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南下部队与新四军大会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2365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0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路军南下部队与新四军大会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八路军南下部队与新四军大会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八路军南下部队与新四军大会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八路军南下部队与新四军大会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八路军南下部队与新四军大会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八路军南下部队与新四军大会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八路军南下部队与新四军大会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八路军南下部队与新四军大会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八路军南下部队与新四军大会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八路军南下部队与新四军大会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八路军南下部队与新四军大会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八路军南下部队与新四军大会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八路军南下部队与新四军大会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八路军南下部队与新四军大会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八路军南下部队与新四军大会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八路军南下部队与新四军大会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八路军南下部队与新四军大会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八路军南下部队与新四军大会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八路军南下部队与新四军大会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八路军南下部队与新四军大会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路军南下部队与新四军大会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八路军南下部队与新四军大会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路军南下部队与新四军大会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路军南下部队与新四军大会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938年3月,八路军115师344旅由旅长徐海东、政委黄克诚率领,开进晋东南地区,实行一元化领导,黄克诚任太南军政委员会书记,该部成为由八路军总部直接指挥的一支战略机动部队。

1938年5月,中央党校军研室主任韩振纪调任344旅参谋长,据相关资料,他在延安时,毛泽东对他讲:

“以后准备让你到新四军去。

1938年晋东南“反九路围攻”胜利后,八路军115师第344旅旅部部分首长合影。

左2为旅政委黄克诚,左4为旅参谋长韩振纪,左3为旅政治部副主任唐亮。

左1为旅教导大队长卢绍武,左5为旅政治部民运科长高农斧。

为实施八路军南下华中的重大战略,八路军第2纵队主力奉中央命令南下,基本为如下几个阶段:

1、344旅旅部及主力驻扎晋东南,建立政权,坚持粉碎日伪“扫荡”与日伪顽夹击的武装斗争,发展力量;

2、344旅分兵冀鲁豫,组建冀鲁豫支队,开辟根据地,壮大队伍;

3、以344旅旅部为领导机关,成立直属于八路军总部的第2纵队,其主力部队先行开赴豫皖苏,与新四军第6支队会师,合编成立八路军第4纵队;

4、原第2纵队一部,进军皖东北。

该地区我党领导的部队统一整编为八路军第5纵队;

5、八路军第5纵队在外线津浦路西策应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与新四军第5支队配合开辟淮(海)宝(应)地区,配合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东进。

八路军第5纵队奉命驰援黄桥战役,直下淮海、盐阜地区,与新四军大会师。

华中八路军新四军总指挥部成立,实现统一领导序列。

6、刘少奇、陈毅率华中局、华中八路军新四军总指挥部移驻盐城。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部重新成立,盐城成为当时我党领导华中抗日的中心。

苏北是我党领导的重要抗日民主根据地之一。

在完成开辟苏北重大战略任务的过程中,刘少奇作为中原局(后称华中局)书记,代表中共中央,运筹帷幄,组织协调,统一领导,功勋卓著,载入史册。

二、八路军第2纵队的组织沿革及其战略使命

刘震、吴信泉两位老将军回忆:

八路军总部于1940年1月24日指示黄克诚同志以344旅和冀鲁豫支队等部队组成八路军第2纵队,准备随时南下增援新四军,开辟新的根据地。

第2纵队机关和直属队由344旅和直属队编成。

左权兼任纵队司令员,黄克诚任政委,杨得志任副司令员,韩振纪任参谋长,崔田民任主任。

(《新四军三师十旅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第37页,新四军回忆史料-2,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版)

八路军第2纵队以准备南下华中为中心任务,直接隶属集总序列,统一指挥太南、晋豫边及冀鲁豫地区的部队。

纵队成立时,以原344旅旅部为纵队部,正式整编的时间为1940年2月6日,司令部驻在陵川县平城镇秦寨村(现义汉村)。

八路军第2纵队在人民军队历史上曾有着重要地位,从该部中走出1位开国大将,4位开国上将,12位开国中将。

黄克诚,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杨得志,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韩振纪,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崔田民,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在八路军第2纵队部机关工作的还有政治部副主任唐亮(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供给部长傅家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供给部政委张希才(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卫生部长张化一(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等。

