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小学下数学全册教案教案最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1701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小学下数学全册教案教案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小学下数学全册教案教案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小学下数学全册教案教案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小学下数学全册教案教案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小学下数学全册教案教案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小学下数学全册教案教案最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小学下数学全册教案教案最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小学下数学全册教案教案最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小学下数学全册教案教案最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小学下数学全册教案教案最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小学下数学全册教案教案最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小学下数学全册教案教案最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小学下数学全册教案教案最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小学下数学全册教案教案最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小学下数学全册教案教案最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小学下数学全册教案教案最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小学下数学全册教案教案最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小学下数学全册教案教案最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小学下数学全册教案教案最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小学下数学全册教案教案最新.docx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小学下数学全册教案教案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小学下数学全册教案教案最新.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小学下数学全册教案教案最新.docx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小学下数学全册教案教案最新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三单元乘法

找规律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找到整十数相乘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

教法:

引导法,讲授法

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

课件,小黑板

学具: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

5×3=3×4=14×4=15×2=

10×3=50×8=40×2=50×4=

2、说一说。

学生说出口算结果后,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特别是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

二、揭示课题

老师肯定刚才学生的回答。

指出复习题的题目特征:

多位数乘一位数。

揭示新课题。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乘法知识。

板书课题:

乘法

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学“找规律”。

交流算法。

出示第一组算式。

1)学生独立计算,回答结果。

2)提出问题:

为什么50×10等于500呢?

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

(两位数)

教师说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是否适用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有待于同学们去探索。

现在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说明。

第一:

50×10表示50个10相加,从数位表知道它就是500。

第二:

50×10=50×2×5=100×5=500

出示第二、三组算式:

(学生回答算式结果,教师添上得数。

交流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

(2)探索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三组算式。

问: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小组发言。

教师小结: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

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2、尝试练习。

(1)根据大家发现的规律,我们来计算两道题。

40×30140×30

(2)让学生独立完成,回答算式结果,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了解掌握情况。

(3)最后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

如140×30,先计算

14×3=42;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40×30=4200。

四、反馈交流: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讲解,个别辅导。

五、当堂训练:

课本“练一练”的第1-4题。

先由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口答结果,全班统一结果。

六、小结: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

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七、作业布置:

课本“练一练”的第5题。

板书设计

找规律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

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练习导入

5×3=3×4=14×4=15×2=

10×3=50×8=40×2=50×4=

40×40=30×80=24×30=15×50=

60×20=50×20=130×20=18×50=

新知探究

1)活动一:

探索3×20的算法

1、学生交流讨论算法

2、教师揭示算理:

把20先看成2,2×3=6,3乘的这个2表示2个十,那么6就表示6个十,6个十就是60

2)活动二:

探索5×20的算法

1、集体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喜欢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

3)活动三:

10×20

这道算式的两个乘数都是整十数,用什么方法计算,同桌相互交流

4)变式运用

既然找到了规律就要会对上面所学的算式会运用规律

三、巩固提升:

1、根据每一组第一个算式填空

12×3=365×13=65

()×30=3605×()=650

()×30=36005×()=6500

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交流汇报,着重引导学生观察乘数和积的关系变化

2.填一填。

(看谁填的多)

()×()=800()×()=1260

3.1盘能装下28个鸡蛋,那么10盘能装多少个鸡蛋?

20盘呢?

30盘呢?

总结

板书设计:

找规律

3×20

5×20=100

10×20=200

教学反思

队列表演

(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的过程。

2、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并感悟与体验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平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

平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法:

引导法,提问,讲解

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

课件,小黑板

学具:

练习本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淘气今天可高兴了,因为他要搬新家了,他邀请了很多小朋友参加,也邀请了我们,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结合住新房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26页试一试以上内容,解决一下所给出的问题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三、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同学们根据图中所给的数学信息

(1)独立思考列式,如:

列出算是:

14×12或12×14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2、探讨算法:

第一种方法:

口算法,14×6×2=84×2=164

第二种方法:

简便运算,12×14=12×2×7=24×7=168

讨论:

比较三种算法,说区别和联系。

最后,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格式,并再次强调理解对应位值要对齐的道理。

三、交流反馈:

做练习题,有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进行个别辅导。

也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四、当堂训练:

课本第32页的“算一算”。

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但鼓励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最后强调计算的格式。

五、巩固练习

1、课内作业。

(课本第33页“练一练”的1-4题)

五、总结:

(一)两位数乘一位数可用()计算,也可用()计算,它们都是分三步计算,只不过竖式是把三部综合起来更简便。

六、作业布置:

20×30=30×40=140×20=150×30=

10×30=50×80=40×120=50×40=

板书设计

住新房

列出算式:

14×12或12×14

笔算:

14×12=168

教学反思

 

