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1112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9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docx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docx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

四下数学第十单元总复习

 第一课时   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教学内容:

P109页的第1题及P111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3题、P112第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运算的顺序,巩固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复习运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以及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会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进行简算。

 

3、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含有中括号的四则混运算、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减法以及除法的运算性质,会运用定律与性质进行简算。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概念复习

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1、什么叫做“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3、什么叫做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5、什么叫做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6、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7、什么叫做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8、除法各部分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9、加法运算定律有哪些?

用字母表示这些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10乘法运算定律有哪些?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二、总复习相应题目练习

1、P109T1

①316+59=375②375÷3=125③125×16=2000

⑴根据第一个式子,先说说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再分别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⑵根据第二个式子,先说说乘法与除法的关系,再分别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

⑶你会根据第一个和第2个算式列出一个综合算式吗?

再根据第1个、第2个和第3个算式列出一个综合算式。

⑷下面是小明和小兵的计算方法,说说他们个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316+59125×16

=316+(59+9)=125×(8×2)

=(316+50)+9=(125×8)×2

=366+9=1000×2

=375=2000

说一说,你们还学过哪些运算定律?

练习二十五

T1计算下面各题,并用两种方法验算。

419+3872.84+3.7616.32—7.95100—74.5

80×64105×28884÷261435÷35

①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

②说说验算的根据(根据哪个数量关系验算)

③集体交流

T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⑴3.6+8.59+6.4=3.6++8.59

⑵(25.8+7.5)+2.5=+(+)

⑶42×4×25=×(×)

⑷(125+70)×8=8×+8×

⑸(b+20)×3=×+×

学生填空后,让学生讲讲每个算式分别用了哪个运算定律?

T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

16088023062

×

÷

2031

×

550

+

⑴学生填上合适的数

⑵尝试列出综合算式

⑶小组讨论列综合算式的办法,后集体交流

T6、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12×4+188×4101×87

135×50×225×33×4

学生独立练习后,集体交流,教师展示简便计算的方法。

 

第2课时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加、减法

教学内容:

P109页的第2题及第112页练习二十五的第4、第5、第7、P114~115第16、第19、第21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回忆小数的相关知识。

(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点移动,小数与单位换算,小数的加、减法以及简算等)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进行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与内化知识。

教学重点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小数与单位换算,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小数加、减法及其简算等。

教学难点:

小数与单位换算、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P109T2、先填一填,再说一说小数和整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计数单位

读法

写法

比较大小

运算定律

加、减法

整数

小数

1、学生试填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出示完整表格。

计数单位

读法

写法

比较大小

运算定律

加、减法

整数

千、百、十、个

千万、百万、十万、万

千亿、百亿、十亿、亿

从高位读起,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从高位写起

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

位数同样多的,就从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数比较大,如果最高位同样大,就比下一位,就这样一直比下去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末尾对齐

小数

整数部分和整数的计数单位相同。

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

十百千万…

分分分分

之之之之

一一一一

先读整数部分,小数点读点,再读小数部分。

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先写整数部分,然后写小数点,再写小数部分。

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

先比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就大,整数部分同样大的,就比小数部分。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

小数点对齐

练习二十五

T4王叔叔一天买菜的收入如下表。

名称

白菜

土豆

萝卜

收入\元

60.45

37.6

29.75

1、白菜比萝卜多卖多少钱?

60.45-29.75=30.7(元)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学生根据自己理解提出不同的问题:

如:

白菜和土豆一共买了多少钱?

T5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0.015里面有()个千分之一。

2、4个百分之一写成小数是()

3、把3缩小到他的1/100是()

4、5.6的1/()是0.056

先让学生试填,再让学生讲讲自己的想法。

T7下面是四年级组男子4×50m接力赛成绩(单位:

秒),把表填完

班级

第一棒

第二棒

第三棒

第四棒

总成绩

四1班

8.42

8.67

8.58

8.50

四2班

8.40

8.56

8.61

8.39

四3班

8.32

8.68

8.70

8.36

四4班

8.48

8.54

8.52

8.46

1、请你计算出每个班的总成绩。

2、你是怎样计算的?

