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郑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2609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新郑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南省新郑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南省新郑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南省新郑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南省新郑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河南省新郑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河南省新郑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河南省新郑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河南省新郑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河南省新郑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河南省新郑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河南省新郑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河南省新郑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河南省新郑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河南省新郑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河南省新郑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河南省新郑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河南省新郑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新郑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河南省新郑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新郑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新郑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7.《沈氏农书》中记载:

“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8.一首流传至今的松江民谣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黄道婆的赞颂和铭记: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两匹布。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松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纺织技术先进地区

B.黄道婆给松江地区带来当时先进的纺织技术

C.黄道婆发明了当时最先进的纺纱机和织布机

D.黄道婆发明的先进纺织技术属于丝织技术

9.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

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

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10.2013年7月10日人民网:

“5000年中华文明绘就了一条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线路。

”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穿越时不可能见到的文明现象是(  )

A.当地人用铁犁牛耕劳动B.丝绸、白瓷、唐三彩是常见的商品

C.粉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D.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

11.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升空,30年前(1980年)湖南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包含“嫦娥奔月”内容的帛画,由此可以看出(  )

①丝织品是当时百姓的主要衣料 ②汉代丝织技术达到了很高水平 ③汉代的绘画水平已经相当高超 ④中国人两千多年前的飞天梦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2.有西方人曾经说,中国人太聪明了,他们用两种最简单的东西,赚了全世界无数的钱:

一是树叶(茶叶),二是泥土(瓷器)。

因此,也有人把中国的瓷器称为“变土为金”。

下列瓷器出现在英国市场上的先后顺序最有可能的是(  )

①白瓷 ②青花瓷 ③青瓷 ④珐琅彩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④①

13.“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

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

”主要是由于(  )

A.在此以前未出现著述世界历史的史学家

B.其探险打破了人类彼此隔绝,促进了世界各民族的联系

C.他们在探险过程中都记述了所到地区的历史

D.其探险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14.“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下列不能作为史料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古代希腊的海外殖民扩张B.郑和下西详

C.新航路的开辟D.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15.希腊音乐大师范吉利斯在电影《1492:

征服天堂》插曲中写道:

“征服了天堂的你,却征服不了黄金的欲望;

执著的水手,却没有看到东方的黄金和香料。

”“你”所指的是哪一位航海家?

(  )

A.迪亚士B.哥伦布C.达·

伽马D.麦哲伦

16.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

A.西方的殖民掠夺B.东方的借鉴学习C.正常的文化交流D.封建主阶级衰落

17.“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

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

”这句话突出表现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

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

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

18.某史学家说,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了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

这里的“全球分裂”是指(  )

A.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争夺殖民霸权B.欧洲形成了两个政治军事集团

C.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格局形成D.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鸿沟扩大

19.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价格革命”分析时指出:

“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在西欧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D.促使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

20.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

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

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第二次工业革命

21.据《葡萄牙帝国在亚洲:

1500—1700》记载,威尼斯人从亚历山大港(位于地中海东部,埃及的重要港口)输出的胡椒等香料平均年贸易量1496年为1200吨,1506年则锐减至300多吨。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葡萄牙人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B.欧洲货币贬值导致了严重商业危机

C.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欧洲贸易中心D.中国茶叶取代了胡椒等香料的地位

22.“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只有经过永别之门,才能离开牢狱/许多人死在航程上——不愿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跳进海里,滋养了大群的鲨鱼……”此诗主要反映了近代西方殖民者(  )

A.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的情景B.从事可耻的鸦片贸易的情景

C.对印第安人进行种族灭绝的情景D.开辟新航路的情景

23.1524年,有西班牙人说:

“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西班牙成为世界生产贸易中心B.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帝国,掠得巨额财富

C.西班牙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西班牙继英国之后,掌握世界殖民霸权

24.“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世界局势和历史发展进程,这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  )

①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开始了欧洲同亚洲之间的贸易往来 ③开通了欧洲与美洲之间的经济联系通道 ④打破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④

25.“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

”对该观点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工业革命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日益扩大

C.工业化要求不断打破对经济的垄断D.工业革命要求政府放弃其经济职能

26.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

“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在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

”促成英国“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

A.海外市场的形成B.垄断组织的出现C.圈地运动的推进D.民主制度的确立

27.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指出:

“先行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后期就已经转入现代增长模式。

”这里的“现代增长模式”是指(  )

