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复习总店.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1212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6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复习总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地理复习总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地理复习总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地理复习总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地理复习总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地理复习总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地理复习总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地理复习总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地理复习总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地理复习总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地理复习总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地理复习总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地理复习总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地理复习总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地理复习总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地理复习总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地理复习总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地理复习总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地理复习总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地理复习总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复习总店.docx

《地理复习总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复习总店.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复习总店.docx

地理复习总店

让地理走进生活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构建知识

一门学科的兴衰,一门课程的存废,归根结底取决于它的社会功能,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地理课堂。

高中地理新教材配置了大量切实可用的地图、表格和模式图,它们不仅扩大了教材的信息量,更重要的是为教学提供了模拟地理环境,学生可以直观地进入到模拟环境中,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判断,找出对自己有利或不利的、固定或变化的因素,作为自己认为正确的抉择。

在此基础上,我们的地理教学如果能尽量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让地理走进生活。

那么,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将成倍增加。

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给地理找到了生活的原型,也使自己的教学别有洞天。

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对于21世纪的青年人来说,不仅要会“纸上谈兵”,更要能“身体力行”,高中地理新教材在突出学生各种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同时,更着重理论与实际的密切结合,充分体现出地理学的实用价值。

这就要求教师将学科基础知识作为载体,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各部分内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依据加以扩展、延伸,结合乡土地理及城市发展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注意培养学生的认知、分析、归纳的能力,并将其上升到理论水平,继而又回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上来。

让学生走出教室,面向社会,使学生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为他们将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奠定基础。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利用发生在家乡或现实生活中的地理事件和现象,去解释教材中的理论问题,可以使地理科学概念由抽象变为具体直观。

例如:

讲授“天气与气候”一节内容时,联系中宁地区秋季有“一场秋雨一场凉”的说法;讲“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时,以朝霞和晚霞的颜色及红绿灯的颜色设置为例;讲冷锋过境前后的天气特点和寒潮时,中宁地区正好处在我国冬春季冷锋南下的必经之地,可让学生连续观察并作好记录,加之中宁地区在2001年和2002年连续两年在春季各种果树正在开花的时候遭受寒潮的袭击,致使绝大部分果农损失惨重,许多学生记忆犹新。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其研究领域既涉及自然科学,又涉及社会科学,而且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地理学习评价的重点。

新教材下册始终围绕人地关系展开,因为这种关系是双向的、互动的,人的活动就具有了可选择性,从而引起了教材全新的“区位选择”概念。

动态的“选择”出现,使人的生产活动与纷繁复杂的地理环境不再是简单的相遇,而是人类面临挑战时的多视角、审慎地思考和积极有目的的人地关系的再次组合。

将选择的机会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课本知识与人类活动的实际紧密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这些理论的实际意义,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教育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所学理论去解答相关地理事物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例如:

讲月相时,让学生连续观察两个月的月相,记录月相的变化,然后师生共同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得出“上弦月,上半夜,亮西边,在西天;下弦月,下半夜,亮东边,在东天;朔月看不见,望月圆如盘”的结论。

并让学生判断下列诗词所描述的月相:

A月上柳稍头,人约黄昏后;B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C凉月如眉挂柳湾;D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E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F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三、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实施“愉快教育”

常言到:

清水煮菜五滋无味,此时若加上适量的调料,再掌握好火候,则会烹制出脍炙人口的佳肴。

同样,若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及时适量加点调料,即补充一些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就能有效防止单纯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循环,这不仅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印象,又能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的目的,也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变“灌输式教学”为“愉快教育”。

例如:

在讲“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时,让学生观察彩图“长江三角洲的发育”提问:

长江三角洲的发育从A→D南北两岸是否对称?

学生经过观察后回答,进一步提问哪一侧发育程度高,为什么?

教师可举例:

雨天打伞时,如果转动伞柄,雨滴将沿着伞檐斜着飞出去,可以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偏转力现象。

最后布置一道练习题:

观察中宁县的柳星渠(自西向东流),渠的南岸和渠的北岸哪一侧冲刷的比较厉害?