八路军第2纵队所属各部队相继改编组成。

改编后,344旅番号不变,重新成立旅部,隶属第2纵队建制。

田守尧(1943年牺牲)旅长在延安学习,韩先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任副旅长、代旅长,唐亮、康志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先后任旅政治委员,沈启贤(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任参谋长,吴信泉(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高农斧(1944年病逝)先后任旅政治部主任。

344旅所辖第687团原建制未动。

第688团和第689团则是重新改编组建的。

由688团与晋豫边游击支队编成新1旅,旅长韦杰(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政委唐天际(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时归属第2纵队序列。

第2纵队成立后,与老344旅的情况相同,也是分成两部分在不同地区活动的。

纵队司令员左权、政委黄克诚和纵队参谋长韩振纪率纵队部、344旅、新1旅等部,在晋东南以及豫北一带活动,指挥所部进行抗日及反顽自卫斗争。

纵队副司令员杨得志兼冀鲁豫支队司令员、纵队政治部主任兼冀鲁豫支队政委崔田民,及冀鲁豫支队参谋长卢绍武(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仍在冀鲁豫,率冀鲁豫支队在那一带活动。

这种局面1持续了约两个月,其间,杨得志、崔田民也曾率部回晋东南休整。

太南区的晋东南一带,是太北、太岳、冀南和冀西的中枢地带,这里有不少八路军部队,早已形成重要的抗日根据地,日、伪、顽都企图占取这个地区。

在晋东南,前期已经形成了八路军前敌总指挥部,朱德、彭德怀、左权等首长经常在这一地区领导斗争。

就在日军围困太南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的同时,蒋介石令庞炳勋(后与孙殿英部投日敌)40军、晋军孙楚部独8旅及范汉杰27军一部,在晋东南高平、长子、壶关等地修筑堡垒,渐次推进,包围、进逼八路军第2纵队。

在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部研究对敌斗争策略的在会上,有同志建议先集中兵力打一下,以争取主动。

左权认为:

打击主要是教育他们和动员民众抗日。

黄克诚认为:

若与顽军决战,最好首先争取政治更大的主动。

韩振纪也提出先走一走,以寻找更为有利的时机。

会后,左、黄遂向彭德怀建议:

将晋城、高平经陵川到林县的一条大道让开,避开与我决战之敌的主力,将我军主力分散活动。

顽军朱怀冰、石友三等部不抗日,多次袭击八路军驻地,杀害八路军指战员。

经过再三努力协调无效,集总首长不得已部署自卫反击:

先打石友三,再打朱怀冰,争取其他各部中立。

1940年3月4日,八路军在冀南出动20多个团,分成5路展开反击作战,到11日,共毙、俘石友三部3600多人,其残部逃过陇海线。

一贯坚持反共、搞磨擦的国民党第97军军长朱怀冰率所部开往邢台、内丘以西,在武安、涉县公路以南,漳河以北构筑碉堡数百座,破坏抗日民主政权,多次进攻我抗日武装,杀害我指战员,阻截我后勤补给线。

在这种情况下,我军被迫反击。

3月5日,18集团军总部发起磁(县)武(安)涉(县)林(县)战役,朱怀冰第97军不堪一击,被歼灭万余人,包括某师参谋长在内的多名军官被俘。

这时,左权、黄克诚和纵队参谋长韩振纪率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部驻在平顺县西沟村,指挥344旅、山西新军决死第3纵队等部,在壶关、陵川地区,牵制长治以南的国民党顽军。

左权、黄克诚和韩振纪率八路军第2纵队在林县回击进犯的鹿钟麟部,但为了维持国共合作的关系,最终放了他一马。

1940年3月14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中央军委致电朱德、彭德怀、杨尚昆、刘伯承、邓小平、左权、黄克诚、陈光、罗荣桓、徐向前、朱瑞:

甲、反磨擦斗争必须注意自卫原则。

不应超出自卫范围。

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则对全国的影响和统一战线是很不利的,尤其对中央军应注意此点,因国共合作就是同中央军的合作。

