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表格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1573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4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表格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表格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表格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表格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表格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表格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表格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表格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表格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表格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表格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表格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表格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表格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表格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表格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表格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表格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表格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表格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表格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表格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表格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表格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

滚过没有?

(出示一块绒布,绒布均匀分成4块)这里有一块布,观察一下,科学家也需要观察。

(布上有线)我们把布铺在桌面上。

5.出示一个斜坡,观察一下,这块斜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有凹槽)我们给它加一个木梯,这样子就做成了什么?

(滑梯)

6.接下来我们要(滚小球),怎么滚?

看到老师的两个点吗?

我们可以先放在红色的点上面,再放在蓝色的点上面,你觉得会怎样?

你认为哪个远?

为什么?

7.那究竟哪个小球滚得远了?

待会让我们去看看。

还记得科学家做实验吗?

除了观察、实验,还有(记录),那怎么记录呢?

8.出示记录单并示范,引导学生利用红线记录。

9.发放器材,学生分组组装器材。

10.每人要做几次实验?

每个小组能不能控制好实验次序了?

11.学生按次序实验并记录。

12.有记录吗?

有发现吗?

谁愿意把记录分享给我。

13.学生分享自己的记录与发现。

(哪个滚得远)(当我们的小科学家在发布他的发现时,我们要注意听噢)你能解释一下吗?

14.回顾刚才做的实验,如果你真的会做实验,那么(出示图片)这个实验你会做吗?

(斜坡的高度不同)怎样将斜坡变高了?

(积木横摆)那小球摆哪儿了?

(红色的点)

15.学生每个人做两次,并记录。

16.学生汇报并尝试解释自己的发现。

17.其实我们做的这个实验在400多年前曾有一个大科学家:

伽利略,也曾经做好,那么伽利略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8.伽利略做这个实验,还有什么发现?

(有外力才能让它停下来)

1.学生观察图片,先简单说一说他们在干什么。

2.仔细观察图片,思考科学家们在干嘛,从而发现科学家的工作方式。

3.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滚小球所使用的工具。

 

4.学生明确如何滚小球。

5.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做实验。

6.学生组装器材并实验。

7.学生汇报自己的记录和发现,及时指导学生如何记录和如何表达自己的发现。

8.学生了解伽利略的实验。

实验是科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怎么做实验是学生上好科学课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引导学生有序实验,让他们在实验中发现,体验快乐是我们的科学教育必须关注的。

三、回顾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家的工作

1.今天我们认识了科学家,知道了科学家做实验的时候需要经历哪些过程:

观察、实验、记录、发现;

那再回顾一下,我们小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有没有经历这些过程,有没有观察?

你观察了什么?

有没有做实验?

有没有记录?

有没有发现?

那我们能不能叫大科学家?

那我们叫什么?

(小科学家)还要再小一点(板书:

小小)

2.其实,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很多问题的答案。

你知道大树是怎么长高的呢?

闪电又是怎么发生的?

3.但是科学家也不是万能,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完全找到答案。

比如说地球里面有什么?

有没有外星人?

但到现在为止,没有人实实在在的看到外星人,也没有任何物品能证明外星人的存在。

4.虽然很多问题还没有找到答案,但今天找不到答案,不代表明天找不到答案,正如爱因斯坦所说:

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

5.今天我们是小小科学家,也许等你长大了,我可以把小小两字擦掉,老师对你们充满了期待,希望你们好好上好科学课。

1.学生回顾做实验的过程,更加深入地了解如何做实验。

2.学生了解科学的作用和科学还有需要探索的领域,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学生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与勇敢无畏的探究,呵护他们的童心,引导他们的行动,让他们真正地成为大科学家!

教学反思:

2.小小工程师

1.能够利用简易材料自制一个铅笔加长器,并对设计制作的产品不断改进,力争做得更好。

2.通过交流工程师的杰作,意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程师的发明制造。

3.知道工程师是设计、发明、制造产品的人。

知道工程师是做什么的,经历制作一件物品的过程。

认识工程师的工作与科学家的工作是有区别的,工程师重在设计、发明、制造。

每人小铅笔头1个、吸管1根、剪刀1把、胶带纸1卷、橡皮筋若干、报纸若干、冰棍棒若干,每组铅笔加长器3个。

一、工程师的工作

1.师:

小朋友好,还记得老师上节课给大家介绍的一种什么样的职业?

