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3雄关漫道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2792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3雄关漫道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3雄关漫道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3雄关漫道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3雄关漫道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3雄关漫道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3雄关漫道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3雄关漫道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3雄关漫道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3雄关漫道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3雄关漫道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3雄关漫道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3雄关漫道Word格式.docx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3雄关漫道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3雄关漫道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流变3雄关漫道Word格式.docx

所以这里我说一个数字,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总数大约是300万人。

但是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28年间我们牺牲的,有名有姓的共产党员多少人呢?

370多万人。

这个数字啊!

可不是凭空来的,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做了非常认真的统计。

当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相关部门啊,我们核发这个革命烈士证书,就是对在革命战争年代牺牲的这些革命烈士,我们是按人头一个一个的给他们家属,来发放这个革命烈士证书。

那么这个当中,单是牺牲掉的有名有姓的共产党员,那还有多少找不到的、失踪的、没有名的,那还不算。

有名有姓的370多万人。

同学们注意下这两个数字,就是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我们中共的全体党员数量是300万左右。

而在此之前牺牲掉的共产党员的数量,370多万人什么概念?

超出了当时党员的总数,什么叫为有牺牲多壮志。

那么这些牺牲的共产党员,可以说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真人”。

那么当然我们这里时间篇幅都有限了,我们不能一一去说是吧。

那我们特别来说一说,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突出贡献的几个代表人物。

那么至少我们说两个人,一个是李大钊同志、一个呢是毛泽东同志。

过去大家可能会觉得说这个我们怎么会去革命呢?

没吃没喝的了我们才去革命,可能对一般的一些劳苦大众,大概是这样逼到没办法了,最后逼上梁山揭竿而起闹革命。

但是大家想想如果是这样的一种革命,那么它和历朝历代的那种揭竿而起的农民革命,他岂不是没有什么两样了是不是?

它就没什么两样了。

但是你们注意为什么我们后面革命能够成功啊?

我们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用马克思主义来作为指导的伟大革命。

这样一个革命,老实说它的最早的一批领导者,倒还真不是说没吃没喝过不下去了。

比如说我们才说到的李大钊先生。

他在那个时代就留洋的博士大家知道,那个时候的博士可比今天的博士那不知道稀罕多少了是吧?

而且他当时在北大做教授,那个时候北大教授的收入,也还是很丰厚的。

换句话说:

李大钊要是过一点很舒适的日子,他一点问题都没有,是不是?

一点问题都没有。

但是正是他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选择马克思主义,最后为马克思主义去奋斗、去牺牲。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真人”。

所以说到这给大家也介绍一本书是国防大学的少将教授金一南写的一本书叫做《苦难辉煌》。

这本书建议大家有机会的时候真的去读一读,写得非常棒。

他用散文诗一样的写法来描写中国革命的历史。

那么这个书名也非常深刻,为什么叫《苦难辉煌》呢?

金教授在他的书的前言当中,有这么一段话,我觉得写得非常震撼,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这就是民族脊梁。

最后金教授用一点睛之笔,来表达了他这书的主题:

他们经历苦难,我们获得辉煌。

中国共产党这90年的历史,走的真的是很不容易的。

特别是在新民民主义这个阶段,真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很不容易。

比如说我们说到李大钊,李大钊我们前面已经给大家介绍了,他是中国的第一位马克思主义者。

在我们党创建的初期,这是起了最大贡献的一个领袖人物。

李大钊同志,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当说也是做了非常卓越的贡献。

那么尽管当时呢还没有非常明确地提出这个概念,但是一些基本的思想,从李大钊那里实际上就开始提出了。

李大钊在他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篇非常著名的文章当中,他就讲到了这样一些基本观点。

他说一个学说的建立,与其时代环境有莫大的关系。

他说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不是产生在18世纪之前、也不是产生在现在,而非要产生于19世纪的中期呢?

