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课练20 免疫调节.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1564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课练20 免疫调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课练20 免疫调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课练20 免疫调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课练20 免疫调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课练20 免疫调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课练20 免疫调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课练20 免疫调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课练20 免疫调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课练20 免疫调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课练20 免疫调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课练20 免疫调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课练20 免疫调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课练20 免疫调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课练20 免疫调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课练20 免疫调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课练20 免疫调节.docx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课练20 免疫调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课练20 免疫调节.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课练20 免疫调节.docx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课练20免疫调节

课练20 免疫调节

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

1.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都是免疫细胞

B.免疫细胞在免疫器官中生成,B细胞在胸腺中成熟,T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C.抗原、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浆细胞在特异性识别抗原后,自身合成并分泌抗体来消灭抗原

2.(2017·南昌一模)下列关于某人免疫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效应T细胞能裂解靶细胞但不能直接清除靶细胞中抗原

B.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中的基因和mRNA均存在差异性

C.记忆B细胞接受抗原的刺激后可以迅速增殖和分化

D.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

3.(2015·四川理综)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需水浴加热方可呈现出紫色

B.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

C.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

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4.(2017·株洲质检)有一种“生物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标本,再让其在特殊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愈合伤口的目的。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的皮肤烧伤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于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受损所致

B.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来自本人的干细胞

C.膜片“释放”的细胞能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膜的信息交流有关

D.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异反应,主要是因为抗体对移植皮肤细胞有杀伤作用

5.(2017·广州一模)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

B.效应T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凋亡

C.人在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会发生过敏反应

D.再次接触同种抗原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浆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6.

(2017·东北三省四市一模)右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

B.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分化形成E细胞

C.图中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均具有识别功能

D.若图中抗原为麻风杆菌,则还会引起细胞免疫

7.(2017·深圳一调)效应T细胞能释放一种插入到靶细胞膜上的成孔蛋白(穿孔素),促使靶细胞裂解,相关机理如图。

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穿孔素参与调节的方式属于体液免疫

B.效应T细胞通过协助扩散释放穿孔素

C.穿孔素能够直接进入靶细胞消灭病毒

D.穿孔素促进Na+内流改变细胞内渗透压

8.(2016·济宁三模)研究发现,来自肠道细菌的某种蛋白质能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侵入眼睛攻击正常细胞,导致葡萄膜炎。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膜炎是机体免疫功能缺陷所致

B.免疫学上肠道细菌的蛋白质属于抗体

C.该葡萄膜炎的发生属于自身免疫病

D.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能中和该种蛋白质

9.

(2017·湖南六校联考)(提升题)经研究发现,肿瘤细胞所具有的逃避免疫能力是通过其表面产生的PD-L1蛋白质实现的。

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质可与T细胞表面的PD-1受体蛋白结合(如图所示),使T细胞功能被抑制。

科学家们发现一种抗PD-1抗体,该抗体使得PD-1和PD-L1不能发生结合,从而可使T细胞正常发挥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它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B.人体所有的细胞都有PD-L1基因和PD-1基因,并都会表达

C.PD-L1蛋白和PD-1蛋白均可与抗PD-1抗体结合

D.T细胞在人体内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

10.(2017·大连二模)下列关于免疫学应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使机体产生相关抗体、B细胞和记忆细胞

B.接种牛痘疫苗使机体获得抵抗天花病毒感染的能力属于特异性免疫

C.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可用于疾病的临床检测

D.某些免疫抑制剂使T细胞的增殖受阻,从而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二、非选择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2分)

11.(2017·西安一检)内环境是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正常情况下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人体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人体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甲亢患者体内TSH(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一般较低,这是因为受到甲状腺激素的________调节。

临床研究发现,大多数甲亢患者的体内产生了大量TSH受体的抗体,该抗体可以结合TSH受体且充当TSH的作用,从而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这类疾病在免疫学上应称为________病。

(3)冬春季是流感高发季节,流感的早期症状有咽痛、流涕、发热等。

发热的原因是流感病毒入侵可引起下丘脑中________的调控作用,使________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机体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这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4)

如图是甲型流感病毒(H1N1)侵入人体细胞后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示意图,图中①细胞依靠溶酶体处理病原体的过程是否具有特异性?

