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课程实验报告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1352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65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lc课程实验报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plc课程实验报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plc课程实验报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plc课程实验报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plc课程实验报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plc课程实验报告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plc课程实验报告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plc课程实验报告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plc课程实验报告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plc课程实验报告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plc课程实验报告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plc课程实验报告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plc课程实验报告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plc课程实验报告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plc课程实验报告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plc课程实验报告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plc课程实验报告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plc课程实验报告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plc课程实验报告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plc课程实验报告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lc课程实验报告册.docx

《plc课程实验报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lc课程实验报告册.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plc课程实验报告册.docx

plc课程实验报告册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新疆大学

实习(实训)报告

 

实习(实训)名称:

电气控制PLC课程实践

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电气

指导教师:

娄毅阿不力米提

报告人:

学号:

时间:

2011年6月13-6月25

 

实习主要内容:

主要收获体会与存在的问题: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备注:

实验一可编程序控制器操作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FX1N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使用方法。

2、掌握FX1N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编程原理。

二、实验仪器

1、FX1N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主机。

2、TVT—90C可编程序控制器学习机。

三、实验内容

1、输入方法

先进入D:

/学生PLC/FXGPWIN目录中,找到三菱应用程序将其打开,进入PLC编程软件,点击文件打开,点新文件/选FX2N确定,编程方式可选择梯形视图或指令表视图两种,

输入实验程序。

当实验程序输入完毕,如果选用的是梯形视图则需要转换成指令表才能传送,传送时在窗口中找到“PLC”确定,在传送→写出确定(将PLC选择开关板到POWER位置),发送完毕,就可以进行实验操作。

PLC编程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内部继电器、计数器等器件的触点可多次重复使用,无需用复杂的程序结构来减少触点的使用次数。

、梯形图每一行都是从左母线开始,线圈接在最右边。

接点不能放在线圈的右边,在继电器控制原理图中,热继电器的触点可以加在线圈的右边,而PLC的梯形图是不允许的。

如图示:

X0X1X2X0X1X2

(Y0)(Y0)

不正确电路正确电路

、线圈不能直接与左母线相连,如果需要,可以通过一个没有使用的内部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来连接。

、同一编号的线圈在一个程序中使用两次称为双线圈输出。

双线圈输出容易引起误操作,应尽量避免线圈重复使用。

、梯形图程序必须符合顺序执行的原则,X1X2

即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地执行,(Y0)

到右,从上到下地执行,

如不符合顺序执行的电X5

路不能直接编程,如图示的桥式电路就X3X4

不能直接编程。

(Y1)

桥式电路

2、输入程序并运行

A图

B图

C图

D图

分别针对A、B、C、D图进行输入→转换→传送→运行,并观察结果。

3、接线方式

输入及输出的C0M接DVC24的正,C端接负,其他接线根据I/O分配表接。

四、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实验结果对实验程序进行逐步分析并说明。

熟悉各功能键的用法。

2、认真学习课文中有关内容,了解本次实验要做的内容与步骤。

3、认真做实验并掌握各指令键的功能。

4、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实验二LED数码显示抢答器控制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LED数码显示的控制过程及抢答器的控制思想。

二、实验设备

1、TVT—90C学习机主机演示板。

2、八段码实验模板一块

3、微机、连接导线

三、实验内容

1、控制要求

(1)模块上灯位代表意义:

a:

表示a段数码管e:

表示e段数码管

b:

表示b段数码管f:

表示f段数码管

c:

表示c段数码管g:

表示g段数码管

d:

表示d段数码管h:

表示h段数码管

(2)工艺要求:

建一个四组抢答器,任一组抢先按下按键后,显示器能及时显示该组的编号并使蜂鸣器发出响声,同时锁住抢答器,使其它组按下按键无效,抢答器有复位开关,复位后才可继续进行抢答。

(3)控制方法:

当选手1抢答上,则屏幕显示1

当选手2抢答上,则屏幕显示2

当选手3抢答上,则屏幕显示3

当选手4抢答上,则屏幕显示4

2、I/O分配

输入输出

按键1X0铃Y0cY3

按键2X1aY1dY4

按键3X2bY0eY5

按键4X3fY6

主持人开关X5gY7

3、接线方式:

输入及输出的C0M接DVC24的正,C0端接负,其他接线根据I/O分配表接。

4、抢答器面板图

5、实验程序:

6、程序调试:

任一组抢先按下按键后,显示器能及时显示该组的编号,如选手1抢答上,则屏幕显示1,其它组按下按键无效,抢答器有复位开关,复位后才可继续进行抢答。

2、3、4组也具有一样的结果。

四、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实验步骤中的要求,回答每一个程序要求说明的现象及原因。

2、认真复习课文中的有关内容,根据实验要求自己编写一个五组抢答器实验程序,上机调试并通过。

3、认真写好实验报告。

实验三四级传送带PLC控制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四级传送带工作原理,设计程序并实施控制。

二、实验设备

1、TVT—90C学习机主机演示板。

2、微机、连接导线

三、实验内容

1、实验要求:

某企业输送货物,共分四级输送,分别有四台电机控制,要求在起动时最后一台先起动,然后每隔5秒后它前面的电机再起动,直到四台电机全部依次起动运行。

当碰到故障点时,当前的这台电机和它前面的电机同时关断,而它后面的皮带则过5秒后依次关断。

假设四台电机分别是Y1、Y2、Y3、Y4,则起动时顺序为Y4→5秒→Y3→5秒→Y2→5秒—Y1,碰到故障,如Y1碰到故障则Y1停→5秒→Y2停→5秒→Y3停→5秒→Y4,如Y2碰到故障则Y1、Y2停→5秒→Y3停→5秒→Y4停,如Y3碰到故障则Y1、Y2、Y3停→5秒→Y4停,如Y4碰到故障则Y1、Y2、Y3、Y4全停,这样工作是为了不堆料避免出现故障。

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分析并通过所给定的条件设计程序。

设X0为起动按钮,X5为停止按钮,X1为Y1的故障点,X2为Y2的故障点,X3为Y3的故障点,X4为Y4的故障点,都是行程开关,根据给定条件编写实验程序,并上机对实验程序进行调试通过,直到达到预期设计的结果为止。

2、实验程序:

四、实验要求

1、认真阅读实验有关内容,复习有关章节内容。

2、根据实验步骤的要求,自己编写一个五级传送带PLC控制实验程序,上机调试通过。

3、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并说明编程过程。

实验四水塔水位自动控制

一、实验目的:

用PLC控制水塔水位自动控制系统。

二、实验设备:

1、台式PLC实验装置一台

2、水塔水位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模板一块

3、连接导线一套

三、实验内容:

1.控制要求:

(1)模块上灯位代表意义:

S1、S2灯:

代表水塔液位,用开关S1、S2控制。

S3、S3、S4灯:

代表水池液位,用开关S3、S4控制。

M:

代表提水电机。

Y:

代表补水阀。

(2)工艺要求

水塔由电动机抽水箱中的水,当水箱中水位过低时打开水阀使水箱灌水,当达到水箱最高水位时停止灌水,若水塔的水位低于水塔最高水位时,电动机(M)启动,开始从水箱中抽水,当水塔的水抽到最水位时,电动机(M)停止,水塔开始放水

(3)控制方法:

当水池水位低于S4时,补水阀Y打开,开始进水:

当水池水位高于S3时,补水阀Y关,停止进水:

对于水塔来说当补水阀Y打开4秒钟后允许提水:

当水塔水位高于S1时,提水电机,停止提水:

如此循环。

2.I/O分配:

调试单元与模板应用导线连接;输入部分可以只用调试单元。

输入输出

调试单元模板PLC内部说明调试单元PLC内部模板说明I1S1:

X1:

水塔液位01Y1Y补水阀

I2S2:

X2:

水塔液位02Y2M提水电机

I3S3:

X3:

水池液位

I4S4:

X4:

水池液位

3、水塔水位控制的实验面板图:

上图中的S1、S2、S3、S4、分别接主机的输入点X1、X2、X3、X4。

Y、M分别接主机的输出点Y1、Y2。

4、实验梯形图:

5、实验调试

接通电源,输入程序并传送后,开始调试。

按下X4,输出Y0的指示灯亮,并自保持。

4秒钟后,如果按下X2,输出Y2的指示灯亮,并自保持。

按下X3后,输出Y1灭,按下X1后,输出Y2灭。

四、实验要求

1、根据实验内容进行实验

2、自己用顺序控制法设计一个用PLC控制的水塔水位自动控制系统程序,并进行调试。

3、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实验五电机控制

一、实验目的:

1、用PLC控制电机运行系统

2、实现电动机Y/△降压延时启动及正反运行

二、实验设备:

1、台式PLC实验装置一台

2、电机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模板一块

3、连接导线一套

三、实验内容:

1.控制要求:

(1)模板上各灯及开关代表的意义:

KM1:

电机正转接触器。

KM2:

电机反转接触器。

KMΔ:

电机三角形连接。

KMY:

电机星形连接。

SB1、SB2、SB3对应调试单元上的X1、X2、X3。

(2)原理:

星形--三角形起动是一种减压起动方法,使用这种起动方法的异步电机,在运行时是连接成三角形的,而且每相绕组引出两个出线端,三相共引出六个出线端。

起动时,先将三相定子绕组连接成星形,待转速接近稳定时再改接为三角形。

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空载起动和轻载起动。

三相交流电动机正反转可借助于两个正反向接触器改变定子绕组三相中任意两相的相序来实现。

(3)方法:

电机Y型启动5S后,再转换为△型正转运行。

按下停止按钮,电机停止。

再按反转启动按钮时,电机启动5S后,再转换为△型反转运行。

2、I/O分配

调试单元与模板应用导线连接,输入部分可以直接用调试单元中的X端。

输入输出

调试单元模板PC内部说明调试单元PLC内部模板

I0SB1:

(X0)正转按钮00(Y0)KM1

I1SB2:

(X1)停止按钮01(Y1)KMΔ

I2SB3:

(X2)反转按钮02(Y2)KMY

03(Y3)KM2

3、电机电器控制线路图

图5-1电机控制电路

4、电机启动、运行控制系统流程图

5、实验梯形图:

6、程序调试过程分析

按下正转启动按钮SB1(X0闭合),电机开始Y型启动(Y0,Y2动作并保持。

T1开始计时)。

在运行5S后,电动机转为△型工作(Y1动作并保持,Y2断开)。

此时为正转。

当按下停止按钮SB2(X1闭合)时,电机停止工作(Y1,Y2断开)。

按下反转启动按钮SB3(X2闭合)时,电机由Y型启动(Y2,Y3动作并保持。

T2开始计时),5S后电动机转为△型工作(Y1动作并保持,Y2断开)。

此时为反转。

由于互锁功能(Y3动作后Y0不能动作)。

该实验要停止后才能实现正反转切换。

四、实验要求:

1、根据实验内容进行实验

2、自己设计一个由PLC控制电机正转→反转→停止的程序,并进行调试。

3、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实验六天塔之光

一.实验目的:

用PLC控制天塔之光控制系统.

二、实验设备:

1、台式PLC实验装置一台

2、天塔之光控制系统实验模板一块

3、连接导线一套

三、实验内容:

1、控制要求:

启动开关X0接通后,首先L1点亮2s,接着L2,L3,L4,L5亮2s后灭,L6,L7,L8,L9亮2s后所有灯亮。

如此此循环下去。

2、I/O分配

输入输出

X0:

启动与停止按钮Y1:

L1:

灯Y2:

L2:

灯Y3:

L3灯

Y4:

4灯Y5:

L5:

灯Y6:

L6灯

Y7:

L7灯Y10:

L8:

灯Y11:

L9灯

3、天塔之光控制系统实验模板图

图中的L1接主机的Y0点;L2、L3、L4、L5分别接主机的Y1、Y2、Y3、Y4点;L6、L7、L8、L9分别接主机的Y5、Y6、Y7、Y10点。

主机的X0为启动开关。

4、顺序功能图

梯形图

6、实验过程分析:

当启动开关(X0)闭合时,L1灯亮(Y0动作并保持,计时T0开始计时),1S后,L1灭(Y0断开)而L2,L3,L4,L5同时亮(Y1,Y2,Y3,Y4动作并保持,T1开始计时),1S后L2,L3,L4,L5同时灭(Y1,Y2,Y3,Y4断开)而L6,L7,L8,L9灯亮(Y5,Y6,Y7,Y10动作并保持,T2开始计时),1S后L6,L7,L8,L9同时灭(Y5,Y6,Y7,Y10断开)而L1(Y0)亮。

如此循环。

在整个过程中.停止开关(X1闭合)能全部关断,任何情况下亮着的灯。

实验七多种液体自动混合

一、实验目的:

用PLC构成多种液体自动混合系统。

二、实验要求:

在初始状态,要求容器是空的,Y1、Y2、Y3、Y4四个电磁阀和搅拌机均为OFF,液面传感器L1、L2、L3、也都为OFF。

在按下启动开关后,Y1开始注入A至液面高度为L2(此时L2和L3都为ON)时,停止注入A,同时开启Y2注入B,当液面高度为L1时,停止注入B。

此时开启搅拌机,搅拌时间为10S。

停止搅拌后放出混合液Y4为ON,至液面为L3后,再经过5S停止放出混合液。

按下停止开关后,在当前操作完毕后,提高拟制操作,回到初始状态。

实验内容

1.控制要求:

(1)模板上各灯说明

Y1:

液体A的阀门

Y2:

液体B的阀门

Y3:

液体C的阀门

L1,L2,L3:

液面传感器由X3,X2,X1控制

H:

电炉加热器件-----Y5

T:

温度传感器由x4控制

M:

搅拌机------Y6

Y4:

放液阀

(2)控制方法:

1)初始状态:

容器是空的,Y1、Y2、Y3、Y4电磁阀和搅拌机M均为OFF,液面传感器L1、L2、L3均为OFF。

2)启动操作:

按下启动按钮x0,开始下列操作:

①Y1=ON,液体A同时进入容器,当达到L3,即L3=ON时,Y3=Y1=OFF,Y2=ON,即关闭Y1、Y3阀门,打开液体B的阀门Y2。

②当液体达到L2时,Y2=OFF,即关闭阀门Y2,Y1.启动Y3。

③当液面到达L1时,Y1,Y2,Y3都将关闭,。

这时开启电炉H和电机M。

开始搅拌和加热。

④当混合液温度达到某一指定值时,即T=ON,H=OFF,停止加热,但电机M继续搅拌,电磁阀Y4=ON,放出混合液。

⑤当液面放出5秒后(假设的,当然时间可以设置得更长!

),即液体放完了,就循环到开始步

2.I/O分配:

调试单元与模板应用导线连接;输入部分可以只用调试单元。

输入输出

调试单元模板PLC内部说明调试单元PLC内部模板说明

I0(X0):

启动按钮01(Y1):

Y1电磁阀Y1

I1L3(X1):

液体灯L302(Y2):

Y2电磁阀Y2

I2L2(X2):

液体灯L203(Y3):

Y3电磁阀Y3

I3L1(X3):

液体灯L104(Y4):

Y4电磁阀Y4

I4T(X4)温度传感器T05(Y5):

H搅拌机M

I5(X5)紧急停车06(Y6):

M加热器H

三、多种液体自动混合的实验面板图:

主机的输入X0为启动按钮,X6为停止按钮,X1为液位限位开关(L3),X2为液位限位开关(L2),X3为液位限位开关(L1),X4为温度限制开关(T)。

主机的输出Y1为液体A,Y2为液体B,Y3为液体C,Y4为电动机(M),Y5为电炉(H),Y6为放液阀门。

四、实验梯形图:

五、调试并运行程序。

对照上述的图和I\O接口连线,输入程序,运行和预期结果一致。

但由于时间的关系,程序和现实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还期待改进,望大家提出建议!

(根据建议,我在程序中加入了紧急停车按钮,还有液体A,B后就开始了搅拌。

六、实验报告

1.编写实验报告。

记录、分析实验过程及现象。

2.总结实验结论。

实验八自控成型机

一、实验目的:

用PLC构成自控成型机。

二、实验要求:

、初始状态

当原料放入成型机时,各液压缸为初始状态:

Y1=Y2=Y3=OFF,Y3=ON.S1=S3=S5=OFF,S2=S4=S6=ON。

、启动运行

当按下启动键,系统动作要求如下:

1、2=ON上面油缸的活塞向下运动,使S4=OFF.

