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1171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时练含答案新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

1.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

2.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三、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主席想。

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

他若有所思地说道:

“哪个战土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

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

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从第一段能感受到毛泽东对爱子的;

从中你体会到毛泽东是一位的父亲。

2.这段话是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来表现毛泽东的心情的。

一、1.他们的父母非常悲痛。

2.他们很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

二、1.无限眷恋普通

2.这段话是通过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毛泽东的心情的。

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夏威夷风光(节选)

从小就听说过美国的夏威夷风光旖旎,不曾想今天真的来到了梦中思念的“伊甸园”。

坐在中型面包旅行车上,车窗外可见一层一层清晰叠加的火山灰(岩)经年累月堆积起来的山峦,一边听导游介绍,一边想象着各种千万年从海底喷发出的火山怎样造就了夏威夷岛屿的形态。

来到了恐龙湾,令我惊异的是,这里的海水与渤海湾全然不同,渤海湾的海水是蓝色的,这里的海水是绿色、奶色和绿黄色的交织,在阳光的照耀下实在令人神往。

这种青翠色和玉色交织的色彩是夏威夷的海所特有的,听导游说这是火山喷发导致的——这里的海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我们来到了原始森林,面包车的两边树木丛生。

在火山喷泉口,下起了细雨,我们下车前往海岸边观赏。

岸边清晰可见的崖石是烧焦了的黑黑的岩石,顺着导游指向的方向,我们看到了深邃漆黑的火山黑洞。

然后我们顶着风雨又来到了神秘的大风口,越往前走,风越大,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信念驱使我们非要承受大风的袭击的乐趣,不然的话我们何必要到这个著名的大风口来呢?

我们顶着风雨,湿透了衣衫,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大风口——享受着夏威夷的热带飓风的袭击,感到又冷又湿,躯体越来越难以忍受,但心中的惬意却难以言说。

(1)解释词语。

①风光旖旎:

________。

②如愿以偿:

(2)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不然的话我们何必要到这个著名的大风口来呢?

(3)夏威夷的海水有什么特点?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作者在文中引用“不到长城非好汉”,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答案】

(1)形容景色柔和美好;

像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2)不然的话我们没有必要到这个著名的大风口来。

(3)夏威夷的海水是绿色、奶色和绿黄色的交织,这是火山喷发导致的——这里的海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4)作者在文中引用“不到长城非好汉”,表现了勇于克服困难,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精神。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

第二步: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

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

(1)①形容景色柔和美好;

②像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2)不然的话我们没有必要到这个著名的大风口来。

(3)夏威夷的海水是绿色、奶色和绿黄色的交织,这是火山喷发导致的——这里的海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4)作者在文中引用“不到长城非好汉”,表现了勇于克服困难,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精神。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二次冒险

退休教授安道特是一个言语不多的人,然而谈到他1944年春的那回遭遇,就会激动得滔滔不绝,我们也会听得入迷。

那是在大规模反攻的前夜。

盟军向德军控制的法国诺曼底地区空投了伞兵,安道特就是其中之一,不幸,他在远离预定地点好几英里的地方着陆。

那时候差不多天亮了,那些记熟了的标志,他一个也没有找到,也见不到自己的伙伴。

他懂得,必须马上找地方隐蔽起来。

在熹微晨光里,他看见不远处有一栋小小的、红色屋顶的农家住宅。

他不知道住在里边的人是亲盟国的呢,还是亲德国的,但是总得碰碰运气。

他朝那住宅奔去,一边温习着出发前刚学会的几句法语。

听到敲门声,一个年约三十岁的法国人——她长得并不漂亮,但是眼光善良而镇定——开了门。

她的丈夫和三个幼小的孩子坐在饭桌旁边,惊异地盯着他。

“我是一个美国兵。

”伞兵说,“你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赶快,你得赶快!

