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王存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18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王存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王存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王存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王存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王存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王存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王存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王存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王存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王存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王存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王存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王存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王存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王存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王存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王存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王存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王存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王存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王存玲.docx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王存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王存玲.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王存玲.docx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王存玲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电子备课第五单元教案

学科:

语文年级:

五主备人:

王存玲执教人:

单元课题

第五单元中华文化

教学内容

分析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五组成。

五篇课文中《孔子》《“心正笔正”柳公权》《梅兰芳》是精读课文,《黄帝》《唐玄奘西行取经》是略读课文。

这是一组反映中华文化的课文,它通过历史上五位中华名人的事迹的记叙,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教学目标

设计

 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读懂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在中华文化史上产生的影响。

增强与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

2、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外貌的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认识34个字,会写42个字。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

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在中华文化史上产生的影响。

 难点:

1.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21、22、24课)。

2. 朗读课文(第21、22、24课),默读课文(第23、25课)。

3. 用修改符号修改常见的病句(百花园五)。

教法学法设计

 1、 认真钻研本单元读写训练重点,钻研课后练习(包括百花园)和泡泡图的导学意图,重视“指南针”安排的内容,引导学生从中悟出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

2、通过阅读实践,既要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还要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方法。

3、多读多练,掌握重点句子。

课时安排

 《孔子》两课时《“心正笔正”柳公权》两课时

《黄帝》一课时《梅兰芳》两课时

《唐玄奘西行取经》一课时语文百花园五两课时四课时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执教人:

2011——2012学年

语文 

年级

 五

主备人

单位

前鲁小学

拟授课时间

上学期第周

姓名

 王存玲

课题

21、孔子 (第一课时)

个性化

修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信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仲、儒、蔡、祭祀”;会写“仲、育、儒、仁、核、怨、粮、祭祀;”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

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重要地位。

教具准备

学生可从不同途径,网上、书籍、向家长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近来央视百家讲坛,于丹教授在为我们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于丹教授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其实《论语》在古代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一部传世的经典,二千多年来它一直影着中国人的思想。

 你们知道《论语》的作者是谁吗?

(孔子)

 2、课前,同学们都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

(学生可从孔子的生平、著作、言论、小故事等方面去谈)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教师提醒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

 2、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

 三、交流预习成果

 1、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

 读音:

如仲(zhòng)儒(rú)祀(sì)

 笔画:

如怨(夕)祭(夕)祀(巳)

 2、需了解的词意

儒家:

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

学说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仁:

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亲爱。

 隐晦:

不明显,不容易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四、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

 一、(1、2)孔子的生平。

 二(3-8)讲述孔子的几个故事。

 2、默读1、2自然段,思考:

为什么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指导学生一边默读思考,一边画下关键的词句)

 要点:

(1)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么为人处世。

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

(2)流传于世的一部《论语》,其中许多思想,可让人终生奉行,而且沿用至今。

 点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系这句话的意思,举举生活中的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师总结:

人要学会关爱别人,这就是儒家理论中最核心,最精髓的东西“忠、恕”,——宽容。

板书设计

21、孔子

儒家仁隐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执教人:

2011——2012学年

语文 

年级

 五

主备人

单位

前鲁小学

拟授课时间

上学期第周

姓名

 王存玲

课题

21、孔子 (第二课时)

个性化

修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信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仲、儒、蔡、祭祀”;会写“仲、育、儒、仁、核、怨、粮、祭祀;”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

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重要地位。

教具准备

学生可从不同途径,网上、书籍、向家长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

 

教学过程

 一、整体入手,回顾全文

 1、指名读课文,思考:

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

 (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1)、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不喝盗泉水

 (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

(4)、晚年读《周易》

 二、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默读第2-5个故事,抓住重点的语句去品味,通过孔子的言行,你悟出了什么?

 2、小组间交流(2-4人左右)

 3、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第二个故事

 1)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盗,即盗窃,由此可看出孔子对偷盗行为的厌恶,认为“盗”不是君子之举,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盗”是可耻的,因此对“盗泉里的水反感,不喝盗泉里的水。

]

2)第三个故事

 1)你怎么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可结合生活实际谈。

(君子由于有修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小人心中无德,穷困时自然不择手段,获取利益)

 引导学生感悟:

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穷困不要紧,重要的是有节操,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2)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实在不容易啊?