3、你认为哪个班的成绩最好,为什么?

T16下面是红星小学2012年5月份的现金日记账,用计算机算出“结存金额”和“本月合计”(图表略)

1、简单复习计算器各键的使用方法。

2、用计算机算出“结存金额”和“本月合计”

3、学生校对

T19、

李逸只有15元,她能买哪两本书?

张波付给售货员16元,他可能买了哪两本书?

1、学生能够尝试练习

2、指名讲讲思考过程

3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T2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8□.65□6□.71

+□2.□□—□3.□□

□56.4367.14

学生独立练习后,小组讨论解决。

 

 

第3课时 三角形 

教学内容:

P110页的第3题及P112页练习二十五的第8—10题、P115第18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三角形不同的分类方法及各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完善三角形的认知结构 

2、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三角形(四边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稳定性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有关平面图形学习的经验和方法,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图形与几何领域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产生继续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

 

教学难点:

知识的联系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基本概念复习

1、什么叫做三角形?

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高和底?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3、为什么自行车的车架做成三角形?

4、什么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5、按角分,三角形可以分成哪几类?

按边分,三角形可以分成哪几类?

6、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几度?

四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几度?

二基本练习

P110T3在下表中适当的空格内画上“√”,再说一说几种三角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图形名称

三条边

都相等

只有两条

边相等

有一个角

是直角

只有两

个锐角

有三个

锐角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1、试填表格

2、集体交流,你对他的选择有不同意见吗?

3、请你说说几种三角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练习二十五

T8求下面各角的度数

1

53°

20°

1

60°

2

T9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长4cm和7cm,另一条边可能是几厘米?

1、学生尝试性做题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教师指导

T10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个锐角,()个锐角三角形。

()个钝角,()个钝角三角形。

()个直角,()个直角三角形。

请你指给大家看一看。

学生互评。

T18、把一个等边三角形分成4个相等的小的等边三角形。

在右边的图里

画一画。

 

请你先试着画一画,然后告诉同学你为什么这样画?

第4课时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P110页的第4题及P113~115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4题、第15题、第1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掌握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会根据图上的相关数据回答问题。

 

教程与方法:

进一步熟悉求平均数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认识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会求数量关系稍复杂的平均数。

 

教学重点:

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求平均数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在掌握求平均数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感悟“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知识复习

1、说说你对平均数的认识?

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2、平均数是平均分吗?

平均数是一组虚拟的平均分,是用求平均分的方法算出平均数的。

3、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由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而来。

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反应几种数据的变化,但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能反应一种数据的变化。

二、基本题目练习

P110T4四年级学生喜欢各种玩具的人数情况统计表

人数

种类

性别

汽车

布娃娃

弹子琪

绣花

男生

22

5

15

18

女生

8

24

13

14

根据以上数据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学生喜欢各种玩具的人数情况统计图

男生

女生

人数

25

20

15

10

5

0

小汽车布娃娃跳棋拼图种类

1、男生喜欢什么玩具的人数最多?

女生呢?

2、喜欢什么玩具的人数最多?

3、你还能发现什么信息?

练习二十五

T141、出示题目

平均水深1.1m,

严禁下河游泳

 

李兵说得对吗?

为什么?

T15、下面是高阿姨收到的普通邮件和电子邮件的数量统计表,根据此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1995

2000

2005

2010

普通邮件

20

18

电子邮件

普通邮件

年份电子邮件

2010

2005

2000

1995

数量/封

40

30

20

50

10

0

⑴哪年收到的普通邮件最多?

哪年收到的电子邮件最多?

两种邮件的数量有什么变化趋势?

⑵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

这个复式统计图画对了吗?

你能从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在学生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解决问题。

T17、赵承羽同学参加跳远比赛的成绩如下:

第一跳

第二条

第三跳

第四跳

第五跳

170cm

168cm

171cm

167cm

169cm

想一想,她的比赛成绩应该是多少?

用5次的平均成绩合适吗?

师:

用5次的平均成绩合适,因为平均数反应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