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2320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北师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北师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最新北师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北师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

(2)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连外国的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  )

(3)“轻伤不下火线”是战士们常说的一句话。

(4)他只轻轻地用脚扫了一下,球就进网了。

(5)夜晚,此处轻歌曼舞,的确是个休闲的好去处。

3.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提供的解释选填词语。

(12分)

辗转反(  ) 痛哭流(  ) (  )人心脾 (  )重其事

万(  )俱寂(  )后余生面面相(  )(  )有成竹

(1)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     )

(2)经历灾难以后幸存下来的生命。

(3)翻来覆去睡不着,形容心里有事。

(4)形容大家因惊恐或不知所措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4.照样子,写词语。

(6分)

(1)在词语中加入数字:

劫难(百劫千难)

颜色(     ) 锤炼(     ) 干净(     )

(2)在词语中加入意思相反的词:

嘲讽(冷嘲热讽)

因果(     ) 长短(     ) 征战(     )

二、句子训练。

(8分)

1.袁隆平问他的助手:

“你们半夜来找我,有什么事吗?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诺贝尔凭着不怕死的精神,凭着百折不挠的毅力,终于制伏了硝化甘油。

(缩句)

3.詹天佑是工程师。

(扩句)

4.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这是一项危险的工作。

(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三、语言感悟。

本单元的主题是“科学精神”,一代伟人毛泽东对科学精神有精辟的论述:

“________________,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

我们还是老实一点吧。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______________,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____________,推动着进步,并且是______________。

科学的大道并非一马平川,而是充满了坎坷,哪些人才能在科学的大道上乘风破浪,一往无前呢?

马克思对这个问题是这样回答的: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____________,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四、教材回顾(10分)

1.袁隆平被誉为:

“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的创始人,是____________。

他所培育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之后,对人类作出的“________________。

2.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工程师,他非常__________。

他主持修筑了__________铁路,设计了__________形线路。

这条铁路不满________年就全线竣工,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3.怀特森老师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写其他老师的“烦恼”和邻居的“惊讶”,从侧面烘托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口语交际。

(4分)

迷信和科学是相对的,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违反科学的现象。

比如,有人生病了,不去医院看病,反而去烧香拜佛,认为神会让病马上好起来。

如果你看到,会怎么劝说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

(13分)

詹天佑(节选)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果然 毅然 断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shè

n kān)测线路。

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细密 周密 严密)计算。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

“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

塞(sāi sà

i)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

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wù

 è

)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

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

晚上,他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还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

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

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jǐ jī)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去信心。

1.用“\”划去括号里用得不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3分)

2.找出文中两对近义词。

(2分)

(    )——(    ) (    )——(    )

3.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用横线画出来。

这句话在全段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詹天佑在勘测线路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哪些?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

”这句话的意思是(  )(2分)

A.说明詹天佑对工作较认真,不对工程人员说“大概”这类话。

B.说明詹天佑只喜欢干实事,不喜欢听多余的话语。

C.说明詹天佑对工作一丝不苟,极端负责,对工作人员要求非常严格。

6.读了这一选段,你想对詹天佑说什么?

七、课外阅读。

居里夫人的故事

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

这一发现(震撼 震惊)了全世界。

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

从此,她享有盛誉,得到了人们的敬仰。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渴望 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

可是,她付不起从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 渴望)总是那么渺茫。

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里做客。

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觉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开幕典礼。

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

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的人,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播 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1.用“\”划去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

2.解释下列词语。

(1)簇拥:

(2)盛誉:

3.“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老人“流下了热泪”是因为(  )(1分)

A.老人能参加开幕典礼,上了主席台,很激动,所以流下了热泪。

B.老人被居里夫人的这种成名后不忘小时候教过她的老师的美德感动,所以流下了热泪。

C.老人看到会场的热闹场面,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4.本文主要写了居里夫人哪两件事?

5.读了本文,你有什么体会?

你认为居里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八、我写我心。

(20分)

你的爱好是什么?

是品味艺术,还是体育锻炼?

你为什么对它那么着迷?

请将“我是__________迷”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写作时着眼于具体的事件;

②主题鲜明,语言流畅;

③不少于400字。

第6单元 达标测试卷

一、1.

(1)粱 袁 萌 亩 吨 

(2)纬 桶

(3)解释 反驳 纠正

2.