乙、目前山西、河北的反磨擦斗争即需告一段落,不应再行发展。

《八路军文献第485页》)

为达到教育和争取国民党顽固势力,巩固抗日成果的目的,在政治主动的形势下,左权、黄克诚、杨得志指挥八路军第2纵队配合陈赓太岳军区部队(包括386旅、决死1纵队、特务团等)进行自卫,给破坏抗日的反动武装予以打击,收复部分失地。

3月18日,左、黄首长及纵队参谋长韩振纪指挥八路军第2纵队所辖之344旅,全歼来犯的反共急先锋顽军晋东南行署主任孙楚部独8旅第13团,俘该团团长以下200余人。

孙楚部锐气大伤,退往晋西。

自此,八路军第2纵队在晋东南稳定下来,集中兵力进行大面积迂回,对驻扎在该地区的日军第36师团进行分割打击,使其难以互相策应,一次又一次粉碎了日军的“扫荡”。

为了避免发生进一步的磨擦,朱德、彭德怀电示:

八路军第2纵队和第129师一部,主动北撤至平顺、漳河之线。

八路军与卫立煌谈判,议定临屯公路及长治、平顺、磁县以南为国民党军防区,以北为八路军防区。

三、冀鲁豫会师

1940年4月1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关于目前华北、华中军事方针作出指示:

我八路军有抽调足够力量南下华中增援新四军,打退反动派进攻,消灭投降反共势力,建立新的伟大抗日根据地之任务。

此根据地以淮河以北、淮南铁路以东、长江以北、渤[大]海以西为范围。

其指挥人员与兵力配备由朱、彭总[统]筹之。

其到达时间分为3期,第1期须有一个主力团以急行军于一个月内外到皖东;

第2期为344旅须有两个月内到淮河附近;

第3期须有相当大的兵力(不少于3.5万人)于三个月内外到达苏北扬州附近。

第1、第2、第3期兵力总数共须4万至5万人,方能完成此紧急伟大任务。

(《八路军文献》第491页)

1940年4月17日,中央电示:

新2旅及344旅共1.2万人,由太行出发,在冀鲁豫边界设法消灭石友三部后,准备随时调往陇海路南,配合彭雪枫部行动。

(黄克诚:

《新四军第3师的战斗历程和苏北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新四军回忆史料》第2卷第1页)

1940年4月中旬,左权调回集总,专任副参谋长,不再兼任第2纵队司令员。

1942年5月,左权在山西辽县麻田指挥对日军作战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

经过调整,八路军第2纵队的领导成员为:

政治委员黄克诚,副司令员、代司令员杨得志,参谋长韩振纪,政治部主任崔田民、副主任唐亮。

4月中旬,奉中央军委命令,黄克诚、韩振纪率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部、直属队和教导营为一路,韩先楚、康志强、吴信泉率第2纵队下属的344旅为另一路,跨过平汉铁路,与杨得志率领的冀鲁豫支队等部会合。

华北抗日民军第1旅也随黄、韩到冀鲁豫。

韦杰、唐天际率新1旅在太行山坚持斗争,不久归属八路军129师建制。

黄克诚、韩振纪率纵直等部,经过急行军,夜里到达离永年县城西北30多里的辛寨村宿营。

部队刚驻下,驻守永年县城的日军调集沙河、永年、平乡、鸡泽等县兵力就包围上来。

部队来不及转移,敌人的进攻就开始了。

黄克诚、韩振纪率领纵队机关、教导营和警卫连,固守寨墙、房屋,与敌人展开激战。

日寇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发动了多次进攻,均被我军击退。

担任警卫任务的教导营装备很差,轻重机枪仅有几挺,步枪多是太原造、汉阳造老套筒,有的枪支仅打了两三发子弹就炸膛,没打敌人先把自己伤了,还有的枪栓拉不开,要用脚丫子蹬。