①依靠资本原始积累发展 ②依靠科技发展③依靠调整生产组织形式④依靠殖民扩张

A.①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④

28.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记载:

“最惊人的变化首推出现了许多以女性为主要从业人员的职业:

商店和办公室中的职业。

在德国,女性店员由1882年的约3.2万人(大约为总数的20%)增加到1907年的17.4万人(大约是总数的40%)。

”当时女性解放的原因有( )①工业革命的发展 ②民主政治的进步 ③教育的普及④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9.历史学家往往会杜撰出名言警句来表示历史的运动或潮流。

“□□□□”这个词就常常用来描述从18世纪至19世纪下半叶这段时期的发展。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运动,但同时期的物质进步和社会动荡相结合又产生了激动人心的深刻变化。

在□□□□中填上的词应该是(  )

A.启蒙运动B.工业革命C.“光荣革命”D.信息时代

30.“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

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

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

文明在这里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里几乎变成了野蛮人。

”这是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曼彻斯特的评论。

对文明人变成“野蛮人”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财富B.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污染

C.工业革命推动了殖民掠夺D.工业革命使人变得贪婪

31.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框架的整体世界基本形成,世界联系密不可分,这对世界发展的积极作用不包括(  )

A.世界动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B.引发了列强重新分割世界的激烈斗争

C.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性变革D.东西方交流引起程度不同的文化碰撞

32.某中学开展了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社会的变迁”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们可以通过以下哪些事实证明他们的观点?

(  )①艾克斯穿着人造纤维的衣服去拜访亲戚 ②爱丽丝与鲍勃谈恋爱不用面对面地进行 ③李克尔梅在远洋轮船包厢里订了上海的旅馆 ④摩尔根家族开始投资石油工业,获利丰厚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33.一篇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

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

A.美国经济的崛起B.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34.“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论据是(  )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②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新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④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35.“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们又吞并了两大独立公司。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这段材料说明的是(  )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D.垄断形成并不断发展

36.某班历史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之后,对其“改变世界”的理解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你认为最能体现出“改变世界”的是(  )

A.改变了生产工具和经济组织B.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

C.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国际格局D.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37.下表反映了甲午战争前中国洋纱输入的情况,由此可以推断,洋纱的输入(  )

A.使传统土纱退出了中国市场B.标志着中国已成为外商原料产地

C.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说明列强大量向中国输出资本

38.1884年两广总督张树声临终之际在给清政府的《遗折》中说:

“圣人万物为师,采西人之体(西方议会制度)以行其用,中外臣工同心图治,勿以游移而误事,勿以浮议而隳功,尽穷变通久之宜,以尊国家灵长之业,则微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矣。

”这表明张树声(  )

A.本质仍然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B.彻底放弃了“中体西用”的主张

C.意识到洋务运动已彻底失败D.认为民主潮流已无法阻挡

39.福州船政局的中国工匠独立制造的“平远号”铁甲舰,其性能不亚于北洋舰队从国外购买的“远”字号战舰。

在甲午海战中,“平远号”一炮击中日本战舰“松岛号”水雷室,震惊敌军。

以上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A.中国海军实力远超日本B.洋务运动培养了技术人才

C.中国海军将士英勇善战C.自造战舰性能优于外购战舰

40.1912午9月27日,《时事画报》发表了漫画《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图中的火车满载货物。

A.希望孙中山从袁世凯手中收回民国领导权B.赞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短暂春天

C.期望孙中山搞民生建设实现国家富强D.发起保路运动,反对“铁路国有”政策

41.《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

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  )

A.工业化的实现B.发展资本主义C.民族独立富强D.实现民主政治

42.拉开中国葡萄酒工业化序幕的是张弼士,他于1892年在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

2010年7月10日,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展出了1915年该公司在旧金山世博会所获的金奖奖牌,堪称一个世纪前“中国制造”走出国门的象征。

这枚奖牌可以印证我国

A.洋务运动取得了辉煌成果B.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C.民族工业获得一个短暂的春天D.民族企业日益萎缩

43.分析以下材料,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特点有(  )

项目

民族企业

官办企业

外商企业

企业数量(家)

300

31

1931

①资金少 ②规模小 ③技术力量强 ④具有分散性

44.张裕葡萄酒历史悠久,是我国的百年名品。

下表是“百年张裕”在1934-1941年间的部分发展大事,据此你可以得出(  )