(1)I 

(2)G (3)C (4)F (5)D

3.侧 涕 沁 郑 籁 劫 觑 胸

(1)郑重其事 

(2)劫后余生 (3)辗转反侧 (4)面面相觑

4.

(1)五颜六色 千锤百炼 一干二净

(2)前因后果 扬长避短 南征北战

二、1.袁隆平问他的助手,他们半夜来找自己,有什么事吗?

2.诺贝尔制伏了硝化甘油。

3.示例: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工程师。

[点拨])扩句时在中心词的前面添加修饰性的词语。

4.示例:

这是一项既艰巨又危险的工作。

 ,[点拨])理解两句话的意思,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知应使用表并列的关联词语。

三、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知识进化的源泉 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

四、1.当代神农氏  世界杂交水稻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第五大贡献

2.爱国 京张 “人”字 四

3.用事实和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并有坚持真理的毅力 怀特森老师的与众不同

五、略。

六、1.

 

 

2.周密 精密 嘲笑 讥笑

3.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

 启下

4.

(1)天气恶劣。

 

(2)山势险峻。

5.C

6.示例:

詹天佑,你对工作极其负责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你是中国人的骄傲,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我一定以你为榜样,好好学习。

 ,[点拨])抓住詹天佑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来谈,语句通顺就行。

七、1.

2.

(1)许多人紧紧地围着。

(2)很高的荣誉。

3.B

4.

(1)居里夫人帮助她的法语老师完成重游出生地的愿望。

 

(2)在华沙镭研究所的建成典礼上,居里夫人把她小时候的老师推上主席台。

5.示例:

居里夫人在获得荣誉和名望之后,仍不忘传授她知识的老师,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她是一个尊敬老师的科学家。

八、思路点拨:

首先说明你最爱好什么,然后讲述你有这种爱好的原因,最后思考这种爱好给你带来了什么。

最好选择健康向上的爱好,写作时要有具体的事例以及自己的思考。

 例文略。

第6单元过关检测卷

开始计时:

________

一、基础积累(43分)

1.给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哥哥爱学习,他经常说自己喜欢啃(  )书本,一点也不松懈(  )。

(2)他看着地球仪上北纬(  )的一个地方,眼里闪过狡黠(  )的光芒。

(3)詹天佑(  )主持的这项工程只用了不满四年的时间就全线竣(  )工了。

2.读拼音,写词语。

gōngtí

ngpiānjià

ntiá

nmǔfāngfēi

shuǐtǒngjīchǔwà

ndūnjiūchá

n

3.巧填同音字。

xié

(  )会 (  )坡威(  )要(  )

miǎo

(  )茫(  )视分(  )缥(  )

4.近、反义词对碰。

(找近、反义词)(4分)

名扬天下 安然无事 轻而易举 欢天喜地

愁眉苦脸 来之不易 安然无恙 举世闻名

近义词:

(     )——(     )

反义词:

5.选择正确答案。

(1)词语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中断交通    B.开凿隧道

C.精密安排D.轻易尝试

(2)是反义词的一组是(  )

A.嘲笑—讥笑B.惊讶—赞叹

C.寻常—特殊D.发明—发展

(3)描写人物心情的一组是(  )

A.伤心 慈祥B.痛苦 开心

C.抚摸 惊讶D.慈祥 和蔼

6.用恰当的词语替代画“____”的部分。

(1)这时水稻扬花了,馥郁的稻香使人感到特别舒适。

(      )

(2)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互相望着,谁都不说话。

(3)袁隆平看到村民挨饿,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

7.选词填空。

(1)双方的辩论很(    ),一时难分胜负。

(2)当时,人们已经发现,治疗心脏病的药剂硝化甘油浓缩后可以发生(    )爆炸。

(3)弟弟眼里闪过(    )的光芒。

(4)虽然他做错了,但他仍然在(     )。

(5)对手十分(     ),你们要小心。

8.我能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小城笼罩在烟雨里,润润的,像一块玉。

(    )

(2)沙漠里连草都长不好,人怎能在这里生存呢?