四、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

即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通过学生自身的参与,获取感知印象,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理论的理解,缩短他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从开放式教学的个案分析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个好的案例如果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是从家乡的地理事项中选取的,不仅使学生感觉得到、摸得着,也会增强案例的实用价值。

例如:

讲农业生产时,引入中宁县的枸杞生产:

自古就有“枸杞之乡”美誉的中宁县,地处沃野千里的宁夏平原,得黄河水灌溉之利,加之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生产出的枸杞以个大、皮薄、肉厚、籽少,营养丰富享誉海内外,2002年获得了绿色产品证书。

早在90年代初,中宁的枸杞非常畅销,价格不斐,每公斤高达30元左右,农民种枸杞的积极性非常高,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最近几年,枸杞价格大跌,尤其是2001年跌破每公斤8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甚至将刚能挂果的幼苗挖掉。

2002年中宁县政府加大了对枸杞生产的扶植力度,积极拓宽枸杞销售渠道,发展枸杞深加工产业,使枸杞生产又出现强劲的上升势头。

又如:

中宁县新堡乡南湾村一带,许多村民满口黄牙和黑牙,洗不掉、刷不尽,青年人为此十分苦恼,经过防疫部门调查,是当地的地下水中含氟量过高,而引起的慢性中毒性地方病。

如果发展下去会导致氟骨病,其表现是:

全身关节疼痛,慢慢地出现上、下肢不同程度的弯曲、弯腰驼背或背部强直,丧失劳动力,甚至常年瘫痪,生活不能自理。

80年代末,南湾村安装了自来水,氟骨病人症状减轻,但近几年,月相盖新房的农户自己打了水井,致使“大黄牙”又开始出现。

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将学生从上课时的“智力紧张状态”下解脱出来,而且能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最热烈、最真挚的情感。

五、加强师生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有人说:

“学生喜爱某一学科,还不如说更喜欢这一学科的教师”。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两者配合的默契程度,决定了一堂课乃至整个一门学科教学任务是否能顺利完成。

教师如何受学生欢迎,学生如何受老师重视已成为师生双边活动过程中注重的焦点。

教学方法的好坏固然是教师制胜的法宝,而学生则更喜欢年轻有为,善讲各种故事、笑话,幽默且见多识广的教师。

地理课作为一门综合性和边缘性极强的学科,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可讲,若教师能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及时添加与课堂内容有关的“故事”(生活故事)加强师生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无疑会使自己成为学生敬重的老师。

这样,就会实现由爱老师到爱地理,由对老师讲的“故事”感兴趣,到对地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地理课就成功了大半。

例如:

在讲“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时,结合中宁县正月二十三的习俗——“燎干”,当火烧起来的时候,火堆上方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麦柴灰会随之上升,之后,麦柴灰又会随着空气在不远处落下来的情景,直观形象的加以说明,也可以让学生观察开水的运动现象来加以分析。

这样的“故事”还有疯牛病、口蹄疫、沙尘暴、塑料大棚等等。

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观念

高一地理新教材主要从环境的角度,讲述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社会环境。

其中,人文地理内容侧重于人类的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分配、消费(商业与交通)等经济活动环节,以及人们进行的各种社会活动、生产活动和居住、生活、休憩的场所(聚落)。

这些知识实践性很强,案例也多,对学生理解人和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环境意识是很有用处的。

而环境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们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树立了好多环境觉悟,养成文明的环境行为习惯,从而投身于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行列。

但环境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养成的,所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针对现实生活中突出的环境问题,结合教材进行讨论,让学生通过触摸、感觉和欣赏他们生活的环境来进行学习。

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分析和理解环境问题并获得体验,培养正确的态度与行为。

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将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思想中。

例如:

优先购买绿色产品“小康不小康,还要看健康”;买菜购物,多用布袋;提倡绿色包装即减量包装的商品,不买过度包装的商品;庭院室内,养花种草;在日常生活和出门旅游时,应时刻注意无意中给环境造成的污染,吃完用完的废弃物不随地乱扔;学生爱嚼口香糖,要告诉他们其残迹很难清除,难降解,对环境污染危害大;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调查中宁县的“白色污染”等。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宁县的环境问题,并激发他们参与社会实践,了解“乡情”的浓厚兴趣以及学有所用、学有所报的动力。

总之,让地理走进生活,可以改变学生的生活方式,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构建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我们的生活环境,体会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地理走进生活为高考指点迷津

