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一高届高三复习学案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2524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汝阳一高届高三复习学案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汝阳一高届高三复习学案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汝阳一高届高三复习学案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汝阳一高届高三复习学案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汝阳一高届高三复习学案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汝阳一高届高三复习学案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汝阳一高届高三复习学案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汝阳一高届高三复习学案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汝阳一高届高三复习学案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汝阳一高届高三复习学案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汝阳一高届高三复习学案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汝阳一高届高三复习学案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汝阳一高届高三复习学案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汝阳一高届高三复习学案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汝阳一高届高三复习学案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Word下载.docx

《汝阳一高届高三复习学案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汝阳一高届高三复习学案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汝阳一高届高三复习学案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Word下载.docx

2.局部热战

(1)1950年爆发。

(2)二战后法国、美国先后发动侵略的战争。

3.危机:

1962年导弹危机。

4、阶段特征

(1)二战后,世界在全面“冷战”和间交替。

(2)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

二、重点讲解

要点一 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联系、区别和实质

1.联系:

“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

2.区别:

“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3.实质:

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要点二、全面认识美苏“冷战”格局

1.主要原因

(1)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近代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世界格局被冲垮,雅尔塔体系形成,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2)美苏在政治、军事上的实力均衡,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的经济手段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苏反共。

(3)二战后,美苏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加剧,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苏矛盾成为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

(4)美苏“冷战”加剧了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2.特点

(1)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2)美苏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3)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3.影响

(1)消极影响:

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

政治上,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使战后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

经济上,严重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军事上,由于两个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局部战争不断,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2)积极影响:

美苏实力均衡,都不敢轻易动武,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共存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世界的整体发展;

在两极格局下,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

要点三、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①对美国:

经济上控制西欧市场以及西欧的海外殖民地,为美国资本输出提供场所;

政治上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

②对欧洲:

帮助西欧渡过经济难关,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③苏联与东欧成立“经互会”,形成西欧依赖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

三、课后强化练习

1、“这条线以西的欧陆各国,一直根据自己的民族传统来解决战争所带来的诸多难

题,没有受到英美等国的压力或胁迫。

而这条线以东的欧洲国家的发展,则被打上了

外国势力的明显印记。

”上述内容出自

A.《开罗宣言》B.《大西洋宪章》C.《联合国宪章》D.《马歇尔计划》

2、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不断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6年后,

华沙条约组织于1955年宣告成立。

促使华约成立的直接原因是

A.第一次柏林危机B.两个德国分立

C.联邦德国加入北约D.共产党情报局成立

3、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

这一措施是

A.推行马歇尔计划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4、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

“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和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

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5、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

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

A.结束越南战争B.执行“莫洛托夫计划”

C.撤出古巴导弹D.签订《华沙条约》

6、右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

1973年,勃列日涅夫与尼克松白宫阳台上亲切交谈

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

7、图1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

这一状况反映了

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

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D.援助顿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

8、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

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

这反映了当时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9、美国历史学家杰里·

本特利指出:

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

“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B.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C.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D.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10、右图是中国画家黄远林的一幅反映战后美国对欧活动的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

有人说:

“美国的活动达到了一箭几雕的目的。

”这里的“几雕”是指

①稳定了西欧经济 ②确立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③有助于美国商品的输出 ④把受援国纳入了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发表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就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

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

A.表明了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B.表明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

C.实质是马歇尔计划

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12、下表是关于捷克等四国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比重的数据表。

造成1952年各国数据与1948年数据差距较大的直接原因是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经互会的成立 D.柏林危机的爆发

13、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战后说到:

“我的一边坐着一只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

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这段讲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美苏两极格局初现雏形   B.美苏平起平坐

C.英国装可怜想乘虚而入 D.英国地位下降

14、德国的历史学家曼弗雷德·

马伊说:

“古巴危机是现代历史中的一个转折。

两个超级大国都认识到‘强权政治’已经进入了死胡同:

没有哪个国家敢于使用原子武器,如果它不想毁灭自己和整个人类的话。

”这说明美苏“冷战”

A.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B.威胁到世界和平,使人们生活在恐怖之中

C.美苏开始形成对峙的局面D.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15、英国约翰·

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

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16、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二战后的国际关系课题时,要给以下图片冠一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A.“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B.和平与动荡并存

C.美苏“冷战”D.多极化趋势加强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A

B

11

12

13

14

15

16

 

1.(2011·

浙江文综·

39)(26分)今年是苏德战争爆发70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

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

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

(8分)

答案:

(2)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作出辩证评价。

既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

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8分)

2、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

“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

”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3、二战后初期,处于巅峰状态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

“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世界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杜鲁门的上述言论充分反映了

A.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

B.二战使美国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大国

C.随着实力增强美国要求全世界采取美国的制度

D.美国想按照实力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新地位

4、.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指出:

“紧接着这位伟大而盲目的贵族所高举的大旗,就会使我们投入到这个世界最恐怖的战争中去。

”同时,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

他的演讲是“危险的行动”,是“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是“号召同苏联战争”。

上述材料所指的事件是()