那就是时代的需要和客观的可能。

所以李大钊总结,他说马克思主义呢,实在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那么既然如此,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我们也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以及怎样运用于我们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

李大钊特别讲,他说如果我们不能够很好的把马克思主义和今日之中国的实际很好的联系起来,我们就可能要出问题。

他说,如果“思之不慎,辨之不明,则误解相承,十而八九,毫厘之谬,相去日遥”。

这个同学们联系到我们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我们曾经犯过的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啊,我们就会感觉到李大钊这个说法真是说得非常的中肯啊。

但是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开始公开的屠杀中国共产党人。

各地的反动派,也开始杀共产党。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同志在北京就义。

当时杀害他的是反动军阀张作霖。

这个张作霖,也是挖空心思了大家知道李大钊同志最后是被张作霖给绞死的。

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张作霖为了要绞死李大钊,现在想想也不太容易的。

居然跑到欧洲去,进口了一套绞刑机,远涉重洋,拉到天津的塘沽港,最后又想办法弄到北京。

4月28号那天,和李大钊同志一起英勇牺牲的,有20个共产党员。

当时张作霖在处决这20名共产党员的时候,除了李大钊之外的19名,叫做一次绞决,就一次就给绞死了。

但是对李大钊,在处决他的时候,叫做三绞绞决。

什么叫三绞绞决?

把这个人吊上去,吊个半死,然后放下来,然后苏醒过来以后再吊上去,再放下来,这样连绞三次啊,最后才把人杀死。

所以当时李大钊牺牲的时候,这个场面是非常惨烈的,对他一个人行刑,前后用了50多分钟,最后等于才把李大钊同志杀害。

但是整个过程李大钊从容镇定。

所以李大钊牺牲之后,有同志给它写了一副挽联,其中有这么几句话:

三绞酷刑,黯兮惨粹,然前贤赳赳,后继悠悠;

先驱洒血,春满神州。

所以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我们今天的年轻一代来学习来记忆的。

说到这儿,我插进来说一句,我们现在一些比较年轻的朋友,对历史不太了解,所以有时候我们容易犯一个什么样的错误,或者说什么样的毛病呢?

就是历史虚无化。

就是说我们会怀疑这个历史是真的吗?

我们对很多历史的东西看不到,或者简单的用今天的一些观念来评价历史分析历史。

这个都是不对的。

评价历史啊,你必须要用我说的体验式的方法,你得要站到那历史的当时来评价。

你比如说有这么一种观念。

就认为你看我们今天搞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最大限度的消除各种社会矛盾,最大限度的化解各种不和谐因素。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尽量不要搞对抗,是吧。

我们要用一种和谐的方法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我就听到有同学跟我讨论,说我们早知如此我们何必当初呢?

我们当初搞什么革命啊,你看这个革命多残酷啊,牺牲多少人啊。

所以有的人就认为,我们这个革命好像是搞错了,怀疑中国革命当年有没有必要性。

这种理论在今天在某些人当中还是颇为流行的。

叫做告别革命论。

但是大家知道中国还有一句话,叫做“此一时彼一时”。

我们今天的中国当然要用和谐的方法来建设我们的国家,这个是没有错的。

因为我们今天是在这么一个和平的环境下、一个全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这样一个氛围当中来建设国家发展国家的。

但是那个时代,还真不是如此。

毛泽东在1961年会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说,革命不是哪里想干不想干的问题,我最初就没有想过干革命的问题,我那时当小学教员,当时也没有共产党,是因为形势所逼,不能不干。

这是毛泽东的话。

后来在1964年和1965年,毛主席在两次会见外宾的时候又说过同样的意思。

比如说1964年会见当时叙利亚外宾的时候,毛泽东说,像我这样一个人,从前并不会打仗,甚至连想也没有想过要打仗,可是帝国主义走狗强迫我拿起武器。

1965年在接见外宾的谈话当中,毛泽东又说,是什么原因让我到军队当中去的,还是帝国主义,蒋介石杀人。

毛主席后来跟斯诺也谈过类似的话,毛主席在1970年最后一次会见斯诺的时候说,其实我原来就是想做一个小学教员。

当时正是文革,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最登峰造极的时候,毛主席对斯诺讲,林彪封了我四个伟大:

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

毛主席继续说,什么四个伟大,我一个都不要,讨嫌。

就是讨厌的意思。

毛泽东晚年还学了点英文单词,他对思诺讲,不过呢,这四个伟大当中,有一个单词可以保留给我毛泽东。

大家猜到是哪个单词了吧?

对了,teacher。

毛泽东解释说这个地方不是什么伟大导师,greatteacher,也不是什么伟大的领袖greatleader,我将来teacherMao,就是毛老师的意思。

毛主席说我就是做一个教师,我原来的理想也是做一个教师,你看我读的都是师范学校,湖南长沙第一师范。

毛泽东甚至讲,我是最讨厌枪的。

毛主席是没有开过一枪的,在他的革命生涯当中。

但是毛泽东说,为什么后来我去革命?