2.师: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小朋友请看大屏(画设计图、制作模型、维修机器、调试产品),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4副图片,请小朋友看一看,说一说他们是怎么工作的?

结合图片、视频学生交流,汇报想法。

3.师:

这些天上飞的飞机,地上跑的汽车,甚至于小朋友们住的房子等等,都离不开他们,他们就是工程师。

(板书:

工程师)

4.师:

在我们周围认识的人当中,有没有工程师,他们是怎么工作的?

5.讨论工程师的工作和科学家的工作,有什么不一样?

6.小结:

工程师通常是对某一物体进行简单的设计,运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最后形成一个产品,这样的产品比之前的更好用。

7.你们是愿意做一个工程师呢,还是做一个科学家呢?

1.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知识。

2.学生观察图片,说说他们是怎么工作的。

3.学生结合身边的人,判断他们的工作是否是工程师。

[设计意图:

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为科学教学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学习情境,有效地激发孩子联想,唤起孩子以往的生活积累。

]

“工程师”是如何工作的,老师们也不一定清楚。

这样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工程师更加侧重于设计、制造类型的活动,科学家更加侧重于观察、发现这些活动。

二、认识工程师的杰作

我们生活中很多产品是工程师的杰作,工程师的杰作有哪些?

(结合活动手册,辩一辩神舟系列宇宙飞船、电脑、跨江大桥、高铁,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等),

说说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汇报,教师归类:

家电:

电视、洗衣机;

通讯:

手机、卫星;

建筑:

高楼大厦,园林;

交通:

游轮、飞机;

机械:

吊车、精密仪器。

3.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有没有做“工程师”的经历。

如,搭积木、造房子、堆沙堡、拼装模型、测试赛车等活动……

4.学生汇报

5.小结:

我们拼装模型、测试赛车,虽然那些是玩,但这些活动其实就是小小工程师所做的事情。

工程师制造的产品不仅体现在高科技的宇宙飞船,高铁电脑高楼桥梁方面洗衣机,电饭煲灯日常用品,也是工程师发明的。

工程师的性质是以制造产品为目的的;

而科学家的性质是什么?

是发现自然的秘密。

这两个显然是不一样的。

1.学生辨析工程师的杰作。

2.学生寻找生活中工程师的杰作,知道工程师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鼓励孩子大胆描绘,并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的形式,增强孩子的兴趣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工程师的概念。

三、学做小小工程师

1.创设一个情景:

出示一直短的铅笔不好写了怎么办?

2.学生汇报交流

老师这儿有一些材料:

吸管、小木棒、一次性筷子、废旧纸张、剪刀、胶带……,小朋友们能不能来做一个铅笔加长器?

4.学生汇报,师讲解铅笔加长器的做法:

可以直接用纸卷成纸筒包在铅笔的一端再用胶带粘牢。

也可以选择合适的管管径的粗细管或塑料管直接套在铅笔的一端。

还可以利用一次性筷子或小木棒古城铅笔周围形成加长笔筒。

5.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6.请小朋友交流自己做得铅笔加长器

7.观察自己做的铅笔加长器和同学哪个好?

老师这里有买来的现成的铅笔加长器,同学们你们看看,与你们自己做的有什么不同?

他们好在哪里?

1.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2.学生思考如何做铅笔加长器。

3.学生动手制作铅笔加长器。

4.小组内比较自制加长器,并与现成的进行比较。

做这个活动的时候有几点要特别注意的:

第一个就是给小朋友们的铅笔头要足够的短,因为只有足够的短,在设计的时候才能体现出铅笔加长器的公用性。

比较的时候不是一味的说买来得好,如果是那样的话,就失去了制作和设计的那个意义了。

让学生知道买来的那个铅笔加长器一般都是非常漂亮的、结实的、耐用的,自己做的铅笔加长器不花钱,更环保。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工程师主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他们会画设计图、发明制造新产品,甚至还能维修机器,他们的工作与科学家们一样重要,我们班的小小科学家和小小工程师们,老师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成为像他们一样有用的人才!