”做丈夫的说着,把这个美国人推进壁炉边的一个大碗橱里,“砰”的一声关上了橱门。

几分钟后,六个德军冲锋队员闯了进来。

他们已经看到了这个伞兵的降落。

这是附近惟一的房子。

他们搜查得很彻底。

转眼之间就把这个伞兵从碗橱里拖了出来。

无须履行手续,德国人依照惯例,把女主人的丈夫当场枪毙了。

女主人和孩子放声大哭起来。

如何处置俘虏安道特,德国兵却有一场争议。

由于谁也说服不了谁,只得暂时把他推进一间棚屋里,把门插上了。

这间棚屋里,有个小小的窗口,窗外是田野,越过田野就是树林。

安道特蜷身挤出窗口,奔向树林。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

他刚跑进树林,就听到周围追兵的嚷声。

他们有条不紊地搜索着。

抓住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但伞兵没有失望。

他一回头又奔进田野,穿过院子。

院子里还躺着被害者的尸体。

这个美国兵再次敲响了他们家的门。

女主人很快出来了,她脸色苍白,泪流满面,惊奇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的眼睛。

他刚才的到来,使她失去了丈夫,使孩子们失去了父亲。

“快!

”她毫不迟疑地送他回壁炉边的碗橱里。

德国冲锋队员没有来这个农家搜查。

(1)填空。

①安道特的“那回遭遇”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地点在________。

②第2自然段中的“那时候”是指________。

(2)“言语不多”的安道特谈及1944年春的“那回遭遇”为什么会滔滔不绝?

(3)女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用3~4个词语来概括。

(4)安道特的“第一次冒险”是指什么?

(5)从安道特和女主人两方面写出“第二次冒险”的含义。

(1)1944年春

法国诺曼底地区

在大规模反攻的前夜

(2)法国人民的大无畏牺牲精神使他深深感动。

(3)善良、镇定、勇敢、坚强

(4)安道特不知道要去躲藏的农家里住的是敌人还是朋友,他要去碰碰运气。

(5)安道特方面:

女主人的丈夫为救他已被德军杀害,不知道女主人是否再愿意救他。

女主人方面:

如果德军再次发现安道特藏在家中,她和孩子也会被德军杀害。

(1)①考查筛选相关信息。

解答时细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从中找出答案即可。

②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联系课文内容可知,“言语不多”的安道特谈及1944年春的“那回遭遇”会滔滔不绝,那是法国人民的大无畏牺牲精神使他深深感动。

(3)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

(4)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

解答时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考查“第二次冒险”的含义:

撇开表面意思;

找到在文章中的深层的意思。

依据课文内容可知,安道特方面:

【点评】

(1)①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②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2)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

(5)此题考查“第二次冒险”的含义。

 

4.课外阅读。

《范进中举》(节选)

片段一:

那邻居飞奔到集上,一地里寻不见;

直寻到集东头,见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

邻居道:

“范相公,快些回去!

你恭喜中了举人,报喜人挤了一屋里。

”范进道是哄他,只装不听见,低着头往前走。

邻居见他不理,走上来,就要夺他手里的鸡。

范进道:

“你夺我的鸡怎的?

你又不买。

片段二: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

“噫!

好了!

我中了!

”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

好!

”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

“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注释:

1相公:

古代对读书人的敬称。

2噫:

读音yī。

文言叹词,表示感慨、悲痛、叹息。

3踹:

读音chuà

i。

踩,踏。

(1)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①邻居道:

“范相________公,快些回去!

你恭喜中________了举人,报喜人挤了一屋里。

Axià

nɡ  

Bxiānɡ  

Czhōnɡ  

Dzhò

②他将________爬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

”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________吓了一跳。

Ajià

Bjiānɡ 

 Cdōu 

 Ddū

(2)从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看出,这两段文字对范进的描写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

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3)范进知道自己中举消息前“只装听不见,低着头往前走”,知道消息后“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运用的写法是________;

从范进两次“拍手”“笑”,可以看出他知道自己中举后心情非常________。

(1)A

D

B

C

(2)A

(3)对比

兴奋(激动)

【解析】【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第一题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掌握能力,第二题考查学生对课文文段的赏析,这两段描写主要是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其中,范进知道自己中举消息前“只装听不见,低着头往前走”,知道消息后“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运用的写法是对比;

从范进两次“拍手”“笑”,可以看出他知道自己中举后心情非常兴奋。

【点评】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找出解答,对学生能力是一种提升。

5.