队列表演

(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的过程。

2、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并感悟与体验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法:

引导法,提问,讲解

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

课件,小黑板

学具:

练习本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淘气今天可高兴了,因为他要搬新家了,他邀请了很多小朋友参加,也邀请了我们,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结合住新房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26页试一试以上内容,解决一下所给出的问题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三、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14×12=168

14

×12

28

140

168

最后,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格式,并再次强调理解对应位值要对齐的道理。

三、交流反馈:

做练习题,有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进行个别辅导。

也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四、当堂训练:

课本第36页的“算一算”。

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但鼓励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最后强调计算的格式。

五、巩固练习

五、总结:

竖式计算时要注意:

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位数,积的末尾就要和哪一位对齐。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住新房

列出算式:

14×12或12×14

笔算:

14×12=168

14

×12

28

140

168

教学反思

 

电影院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并经历这一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教学难点: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教法:

引导法

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

课件,小黑板

学具: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计算下面各题。

16×1112×1432×21

2、结合以上各题,说说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知探究

1、引入谈话。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它与上一节课内容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在探索过程中去发现它,并掌握它。

2、教学例题。

(1)出课本主题图。

(2)认真审视主题图,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

一共有500人来电影院;

电影院里的座位一共有21排;

每一排一共可以坐26人。

(3)提出问题:

这是21排26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它告诉我们什么?

(4)想一想:

怎样列式,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1×26或26×21

(5)估算结果: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同伴间交流、提问、回答结果。

现在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

(6)探索笔算。

第一种方法:

口算法,26×20=520,26×1=26,520+26=546

第二种方法:

简便运算,26×21=26×3×7=78×7=546

第三种方法:

笔算,26×21=546

26

×21

26………1排有多少座位。

52………20排有多少座位。

546………21排有多少座位。

再次强调:

第一:

因数21十位上的2表示什么?

(这里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即20。

第二:

积“52”中的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这里的52,是表示52个十,即520。

这里是把个位上的0省略不写。

最后,让学生比较这三种算法中,哪一种简单、方便。

容易掌握,为了今后能解决较复杂的乘法计算,一般情况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用竖式计算方法。

三、交流反馈

1、打开课本,看书,有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进行个别辅导。

也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2、课本第28页的“试一试”。

四、当堂训练,巩固练习

1、课内作业。

(课本“练一练”的1-4题)

五、作业布置:

小黑板题。

与“口算”对应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

电影院

列出算是:

21×26或26×21

笔算,26×21=546

26

×21

26………1排有多少座位。

52………20排有多少座位。

546………21排有多少座位。

教学反思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理、计算方法。

2、能利用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理、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理、计算方法。

教法:

引导法

学法:

练习法

教具:

课件,小黑板

学具: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1)20×1030×2040×30400×30

(2)13×2015×1018×30120×40

2、计算。

(1)32×2326×42

要求:

提倡多样化计算方法。

展示各种计算过程,学生汇报。

提问说明每一层计算的算理;

发现问题,即使纠正。

(2)245246

×13×31×22

要求:

1)用竖式计算,格式规范;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3)展示个别同学计算过程。

4)出现问题,及时评讲。

二、专项练习

1、出示计算题:

54×36

要求: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检查;

提问学生,说一说计算中遇到什么问题,要注意什么;

抽选部分学生的计算过程进行评奖。

强调连续进位时的处理方法。

2、课文第1、5题。

第1题:

这是一道探究的数字模式规律的探索题。

先独立计算,再从中发现规律。

第5题:

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伴之间互相检查、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订正。

3、利用上题所发现的规律,这算一算。

12×25和16×25

根据发现的规律,得出:

12×25=3001200÷4=300

16×25=4001600÷4=400

接着再让学生完成课本第6题的第

(2)题。

4、总结谈话。

着重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程序,注意点。

三、巩固练习

小黑板的作业。

四、作业布置:

与“口算”对应的练习。

板书设计(略)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课本中练习一的第1题。

教师运用口算卡片出示题目,要求学生直接回答算式计算结果。

回答时,要求语言表达完整。

(1)20×2030×5012×3040×7

(2)15×3025×4016×5080×15

2、补充计算。

(1)28×24

(2)42×35

3、用竖式计算。

185263

×23×41×42

要求:

1)学生独立完成,请3人上台板演;

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3)教师讲评,及时纠正错误。

4)提问学生,计算过程的注意点。

二、专项练习

1、练习一的第4题。

“选数填空”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

其目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学生自己先填写,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解决策略。

归纳出:

把题中各数的0先暂时省略,再来进行选数填空,最后再补上0。

最后,汇报结果。

全班进行订正。

2、练习一的第9题。

这是一道数学趣味题,同样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策略意识。

解决过程:

(1)首先,让学生明白题目的具体情境,懂得要解决什么问题。

(2)要求找到能打开开锁的钥匙,用连线与万宝箱连接。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4)汇报结果。

3、练习三的第7题。

教学反思

现在,我把自己20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如下,一并赠送给您,希望能帮到您: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辉煌的明天

    ——我的治班方略

我很欣赏一句话,那就是“教师的工作是托起明天的太阳”。

是啊,我们今天的一切工作,不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一个辉煌的未来吗?