1934年

张裕酿酒公司进入中国银行的接管期

1941年

张裕酿酒公司被日军接管

①张裕酿酒公司得到国民政府的支持 ②张裕酿酒公司受到日本侵略者的掠夺 ③张裕酿酒公司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A.①③B.①②③C.①②D.②③

45.某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说:

“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

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

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

”他感慨的是(  )

A.民族工业的成就显著B.外商企业的敲诈勒索

C.官僚资本的势力庞大D.洋务企业的困难重重

46.分析1912-1919年我国纺织业发展情况表,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得到了发展 ②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导致这一时期的发展 ③“实业救国”形成热潮 ④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A.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B.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

C.①④正确,②③不正确D.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

47.1937年,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宋子文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当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

这充分反映出(  )

A.民族资本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来自官僚资本的强大挤压

B.民族资本在发展过程中,希望得到官僚资本的全面保护

C.民族资本在发展过程中,势单力薄必须得到国家的庇护

D.民族资本在发展过程中,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抗日爱国

48.下图的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

这阐述的“统制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较大,其客观因素是(  )

A.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

B.国内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C.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展开

D.主要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

49.某阶段国民收入前后的对比如下:

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经济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营经济由0.7%提高到8%,个体经济则由72%降低到3%,资本主义经济由7%降低到1%以下。

这应是哪段历史比较的结论(  )

A.1952年同1949年相比B.1956年同1952年相比

C.1966年同1958年相比D.1978年同1968年相比

50.据国家统计局《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汇编》显示,从1952年到1957年,农业产值增长了12.8%,工业产值增长为128.6%。

在全部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值约占50%左右,农副产品和用农业原料制成的工业品,在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应量中约占90%左右,在出口总额中约占75%左右。

上述材料反映了(  )

A.农业集体化有利于工业化B.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

C.土地革命取得了一定成效D.外贸出口额大幅度增长

51.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

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

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

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

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农业合作化运动B.土地改革运动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

52.中国某一时期“打开最近各地的报纸,革命的干劲洋溢在字里行间。

农村中每天有近一亿人向大自然进军,城市中千百万厂矿企业的职工,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原订的计划指标。

”出现这一建设热潮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新中国的成立和土地改革,充分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B.“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促进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良性互动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经济建设的盲目性

D.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的决策,冲击着计划经济体制

53.“指令性的公共食堂、托儿所和学校将妇女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在农田和工厂里工作。

”与材料所述生产单位比较吻合的是(  )

A.生产合作社B.人民公社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的生产队D.乡镇企业

54.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

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

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55.2013年中国市场利润较高的行业依次是房地产、化妆品、婚纱摄影、饮料、有机疏菜

等,社会上许多游资涌入这些行业。

表面上资金的流向是自发的,但都与一只看不见的手息息相关。

这说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  )

A.社会主义企业体制改革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6.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有关其表述正确的是( )

人民公社好  农民领取土地承包合同 新时期土地流转

A.结果都维护了农民利益B.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D.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57.英国《金融时报》报道:

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A.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58.“此后20年,中国经济奇迹般的腾飞,其政治基础、舆论基础乃至社会基础,均由小平同志那席南方谈话开始奠定。

”上述评价主要基于南方谈话(  )

A.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B.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D.提出建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

59.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

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D.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60.2013年7月20日新闻网《中国梦的历史地位》:

“张謇是近代中国追求独立、富强,实现民族复兴梦想的伟大践行者,是中国近代化事业的开拓者,是励精图治的实业家。

”下列说法不能做为以上论点论据的是(  )

A.宣扬“实业救国”思潮B.践行“设厂自救”观念

C.抵制列强对华商品输出D.与各种反动势力作不妥协的斗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Ⅱ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在答题卷密封线内规定的地方。

2.答卷Ⅱ时用黑色高考专用笔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地方。

3.本卷共一题(其中第61题20分,第62题20分,共40分。

6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工业革命可以不要前提,但是英国例外。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指出:

“在英国工业化之初,能够压倒潜在对手的有利条件之中,没有一个条件是绝对突出的,但是这些有利条件合在一起,却形成了光辉灿烂的星座。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他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

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下面是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情况表。

1870年

1900年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产量(吨)

320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提是什么?

(2分)英国通过哪些方式或途径获得了进行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

(6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