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管理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2273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技术管理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工程技术管理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工程技术管理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工程技术管理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工程技术管理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工程技术管理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工程技术管理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工程技术管理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工程技术管理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工程技术管理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工程技术管理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工程技术管理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工程技术管理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工程技术管理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工程技术管理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工程技术管理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工程技术管理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工程技术管理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工程技术管理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技术管理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工程技术管理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技术管理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技术管理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在项目持续过程中对项目的各方面进行策划、组织、监测和控制,并把项目管理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中,以达到项目目标的全部活动。

  3.10竣工:

工程已按合同约定和设计要求完成建筑、安装,并通过竣工验收,工程竣工后应由使用单位确认并签字。

  3.11施工测量:

工程开工前及施工中,根据设计图在现场定出构造物位置等测量放样的作业。

  3.12缺陷: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中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项或检验点,按程度可分为严重缺陷和一般缺陷。

  4.技术管理主要工作内容

  根据公司目前主要经营范围,技术管理工作主要针对公司工程技术管理工作,

  4.1.1贯彻、执行、传达国家关于建设行业的强制性法律、法规。

  4.1.2掌握本行业和相关行业的行业技术质量标准。

  4.1.3掌握国家新行规范、规程、标准的颁布,并在公司内部传达和执行。

  4.1.4制定公司内部技术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

  4.1.5对各猪厂工程的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进行监督、指导。

  4.1.6对公司内所使用的工程测量试验仪器进行合理的调配、标定、鉴定、维修、贮藏和跟踪服务。

  4.1.7对公司已竣工项目的竣工资料、施工图纸等技术性文件资料进行规范管理。

  4.1.8建立工程技术部门技术规范使用、仪器使用、施工组织设计、竣工资料等各种台帐和记录。

  4.1.9收集、整理已完工程和在建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4.1.10指导编写、收集整理、组织评比各项目工程的工程技术总结和技术性论文。

  4.1.11配合人事部门做好技术人员的培训、职称评定、职称晋升、职务晋升等工作。

  4.1.12根据公司领导安排,配合人事部门对公司内部技术人员进行有效的考核和评比。

 

  5.1技术岗位设置

  根据公司目前涉及的工程范围和管理要求,对工程技术管理机构进行设置:

设置工程总监、副总监(如需)、施工管理科、投资控制科、工程技术科。

  5.2技术岗位职责

5.2.1公司技术岗位职责。

5.2.1.1各项目工程技术监督管理。

  5.2.1.2各项目施工阶段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5.2.1.3施工规范及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管理。

  5.2.1.4公司测量仪器管理。

  5.2.1.5竣工资料、工程技术档案的管理。

  5.2.1.6负责项目工程技术总结、文件的收集与管理。

  5.2.1.7审查设计文件和进行施工现场勘察。

  5.2.1.8编写分项施工技术方案、作业指导书,并进行技术交底。

  5.2.1.9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积极地指导、检查、评比、验收。

  5.2.1.10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质量问题进行积极、及时、科学、有效的分析、论证、总结和解决。

  5.2.1.11认真填写施工日志和质量检查、检验记录和其他质量记录。

  5.2.1.12负责已完成工程的验收和工程保修期间技术服务工作。

  5.2.1.13做好内部技术人员的岗前、岗位培训和学习。

  施工组织设计分为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和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本管理制度主要针对的是项目工程在实施过程中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拟建施工项目进行施工准备和正常施工的技术经济文件,是对拟建工程在人力和物力、时间和空间、技术和组织等方面所做的全面合理的安排,是指导项目施工全过程的技术性文件,目的是使施工过程能充分做到施工生产的连续性、均衡性和协调性,并实现施工生产活动的最佳经济效果。

施工组织设计是由项目经理组织各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编制、编写,具体要求是:

  6.1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任务

  6.1.1根据公司对施工项目的各项要求,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有效的施工技术方案;

  6.1.2确定合理、可行的施工进度,拟定有效的技术组织措施;