(3)这巴掌大的地方,容不下这么多人。

(4)红色是火的颜色,是血的颜色,是旗帜的颜色。

9.句子广场。

(1)深深地教育了李比希。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诺贝尔是炸药工业之父。

(改为反问句)

(3)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

(用同样的修辞方法写一个句子)

(4)他终于发现了一株雄蕊花粉败育的野生稻。

10.课文回顾。

(1)被誉为“当代神农氏”的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之父。

(2)怀特森先生教给我们的是,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用__________的方法,纠正错误,并且应当有__________________的毅力。

(3)在去八达岭的青龙桥车站,有一座________的铜像。

二、能力展示(8分)

1.补充小诗。

没有书籍的房子,

是没有花朵的花园;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辩论会上,一位同学提出:

“现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四大名著是古人写的,我们现在去读没有什么好处。

”你怎样看待这种说法?

三、阅读乐园(19分)

(一)电灯的发明

灯是人类征服黑夜的一大发明。

19世纪以前,人们用油灯、蜡烛等来照明,这(     )已冲破黑夜,(     )仍未能把人类从黑夜的限制中彻底解放出来。

发电机的诞生,使人类能用各色各样的电灯,使世界大放光明,把黑夜变为白昼,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赢得了更多的时间为社会创造财富。

真正发明电灯使之大放光明的是美国发明家爱迪生。

他是铁路工人的孩子,小学未读完就辍学,以在火车上卖报度日。

爱迪生是个异常勤奋的人,喜欢做各种实验,能制作出许多巧妙机械。

他对电器特别感兴趣,自从电机发明后,爱迪生就决心制造电灯,为人类带来光明。

爱迪生在认真总结了前人制造电灯的失败经验后,制订出详细的试验计划,分别在两方面进行试验:

一是分类试验1600多种不同的耐热材料;

二是改进抽空设备,使灯泡有高真空度。

他还对新型发电机和电路分路系统等进行了研究。

爱迪生将1600多种耐热发光材料逐一地试验下来。

唯独白金丝性能良好,但白金价格高得惊人,必须找到更合适的材料来代替。

1879年,经过多次试验,爱迪生最后决定用炭丝来做灯丝。

他把一截棉丝撒满炭粉,弯成马蹄形,装到坩埚中加热,做成灯丝,放到灯泡中,再用抽气机抽去灯泡内的空气,电灯亮了,竟能连续使用40多个小时。

就这样,世界上第一批以炭丝做灯丝的白炽灯问世了。

1879年除夕,爱迪生电灯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灯火通明。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分)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真正发明电灯使之大放光明的是美国发明家(     ),他将(      )多种耐热发光材料逐一地试验下来,唯独(     )性能良好,但它价格高,必须找到更合适的材料来代替。

经过多次试验,他最后决定用(    )来做灯丝。

就这样,世界上第一批以(    )做灯丝的(      )问世了。

3.爱迪生的试验计划主要是在哪两方面进行的?

4.从短文中可以看出爱迪生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5.你还知道爱迪生的哪些发明?

请列举两项。

(二)丢弃错误

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即使是最伟大的人也会有犯错误的时候,重要的是及时地改正错误,丢弃错误。

只有丢弃错误,才能走上通往成功大门的路。

据说爱因斯坦来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的第一天,管理人员问他需要什么用具,他回答说:

“一张桌子或台子、一把椅子、一些纸张、一支钢笔,就行了。

啊,对了,还要一个大废纸篓。

”管理人员奇怪地问:

“为什么要大的?

”爱因斯坦答道:

“好让我把所有的错误都扔进去。

”这个世界从来都是这样,每个平凡或伟大的人都会犯错误,只有像爱因斯坦一样,不断地丢弃错误,才能不断向上。

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我们不也是一样吗?

当我们选择用学习时间来看电视、玩电脑时,我们便犯下了一个错误。

但是只要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就还是好学生。

当我们以生病为借口不出去上课间操时,我们便又犯下了一个错误。

但是只要我们不再逃避做课间操,我们就还会得到老师的好评。

当我们在小测验中遇到了难题而选择抄袭时,我们又犯下了一个错误。

但是只要停止这种做法,用心去思考问题,我们便还是清白的……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如果我们可以做到这样,每天反省自己,及时地发现并丢弃错误,总有一天我们会成功的。

1.用横线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即使(jì

 jí

三省吾身(xǐnɡ shěnɡ)

传不习乎(zhuà

n chuá

n)

抄袭(xī xí

2.用横线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3.文章选用爱因斯坦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4.读过本文后,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