____________,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抗病毒免疫主要依靠________细胞破坏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使病原体被释放出并与相应抗体结合,最终杀灭病原体。

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种免疫方式的相辅相成作用是抗病毒免疫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12.(2017·北京房山区一模)(挑战题)图1为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新机制研究,巨噬细胞受细菌感染或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后,升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和信号分子VEGF-C的表达。

VEGFR-3形成反馈环路,抑制TLR4-NF-kB介导的炎症反应,降低细菌感染导致的败血症的发生。

请回答问题:

(1)细菌或细菌脂多糖LPS在免疫学上相当于______________,TLR4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

(2)过度或持续性的TLR4活化引起过度炎症反应、败血症,在VEGF-C的刺激下,通过活化PI3K-Akt1通路,促进________,从而抑制NF-kB活性,降低败血症的发生。

(3)巨噬细胞能够产生溶菌酶直接杀死病原菌,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免疫。

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后会发生死亡现象,该现象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般情况下,接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会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科学家用LPS分先后两次接种小鼠,并检测相应抗体的产生量,如图2所示,该实验结果说明:

LP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16·四川理综)人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RNA病毒,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可使机体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导致脱水。

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吡罗红染液染色,可以鉴别小肠上皮细胞是否被轮状病毒感染

B.病毒RNA在小肠上皮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会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C.病毒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

D.患者严重脱水后,经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将会减少

2.(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3.(2015·北京理综)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

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

该抗体(  )

A.由T淋巴细胞产生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C.可裂解乙肝病毒D.可被蛋白酶水解

4.(2016·全国卷Ⅰ)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

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

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_______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5.(2015·课标卷Ⅰ)HIV属于逆转录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

回答下列问题:

(1)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HIV的某蛋白(目的蛋白)时,可先提取HIV中的________,以其作为模板,在________的作用下合成________,获取该目的蛋白的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随后导入受体细胞。

(2)从受体细胞中分离纯化出目的蛋白,该蛋白作为抗原注入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的可与此蛋白结合的相应分泌蛋白是________,该分泌蛋白可用于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HIV,检测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某种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

引起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________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4)人的免疫系统有________癌细胞的功能。

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

6.(2017·河南安阳一调)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细胞是浆细胞,a细胞及分泌的抗体均具有识别功能

B.红细胞膜上的抗原与抗红细胞抗体特异性结合

C.b细胞是效应T细胞,特异性地裂解抗原—抗体复合物

D.青霉素过敏反应与该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相同

7.(2017·湖南十三校第一次联考)如图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及淋巴细胞生成的途径,a~f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各类细胞来源相同但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

B.d既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又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C.吞噬细胞和b都属于淋巴细胞

D.当再次受相同抗原刺激后,机体具有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主要与e和f有关

8.(2017·广西南宁一模)人体产生的多种抗体能与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相结合,其中TBAb(抗体)与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亲和力较强,但不影响靶细胞的分泌功能。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TBAb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甲状腺细胞可以是TBAb的靶细胞

C.TBAb与促甲状腺激素竞争性地与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结合

D.若体内TBAb的含量增多,则机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

9.(2017·山东烟台一模)在西非肆虐的埃博拉病毒已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埃博拉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发生(  )

A.T细胞受病毒刺激后有特定mRNA的合成

B.相应的浆细胞通过与病毒结合能抑制其增殖

C.该病毒在人体内环境中增殖

D.康复者再次接触该病毒时,记忆细胞能快速增殖并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10.(2017·湖南长沙一中上学期月考)某些种类的糖尿病是由自身的一些抗体导致的,病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自身抗体导致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图示中浆细胞一定来自于B细胞的增殖分化

C.在血糖调节的神经调节中,胰岛B细胞属于效应器

D.Y1、Y2、Y3导致的糖尿病中,①②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缓解

11.(2017·河南商丘二模)免疫系统在动物生命活动中起调节作用。

最新研究发现,仅仅禁食2天以上就可以重启人体免疫系统,其原理是:

禁食后迫使身体进入“生存模式”,首选耗尽体内储存的糖分,其次消耗脂肪,为节省能量,机体会更换掉不需要的尤其是受损的免疫细胞,通过产生新细胞重建整个免疫系统。

这项研究对因年老或患癌症而导致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治疗带来了福音。

请据此回答:

(1)禁食初期,血糖浓度下降,________(填激素)分泌量上升,它主要通过作用于________细胞使血糖浓度较快得到补充;禁食中后期该激素主要通过加速________的分解和转化,使机体能量和血糖持续得到补充。

(2)研究分析细胞的生命历程,受损细胞被“更换”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换掉的细胞中的物质若再被利用,可参与新结构的构建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免疫系统构建过程中,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免疫细胞(写出三个名称)。

机体通过一系列免疫反应可将癌细胞杀死,此过程主要为________免疫。

免疫系统通过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实现它在稳态中的作用。

课练20 免疫调节

1.解析:

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抗原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答案:

A

2.解析:

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中的基因没有差异但mRNA有差异。

答案:

B

3.解析: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不需水浴加热;患者出现蛋白尿时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使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出现组织水肿;链球菌为原核生物,故细胞中无高尔基体;吞噬细胞可吞噬并消化内环境中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故选D。

答案:

D

4.解析:

皮肤构成了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皮肤烧伤导致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受损,因此易引起感染;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来自本人的干细胞,以避免发生免疫排异反应,这与细胞膜的信息交流有关;机体对异体皮肤的排异反应是细胞免疫的结果,与抗体无直接关系。

答案:

D

5.解析:

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A项错误;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会被效应T细胞识别并诱导其中凋亡基因表达进而将其清除,B项正确;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时引发的反应,C项错误;再次接触同种抗原后,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攻击抗原,分泌淋巴因子的细胞是T细胞,D项错误。

答案:

B

6.解析:

E细胞是浆细胞,能与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接触的是效应T细胞;M细胞是记忆(B)细胞,在被同种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均能识别抗原;麻风杆菌为胞内寄生菌,通过细胞免疫中的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并裂解该靶细胞,可使麻风杆菌暴露出来。

答案:

A

7.解析:

穿孔素促使靶细胞裂解,此调节的方式属于细胞免疫;穿孔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效应T细胞通过胞吐的方式将穿孔素释放出来;穿孔素的作用是促使靶细胞裂解,使其内的病毒释放出来,最终被抗体消灭;由图可知穿孔素可促进Na+内流改变细胞内渗透压。

答案:

D

8.解析:

葡萄膜炎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所致,A错误;免疫学上肠道细菌的蛋白质可引起免疫反应,属于抗原,B错误;该葡萄膜炎的发生属于自身免疫病,C正确;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具有加强免疫杀伤力的作用,不能中和细菌的某种蛋白质,D错误。

答案:

C

9.解析:

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它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人体所有的细胞都有PD-1基因,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PD-1基因只在T细胞内表达,PD-L1基因只在癌细胞内表达,可能只存在于癌细胞中;抗PD-1抗体能与PD-1蛋白结合,不能与PD-L1蛋白结合;T细胞在人体内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

答案:

D

10.解析:

B细胞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不接种疫苗机体中也存在B细胞;接种牛痘疫苗的目的主要是使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抗体和抗原有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抗原进行检测用于疾病的诊断;免疫抑制剂抑制T细胞增殖,从而抑制细胞免疫,可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答案:

A

11.答案:

(1)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 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 

(2)负反馈(反馈) 自身免疫 (3)体温调节中枢 甲状腺 (4)否 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 效应T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12.解析:

(1)细菌或细菌脂多糖LPS在免疫学上相当于抗原,TLR4是受体蛋白,其本质是糖蛋白。

(2)过度或持续性的TLR4活化可引起过度炎症反应、败血症,由题图可知,在VEGF—C的刺激下,通过活化PI3K—Aktl通路,可促进TLR4内吞,从而抑制NF-kB活性,降低败血症的发生。

(3)巨噬细胞能够产生溶菌酶直接杀死病原菌,该过程对所有病原体均起作用,故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后会发生死亡现象,该现象属于细胞凋亡。

(4)一般情况下,接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会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科学家用LPS分先后两次接种小鼠,并检测相应抗体的产生量,据图2结果可知,再次免疫时和初次免疫相同,并未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抗体,可能是初次免疫未产生记忆细胞,故该实验结果说明LPS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浆细胞,但不能刺激机体产生记忆B细胞。