我们共产在北伐初期,我们是诚心诚意帮助蒋介石北伐,我们自己是没有武装的,但是后来四一二国民党叛变革命,杀共产党,那个时候我们束手无策,怎门办,总不能等着人家来杀吧,所以只有拿起枪来。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的至亲骨肉,不算毛岸英,他的结发妻子杨开慧,他的亲弟弟毛泽民、毛泽覃,还有他的一个堂妹毛泽建和一个侄子毛楚雄,全家五口人都是被国民党杀掉的。

所以有的时候我就在想历史是什么,我们今天在这种和平的阳光下我们很难想象什么叫血雨腥风,那个时代真的是非常恐怖的。

陈独秀的儿子陈延年,也是我们党的早期创始人之一,在大革命失败以后被国民党抓到,处决,腰斩,非常痛苦地挣扎了半个多小时才死去。

前两天大家可能看新闻了,重庆,杨闇公烈士陵园的开园仪式,市委书记薄熙来去参加了。

杨闇公是谁?

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而且说起来,他这个家族就很有名了。

说杨闇公同学们有点陌生。

曾经做过国家主席的杨尚昆,做过中央军委副主席的杨白冰,大家都很熟悉了,杨闇公就是杨尚昆和杨白冰的哥哥。

大革命失败以后,被国民党抓到,受尽种种酷刑,坚贞不屈,当时他两眼怒目瞪着审讯官,最后把这个家伙看的心理面发毛了,命令人把杨闇公的两只眼睛挖掉。

挖掉之后,他还破口大骂,又把杨闇公的舌头剪掉,最后再把他两只手砍掉,然后两只脚砍掉,最后才牺牲。

所以历史我觉得真的是不能忘记的。

我们前面说过,中国人是不是一开始就想要革命要什么,真不是。

早期毛泽东说过,很多人想通过改良的方式,尽量不要有大的牺牲,大的社会代价。

但是最后真是行不通,而这一点不要说我们共产党人意识到。

早期的这些具有维新思想的改良派都意识到了,比如说戊戌维新之后,慈禧下令,对康梁一党斩尽杀绝。

那么梁启超、康有为得到消息就跑到日本去了。

谭嗣同本来可以跑的但是他没有跑,为什么呢?

谭先生后来在他自己的绝命诗当中讲的非常明白,他说那个时候他真正意识到,原来我们太有幻想了,就是希望通过规劝和改良的方法让统治者良心发现、能最后怜悯一下我们这些普通的劳苦大众——这条路走不通。

所以谭嗣同说,不流血是改变不了中国的,“要流血,自嗣同始。

”所以中国革命真的是有它的必然性的。

毛泽东在这个过程当中,当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真人”。

毛主席的一生,特别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当中做了最大贡献的。

毛泽东也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中共领导人。

这就是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他作的《论新阶段》的报告中,首次使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非常明确地概念。

这个历史过程也是经历了很艰苦的甚至残酷的教训和失败,我们得到的。

在我们党的幼年时期,就是从党成立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这一段时期。

同志们可以屈指来算一下,1921年党成立,到1935年1月我们党有多大,十三岁半,是吧。

真是少年儿童。

所以在那时,我们党确实还比较幼稚。

这种幼稚就表现为我们还不太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所以在这个期间,我们主要的一个错误是一个叫教条化,一个叫左派幼稚病。

什么叫叫教条化呢?

就是一切从本本出发而不是从实际出发,照搬照抄外国的经验,或者按照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的一些个别结论只言片语就来指导革命,这个当然是不行的。

但是早期这个代价是必须的,因为我们不认识嘛。

那么什么又叫“左”派幼稚病呢?

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在思维方法上,当时党的一些领导人很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主观严重超越客观。

比如说我们举一个例子,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发动了秋收起义,部队大约有5000人,同学们可以用体验式的方法想一想,这5000人都是什么人,是刚刚拿起武器的农民,而且武器也很落后,大部分是什么大刀长矛、鸟枪鸟统。

这样一支部队,秋收起义之后,中央给他们的命令,干什么呢,进攻长沙。

我们今天的常识都会觉得这个命令有点莫名其妙,当时这样一支拿着鸟枪鸟统的农民部队能不能够去打国民党重兵把守的省会城市长沙?

大家想一想能不能,我觉得常识就能告诉我们大概是不能的。

所以这个命令是典型的主观超越了客观的,这个命令超越了当时工农红军的战斗实力。

但是,为什么会如此幼稚?