——记龙岗区高中地理高考备考讲座暨省级地理课题研修活动

2011年4月13日,离高考只剩54天。

此时,进一步提高地理成绩,不仅是高三学子的迫切愿望,更是摆在广大地理教师面前的挑战。

在龙岗区教育局教研室地理教研员郭芳英老师的全程陪同下,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地理教研员龚湘玲老师应邀来我区,对平冈中学和龙城高级中学的文科班学生进行地理学科的备考指导。

龚老师的到来受到了高三学子和老师的欢迎,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龚老师的尊敬和提高地理成绩的迫切愿望。

讲座过程中,贯穿始终的是一个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在不断的互动中,龚老师循循善诱,启发同学们通过思考问题,释疑解惑。

别开生面的讲座,将现场气氛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龚老师首先给出了地理教学的最基本问题:

高考为什么考地理?

高考结束后,大家所学专业很可能与地理无关,那现在学习地理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吗?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发现生活和生产中的方方面面都与地理有关。

通过讨论该问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强化,学习有了动力,有了目标。

随后,龚老师趁热打铁,抛出了最关键的的问题:

高考如何考地理?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那世界和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这样的要求会怎样在题目中体现出来?

龚老师指出,对于21世纪的青年人来说,不仅要会“纸上谈兵”,更要能“身体力行”。

基于未来的要求,高考试题必须以能力立意,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及人文科学素养。

这就要求学生在地理学习和备考过程中,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最后,龚老师提出了同学们最关心问题:

高考如何备考地理?

龚老师指出,每一道题就是一个地理现象。

要了解某个地理现象,必须培养通过图、表、文字等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要分析某个地理现象,必须调动和运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联系书本知识进行系统而严谨的分析、论证和探讨;要描述和阐释地理现象及原因,必须着重培养训练书面表达能力。

下课铃声已经响起,但同学们依然兴致盎然、意犹未尽。

龚老师讲座仿佛是为同学们送来的一杯清泉,对紧张备考的学生来说格外清爽、及时。

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在场的老师也深受启发,为老师们的地理教学打开了全新的思路。

让地理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

——初一地理教学浅谈

作者单位:

江东镇初级中学

作者姓名:

李政权

论文内容摘要:

各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将身边的事引入课堂,提醒大家从平时的生活中去寻找与地理有关的知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离不开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适当引用古诗句,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还能增添课堂气氛而又略带些文学色彩;巧用实验来解释课堂问题,瞎猜测的现象就会减少甚至消失,既让学生学得有趣又可让学生初步树立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正确世界观和学习观;自制简单教具,化抽象为直观,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结合时事热点,要家事国事事事关心,将地理知识教活学活等讲授地理课

的方法,都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让地理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

——初一地理教学浅谈

歌曲《一剪梅》中唱道,“爱我所爱,无怨无悔”,如果我们教师能将其中意思体现在课堂上,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做到“无怨无悔”,那该是一种多么美妙的境界啊!

要让学生爱上地理课,关键要看我们如何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何让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中感受地理知识的价值,如何让地理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地理。

古人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使用的是新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许多的教师对此有些不适应,其实这是时代进步、教育变化、观念流动的具体体现。

一、谈身边的事、兴趣引入课堂

本学期七年级所使用的是广东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地理》教材,教材在编著上有着明显地域性特点,而且在“绪论”部分给出了三个内容,即“地理学习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和“怎样学好地理”。

在学习“地理学习什么”这一小节时,新学期的第一堂课我没有按书上的内容进行直接解说,而是首先提问:

“今天大家上学带雨衣了吗?

”“没有!

”“那为什么没有带呢?

请同学们在教材上找出的在何种情况下该带雨衣的内容。

”学生在书上的小男孩撑雨伞避雨的插图中立即就找到了答案,学习兴趣初步被激发起来。

紧接着在讲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时,我先让学生按照衣、食、住、行的顺序看书上的内容,并提出要求让学生去自我发现问题,学生的注意力又很快就集中起来。

“衣”的内容很快就得到了解决;“食”的问题稍难,但通过“北方人与南方人的主食不同”的对比,教师并对此现象稍作点拨,并且把“江西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是怕不辣”的鲜活内容引进课堂,并且“将辣就辣”,告诉同学们在给他们上地理课的老师“我”就是怕不辣的湖南人,同时还将当初来潮州时由于饮食习惯不同,半月瘦七斤的事实也搬上了讲台,听得有的同学的竖起了耳朵,答案找到了,课堂气氛活跃了,连新学期的老师自我介绍也就此完成了。