  6.1.3采用最佳的劳动组织,计算确定施工中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等需要量;

  6.1.4合理进行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以确保全面高效的完成施工项目。

  6.2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

  6.2.1各项施工准备的依据;

  6.2.2可体现基本建设计划和设计要求,可进一步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6.2.3由于制定了拟建工程所确定的施工方案,施工进度和资源需要量及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等,是指导开展紧凑、有秩序施工活动的技术依据。

 6.2.4直接为物资供应、机具搭配、技术和劳务人员的合理组织提供依据。

  6.2.5提高工程施工过程的预见性,减少盲目性。

  6.2.6是公司统筹安排施工生产要素的投入与施工产品产出过程的关键和依据。

  6.3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内容

  6.3.1基本内容

  6.3.1.1编制依据

  6.3.1.2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主要有工程名称、地点、规模、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质量安全监督单位、施工总包、主要分包、施工条件(水、电、道路、场地材料等情况)和周边环境、主要工程的内容和数量,以及主要技术标准和气候、水文和地质状况。

各专业工程设计概况、分析工程施工中的关键问题。

  6.3.1.3施工准备工作

  施工准备工作主要分为技术准备和生产准备。

  技术准备包括熟悉和审查施工图纸、编制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试验工作计划、员工岗前培训、技术交底准备、其他文件的准备。

  生产准备包括现场道路、水、电来源及接入方案,场地平整布置及周围建筑物(构造物)及地下管线的调查情况,机械设备的来源,各种临时设施的布置,劳动力的来源及有关证件的办理,选定分包单位并签订施工合同等。

  6.3.1.4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就是以图表形式列出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图,详细阐述项目各职能部门及主要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主要工作内容,以达到分工明细、责任明确、工作目标清晰、协作配合默契的目的。

  6.3.1.5施工部署

  主要确定切实可行的工程质量、安全、工期、文明施工、环保目标,制定工程总体施工方案(施工区段成阶段划分、施工流程,大型机械设备及精密测量装置的配备,拟投入的各工种劳动力的数量、计划分包项目名称及具体进场与出场时间和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

  6.3.1.6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与管理

  结合工程实际,本着少占用地、方便使用的原则,有针对性的对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加以说明,画出各阶段现场平面布置图,并阐述施工现场平面管理措施。

  6.3.1.7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合同工期要求,编制出施工总进度计划、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及阶段进度计划,并阐述具体的保障各级进度计划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经济措施及相应的奖罚条例。

  6.3.1.8资源需求计划

  用表格形式列出主要资源需求计划,如:

劳动力需求计划、主要材料和编制计划、机械设备、大型工具、器具需求计划、生产工艺设备需求计划、施工设施需求计划。

  6.3.1.9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6.3.1.10安全生产保障措施

  6.3.1.11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6.3.1.12雨期、冬季、台风、暑假、高温、夜间高原地区等施工保证措施。

  6.3.2施工方法

  6.3.2.1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①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②当公司有施工工艺标准时,分部分项施工方法可引用施工工艺标准中相应内容,对施工工艺中没有的内容,应详细编写,重点突出。

③当公司无施工工艺标准时,分部分项施工方法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及项目自身条件,有针对性地编写。

 6.3.2.2工程重点、难点、关键的施工方法及措施项目应结合项目技术能力和工程的实际情况,先列出重点、难点、关键部位工序,然后详细介绍施工方法及保证措施。

  6.3.3附加内容

  6.3.3.1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应用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名称、须详细阐述其推广程序、应用部位、施工方法、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使用成果的总结签定。

必要时对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预测。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推广之用完成后,要对其理论及时事后总结,对其成果进行组织鉴定。

  6.3.3.2成本控制措施

  控制成本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

优选材料、设备质量和价格、优化工期成本,减少赶工费,跟踪监控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差额;

分析产生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全面履行合同;

减少索赔机会;