3.上好科学课

1.能够说出科学教室与一般教室的区别。

2.通过比较水多少的活动,认识到科学课上要遵守规则。

3.参与制定上好科学课的规则,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则。

制定科学课的规则,并在活动中遵守这些规则。

能够在活动中有规则意识并主动遵守。

每组装有红、蓝色水的瓶子各1个,同种瓶子1个,量筒1个,抹布1条。

一、创设情境,参观科学室

1.现在知道我们上的课叫(科学课),我们在哪上科学课了?

(科学室)(出示科学室图片或观察科学)那你说说它与我们平时上课的普通教室有什么不同?

(1)桌子:

(大桌子)大桌子可以做什么?

(做实验、放东西…)大家一起来做实验。

(2)科学器材。

(3)科学家的照片。

(4)一起商量怎么做。

(5)水池。

水也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器材。

1.学生观察科学教师与普通教师的不同之处。

上好科学课应从熟悉科学室的环境开始,不同的布置有不同的作用,不同的作用有不同的规则,让学生熟悉科学室,也是在熟悉不同的课堂规则。

二、实验:

比较水的多少

1.(出示瓶子)为了看得更清楚,老师给水染了色。

老师的问题是:

这两杯水哪杯水比较多?

你猜猜看?

为什么这么想?

2.那究竟谁多谁少,怎么办?

(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

方法一:

再找一个一样的高瓶子,将矮瓶子里的水倒入高瓶子进行比较;

方法二:

再找一个一样的矮瓶子,将高瓶子里的水例入矮瓶子进行比较;

可以用量杯?

用量杯怎么办?

你的意思是要几个?

可是老师只有一个,怎么办?

方法三:

找带有刻度的瓶子(量筒或量杯),将两瓶水分别倒入进行比较。

3.那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方法验证?

(做实验)那各组商量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有效讨论)(板书:

做实验)

4.那说一说你们组用什么方法?

学生汇报。

(协调好各组的实验方法)

5.大家都信心满满地说自己会做实验,那你们知道你们需要哪些材料吗?

6.当我们设计好方案的时候,我们就要按照我们原来的计划进行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7.我们全部用了三种方法比较两杯里的水,老师有个问题想问:

你们刚才为什么非要倒进相同的杯子中?

再回过头来想一想,你觉得我们哪些行为好?

哪些行为不好?

8.老师这里有一张表格,我们来看看。

(出示行为统计表)你实事求是的来评价一下,会评价吗?

9.学生汇报。

1.学生根据经验猜一猜那杯水多。

2.学生思考怎样比较谁多谁少。

3.学生思考具体怎么做。

4.学生思考实验需要的材料。

5.学生按照预定的计划有序实验。

6.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评价。

比较水的多少,在看似简单的背后却蕴含着许多与科学有关的知识与规则,一个简单的活动其实涉及到了科学的全过程,在实验室时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做好,更要引导学生关注活动的全过程。

三、制定科学课的规则

1.过渡:

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同学是怎么做的?

在做的地方打“√”,不对的地方打“×

”。

(及时引导小组建立好的行为)

2.学生汇报。

(对于不好的行为应该怎么办)(看看班级中有哪些好与不好的行为)

好的行为:

交流声音很轻,人人有序操作,实验过程中注意材料轻拿轻放,实验过后及时清理桌面……

不好的行为:

声音吵杂,不听指挥,互相争抢器材,搞得桌上到处是水、没有人人参与……

2.如果老师让你再做一次实验,你会做实验了吗?

你会上科学课了吗?

那应该注意什么?

我们应该制定一个规则,你觉得要制定哪些规则?

(学生交流)

3.将学生在明辨是非的过程中正确的做法记录下来,一一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交流讨论,还可以补充哪些?

4.将所有的规则都记录下来,进行强化,并提醒在以后的活动中要注意遵守这些规则。

守规则)

5.其实当我们守规则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做实验,才能更好地上好科学课。

(板书课题:

上好科学课)

1.学生判断。

2.学生汇报交流哪些是好的行为,哪些是不好的行为。

3.学生思考怎样更好的开展实验。

4.引导学生初步制定规则。

5.学生明确规则。

规则的制定对于一年级的课堂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怎样引领学生遵守这些规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我们要有意无意中强调规则,从而为他们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全课小结

学了今天这节课,你会做实验了吗?