 [眼见不一定为实,内心的想法太主观,要从多种角度,不同方面,全面地去了解一个人]

 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

 [肯于反思,肯于自省,才能不断拥有智慧]

 ※引论语: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想像着孔子当时的心情,读读他对弟子们说的话,再指名读,带着理解。

 3)第四个小故事

 抓住故事中的重点词,试用一些成语或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

 [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活到老,学到老……]

 三、整体回顾,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以几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味感悟二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能否结合你学习生活中,谈几点感受。

 总结:

简单的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让我们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也让我们的心灵被唤醒,我们今天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孔子的思想博大深厚,让我们试着沉下来潜心读读关于孔子的书,试着读读《论语》。

 作业:

1、推荐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孔子的故事》、《庄子传奇》,

 2、如有兴趣,可阅读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并写读后感。

板书设计

21、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

 孔子不喝盗泉水安守节操

 君子与小人识人不易

晚年读《周易》学而不厌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执教人:

2011——2012学年

语文 

年级

 五

主备人

单位

前鲁小学

拟授课时间

上学期第周

姓名

 王存玲

课题

 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第一课时)

个性化

修改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会认“卿、钦、宗、诀、溺、俭、肖、职”;会写“唐、凑、宗、诀、弦、溺、殿、袍、罢、俭、富、贤、肖、惹、职”理解“紧凑、秘诀、弦外之音、沉溺、俭朴、富有、贤良、惹恼、职位、铁骨铮铮、喜不自胜、名正言顺、流芳百世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结合资料,揭示课题

 1)师:

柳公权是晚唐大书法家,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搜集的资料,为大家介绍一下柳公权。

 2)生介绍柳公权(师随机出示柳公权肖像和书法作品图)

3)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提问(为什么用“心正笔正”来形容柳公权?

“心正”和“笔正”有什么关系……)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大家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生词多读两遍。

 2、思考:

课文讲了关于柳公权的哪两件事?

 1)写柳公权借谈论书法秘诀,劝告穆宗“心正”治国,律已清政。

 2)柳公权借谈论皇上穿衣,劝诫文宗正确用人,赏罚分明。

 3、反馈交流预习情况

 1)教师抽读生词强调弦(xìáng)溺(nì)肖(xiào)凑(còu)等字的读音。

 2)由学生交流自己认为易写错的字

 如“唐”(中间一竖出头);凑(最后一笔是点)

 “袍”(衣补旁);贤(右上是“又”字)

 “殿”(右半部分是殳)……

 3)出示成语和词语的意思,由学生说出词语,检查预习效果暗藏试着写下词语。

 比喻坚贞、刚硬,像铁一样硬的骨头。

 形容坚强不屈的意志和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的凛然正气。

 (铮铮铁骨)

 能解决问题的不公开的巧妙办法。

(秘诀)

比喻没有明确说出,而是间接透露出来的意思。

(弦外之音)

 高兴到了极点。

(喜不自胜)

 表示对人重视。

(垂青)

 三、学习第一部分,精读品味

1、指名读,自然段,了解柳公权在书法方面的成就。

 1)唐朝著名书法家。

 2)对后世影响及大。

3)与颜真卿并称为“颜筋柳骨”。

2、用课题中的一个词形容他的字——“笔正”

3、柳公权的字骨力挺秀,洒脱有法,那他的人呢?

 请你从中找到一句话来概括。

 (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

铁骨铮铮,深得世人钦佩)

 用课题中的一个词形容他的人——“心正”

板书设计

  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铮铮铁骨)(秘诀)

(弦外之音)(喜不自胜)(垂青)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执教人:

2011——2012学年

语文 

年级

 五

主备人

单位

前鲁小学

拟授课时间

上学期第周

姓名

 王存玲

课题

 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第二课时)

个性化

修改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会认“卿、钦、宗、诀、溺、俭、肖、职”;会写“唐、凑、宗、诀、弦、溺、殿、袍、罢、俭、富、贤、肖、惹、职”理解“紧凑、秘诀、弦外之音、沉溺、俭朴、富有、贤良、惹恼、职位、铁骨铮铮、喜不自胜、名正言顺、流芳百世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整体回顾。

 1、默读课文,思考,柳公权深得世人的钦佩是因为什么?