还有一项“调查水果产地”的课堂活动内容,“荔枝”和“香蕉”不用教师提醒,教室外的荔枝树和香蕉林就是答案。

而对于“苹果”和“水蜜桃”的产地问题,我提醒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去寻找,结果他们在家里水果的包装箱上找到了答案。

至于“住”,当明确了教材中不同民居的分布特点之后,我重点选择了近在咫尺的“客家围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种民居分布在福建、江西和我们广东潮汕地区的饶平县境内。

我提问学生:

“客家围屋为什么会名扬海外而成为我们潮州旅游的重点开发项目呢?

”故意设下了一个悬念,同学们见问的是身边的地理事物,兴趣自然地又被激发起来,可没有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最后我明确,这事与美国有关。

美国是当时世界的超级大国,在太空中拍摄到中国这一种民居时,误认为是中国的核试验基地,曾一度引起惊慌,因为这种民居的外形酷似核试验基地建筑物,而且还派情报人员进行侦察,“客家围屋”也由此而出了名。

“行”的内容是地理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同样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答案。

“怎样学习地理”的问题我则要求同学们从教师的教态中去领悟。

此类课堂兴趣的激发不一而足,这样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离不开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

二、古诗句的适当引用

上地理课是我的兼职,我的专业是语文,但能将语文知识用在地理课上来,那又是另一种教学收获,同样也会收到另类课堂教学效果,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习热情。

我在《认识地球》这一章的学习开始时就采用了引用古代诗歌激发兴趣的办法。

古人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天圆地方说”、“浑天说”的阶段,最后由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才真正地证实了地球是一巨大的球体,教材上配有“阿波罗”号拍摄的地球的照片则用现代科学方法更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

“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以前所学过的古代诗句来证明地球的表面是球面而不是平面的呢?

”大家纷纷议论起来,见同学们一时想不出来,我就将《登鹳鹊楼》的头两句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念,很快在座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读道: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对!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并顺势立即在黑板上画了两个表示地球的大圆,分别添上两个大小一样的小孩样子的图象,一个站在地平面上,一个站在高出地面许多的高塔顶上,再分别指出他们视野所涉及的范围,简单明了。

“同学们还能找到类似的诗句吗?

”没有让学生思考,我又脱口说出: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大家说兴趣激发的效果如何呢?

其实这句诗的联想是来自课本的“活动”实验,实验说将带帆小纸船把它分别沿球体和正方体的背面自下而上移动,所得到的结果是:

在球体上,总是先看到小纸船的船帆,再看到船身。

我通过逆向思维,联想到了此句,同时将刚才的实验反过来做一次,解释给大家看,从另一首诗中再一次证明地球的表面是球面而不是平面的特点,使学生觉得反复而又不累赘,这又与后面用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诗句来证明地球的周长相得益彰。

此时我发现班内还有的同学拿出手中的小地球仪来并做了一个小纸船,自己试着做实验呢。

这样既增添课堂气氛又略带些文学色彩。

三、实验说话,别瞎猜测

在《地球仪》和《地球的运动》的教学中,我过去曾遇到学生瞎猜测的情况,基于此,我在课前要求每人自备小地球仪一个,教师则准备一个大的教学用地球仪,以便用来解答课堂问题。

新地理课程标准统摄下的地理教材,图文并茂,彩色插图形象直观,上课时要求学生对照手中的地球仪进行观察,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上课时将手中的地球仪与书中的插图一对照,老师略作提示,地球仪上的各种地理事物的名称,比如南、北极的位置、经纬线的特点、方向的辨别、自转的方向以及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顺时针方向、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逆时针方向的问题等等,就会迎刃而解,教师的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瞎猜测的现象就会减少甚至消失。

这样既让学生学得有趣又可让学生初步树立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正确世界观和学习观,这也是教师教学的职责所在。

四、简制教具、即兴发挥

农村中学,教学设备相对而言比较简陋,没有专用的多媒体教室。

在学习“地图的运用”一节时,地图的三要素即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都是基础。

如何将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知识轻松地传授给学生不难,但得之不难失之必易,就得想法转变它,让知识得之不难失之也不易。