下一次,老师期待大家更好的表现。

4.认识感官

科学知识:

1.知道眼睛、鼻子、耳朵、舌头、皮肤都是人体的感觉器官(感官)。

2.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

科学探究: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2.会发现并描述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科学态度:

1.养成安安静静、仔细观察、耐心倾听的好习惯。

2.乐于对生活当中常见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进行探究与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

1.意识到自然界的生命体是多种多样的。

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

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课件。

每组闻香盒1个、食物(或水果)若干(每组最好不一样)、地毯1块。

一、创设情境,用眼睛看

1.(出示课本13页图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图片,睁大眼睛看一看,你能找到几种小动物?

2.学生寻找隐藏的动物。

(从上往下:

蛾子、竹节虫、蝗虫、毛毛虫、青蛙、)

3.小朋友们,真厉害,个个都是火眼金睛,找到了这么多的小动物。

那是什么帮助我们找到这么多小动物的?

(眼睛)我们通过眼睛来(看),看到了它们有不同的(颜色)、(形状)。

眼睛看颜色、形状)

1.学生观察,寻找隐藏的小动物。

眼睛作为我们观察世界的主要器官,需要一个略具挑战性的任务才能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副隐藏有小动物的图片,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有了好奇心和好胜心,课堂便成功了一半。

二、创设游戏,用耳朵听

(出示森林图片)那么这个大森林里还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故事呢?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在听的时候我们可以闭上眼睛,仔细的听一听,想象一下你听到的画面,初步判断一下你听到了什么?

2.(播放声音)学生闭眼倾听。

3.学生交流、汇报。

(狼嚎、虎吼、蜜蜂鸣、鸟惊飞、羊叫)

4.小结:

这么多声音,是谁帮我们听到的?

(耳朵)那你能不能把你们听到的声音串联起来,说一说森林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5.学生小组内准备。

6.学生展示。

7.像刚才这样,我们通过眼睛看到画面、耳朵听到声音来帮我们感知世界,我们叫它们什么了?

(感官)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我们的感官。

耳朵听声音)

1.学生用耳朵听,交流听到的声音。

每天在我们身边都上演着声音的多重奏,但这些声音我们极少去关注,让学生侧耳倾听,我们可以从声音中得到很多的信息。

耳朵听,也是我们感知世界一个重要的方式。

三、创设活动,用鼻子闻、舌头尝

除了眼睛、耳朵,我们的身体还有哪些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世界?

(生:

鼻子)鼻子可以干什么?

(闻)闻到什么(气味)。

嘴)嘴可以干什么?

(吃)吃到什么(味道),其实能帮助我们感知味道的是嘴巴里的舌头。

活动:

利用闻香盒引导学生用鼻子闻和用舌头尝食物

方案一:

1.(出示闻香盒)在1、2、3组都有一个闻香盒,在闻香盒里都有一个食物(或水果),老师想来考考大家的鼻子灵不灵,看看能不能闻出是什么食物(或水果)。

2.(出示闻的图片)怎么闻了?

我们要像图片中的小姑娘一样用手把气味扇到鼻子底下闻。

3.4、5、6组也别闲着,你们来尝尝它们的味道,猜一猜它们是什么食物(或水果),但在尝的时候需要用眼罩把眼睛蒙上。

4.领取材料并分组活动。

5.学生汇报:

闻到什么气味,尝到什么味道(引导学生注意倾听)。

刚才这个活动,我们通过鼻子来闻,闻到了不同的气味;

通过嘴巴来尝,尝到不同的味道(酸甜苦辣)。

7.学生打开闻香盒验证。

方案二:

1.(出示闻香盒)在每组都有一个闻香盒,在闻香盒里都有一个食物(或水果),老师想来考考大家的鼻子灵不灵,看看能不能闻出是什么食物。

3.学生领取材料并分组闻一闻食物(或水果)的气味。

4.学生汇报:

你闻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注意倾听)

5.里面是什么了?