健全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组织机构,落实控制者责任。

  6.3.3.3施工风险防范

  列举并评估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细述防范对策和管理措施。

  6.3.3.4总承包管理和协调

  概述分包项目名称和内容,总包与分包单位的主要协调配合措施,总包对各分包单位的主要管理措施及质量、安全、进度、文明施工、环保的要求。

  6.3.3.5工程创优计划及保证措施

  明确创优目标及过程线路图(目标分解表),细述所采取的技术、组织及经济措施。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完成后并报监理、公司上级审批然后工程技术部备案。

  工程技术交底是在工程施工之前,向专业工程师或现场施工负责人明确施工内容、方法、标准的技术作业资料。

  7.1分类

  根据公司工程管理情况,施工技术交底包括,向项目上的专业工程师和其他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另一个就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向施工作业人员进行的技术交底。

  7.2技术交底内容

  技术交底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7.2.1交底的项目名称、计划开工和完工日期

  7.2.2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特点、质量要求、标准及质量检验的程序

  7.2.3施工技术方案和控制要点

  7.2.4施工工艺操作流程

  7.2.5施工需要的材料数量及规格

  7.2.6施工需要的设备配置及作业要求

  7.2.7施工需要的各类人员的配置

  7.2.8安全要求

  8.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是根据设计文件、施工图纸、项目技术交标准、相关规范规程、专业技术人员的施工经验以及成熟实用的施工工艺所编写的,主要阐明施工过程中或施工活动的具体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工艺要求和施工方法。

以用于规范工程技术人员的活动行为和明确工序质量标准,对指导施工和确保工程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作业指导书的编写是各项目负责人完成,首先由项目负责人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对编写作业指导书工序或工种进行分类、整理,然后会同相关人员进行编写。

  编写的内容应有:

  8.1编写依据

  8.2作业对象和适用范围

  8.3人员、机械、材料的配备

  8.4作业程序

  8.5作业方法

  8.6作业控制要求和措施

  8.7质量检验标准和质量记录要求

  8.8安全注意事项

  9.试验作业

  工程试验作业是切实保障工程质量的一道关键环节和重要工作。

  9.1原材料的试验和检验

9.1.1项目负责人必须严格控制工程进场材料的质量、型号、规格。

9.1.2项目负责人对主要原材料按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批量和项目进行检测试验。

9.1.3没有出厂合格证或试验单的材料及型号与图纸要求不相符的材料,一律不得在工程上使用。

  9.1.4进场的材料要做到材质证明随材料走,材质证明要与代表的材料相符,做好材料的标识、标志、储存和保护。

  9.2构(配)件进场质量检验

  9.2.1对于构件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安装前应检验出厂合格证,,内容包括:

构件型号、规格数量、出厂强度、出厂日期。

  检验后加盖检验合格章,安装后,在合格证纸上注明使用部位。

  9.2.2对有缺陷的构件处理:

如果认为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使用,一定要在合格证上注明鉴定处理意见和使用部位。

10.测量工作

  10.1测量工作必须严格执行测量复核签认制,以保证测量工作质量,防止错误,提高测量工作效率。

同时必须做到:

  10.1.1在测量工作的各个程序中实行双检制,其中:

  10.1.1.1测量人员应该对有关设计文件和监理签认的控制网点测量确认,由2人组独立进行,核对的结果应作记录并进行签认,结果须经项目负责人复核签认,工程部审核后方可使用。

  10.1.1.2测量外业工作必须有多个观测,并构成闭合检测条件。

控制测量、定位测量和重要的放样测量必须坚持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或不同仪器)或换人进行复核测量。

利用已知点(包括平面控制点、方向点、高程点)进行引测、加点和施工放样,在施工放样前必须坚持“先检测后利用”的原则。

  10.1.1.3测量后,测量成果必须采用两组独立平行计算进行相互校核,施工负责人对各自的测量结果进行复核签认。

  10.1.2各工点、工序范围内的测量工作,测量组应自检复核和签认;

对分工衔接上的测量工作,测量人员要进行互检复核和签认。

  10.1.3项目测量人员组织对控制网点和设置的施工用桩及重大工程的放样进行复核测量,经项目负责人现场进行检查签认,工程部审核签认合格后,报驻地监理工程师审批认可。