梁思成的故事

李辉

①一个旅游观光者,其实永远是健忘的。

每到一处景观,他会惊奇、会兴奋,但一转眼,这些惊奇和兴奋,又会被新的景观引起的惊奇和兴奋取代。

他们眼中的古塔也好,古刹也好,充其量不过是形状有差异、年代有远近的建筑。

②对梁思成这样的人却不然。

古建筑在他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

一砖一瓦,一根立柱,一处斗拱,一幅雕像,都是活生生的存在。

当他攀登本塔时,当他考察一座座石桥时,当他观看北京城墙时,他决不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而是将自己的全部生命,与他所接触的对象融为一体了。

……

③“‘建筑,是一种艺术,因而它在某些方面是人类或建造者的表现。

”一位英国学者说。

④梁思成恰恰在这方面拥有了建筑的灵魂。

他以做学问起步,从枯燥的架构分析、材料分析、形状勾勒等等专业常识,走进了包容历史与现实的人类精神。

这样,他对建筑历史的描述,已不能仅仅视为单一的学问。

只有他真正了解那些古建筑的价值,因为他把它们和创造它们的人的精神视为一体。

⑤人们一般都愿意以无比钦佩的心情,提及梁思成在二次大战期间为日本名城奈良免遭轰炸所做出的努力。

对于一般人来说,这的确是难以想象的举动。

他和全民族都遭受日本侵略带来的痛苦,而他的妻子林徽因的弟弟,作为一名中国军队的飞机驾驶员,就牺牲于对日空战之中。

国耻家恨,都完全可以让他对美军轰炸日本本土感到高兴。

⑥然而,梁思成想得更远、更深。

他是一个冷静的历史主义者。

在烽火连天的岁月,在仇恨很容易支配人们一切行为的时刻,唯独他,依旧把热爱倾注在人类古建筑上,他知道,地球上的所有文化遗产,都属于人类。

⑦在美军炮火开始猛烈轰炸日本本土时,梁思成却立马赶到美军设在重庆的指挥部,向美军上校布朗森递交上一份日本文化名城奈良的古建筑图纸,并要求保护奈良城。

为什么呢?

正如梁思成所说:

“要是从我个人感情出发,想到国人的苦难,我是恨不得炸日本人,然而,一种职业与历史责任感,让我冷静下来,建筑是社会的缩影,民族的象征,但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的结晶。

像奈良唐招提寺,是全世界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一旦炸毁,是无法补救的。

(有删改)

1.第②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梁思成眼中“古建筑”的含义与一般游览者眼中的“古建筑”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3.第⑤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人们一般都愿意以无比钦佩的心情”提及梁思成?

4.“梁思成恰恰在这方面拥有了建筑的灵魂”,你认为这个“灵魂”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5.阅读全文,你认为梁思成是一个怎祥的人?

1.承上启下

2.一般游览者眼中的古建筑只不过是形状有差异、年代有远近的建筑;

而梁思成的眼中,古建筑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

3.对梁思成来说,国耻家恨,从感情上支持轰炸奈良城,但是奈良城存在许多古建筑,而古建筑不仅仅是属于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的结晶,是不可再生的。

理性战胜了个人情感,梁思成本着一种职业与历史责任,强烈要求美军不要轰炸奈良城。

4.建筑物中所包容的人类精神,所凝结的建造者的精神和生命。

5.梁思成是一个热爱建筑事业,正直无私,有崇高的历史责任感的人。

6.

一本名著带来的诚实

那时,他还是个在台湾上初中的孩子。

升初二时,国语老师给他们布置了一道暑假作业:

阅读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名著《卡拉马佐夫兄弟》,然后撰写一篇读书报告。

这道作业让他犯了难,因为这本书的售价是70元,而他父亲的工资一天只有30元,全家七口人全靠这点工资生活。

他回忆说,当年最深刻的记忆是饥饿。

父亲供他上学就已经很困难了,他怎么好意思说“我想看小说”?

想来想去,他决定自己挣钱买这本名著。

靠诚实劳动得来的书籍,自己会更珍惜,读起来也更有滋味吧?