答案:

(1)抗原 糖蛋白(受体蛋白、蛋白质) 

(2)TLR4内吞 (3)非特异性 细胞凋亡(程序性死亡) (4)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浆细胞,但是不能刺激机体产生记忆(B)细胞

加餐练

1.解析:

小肠上皮细胞内有自身的RNA,用吡罗红染液染色,无法确定是否被RNA病毒感染,A项错误;人轮状病毒RNA为双链RNA,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时,会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B项正确;效应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被病毒侵染的靶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项错误;患者严重脱水后,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经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D项错误。

答案:

B

2.解析:

抗体不能进入宿主细胞,因此不能消灭寄生在细胞中的结核杆菌,A项错误;抗体与病毒结合后可形成沉淀,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溶菌酶能使细胞破裂、内容物逸出,导致细菌溶解,故溶菌酶杀菌与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不同,B项错误;Rous肉瘤病毒可诱发人的细胞发生癌变,为病毒致癌因子,C项错误;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HIV浓度增加,T细胞数量减少,免疫系统被破坏,各种感染机会增加,D项正确。

答案:

D

3.解析:

抗体由浆细胞产生,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A错误;抗体具有特异性,一种抗体只与特定抗原结合,B错误;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由吞噬细胞吞噬,C错误;抗体是蛋白质,可被蛋白酶水解,D正确。

答案:

D

4.解析:

(1)由题意知,感染病毒甲后,动物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免疫功能下降,因此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

(2)甲疫苗的实质是处理后的抗原,可引起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起到预防相应疾病的作用。

(3)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均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均形成囊泡,且均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

(1)免疫功能下降 

(2)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体 (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

5.解析:

(1)HIV属于逆转录病毒,要获取目的蛋白的基因,可先从HIV中提取其RNA,再以其作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此cDNA即含有该目的蛋白的基因。

(2)目的蛋白作为抗原注入机体后,可启动机体的体液免疫,通过浆细胞产生抗体,而此抗体可与目的蛋白抗原结合。

利用上述原理可检测受试者血清中是否含有HIV。

(3)HIV致病的机理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T细胞,降低了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4)人体的免疫系统有监控和清除癌细胞的功能。

答案:

(1)RNA 逆转录酶 cDNA(或DNA) 

(2)抗体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3)T(或T淋巴) (4)监控和清除

6.解析:

a细胞是分泌抗体的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B正确;b细胞是吞噬细胞,C错误;青霉素过敏反应与该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不同,D错误。

答案:

B

7.解析:

根据图中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来源可知e、f为记忆细胞,c、d分别为B细胞和T细胞,b为淋巴细胞。

人体内各种细胞的核基因组成相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B正确;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C错误;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e、f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使机体产生更强烈的免疫反应,D正确。

答案:

C

8.解析:

TBAb是抗体,本质是蛋白质,A项正确;TBAb(抗体)与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亲和力较强,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位于甲状腺细胞,TBAb与促甲状腺激素竞争性地与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结合,B、C项正确;TBAb增多,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减弱,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负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使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D项错误。

答案:

D

9.解析:

T细胞受病毒刺激后会增殖分化,有相关基因的选择性表迭,有特定mRNA的合成,A项正确;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病毒结合,抑制其生命活动,B项错误;病毒只能在寄主细胞中增殖,C项错误;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D项错误。

答案:

A

10.解析:

自身产生抗体对自身组织发生免疫反应导致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浆细胞来源于B细胞或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B错误;在血糖调节的神经调节中,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C正确;Y1、Y2、Y3分别破坏胰岛B细胞上的葡萄糖受体、胰岛B细胞、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其中①②引起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缓解,D正确。

答案:

B

11.解析:

(1)血糖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多,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脂肪等)转化为血糖。

(2)机体更换受损细胞是自发的,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非常重要,属于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后细胞中含有的蛋白质可被水解为氨基酸参与新结构的构建,多糖类可以被水解为葡萄糖后被氧化分解等。

(3)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癌细胞是在效应T细胞的作用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免疫;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防卫、监控和清除。

答案:

(1)胰高血糖素 肝 脂肪 

(2)细胞凋亡 被氧化分解供能 (3)T细胞、B细胞、吞噬细胞 细胞 防卫 监控 清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