  10.2项目负责人要对测量人员执行测量复核签认制进行检查,并完善检查记录;

测量队对测量组执行测量复核签认制进行检查,并完善检查记录。

  10.3测量记录与资料必须分类整理、妥善保管,作为竣工文件的组成部分归档。

具体包括:

  10.3.1项目交接桩资料,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有关测量控制网点,放样数据变更文件。

  10.3.2项目及各工点、各工序测量原始记录,观测方案布置图、放样数据计算书。

  10.3.3测量内业计算书,测量成果数据图表。

  10.3.4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文件。

   11.施工过程控制

  作为施工的技术人员,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正在作业的工序根据设计文件、规范、项目要求、标准进行检查、检验和指导,以进行动态控制。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

测量、试验、观察、分析、总结、指导、提高。

  所以作为施工技术人员要作好施工过程的动态控制,须做到以下工作:

  11.1掌握施工图纸、项目技术标准、规范要求。

  11.2认真核对试验、检验、测量数据,仔细分析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

  11.3坚持做好施工现场的技术指导、安全生产、质量控制工作。

  11.4对关键、重点、难点工序或控制点,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和施工方法,并保证其有效的实施和执行。

  11.5做好自检、互检、接检的“三检”工作,及时发现问题,随即处理,或立即将信息反馈,及时处理。

  11.6保证技术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及时反馈、及时处理。

  11.7在工序开工前切实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并指导施工人员掌握领会作业指导书的作业方法和控制措施。

  12.施工日志

  工程施工日志是项目工程技术施工人员根据施工现场所必须填写的原始性记录,是工程施工现场过程控制的第一手资料。

  项目工程自项目负责人员从一进入施工现场到工程完工交工验收,根据自己的工作内容、任务填写施工日志。

  待工程交工验收后,除竣工资料中要求部分的施工日志外,其余施工日志均应全部收回,随同工程技术资料交回公司工程部,以备后查。

  根据要求工程施工日志的填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2.1技术工作人员工作内容;

  12.2工程施工作业内容;

  12.3天气状况、日期、时间;

  12.4项目工作要求、监理工作指令;

  12.5工程变更设计及处理情况;

  12.6现场作业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试验检测人员(根据情况)、测量人员的数量及姓名;

  12.7施工机具的搭配及运转情况;

  12.8施工过程的检查、指导情况及工程质量检测、检验、试验情况;

12.9不合格项的处理程序及采取的措施;

  12.10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生产状况的描述;

  12.11其他事宜。

  上述施工日志的填写内容,项目负责人可根据工作性质、岗位、职别、内容的不同进行调整和完善。

但工程完工后,必须将各施工日志收回进行整理,随同其他技术资料一同移交公司工程部存档。

  同时工程施工日志在填写过程中须注意:

  1、不得缺日、隔日或无故不填写。

  2、不得缺页、撕页或肆意涂改,坚决杜绝事后补做记录。

  3、填写内容要整洁、完善、齐全,不得漏项。

  4、工程负责人应定期对下属工作人员的施工日志进行检查和纠正。

  5、及时收回并交由专职资料管理人员进行归档整理。

  13.技术文件资料

  与施工项目有关的技术文件资料主要有:

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合同文本、有关协议纪要、现场调查、设计核对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分项工程开工报告及施工技术方案、变更设计、施工记录、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施工日志、工程检查检验报告、试验报告、试验检验记录、测量记录、各种施工规范和规程标准、与工程技术有关的照片录音录像照片、与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分包单位来往的技术性文件、监理工作指令和指示、建设监理单位审批或下发的各项与技术要求有关的文件或通知、竣工资料、验收报告、保修单等。

  对于上述技术文件资料的管理,必须遵从如下要求和规定:

  13.1对技术文件资料须按公司质量体系文件控制程序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且必须有专人负责。