让我们再来尝一尝它的味道。

6.学生分组尝一尝食物(或水果)的味道。

7.学生汇报:

你尝到什么味道(引导学生注意倾听)。

8.小结:

通过嘴巴来尝,尝到不同的味道。

里面是什么,让我们眼见为实。

9.学生打开闻香盒验证。

鼻子闻气味舌头尝味道不能随便的闻和尝)

1.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更多的感官。

2.借助闻香盒,指导学生学会闻。

3.学生分组闻和尝并汇报:

闻到什么气味,尝到什么味道。

闻和尝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事,怎样引导学生科学性的闻和尝,让他们体会到闻的方式以及闻与尝的不同,从而让他们更多的借助各种感官来感知世界。

四、创设体验,用皮肤摸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感官,但我们人体最大的感官是什么?

(手)用手来干什么?

(摸)用什么摸?

(皮肤)除了手上,还有哪里有皮肤?

2.皮肤能给我们哪些感受了?

(软硬、粗细、冷热等)

3.老师带了一块地毯,它会给你的皮肤带来什么感受了?

与桌面给你带来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4.你想怎么感受(引领学生用不同的部位感受)?

(用手、用脚、用脸、用手臂等不同的地方感受)

皮肤能给我们哪些感受了?

软硬、冷热…)

6.说一说有哪些感觉器官:

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

我们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舌头(尝)、皮肤(摸)。

1.指导学生认识触觉。

2.用皮肤触摸地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觉。

皮肤即是最大的感觉器官,也是不可缺少的感觉器官,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利用不同部位的皮肤来感知,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皮肤是如何感知世界的。

五、创设拓展,了解动物的感官

我们的感觉器官厉不厉害?

但你知道吗,有很多动物的感官比人还要厉害!

你知道有哪些吗?

2.学生思考、交流。

(狗用鼻子闻)

3.展示警犬的鼻子与老鹰的眼睛的作用。

4.下节课,就让我们把这么多感觉器官融合到一起,来一次感官总动员。

1.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动物感官。

适当的拓展,让学生看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了解感官世界中更灵敏的存在,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感官,利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世界。

5.感官总动员

1.知道要全面认识一个事物,需要动用多种感官。

2.知道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身边材料的基本性能。

2.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

3.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和结果。

1.体会到对常见的物体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索兴趣。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能按要求进行两人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意识到多角度、多方式认识事物。

知道全面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

能动用各种感官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点。

教师实验材料:

纸杯3个,菊花茶、绿茶、红茶适量,热水1瓶(教师课前泡好茶叶,稍凉后倒入学生品茶杯中),泡茶壶3只,火柴1盒(教师点燃蜡烛)。

学生实验材料:

每组透明塑料杯3只,品茶杯若干个(1-3号贴好标签)、蜡烛1支。

一、复习导入,直入课题

1.前面一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感觉器官,那我来考考大家,耳朵是用来干什么的?

眼睛了?

鼻子了?

舌头了?

(不能随便的闻和尝)皮肤了?

2.这些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

1.学生复习旧知。

直入课题,把时间更多的留给学生在后面的探究,让他们体会综合利用感官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和判断。

二、创设活动,品尝茶水

1.老师这里有三杯饮料,首先大家看一看、闻一闻,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不同?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注意闻的方法)

3.分享自己的发现。

(说出自己判断的依据)

4.提问:

这三杯饮料有哪些不同呢?

(看:

颜色不同,闻:

气味不同)

5.我们通过看和闻知道了它们之间的不同,但它们到底是什么我们还有争议,那我们就需要来做一件大家最喜欢的事——尝。

6.但在尝之前了,老师有两个小小的要求。

首先每一组派一个同学把这三杯饮料细细的尝一口;

接着让刚才尝的同学把眼睛蒙起来,然后小组其他同学挑一杯让他尝一尝,看看他能不能尝出几号;

接着还有,不光要把眼睛蒙起来,还要把鼻子也捏紧,然后再挑一杯给他尝一尝,看他能不能尝出是几号。

老师的要求听懂了没有,举个手。

7.老师有几个问题考考大家: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