这就叫左派幼稚病。

关键就是教条化的理解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照搬了俄国革命的经验。

前面我们说,十月革命爆发之后。

我们提出来,向俄国人学习,走俄国人的路。

怎么走?

完全照搬。

大家都知道,俄国十月革命,列宁是在圣彼得堡,然后通过工人暴动,最后革命成功了。

我们就认为,我们也应该这样。

攻打大城市,把大城市拿下来,然后中心开花,我们革命就成功了。

所以这个是很教条的。

但是当时,毛泽东作为一个党员,他不能够违背中央命令的,所以就只有带着部队去打了。

其实还没有达到长沙,当中到醴陵、浏阳这个地方我们就已经打不过了。

后来打到文家市这个地方的时候,5000人的秋收起义的部队,只剩下了不到1500人。

所以毛泽东一看,再这么打下去,大概我们就得完蛋了。

所以毛泽东决定带着部队撤。

后来大家知道,是上了井冈山了。

这段历史,我们今天会认为,这是毛泽东做的非常英明的一件事情了,创建了第一个农村根据地,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摇篮。

但是老实说在当时,毛泽东这么做受到了中央的严厉斥责,说你这是对抗中央,你是右倾逃跑,当时的中央决定把毛泽东的政治局候补委员免掉。

但是那个时候,这个消息传递比较困难,后来中央这个决定传到井冈山的时候,就变了,变成开除毛泽东的党籍。

所以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有一段时间,他连党的组织生活都参加不了。

当然后来,中央又来人了说,没有开除党籍,是撤销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职位,这就是历史。

这个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左”派幼稚病,老实说,还不是最登峰造极的时候。

最登峰造极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呢?

就是1931年以后到遵义会议召开之前这三四年时间,我们叫做王明路线统治时期,这个教条化就登峰造极了。

你比如说,红军长征,大家知道,就是因为当时王明一伙的瞎指挥,最后我们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苏区就丢掉了。

但是,即使在长征开始之后,当时的主要军事指挥权在一个德国军事顾问李德手中。

这个人是一个很刻板的教条主义者,据说打仗经常是翻着教科书来的。

而且最为讽刺的是,国民党为了围剿红军,也请了一个德国的军事顾问,那个人呢,其实也是很教条的,也是拿着教科书来作战的。

他给蒋介石提的建议是什么呢?

叫做打阵地战、堡垒战,就是我要围剿红军,搞扼杀式战术,就是一步一步往前打,打了以后我不要贸然前进,挖战壕修碉堡,巩固了以后,我再往里走。

这样一点一点把我们的根据地给彻底扼杀。

老实说,对这种战术,原来毛泽东和朱德根本不放在眼睛里面,叫做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挖战壕,修碉堡,我可以绕出去,跳出去,我游击战,运动战,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再各个突破。

并且采取这种叫做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机动灵活地战略战术。

前几次反围剿我们都是这样打胜的,但是后来这个李德就不行了,他就提出来以阵地对阵地以堡垒对堡垒,你国民党挖一个战壕修一个堡垒,我红军也挖一个战壕修一个堡垒,这不正中国民党下怀吗?

因为当时力量对比是敌强我弱,所以那个时候我们的很有军事天赋的刘伯承元帅就曾经指着李德的鼻子骂他,说你这是叫花子与龙王比宝,你比的过吗?

但是虽然骂他,因为指挥权在他们手上。

大家知道,长征途中在湘江战役,我们又遭到重创,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这个牺牲太惨痛了。

但是,也是这种错误和教训教育了我们党,所以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个很大的优点。

就是我们这个党总能在危难的时刻,我们自己发现问题,而且总有那么一些“真人”能够出来纠正问题。

所以1935年1月,在长征途中,我们党召开了具有深远意义的遵义会议,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

遵义会议彻底清算了王明一伙的机会主义路线。

当时党的总负责人博古把他给免了,李德的军权也给拿掉了,把毛主席重新请到军事领导岗位上来。

毛泽东也不负众望,一系列神来之笔,四渡赤水、巧渡金沙、强渡乌江、兵临贵阳、直逼昆明,最后打破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在危难之中,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

到了延安以后,毛泽东成为我们党和红军的最高领袖之后,毛主席就在思考,这个过程,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是怎么样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1938年,我们党在延安召开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毛主席作为党的最高领袖,做了一个报告,叫《论新阶段》。

在这个报告当中,毛主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我们讲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大家都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叫什么?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但是你们不要小看这12个字,这就是典型的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例子。