  13.2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分包单位往来的各种与技术相关的文件必须受收、发文登记记录控制,要求收件单位、收件人、发件单位、发件人填写和签字,并注明日期。

  13.3技术文件资料必须按规定进行管理和保存,在工程完工后,如须随同竣工资料一同移交施工单位的,工程部必须留存复印件。

  13.4随同移交施工单位的竣工资料必须有完整的一套竣工资料同时由公司工程部留存、管理。

  13.5竣工资料之外的其他技术性文件资料,在工程完工后亦不得销毁、丢弃,应随同竣工资料一同交公司工程部留存归档。

  13.6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规程、标准的配备必须满足施工项目要求,满足项目实际实用,同时也必须是现行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14.变更设计

  由于项目工程具有很强的不可预见性和施工控制的动态性,所以变更设计是完善原施工图纸、补充原设计缺陷、纠正原设计错误、保证工程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同时,变更设计又涉及到公司的项目施工质量、进度及费用,故项目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亦必须严格控制和规范管理,亦须做到以下几方面的事宜:

  14.1严格审查施工图纸,认真调查施工现场,并仔细核对有无不吻合的地方。

  14.2根据客观实际情况,材料、机具使用和工艺应用有无与设计要求不符的地方。

  14.3对于与设计施工图纸不符的地方应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和施工单位,并要保存记录。

  14.4在项目开工之前必须对图纸进行会审,重点审查图纸设计标高、尺寸、数量、完整情况,以及与施工现场的地质、地貌、地形是否吻合。

  14.5与变更设计有关的记录、图纸、表格、数据、纪要等技术性文件资料应做为重点保管,以便做为费用索赔的重要依据。

  14.6变更设计必须征得监理工程师、公司相关部门、设计代表同意后方可实施,同时必须有书面通知,若是口头通知的,应保存好施工日志记录,但应日后及时请监理、设计、相关部门予以确认。

  14.7对于须变更的设计,须拿出可靠的数据、有利的证据、科学的实验报告。

  15.技术总结

  工程技术总结是在工程完工后,由项目经理(负责人)负责编制和撰写的,主要是总结工程施工经验、推广先进的施工工艺、培养优秀的技术人员、广泛地进行技术信息交流。

技术总结要求每项目至少写一篇,且须包括以下内容

 15.1工程概况

  15.2技术质量管理体系组建情况

  15.3技术管理情况

  15.4质量控制情况

  15.5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情况

  15.6施工技术方案和作业指导书的编写情况

  15.7技术交底书的执行情况

  15.8项目工程存在影响技术质量的环境和因素

  15.9工程中有无特殊的项目技术质量标准和要求

  15.10主要施工技术方案和方法

  15.11对特殊处理项目的主要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15.12本项目中所使用的新施工工艺、方法

  15.13项目认为可推荐、推广或互相借鉴的先进工艺和方法

  15.14竣工资料整理情况

  15.15对公司技术质量管理方面的建议

  15.16其他事宜

  技术总结上述主要内容工程部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16.技术监督、检查

  为有效保证公司对项目工程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公司工程部每年每项目至少进一次检查和考核,主要对以下几方面进行检查和考核:

  16.1项目技术检查内容

  16.1.1施工图纸

  16.1.2技术规范、规程、标准

  16.1.3技术交底

  16.1.4施工组织设计

  16.1.5施工技术方案和作业指导书

  16.1.6重点、难点、关键工序的控制

  16.1.7技术资料的管理

  16.1.8技术工作人员的职责

  16.1.9不合格项的纠正

  16.1.10其他

  16.2项目质量监督、检查内容

  16.2.1质量目标、方针

  16.2.2质检工程师(项目负责人)职责

  16.2.3项目质量计划

  16.2.4项目质量目标

  16.2.5质量管理体系

  16.2.6质量责任书

  16.2.7质量记录和内业资料

  16.2.8不合格项的控制

  16.2.9其他

  公司上级(工程部)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可对上述被检查内容和项目进行调整和完善。

  17.新工艺、新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