.

点评:

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2015•阜阳)读台湾略图,回答17~18题

17.(2分)钓鱼岛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它位于(  )

 A.渤海B.东海C.黄海D.南海

考点:

中国的主要半岛、岛屿和海峡的分布.

分析:

我国海域分布有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6500多个,重要的有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等;其中,台湾岛是我国的第一大岛,海南岛是我国的第二大岛.

解答:

解:

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主体是台湾岛,此外,还有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200多个岛屿,其中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读图分析可得,钓鱼岛位于台湾岛的东北方向,位于东海海域.依据题意.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我国的临海及钓鱼岛位置,牢记即可.

 

18.(2分)下列关于台湾岛地理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B.交通线分布受地形影响,呈网状分布

 C.台湾岛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

 D.20世纪60年代开始,重点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

考点:

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地域组成;台湾的工业的分布和发展.

分析:

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主体是台湾岛,此外,还有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200多个岛屿,其中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临东海和南海,而且台湾岛东海岸直接面向太平洋;台湾岛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台湾省西部地区以平原为主.

解答:

解:

台湾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沿海地区,故A错误;

台湾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故台湾岛交通线呈环状分布在四周的沿海地区,故B错误;

台湾山脉,森林面积广阔;西部平原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台湾盛产甘蔗,有“东方甜岛”之称;台湾盛产香蕉菠萝等,有“水果之乡”之称;台湾盛产稻米,有“海上米仓”之称;故C正确;

20世纪台湾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60年代前,台湾经济以农产品加工工业和纺织工业为主,60~70年代,吸引外资,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80年代后,高新技术和重工业发展迅速.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故D错误;依据题意.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台湾概况,属于基础题,理解解答即可.

 

19.(2015•阜阳)下列关于我国民族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共有56个民族

 B.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C.各地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族分布“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考点:

民族的分布特点.

分析:

中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等56个民族.各民族中,汉族人数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5%;其他民族人口总数约占8.5%,统称为少数民族.中国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相差悬殊,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约1700万;人数少的民族仅几千人,如珞巴族、赫哲族等.

解答:

解:

A、中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等56个民族.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如何,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平等的地位.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国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相差悬殊,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约1700万;人数少的民族仅几千人,如珞巴族、赫哲族等.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故C符合题意;

D、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

考查我国的民族特点,要理解记忆.

 

20.(2015•阜阳)关于我国地理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物产资源丰富

 B.我国的地区差异不明显

 C.我国自然灾害小

 D.经济建设成就巨大,现在是发达国家

考点:

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

分析:

我国拥有辽阔的国土,无论蓝色的海洋,还是浩瀚的沙漠,无论绵延的山区,还是奔腾的江河,都蕴藏着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从这方面看,中国又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解答:

解:

A、我国拥有辽阔的国土,无论蓝色的海洋,还是浩瀚的沙漠,无论绵延的山区,还是奔腾的江河,都蕴藏着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故A符合题意.

B、我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由于受到某些成因的制约,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它们在地区分布上一般都是不均匀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我国气候复杂多样,自然灾害频繁.故C不符合题意;

D、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经济建设成就巨大,但目前仍是发展中国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基本国情.该知识点很重要,需同学们理解记忆.

 

二.填空题(共20分)

1.(2015•阜阳)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      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考点:

中国的领土面积和疆域的四至点.

分析:

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

解答:

解:

中国幅员辽阔,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千米2,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第3位.

故答案为:

960万.

点评:

考查我国的领土面积,要理解记忆.

  

2.(2015•阜阳)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云南省腾冲与黑龙江省      一线东南部人口稠密.

考点:

人口分布状况与人口增长的变化.

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解答:

解:

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该线以东部分地区的面积是全国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该线以西部分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

故答案为:

黑河.

点评:

考查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要理解记忆.

  

3.(2015•阜阳)我国地势的特点是西高东低,呈      状分布.

考点: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分析: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该地势对我国气候所产生的影响是有利于海洋上的暖湿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对河流的影响是使大部分河流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阶梯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蕴藏有丰富的水能.

解答:

解: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位于第一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位于第二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有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位于第三阶梯上地形区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

故答案为:

三级阶梯.

点评:

本题考查我国的地势特点,属于基础题.

  

4.(2015•阜阳)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和      显著.

考点:

气候复杂多样和主要气候类型.

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高原气候.

解答:

解:

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域(指能受到夏季风影响的区域)最为辽阔.

故答案为:

季风气候.

点评:

考查我国的气候特点,要理解记忆.

  

5.(2015•阜阳)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有颐和园、天坛等名胜古迹;这是国际交往中心,拥有外国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这座城市是      .

考点:

首都北京的地理概况.

分析:

北京对于未来的发展北京也做出了长远规划,北京市未来的建设发展目标定位于:

国家首都(政治中心)、世界城市(国际交往中心)、文化名城(文化中心),并首次提出“宜居城市”概念.

解答:

解:

北京市位于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化大都市.漫长的历史岁月,丰厚的文化积淀,铸就了北京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使它成为世界上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目前,北京共有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天坛、颐和园和十三陵等6处世界文化遗产.

故答案为:

北京.

点评:

考查北京的概况,要理解记忆.

  

6.(2015•阜阳)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其内部有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分布星点状绿洲的盆地是      .

考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分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边陲,土地面积约166万千米2,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6,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解答:

解:

天山山脉横亘新疆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南疆塔里木盆地之中有一个一望无际的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达33.76万平方千米,降水极为稀少.盆地的边缘地带,依靠高山冰雪融水的灌溉,分布着较多的绿洲农业区.

故答案为:

塔里木盆地.

点评:

考查新疆的地形区及农业分布特点,要理解记忆.

 

7.(2015•阜阳)我国四大分区中,农业以高寒牧业和河谷农业为主的区域是      .

考点:

我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

分析: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解答:

解:

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其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等,其牧业为高寒牧业,其优良畜种是牦牛.依据题意.

故答案为:

青藏地区:

点评:

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地理概况,理解解答即可.

  

8.(2015•阜阳)我国目前已经形成      、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等工业基地.

考点:

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

分析:

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及特点是:

沪宁杭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