战士们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顽强和敌战斗,从清晨打到黄昏,打退日寇多次进攻。

傍晚,日寇突然向村内施放瓦斯毒气弹,我军当即有不少干部、战士中毒,黄克诚政委也中毒昏倒在地。

韩振纪一边命令教导营的战士们把毛巾用尿浸湿,围住口鼻,一边指挥部队阻击敌人的进攻。

黄克诚被抢救醒来后,继续指挥部队,迎击敌人新的冲锋。

天黑以后,日军害怕八路军有增援部队赶来,撤回永年县城。

辛寨战斗,是八路军第2纵队从山区来到平原后的第一仗,毙伤日军300多人,我教导营有20名学员和1名政治指导员阵亡。

晚9时,黄克诚命令部队撤出辛寨。

为防敌人报复,还通知当地村民随部队撤离。

第二天,日军进村,放火烧毁了整个村庄。

黄克诚、韩振纪率部队离开永年县境,在敌伪据点中迂回前进,由大名、楚旺之间渡过卫河,穿过内黄,于4月底进入濮阳地区,与杨得志代司令员率领的冀鲁豫支队会师。

原中共太南区委员会书记张玺随344旅也来到冀鲁豫边区。

这时,中共冀鲁豫边区委员会正在举行成立大会,同时热情欢迎和慰劳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部及主力的到来。

黄克诚、韩振纪与杨得志、崔田民等老战友见面特别高兴。

杨得志把黄克诚、韩振纪等一一介绍给参加边区党委成立大会的干部们。

在会上,黄克诚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解决目前困扰民族统一战线中有关策略问题的指示。

中央原定王从吾任冀鲁豫边区党委书记,张玺任副书记,因王从吾赴延安学习未到任,张玺任书记。

冀鲁豫边区位于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交界处,连接太行、鲁西、华中抗日根据地,辖18个县,村镇万余,约200万人口。

据《黄克诚自述》(第165页)及《黄克诚1986年2月19日给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征编委专门函复》(《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第1卷第200页,中共河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编纂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我自太行山区率部进入冀鲁豫与杨得志同志会合后,即以八路军第2纵队政委任兼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和政委、冀鲁豫军区军政委员会书记。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中组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馆、中央档案馆编,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3卷第639页:

冀鲁豫军区:

司令员黄克诚(兼)(1940.4-6)、杨得志(兼)(1940.6-1941.6),政委黄克诚(兼)(1940.4-6)、崔田民(兼)(1940.6-1941.6),参谋长韩振纪(兼)(1940.4-6)、卢绍武(1940.6-1941.6),政治部主任崔田民(1940.4)、唐亮(1940.6-1941.6)。

冀鲁豫会师不久,部队又一次进行改编。

据《黄克诚自述》、《张池明将军•自述》(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年版),及刘震、吴信泉:

《新四军三师十旅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第1卷)及《八路军•表册》等资料介绍,八路军第2纵队兼冀鲁豫军区下辖:

新2旅,由冀鲁豫支队第1、第2、第3大队编成,下辖第4、第5、第6团。

旅长田守尧在延安学习,先由杨得志兼了一段(该旅南下后即不兼),崔田民兼政治委员,该旅南下后,吴信泉任政委,副旅长常玉清(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参谋长卢绍武(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政治部主任李雪三(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新3旅,由豫北独立支队和冀鲁豫支队的豫北大队编成,辖第7、第8、第9团,旅长韩先楚,政治委员谭甫仁(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副旅长赵基梅(1947年病故),参谋长李星三(1945年牺牲);

344旅,由687团、688团、689团编成,韩先楚副旅长曾代理旅长,改编后,旅长为刘震,政治委员康志强,参谋长沈启贤,政治部主任高农斧(1944年病故);

民军第1旅,辖第1、第2团,旅长朱程(1943年牺牲)、政委闻允志(1940年牺牲);

新1旅(旅长韦杰、政委唐天际)、决死3纵队(司令员戎子和、政委董天知)留太行山,此时仍属八路军第2纵队建制。

据1940年4月《冀鲁豫边区的概况》(摘自军事科学院卷宗),八路军第2纵队兼冀鲁豫军区还辖3个军分区,分别由新2旅、新3旅及民军第1旅兼。

据黄克诚:

《挺进华中敌后,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一文,八路军第2纵队还一度指挥属于第3纵队建制的南进支队,司令员赵承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政委谭冠三(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该支队辖回民支队、16团、21团。

据《张池明将军》及《杨得志在1960年7月2日接受济南军区战史编辑室访问时的记录》(军事科学院图书资料馆),赵基梅、谭甫仁支队是豫北独立支队,与赵承金、谭冠三的南进支队虽都称赵谭支队,都到过冀鲁豫,却不是一支部队。

这时,八路军第2纵队兵力共两万余人。

四、打掉“拦路虎”

早在1938年9月至1940年2月,彭雪枫、张震、肖望东、吴芝圃领导的新四军第6支队开辟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

1940年3月,蒋介石密令李品仙和韩德勤向华中新四军发动攻击,该部受到很大的压力。

4月17日,中央电示:

“新2旅及344旅共1.2万人,由太行出发,在冀鲁豫边界设法消灭石友三部后,准备随时调往陇海路南,配合彭雪枫部行动。

《新四军第三师的战斗历程和苏北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中央多次电示黄克诚部南下,1940年5月5日,毛泽东、王稼祥致电彭德怀、黄克诚、陈毅、罗炳辉、彭雪枫、胡服(注:

刘少奇在华中的化名)(摘录):

华北敌占领区日益扩大,我之斗争日益艰苦,不入华中不能生存。

在可能发生全国性的突变时,我军决不能限死在黄河以北不入中原。

故华中是我最重要的生命线

黄(克诚)率344旅在现地休整,并与胡服、雪枫取得电台联络后,应遵朱(注:

朱德)、彭(注:

德怀)令开入淮河北岸,胡服己先至该地等候,该旅到达后,即听胡服意见部署兵力布置工作。

彭(注:

明治)吴(注:

法宪)支队亦听胡服、克诚意见,向苏北出动,从徐州附近逐步南进,先占盐城、宝应以北各县。

344旅与彭吴支队南下口号,仍是救援新四军与配合友军抗日,如届时李品仙己撤退进攻皖东部队,并恢复立煌办事处,释放张夫人(注:

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张云逸的夫人韩碧,被当地国民党保安团扣留)及一切被捕共产党员,退回军款,则我军暂时可不开入淮南,第一步以盐城、宝应、蚌埠、蒙城为界。

如韩、李来攻,则消灭之;

如韩、李愿让该线以北为我防区,则暂时妥协之。

如彭吴兵力不足,则344旅协助之。

唯整个苏北、皖东、淮北为我必争之地。

凡扬子江以北,淮南路以东,淮河以北,开封以东,陇海路以南,大海以西,统须在一年以内造成民主的抗日根据地。

(《新四军文献》第1卷第683页)

上述电报中仍称黄克诚所部为“344旅”,实际是指八路军第2纵队南下部队,南下的部队还有新2旅等部。

5月6日,彭雪枫致电彭德怀等:

请速令344旅南下增援。

(《新四军文献》第685页)

这时,国民党顽军石友三勾结日敌,封锁陇海路,成为八路军第2纵队南下的拦路虎。

5月15日,黄克诚、杨得志在参谋长韩振纪协助下,指挥新2旅、新3旅、344旅和赵承金、谭冠三支队,向石友三部发起进攻,仅用两天时间,歼顽军2000多人,俘500多人,缴获一批武器装备。

《刘震回忆录》记述:

反顽战役后,新2旅、新3旅返回黄河以北,我344旅集结于东明、曹县一带,准备南下向华中挺进。

五、八路军第2纵队分兵南下

《黄克诚自述》(第165页)记述:

5月下旬,344旅(辖第687、688、689团)在旅长刘震、政治委员康志强率领下先头出发,我与第2纵队参谋长韩振纪率纵队部、教导营及新2旅于6月初出发。

新2旅(辖第4、第5、第6团)旅长田守尧在延安学习尚未到职,由该旅政治委员吴信泉、副旅长常玉清带领。

行进途中,杨得志来电说留在冀鲁豫的主力部队不足,提出从南进部队中调回一个主力营。

我接电报后,即从新2旅抽出一个主力团(第4团)调回冀鲁豫。

刘震、吴信泉两位老将军著文《新四军三师十旅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较详细、清淅地记述了这一过程:

第1梯队由刘震、康志强率344旅687团、689团和新2旅6团,于5月中旬从定陶出发,从黄道口越过陇海路,6月下旬分两批进到新兴集与新四军第6支队会师,并在油张集击退日军400余人的进攻,歼敌150余人。

6月上旬,开封日军万余人向冀鲁豫进行大“扫荡”。

我第2梯队由吴信泉率新2旅4团、5团和344旅688团,适时跳出敌人包围圈,进到范县东南郓县以北地区。

第二天拂晓,黄克诚、韩振纪率教导营、警卫连与新2旅会合,从韩城[郓城?

]以北经巨野金乡南下。

这时杨得志来电,要求将新2旅4团留下,并将新2旅参谋长卢绍武留下任2纵队参谋长。

黄、韩同意了杨的意见。

于是卢绍武率4团中途返回,黄、韩率部继续南下。

(《新四军回忆史料》第2卷第38页)

从此,八路军第2纵队又一次分兵两部,黄克诚、韩振纪率1.2万余人先行南下,杨得志、崔田民、卢绍武另率一部暂留守冀鲁豫,两部都称八路军第2纵队。

从中央前后的有关电文来看,这次分兵,在黄克诚、韩振纪率部南下之初这一阶段仍然是八路军第2纵队的统一战略行动,为以后的会合作准备。

1940年5月中下旬,刘震、康志强部最先出发,在江苏省肖县瓦子口,与从河南省永城前来拦阻的日军400余人遭遇。

当时,纵司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应以南下任务为重,宜避之而进。

韩振纪建议:

既敌扰,不打则不进。

黄克诚命令刘震和康志强率344旅与敌激战一个下午,毙伤日军百余人。

刘震、康志强部于6月9日穿过陇海铁路日军封锁线,在永城、肖县间集结。

6月初,黄克诚、韩振纪率第2纵队纵队部(含教导营)出发,在新2旅吴信泉政委率部掩护下突围南下。

这时的八路军第2纵队机关只有二三十人,例如卫生部,仅有集总调来的张化一,人称“一把手”。

部队先后到达陇海铁路附近,敌人大队人马渐近,为尽快摆脱敌人追击,黄克诚命令部队急行军,不得于途中耽误。

夜里,部队行进到距离铁路不远处。

黄克诚命令各单位每人束紧绑腿,右臂拴白毛巾为记,不准有任何响声。

越过陇海铁路后,部队一夜强行军近百里,于拂晓在路南数十里的张圩子(一说张大屯)宿营。

后卫营(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7师师史》介绍为688团2营)营长疏于检查,宿营后,警戒哨兵睡着了。

就在这此时,日伪军300余人包围了张圩子。

吴信泉指挥新2旅主力及时赶到,经两小时激战,掩护纵队机关撤离。

张圩子一战,纵队机关有伤亡。

后卫营是由地方武装改编的,曾一再出问题,查明情况后,纵队部决定将该营营长予以军法惩处。

此战,毙伤敌人150余人,我部也伤亡80余人。

部队经过艰苦行军,路上几次遭遇敌人阻截,黄克诚命令各部队,不与敌纠缠,就近消灭小股前来骚扰的日伪军,速战速决,边打边前进。

六、豫皖苏会师

《赖传珠将军日记》(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摘录:

6月9日,我344旅3个团已到彭(雪枫)部。

这里说的是八路军第2纵队的先头部队刘震、康志强旅。

1940年6月9日,刘震、康志强率344旅先行至豫皖苏新四军第6支队驻地,这应当是八路军与新四军的第一次会师。

《赖传珠将军日记》摘录:

6月14日,找胡(炳云)、田(维扬)大队谈115师编制及老底子的情形。

胡炳云(1955年被授予少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