他来到矿上扛木头,扛一根木头能挣8毛钱。

矿主认识他,而且对他的印象不错,觉得他是一个既聪明又善良的孩子,见他这么辛苦地挣钱买书,在第三天就提前交给他70元工资,所提的条件是:

看完书,你要给我讲讲里面的故事。

他感激之余,满口答应。

这么简单的条件,自己一定能够满足矿主先生的。

谁知道买书的过程也一波三折,险些让他的梦想成空。

因为暑假没有免费的火车票,他只能等村里有人去基隆,帮他捎一本《卡拉马佐夫兄弟》回来。

他第一次托的人是邻居,可是邻居到了书店,却忘了书名,那时又没有电话,只好空手而返。

这时候,暑假已经过去好多天,矿主每次经过他的家门,都要问一问:

“你什么时候给我讲故事?

”尽管他很着急,也只能等有机会再托人捎书。

第二次,他请一个女人帮他买书。

这个女人到城里是为儿子看病,一直慌慌张张的,连书店的门都没时间进,带回来的只有失望。

接下来,他又托了父亲的一个厨师朋友,心想这次应该没事。

可是,对方一从城里回来,就抓住他揍了一顿,理由竟然是他要的书是共产党的书,弄不好,会祸及他人!

而这时,暑假即将结束,他读不到书,怎么去写读书报告?

编造一篇肯定不行,更令他不安的是愧对矿主先生,自己当初的承诺无法兑现。

只是矿主见到他,依然会笑眯眯地问:

“书看完了没有?

他无意间跟村子里一个换药包的人说了自己的苦恼,这个人立刻说:

“你怎么不早点找我?

我去一趟城里很容易。

”第二天,这个热心肠的人就到金门帮他买来了那本梦寐以求的名著。

于是,他挑灯夜战,废寝忘食地阅读这本文学名著。

不过,这本书读起来并不轻松,甚至让他感到苦不堪言。

这本书很厚,字号也很小,翻译过来的人名又很长,还有什么昵称和简称,看着看着,就不知道究竟在写谁,只好回过头再看。

连书里面的人物都理不清楚,还讲什么故事,还谈什么心得?

当矿主再见到他时,他只有老老实实地交代:

“书买回来得很晚,我也很努力了,可还是看不懂,现在也没有办法给你讲故事。

”矿主哈哈一笑,说:

你们老师讲,这是世界名著,你一个14岁的孩子能够看懂,就不是名著了。

没想到矿主这么通情达理,他道了谢,然后回去写读书报告。

他再一次认真地翻看了一遍,发现自己还是读不懂,只能去写自己是怎样买书和看书的,最后引用矿主的话,在文章的结尾处写道:

如果14岁的时候能看懂的话,就不是世界名著了。

书已经在我的手边了,我希望长大后能把它看懂。

读书报告交上去后,他的心情难免有些忐忑。

让人意外的是,国语老师表扬了他:

“同学们,在你们中间只有一个人是诚实的,其他人都说了谎!

我28岁都看不懂那本书,你们14岁怎么能看懂?

那么,我为什么还要你们阅读它?

因为我只是想告诉你们,很多你们不懂的东西,长大以后就会懂。

要知道,知识是需要尊敬的,念书是一辈子的事情。

还有,永远不要欺骗自己。

他就是台湾著名编剧吴念真,他一直收藏着这本《卡拉马佐夫兄弟》,在40岁的时候,他才慢慢读懂了这本书的一些内容,不由感慨地说:

有些东西我真的懂了,这已经过了二十几年。

1.“买书的过程也一波三折”,这“三折”具体指哪几件事?

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

2.请你分析下面矿主这句问话有什么用意。

只要矿主见到他,依然会笑眯眯地问:

3.文章表现了一个孩子的诚实,为什么要以“一本名著带来的诚实”为题目呢?

4.请你理解“知识是需要尊敬的,念书是一辈子的事情”这句话的含义。

1.托邻居买书,邻居忘了书名;

托一个为儿子看病的女人买书,她忙到没时间进书店;

托父亲朋友买书,对方以为书是共产党的书没有买。

2.矿主善意提醒他好好看书,然后遵守约定讲给自己听;

同时矿主想看看他是不是真诚实在地对待一本名著。

3.这本名著是整篇文章的线索,孩子的诚实是围绕名著来写的;

“一本名著带来的诚实”更贴近文章主旨:

知识是需要尊重的,应该被真诚对待。

4.我们应该敬畏知识,热爱读书;

有些书,我们年龄小的时候或许读不懂,但长大后会懂,只是我们不能长大后再来读书。

7.