A.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

B.杜鲁门在国会上发表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

C.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D.美国发动朝鲜战争

5、20世纪40年代,美国乔治·

凯南致国务院电报中说:

“总结起来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地妥协办法。

……这个问题我们有能力解决,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

”文中的“政治力量”指的是()

A.英国B.苏联C.日本D.德国

6、说:

“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达到了一箭几雕的目的。

”这里的“几雕”是指

①稳定了西欧经济②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③有助于美国商品的输出④把受援国纳入了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7、在美苏的“冷战”中,可喻之为苏联的马歇尔计划的行动是

A.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B.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C.组织“华约”D.杜鲁门主义

8、杜鲁门在其回忆录中写道:

“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无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美国的这个政策通常被称为()

A.马歇尔计划B.杜鲁门主义

C.罗斯福新政D.尼克松宣言

9、中国漫画家黄远林曾创作了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如右图),请问漫画指的历史事件是()

A.铁幕演说的发表

B.杜鲁门主义的登场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10.二战后,丘吉尔曾经说“和平是恐怖(编者注:

指核武器)生出来的健壮的孩子”。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核武器的产生利于世界和平B.脆弱的和平会被核武器打破

C.核恐怖平衡维持了和平局面D.美苏核竞赛给世界带来了和平

11、(南京调研)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

据此,对当时世界局

势认识最准确的是1957年3月25日签定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另一项条

约成立欧洲原子能联营。

两个组织都于1958年1月1日行使职能。

11月14日到16日

十三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

会议要求团结起来,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和

资本主义并在内部消除机会主义。

12月19日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

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

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B.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

C.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12、1947年12月19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说:

“我们的决议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着欧洲人民的未来……将决定着他们是否必须生活在贫困之中,是否会对自私自利的

极权主义者威胁感到畏惧。

”杜鲁门所说的“决议”是指()

A.《北大西洋公约》B.马歇尔计划C.《友好合作条约》D.杜鲁门主义

13、1946年,美国驻苏代办乔治·

凯南指出:

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

永久的妥协,它坚信,如果苏联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

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和必要的”。

其本

质意图是()

A.苏联是个很狂热的国家B.苏联与美国有很大的矛盾

C.苏联必然会危害美国的利益D.美国应该对苏联采取遏制的政策

14、.二战后,美国驻苏联代办凯南认为: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国

必须把苏联看成是政治上的敌手。

美国若拥有足够的武力并准备使用它,那就用不着

真正动武,便可遏制住苏联,迫使它退却。

他声称必须用消除非共产主义世界中存在

的大片软弱地区的方法,来遏制苏联。

这个观点的依据不包括()

A.美国要推广其社会制度B.美国确立了世界霸权地位

C.苏联能与美国抗衡D.西欧传统强国普遍衰落

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战后欧洲()

A.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B.面临着美苏的威胁和控制

C.出现了政治危机和社会动乱D.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

16、“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假使西方民主国家团结一致,严守联合国的原则,那么,他们推行这些原则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没有人会来冒犯它们。

”以上一段话是丘吉尔的一段演说词。

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维护联合国的权威B.两大阵营应该和平相处

C.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D.欧洲联合起来,应对苏联威胁和美国控制

17、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

“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

”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B.成立经互会

C.成立华约组织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具体如下表所示:

上图形象地说明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关系,A、C、D三项与之相符,但杜鲁门主义是以政治外交的方式,马歇尔计划是以经济援助的方式,因此B项不符合

史实。

答案B

2、解析从“苏联和美国”“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可知,赫鲁晓夫要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称霸世界。

3、解析二战后,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异常强大,美国领导集团试图凭借其强大的实力,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杜鲁门的话反映了这一点。

答案D

4、解析材料中指出,二战结束后初期这个“演讲”,会导致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抗,据此可判断该演讲为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C两项都是在A项的影响下发生的,朝鲜战争则直接导致了中美之间关系的紧张。

答案A

5、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乔治·

凯南的电报体现了“冷战”政策,文中的“政治力量”自然是指苏联。

6、解析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以及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这两个组织的地位。

7、解析马歇尔计划是美国从经济上加强对西欧的援助以达到控制西欧的目的,所以与马歇尔计划相类似的应是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从材料中“杜鲁门”及其讲话含义可知,这是“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向世人表明了美国公开声称要干涉世界各国内政,充当世界警察,这与材料所述是吻合的。

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图片中美国对西欧经济援助的信息及二者的身份比喻可知,是借援助西欧达到控制西欧目的的马歇尔计划。

10、C11、B12、B13、D14、A

15、解析:

B二战后,欧洲失去了世界政治、经济、外交的中心地位,面临着美苏的威胁和控制。

16、解析:

C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冷战”发出的最初信号。

17、解析:

B从材料可以得知,本题考查面对美国的经济渗透苏联的对策。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成立经互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