 [写得好,(笔正)做人做得好〈铁骨铮铮〉(心正)]

 2、文中写了柳公权两次直言与劝告,而这两次直言与劝告分别是怎样的,你能用文中的语言来概括吗?

 (第一次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第二次是机智而大胆的)

 二、精读品味,体验感悟。

 过渡:

一次当穆宗问柳公权书法的秘诀时,他豪不犹豫地说: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1、默读3、4自然段,思考柳公权只是在谈书法吗?

(不是,借书法希望穆守律己清政,告诉穆宗写字和治理国家一样,都必须“心正”。

 2、为什么柳公权的劝告如此真诚而大胆,他不怕触怒皇上吗?

 [忠言往往逆耳,但利于行,正因为他铁骨铮铮,为人正直,他才敢于直言劝告,说明他对于国家是无限忠诚的,并不考虑自己的得失,这正是“心正”的表现。

]

 3、带着理解分角色读,穆宗和柳公仅的对话。

 指导朗读

 [※柳公权豪不犹豫地回答: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读出柳公权的铮铮铁骨,不向当权者奴颜卑膝]

 4、默读第二件事,可做简单的画批,一边默读,一边思考:

从哪语句能感受到柳公权的“心正笔正”?

 1)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出示重点句进行点拨。

 ※柳公权答首:

“陛下,您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应当选用贤良,罢黜不肖之臣;还应接受劝谏,赏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真正和乐光明。

至于穿一件洗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细枝未节罢了。

 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机智大胆的直言?

 [1)别的大臣都赞颂不已时,柳公权却敢于从劝谏的角度持不同的意见,有胆识。

2)机智,表现在他先提出做为君主应当怎么做,然后又平和地提出对于这件衣服的看法。

]

 ※为什么他的这番话反而得到文宗的格外垂青?

 (柳公权的正直,敢言,不逢迎附和,不趋炎附势,让皇帝都觉得他的品格的可贵,皇帝身边需要这样的人,不断指了不足。

 2)分角色读5-8自然段

 三、整体回归,总结全文

 1、教师总结:

铮铮铁骨,笔正心正的柳公权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君主的得与失,表达了他对于国家的忠诚与爱。

 投影出示他的一幅书法作品,他流芳百世的只是他的字吗?

(正直的良臣形象;铁骨铮铮,高尚的人品……)

2、带着我们的敬佩齐读最后一段。

3、屏幕引唐太宗的一段话: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亡,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引导学生感悟,一个国家君主要容百川之胸怀,纳谏如流,更要有像柳公权这样正直,敢于说真话说实话的忠臣,国家才会兴旺、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板书设计

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书法“笔正”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正直敢言

铁骨铮铮

做人“心正”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执教人:

2011——2012学年

语文 

年级

 五

主备人

单位

前鲁小学

拟授课时间

上学期第周

姓名

 王存玲

课题

23、黄帝

个性化

修改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丰功伟绩。

2、引导学生认识“础、虐、毅、擒、妄、伐、缅”7个字。

 积累“奠基、暴虐、惨烈、讨伐、丰功伟绩”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丰功伟绩。

教学

难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丰功伟绩。

教具准备

 课前引导学生查找关于黄帝的生平资料以及相关神话小故事,作为拓展性学习的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在远古时代,有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战,为了天下安定,黄帝携炎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这场大战杀得天昏地暗,异常惨烈,最终黄帝胜利,成为天下的共主。

作为中华儿女,作为炎黄子孙,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

2、考查生预习效果

 1)出示一组词语,请同学认读

 A组,基础、暴虐、毅然、妄动、擒获讨伐、缅怀

 B组,异常聪慧,敦厚能干、聪明坚毅、人文始祖、丰功伟绩

二、初读全文,感知内容

  1、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试用小标题概括每个自然段的重要内容。

 1)中华文明创始奠基

 2)姓氏称号

 3)大战蚩尤被称黄帝

 4)壮大力量文化摇篮

 5)人文始祖公祭缅怀

 2、交流讨论,理清脉络。

 1)这篇课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黄帝的?

 一、1)历史地位

二、2)姓氏称号

 三、3、4)传奇经历

四、5)陵墓庙宇

 ※(引导学生理清脉络的同时,要注意每部分的内在联系)。

 三、深入品读,感悟探究

 1、为什么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学习提示:

 1)什么叫始祖?