那么,如何为孩子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是值得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的深思。

因为班主任是学校具有特殊身份的教育者。

作为班级的教育者和组织者,在班集体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从参加工作至今,二十多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回忆这些年带班所走过的每一步,品味着工作带给我的欣慰和快乐,更加坚定了我做一名优秀班主任的信念和决心。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学习思考,我的治班理念已经逐渐明朗,那就是“以情育人,用爱心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活动育人,用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

“犹如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一样,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工作二十多年来,我从没有放弃过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从教中学,从学中教,乐此不疲。

用我的真诚、爱意透视学生纯洁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唤起学生对爱和真诚的追求,感染学生、浸润学生渴望理解的心田,用充满爱的语言去抚慰一颗颗幼小的心灵。

一、关爱学生,用爱撑起一片蓝天

1、沟通是教育的前提。

师生之间如果缺乏了解和沟通,感情就会有隔膜,教育就无从展开。

沟通应从了解开始。

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

"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

"因此,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经常通过不同方法与学生交流,在交流中了解每个同学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爱好、健康状况及学习变化。

例如,我在与如今所带班级学生的交流中得知班内三名同学生活在单亲家庭时,一种怜爱之情,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我深知,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情感脆弱,性格孤僻、倔强、逆反心理强,因此,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我会不经意地送给他们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满意的赞许,一个温馨的眼神,一个慈祥的抚摸,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真挚的爱,使这些原本不幸的孩子在班集体这个大家庭里变得开朗活泼、乐观向上,有着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2、运用心理教育。

基础教育的价值体现在未来,受教育者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未来社会获得最佳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因此本学年,我在班里发起这样一个倡议:

师生共建相互交流的"绿色通道",包括两种形式:

(1)家构通桥—日记

(2)热线连着你和我—家庭心理电话

以此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倾诉,使个性千差万别的学生,在心理错位时得以倾诉,摆脱烦恼。

有一次,我在班里布置了一篇作文《你心目中的老师》。

在作文里,同学们大胆地说出了他们心目中老师的形象……从孩子真诚的话语中,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所以在后来的班会上,我说:

“老师很感谢你们提出的宝贵意见,从今以后,我一定做一个你们满意的老师:

有爱心,正直好学,富有创新精神的授课能手,教学工作做出改进。

反过来,我也向你们提出老师心目中的学生形象,是同样有爱心,懂得自尊、自爱和尊重别人。

从那以后,我与学生的距离更近了,孩子们经常向我倾诉内心的酸楚、快乐……

我曾这样寄语我的学生们:

“同学们,我是过去,你们是未来;我是一片树叶,你们是整个森林;我是一支蜡烛,你们是熊熊火炬;我是一条小溪,你们是黄河、长江……相信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拥有美好的明天……”

二、以活动为载体,营造个性发展的空间

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曾指出:

活动是人的认识、智慧、思维发生、发展的机制。

通过活动能使学生得到丰富和发展。

因此,我非常注重从开展活动入手,以活动为载体,以活动的形式、内容为依托,为学生创设个性发展的空间,营造和谐、宽松的班级氛围,寓教于景、于乐、于形。

1、创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①、举行主题鲜明的班队活动。

按照“建设团结向上班集体,营造和谐健康新环境”的工作思路,本学年我班开展了“好大一棵树”的主题班会。

在这次活动中,无论设计、组织,我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

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普遍感到:

这是我们自己的活动,我们要动脑筋想办法,在活动中显身手,显才华。

在活动中,同学们围绕主题,主动查找资料,搜集图片。

同学们自制绿树叶,绘制“地图树”,自己写诗……,体现了集体智慧的交融。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受到感染和熏陶,思维受到开拓、发展,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和学生的使命感,又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呼唤了爱与真诚。

②、巧用教室空间。

两周一期的板报,以突出的主题,多彩的板块,成为班中亮点;墙壁上“我真棒小巧手”里图文并茂的手抄报,意境深远的美术作品,相映成趣;“植物园”中的一棵棵幼苗在全班师生的呵护下茁壮成长……这些构筑着学生理想的“文化大餐”形成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勇当社会小主人

在学习《地球就诊记》后,学生自发地组织了环保小分队,如今,“环保小卫士”们正在行动着:

收集废纸、废弃电池、捡塑料袋;号召村民节约水资源;全班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调查了解社会用字情况,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如何规范社会用字的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