武装夺取政权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

《共产党宣言》里面,马克思恩格斯讲的很明白,工人阶级、被压迫人民要想当家作主,只能靠革命。

你不要奢望反动统治者发慈悲来让你翻身做主的。

所以《共产党宣言》里面讲:

工人只有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是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通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通过阶级斗争,讲的非常明白,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

但是,这个革命到了中国怎么个革法,原来教条主义者就是照搬俄国人是怎么革的我们也怎么革,后来发现这个行不通。

毛主席意识到,在中国我们要最大限度的主要依靠农民,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根基。

所以提出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非常了不起。

说到毛主席,很多同学都讲,我们对毛泽东确实非常感兴趣。

借此机会,给大家推荐几本书:

《毛泽东自述》,人民主板社出版的,作者是毛泽东。

主要是毛泽东和斯诺从1936年到1970年有四次谈话,以及其他的一些场合毛主席讲到自己的历史,讲到自己的一些身世,最后把这些谈话集中起来,最后编辑出版了这本书。

这本书为什么给大家推荐呢?

因为它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权威性,因为他是毛泽东自己说的。

我特别给大家推荐的就是建议同学们读一读毛主席的诗词,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收录了毛泽东30多首诗词。

这里我特别想给大家讲一讲为什么特别给大家推荐读一读毛主席的诗词,我是这样来理解的。

首先,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诗确实写的非常棒。

大家读毛主席的诗词,首先能够有一种美的享受,并且在这个当中,我们能够更深刻的理解毛泽东。

另外呢,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这个毛主席诗词它的发表和编录是按照诗词的时间顺序来排列的。

也就是说,毛泽东早年的诗词,然后顺着时间这样编下去。

同志们再看一下,毛主席诗词里面还有很多注释,如果大家把注释和正文连起来一起认真看一下以后,我们就会有一个发现,就是你读毛主席的诗词的时候,等于就是学习了一部中国革命的历史。

比如说,翻开《毛泽东诗词集》的第一首词,是毛泽东写于1925年的《沁园春长沙》,就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的这一首,这个当中有几句特别脍炙人口的,想必同学们都非常熟悉,“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大家在读这首词的时候,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毛泽东?

一个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毛泽东。

早年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然后去做中国社会各阶级的调查分析,到安源去考察工人运动,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毛泽东。

透过这个,你对中国这段历史有了解了。

第二首词,是写于1927年八七会议之后,毛泽东写的《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河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这首词反映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我们党召开八七会议的那一段历史,八七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次会议,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重要结论,随后发动秋收起义等等。

这首词一方面表达了毛泽东面对当时大革命失败我们无数共产党人牺牲的的沉痛心情,也表达了他对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那种期待。

后来大家知道,毛主席发动秋收起义,然后上了井冈山。

所以下一首词,就是,毛泽东写的反应井冈山斗争的《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所以这段历史,非常清楚了,后面不再一首首说了,大家自己去读。

你顺着读,结合背景,一部中国革命的历史,史诗般的展现在你的面前。

遵义会议在之后,大家知道,毛主席一系列神来之笔,打破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特别是1935年2月,我们取得了娄山关大捷,毛泽东站在高山之巅,豪情满怀,写下了一首不朽诗篇《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到了延安之后,1936年,一次雪后初请,毛泽东出来散步,看到阳光照在雪地上,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他诗性来了,写下了被公认为是他诗篇当中的巅峰之作《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写于1936年,公开发表于1945年,毛主席到重庆谈判的时候。

当时民国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叫柳亚子。

柳先生给了毛主席一首词,毛主席就回赠了了他一首。

当时主席太忙了,来不及写新词,就给了柳亚子这首《沁园春雪》,柳先生一看,真是惊为天人。

后来他就给毛主席建议,说这首词写的太漂亮了,能不能发表,让更多的人读到,最后毛泽东同意了。

他就在重庆的一家报馆发表了,结果一时间,洛阳纸贵,大家都争着抢毛主席这首词。

后来有人是这样评价的,毛主席这首词不得了,叫做“润之先生一首词,胜过蒋公百万兵”。

因为当时,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中国面临两种前途命运的决战。

那个时候对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来讲,到底跟着谁,他是有点举棋不定的。

他们原来对毛泽东也不是特别了解,甚至有人就把他描绘成是个草莽英雄,一个农民领袖。

结果这首词一发表至少对争取当时很多知识分子起了很大作用。

知识分子一看,毛主席这个词,这种文才武略,千古少有,空前绝后啊。

你看毛泽东“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