我就尝试自制方向标进课堂。

其实办法十分简单:

将两条一样的长方形硬纸条钉成一个“十”字架,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定向法,在四端分别用钢笔标明“东”“西”“南”“北”字样(如图1所示)。

插图中所举的辨向方法先由学生自己去观察,教师授新课后明确并归纳地图上的三种辨向方法即经纬线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和一般定向法后,出示自做的“方向标”教具,建议学生也都亲手做一个,以备以后在遇到类似方向问题时使用。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概念是抽象的文字表达,较难理解,我让学生自己动手的办法来诠释概念,化抽象为直观,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课前准备好教学用的皮卷尺带,课堂先要求大家准备纸笔和直尺,用以描绘本班教室平面图,明确概念的含义后,请两位同学来丈量教室的长、宽并报出数据。

首先量得长为10.20米,再量得宽为7.25米。

随即提问:

“大家如何在纸上将本班的教室平面描绘出来呢?

长度单位怎么确定?

”“用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米。

”“对!

这就叫做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且长度单位为厘米。

”并板书该图所需要的比例尺公式:

比例尺=

=

比例尺概念含义问题解决后,紧接着要求大家详细地标出讲台、教室门的位置,制出座位表找出自己所在的位置。

比例尺在地图三要素中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比例尺的大小比较,如何判断比例尺大小,比值是关键。

比例尺是分子为1的一个特殊分数式,我结合读图给学生明确:

比值大比例尺就大。

再根据比例尺公式分别要求写出求图上距离的公式和求实地距离的公式(即: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接着再用同样大小的纸画一张本校的校园平面图,问:

“现在应该选择多大的比例尺较为合适?

用画本班平面图的比例尺如何?

”“不行!

”最后大家商讨决定选择1:

5000的比例尺为标准较为合适。

完成校园平面图后要明确标示出本班所在的教学楼位置,然后提问:

“现在能否找出我们的座位?

”“不能!

”水到渠成请同学们记住书上的结论并朗读:

“图幅一样,比例尺大小不同,显示的地理事物详细程度就不同。

比例尺大,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较小,显示的地理事物较详细;比例尺小,所表示的实际范围大,显示的地理事物较粗略。

”学生当然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

此时,我看见早晨的阳光正好从教室的前门射进来,便顺势“就地取材”,来了一个即兴发挥,利用在序图中“有太阳时利用影子辨别方向”的提示,要求大家在本班教室平面图上添加表示阳光的箭头符号(如图2所示),教师亦绘出一幅同样的平面图在黑板上。

提问:

“我们的教室与学校的大门是平行设计的,请问我们学校的大门朝什么方向?

”此时,我拿出自做的方向标(如图1所示),将带“东”字的一端对准太阳光源一对比,让同学们来判断,结果很快就得出学校是朝东南方向的答案。

这样巧妙地将方向和比例尺的知识综合运用,课堂效果理想。

五、引时事进课堂、激发学习热情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是的,书要读,而且要多读,但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家事国事事事关心,将知识教活学活。

这学期在学习《海洋与陆地的变迁》时,学习了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多个板块拼合而成的。

得出的结果是板块之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中,而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边缘比较活跃,通常表现为张裂拉伸、俯冲碰撞、断裂错动等,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知识难度不大,学生也容易懂,但要使学到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升华,则无从谈起,因为没有鲜活的东西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如果将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时事热点引进课堂来,所起的效果则明显不同。

比如我在给学生讲完这一节内容时,及时将2005年11月刚在巴基斯坦发生的地震新闻内容引进课堂,引导学生查找该地的位置。

提问:

“巴基斯坦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谁能用刚学过的板块构造的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反应积极并立即开始查找,此时及时指导学生将教材中的“六大板块的划分及运动示意图”和配套《地理地图册》中的序图“世界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对照。

被提问的学生很快就作出了回答:

“因为巴基斯坦处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而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解释了地中海在将来会消失的结论。

其实这就是知识的时代性、流动性的一个具体体现。

此时再一次用我的一句口头禅“学地理不会图,越学越糊涂”送给学生,强调地图在学习《地理》中的重要性。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中基本理念的要求,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就是要学生能亲身体验地理知识的运用,懂得知识的价值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