沉默的竹笛

李澍声

16岁一个忧伤的春夜,我躺在集体宿含临窗的床铺上。

洁白的月光潮水一般漫进窗户,清冷的微风捎来潮湿的花香。

我陷入少年无端的愁闷思绪里,分外孤单寂寞。

这时,一缕悠扬的笛声由远而近,停留在我的耳畔。

那笛声仿佛是清澈的泉水,流过神话中迷人的花园,一路上集合了蝴蝶和黄莺的梦想,决心要给我的心灵来一次彻底的洗礼。

我陶醉在悦耳的笛声里,忧伤早己悄悄地散去,心情清澈空明。

那晚,我的心中暗暗地溢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

做一个快乐的吹笛手。

②好长一段日子,我为能拥有一支笛子而心神恍惚。

终于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从一个摆地摊的老人那里买到了我盼望已久的竹笛。

③第一次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是我人生中最关丽的一个下午。

我清楚地记得我吹着竹笛走在乡村田野上的情景:

落日如一颗水灵灵的红草莓点缀在暮霭笼罩的山尖,横过头顶的归岛翅膀上涂着夕阳粉红的胭脂,嫩绿的小草在晚风中飘动,像是生命活泼的舞蹈。

我一边吹着竹笛——显然是不成曲调的呜鸣声,一边大踏步地把苍茫幕色下的动人风景甩在身后。

这时我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江湖侠客,心里汹涌着英雄纵横天下的豪情。

④从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开始,我就决心把自己训练成一个优秀的吹笛手。

为了学会吹笛子,我付出了许多汗水和心血。

清晨,我常常拿着竹笛,跑到学校后面的山坡上,对着葱郁的群山大声吹着,让笨拙的笛声唤醒崭新的一天。

深夜,同学们沉浸在梦乡里,只有我坐在空旷的操场上,如痴如醉地吹着竹笛。

笛声一点也不悠扬动听,但我吹得特别认真。

竹笛在人家手里是一根音乐的神奇魔术棒,在我的手里却成了一根没有灵感的干枯竹枝。

唉,想不到吹笛竟会是这样的艰难。

⑤在一次班会上,班主任老师要求每个同学表演一个节目。

几个调皮的同学就恶作剧地起哄,要我为大家表演吹笛子。

天哪,我根本吹不成一首完整的曲子,但强烈的自尊心迫使我孤注一掷。

面对全班同学,我终于勇敢地拿起了竹笛,涨红了脸,坚持着把最后一个音符吹完,便逃出了教室。

在无人的山坡上,我抚摸着被泪水浸润的竹笛,伤心欲绝。

从那以后,我发誓再也不吹笛子了。

⑥后来,那支带给我幸福和耻辱的竹笛一直静静地悬挂在我的窗前。

岁月悄然而过,多少年后,当我凝眸竹笛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回想少年时代的往事。

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但播种梦想的人从不放弃流汗流泪的机会,只是因为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丰富了生命的内涵。

沉默的竹笛啊,我无心再次吻你于唇,吹一曲欢快的歌谣,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你便足够了,你的沉默其实高奏着我对少年烂漫心事的凭吊和酸涩的回忆。

1.文章围绕“竹笛”写了哪几件事?

仿照示例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愁闷忧伤听竹笛;

千辛万苦吹笛;

班会课上演吹笛。

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修辞及其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的画线句。

(2)如何理解第⑥段画线句中的“幸福”和“耻辱”?

3.本文作者从他吹竹笛的往事中感悟出了什么道理?

4.许多人说: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还有人说:

“只要努力过,就不后悔。

”对于这样的观点,你是怎么看待的?

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想法。

1.如愿以偿买竹笛,回家途中吹竹笛(意近即可。

2.⑴划线句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落日的美丽(小草飘动的样子),表达了我第一次吹奏竹笛时内心的喜悦和兴奋,“幸福”指竹笛带给我的快乐;

“耻辱”指班会课吹笛出丑。

3.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但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