 2)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可先画下来,再细细感悟。

 要点:

 1)黄帝时代一系列的灿烂制作、发明、为古代中国悠久文明和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2)统一各部落,被拥戴为天子。

 3)壮大力量繁衍生息,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监。

 4)尧、舜、夏、商、周三代帝王,均为他的后裔。

 5)带领中华民族从蛮荒时代进入文明时代。

 6)几千年来,被后人公认为“人文始祖”。

 2、为什么几千年来,中华儿女都公认黄帝为“人文”始祖,你怎么理解这个“人文”?

 (提示:

可联系全文内容,也可结合资料)

 要点:

(最重要的是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使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带领人民告别蛮荒。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师总结:

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会忘记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那个时代的灿烂发明和悠久文化,历经几千年,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折射着今天的中华儿女,让我们秉承祖先的聪慧与坚毅,为中华之腾飞而努力。

 2)出示黄帝陵图片,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作业:

1、课后第二题,写在书上。

 2、根据课文内容搜集有关文字资料和图画照片,以小组为单位,办一期介绍黄帝或黄帝陵的小报。

板书设计

23、黄帝

人文始祖

历史地位

姓氏称号

传奇经历

陵墓庙宇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执教人:

2011——2012学年

语文 

年级

 五

主备人

单位

前鲁小学

拟授课时间

上学期第周

姓名

 王存玲

课题

 24、梅兰芳(第一课时)

个性化

修改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能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理解梅兰芳其人以及他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

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有关梅兰芳的简介及能体现他高超演艺的视频片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戏曲吗?

说一说你听过谁的戏曲?

指生说。

  2、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梅兰芳照片),你认识他吗?

生:

认识。

引出课题题并板书。

课后的“学习链接”对他有个简单的介绍,请读一读。

(学生自读后,教师继续说)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讲述了他生平中一段令人感动的事迹。

  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1、读课文时你给自己提点什么要求?

  2、带着要求自由轻生的朗读课文。

  3、检查生字词。

  

(1)小组内共同学习。

  

(2)指名读、开火车读。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一边默读,一边思考:

  

(1)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注明每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梅兰芳的表现)

  

(2)文中哪件事写得比较详细,具体描绘了哪些内容?

  (3)梅兰芳的表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在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基础上,组织讨论交流,可先分小组,然后在全班汇报。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新词。

  2、继续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24、梅兰芳

老奸巨猾一劳永逸痴心妄想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执教人:

2011——2012学年

语文 

年级

 五

主备人

单位

前鲁小学

拟授课时间

上学期第周

姓名

 王存玲

课题

 24、梅兰芳(第二课时)

个性化

修改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能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理解梅兰芳其人以及他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

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有关梅兰芳的简介及能体现他高超演艺的视频片断。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引导探究。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梅兰芳》,感受他的爱国情怀,领略他令人感动的一幕幕往事。

(板书课题)

  二、整体回顾,设境质疑。

  1、回顾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

梅兰芳五次拒演的具体内容。

教师板书。

  2、交代任务:

研读课文5—14自然节,感受梅兰芳在避港拒演、蓄须拒演、自伤身体这几件事中所体现出来的爱国情怀。

  三、品读感悟,个性解读。

  1、自读自悟,理解内容。

  教师出示“自学要求”。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勾画圈点、批注,加深自己的感悟。

  2、汇报交流:

  

(1)学生研读之后就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

学生在汇报梅兰芳避港拒演中的表现时,首先让学生说出从哪件事可以感受到梅兰芳的爱国情怀,在结合具体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然后带着体会去读。

  理解具体表现是: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唾手可得”“不屑一顾”,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

  

(2)抓住重点句子理解:

“他宁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或者一小块咸鱼,宁愿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头上呼啸而过的炸弹,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

  教师提问:

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

学生谈出自己的体会。

  (3)句式练习,加深,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

梅兰芳还会遇到哪些困难?

随着问题的提出教师出示句式练习。

  他宁愿____________________,宁愿_________________,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中国人应具备的民族气节。

  (4)指名回答,齐读“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中国人应具备的民族气节。

  学生顺势体会到“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5)学生汇报自己读出的感受。

学生将自己的感受朗读出来。

  3、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