2、该液压缸活塞下降到终点时,S3=ON,此时,启动左液压缸,A

的活塞向右运动,右液压缸C的活塞向左运动。

Y1=Y4=ON时,Y3=OFF,使S2=S6=OFF。

3、当A缸活塞运动到终点S1=ON,并且C缸活塞也到终点S5=ON

时,原料已成型,各液压缸开始返回原位。

首先,A,C缸液压返回,Y1=Y4=OFF,Y3=ON使S1=S5=OFF.

4、当A,C液压缸返回到初始位置,S2=S6=ON时,B液压缸返回,

Y2=OFF,使S3=OFF。

5、当液压缸返回到初始状态,S4=ON时,系统回到初始状态取出成

品,放入原料后,按动启动按钮,重新启动,开始下一工件的加工。

、停止操作

按下停止按键后,在当前的工件加工完毕后,回到初始状态,并停止运行。

三、控成型机的实验面板:

四、调试过程。

1.控制要求:

(1)模板上各灯说明:

S1:

油缸A的关限位Y1:

控制A的电磁阀(A是一个单向阀)

S2:

油缸A的开限位Y2:

控制B的电磁阀(B是一个单向阀)

S3:

油缸B的关限位Y3:

控制C开的电磁阀

S4:

油缸B的开限位Y4:

控制C关的电磁阀

S5:

油缸C的关限位

S6:

油缸C的开限位

(2)操作说明:

1)初始状态:

当毛坯放入成型机时各液压缸的状态为:

Y2,Y4,Y6处于开限位,开关处于亮的状态。

Y1,Y3,Y5处于关断状态。

2)启动运行:

按下启动按钮X7系统如下要求工作:

①Y2=ON,上面的油缸向下运动,使S4=OFF(人为)。

②当该油缸运动到终点时,以S3=ON代表,Y2保持ON不动:

此时,左油缸A启动,Y1=ON,A油缸向右运动:

当到达该油阀到达终点位置,,Y4=ON,右油缸向左运动,S2=S6=OFF。

图8-1自控成型机原理图

I/O分配:

调试单元与模板应用导线连接;输人部分可以只用调试单元。

输入输出

调试单元PLC内部模板说明调试单元PLC内部模板说明

I0(X0):

启动开关

I1(X1):

S101Y1:

Y1A阀开

I2(X2):

S202Y2:

Y2B阀开

I3(X3):

S303Y3:

Y3C阀关

I4(X4):

S404Y4:

Y4C阀开

I5(X5):

S505T0T0

I6(X6):

S6

I7(X7):

图中的启动按键(QA)接主机的X0,S1接X1,S2接X2,S3接X3,S4接X4,S5接X5,S6接X6,停止按钮S7接X7。

电磁阀Y1、Y2、Y3、Y4分别接主机的Y1、Y2、Y3、Y4。

设计过程所用梯形图如下所示:

③当A,C缸运动到终点时,延时五秒:

S3=S1=S5=ON时,毛坯己成型,A,C首先返回原位,Y1=Y4=OFF,Y3=ON,S1=S5=OFF。

④当A,B,C三缸返回原位后,即:

S4=S2=S6=ON时,Y3=Y1=Y5=OFF,。

⑤当B缸到位后,即:

当S2=S4=S6=ON时,系统回到初始位置,取出成品放入毛坯后,按下启动按钮重新启动开始下一个工件加工。

五、实验结果分析:

调试后发现设计的程序大体上是满足要求的,但由于本人在设计经验上的不足,也由于设计时间比较仓促,在一些工艺方面可能没有想得特别细致。

六、实验过程:

当系统一上电时,S2,S4,S6亮,Y3亮。

启动按键按下,Y2亮,上面油缸的活塞向下运动,使S4灭。

当该液压缸活塞下降到终点时,S3亮,此时,启动左液压缸,A的活塞向右运动,右液压缸C的活塞向左运动。

Y1,Y4亮时,Y3灭,使S2,S6灭。

当A缸活塞运动到终点S1亮,并且C缸活塞也到终点S5亮时,原料已成型,各液压缸开始返回原位。

首先,A,C缸液压返回,Y1,Y4灭,Y3亮,使S1,S5灭。

当A,C液压缸返回到初始位置,S2,S6亮时,B液压缸返回,Y2灭,使S3灭。

当液压缸返回到初始状态,S4亮时,系统回到初始状态,延时3秒,取出成品,放入原料后,开始下一工件的加工。

按下停止按键后,在当前的工件加工完毕后,回到初始状态,并停止运行。

实验九自动送料装车系统

一、实验目的:

用PLC构成自动送料装车系统。

二、实验要求:

初始状态时,红灯L1灭,绿灯L2表示允许汽车开进装料,料斗K2,电

图9-1自动送料装车原理图

动机M1,M2,M3皆为OFF。

当汽车到来时(用S2接通表示),L1亮,L2灭,M3运行,电动机M2在M3通2S后运行,M1在M2通后2S运行,出料阀K2在M1通2S后打开出料口。

进料阀K1在K2通2S后打开,当装料罐料满后(用S1接通表示),关闭K1,K2在K1通2S后关闭,电动机M1延时2S后关断,M2在M1停2S后停止,M3在M2停2S后停止,L2亮,L1灭。

表示汽车开走。

下一次再循环。

三、自动送料装车系统的实验面板:

图9-1中的S2、S1分别接主机的X0、X1,X2为停止开关。

出料阀K2、进料阀K1、红灯L1、绿灯L2、电机M3、电机M2、电机M1分别接主机的Y1、Y2、Y3、Y4、Y5、Y6。

实验内容:

1.工艺要求:

(1)要求料仓中有料:

即:

当S1=ON时,装料阀K1关闭;

(2)装车系统:

1)启动系统,装料阀K1打开,当料仓中料满时,S1=ON,装料

阀K1关闭,如果红灯L1和绿灯L2都熄灭时,说明此时系统无车在装料,外面空车可以进入装料.当车到达装料地点时,S2=ON,红灯L1亮,送料皮带由第三级向第一级每隔5秒开始启动,当第一级皮带启动后,阀门K2打开,当车装满料时S2=OFF,K2关闭,送料皮带由第一级想第三级每隔5秒依次停机,当第三级皮带停止时,红灯L1熄灭,绿灯L2亮1秒,车可以开,绿灯L2熄灭,同时K1打开,可以进入下一辆车,如此反复循环。

2)I/O分配:

调试单元与模板应用导线连接;输入部分可以只用调试单元。

输入输出

PLC内部模板说明PLC内部模板说明

Y0(K1)进料阀

X0(S2):

装车-车满信号Y1(M1)皮带电机

X1(S1):

料仓满信号Y2(M2)皮带电机

Y3(M3)皮带电机

Y4(K2)下料阀

Y5(L1)信号灯红

Y6(L2)信号绿灯

2.顺序功能图和梯形图如下:

四、实验梯形图:

五、程序指令表:

六、实验过程分析:

当系统一上电时。

绿灯L2亮(Y3动作并保持),当装料车到达(X0闭合),即S2接通。

此时红灯L2亮(Y2动作并保持),电动机M3转动(Y4动作并保持,T0开始计时),2S后。

电动机M2转动(Y5动作并保持,T1开始计时),2S后,电动机M1转动(Y6动作并保持,T2开始计时),2S后。

放料阀K2打开(Y0动作并保持,T6开始计时)。

2S后进料阀K1打开(Y1动作并保持)。

当装料罐满后S1接通(X1闭合,Y0断开,T3开始计时)后,进料阀关闭。

2S后T4开始计时,2S后出料阀关闭(Y0断开,T5开始计时),2S后电动机M1停止(Y6断开,T7开始计时),2S后电动机M2停止(Y5断开,T8开始计时),2S后电动机M3停止(Y4断开,Y2断开)红灯L1灭,绿灯L2亮(Y3动作并保持)。

汽车可以开走(X2断开),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