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2946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读说结合训练点:

诗句语言凝炼,意境优美,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热爱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

春天象征着生机与活力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江畔独步寻花》,它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杜甫的其他情况?

二、介绍作者,学习生字词。

 1小组讨论字词预习的情况后汇报。

汇报时要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组成本课词语,解释词义。

江畔(p4n)——江边,指锦江边。

畔:

水边。

独步——一个人散步。

寻花——寻访花多花好之处。

黄四娘(ni2ng)——诗人的邻居。

蹊(x9)——小路。

压枝低——花朵很多很大,把花枝都压得低垂下来了。

留恋——在某处玩得很高兴,不肯离开,也写作“流连”。

戏蝶(di6)——玩耍着的蝴蝶。

时时舞——不停地飞舞。

自在——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娇莺(ji1oy9ng)——鸣声悦耳的黄莺。

娇:

诗中形容声音轻柔。

恰(qi4)恰啼(t0)——恰恰,象声词,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啼,鸣叫。

三、学习古诗

(1)看视频,屏幕出示《江畔独步寻花》全文字幕)自由读诗并思考: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根据课后注释,自己试看,小声说说诗句的意思。

根据预习和课后注释,掌握每字的意思,再把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最后观察图片联系诗句,想象情景,诗意就会理解清楚了。

(2)互助学习:

同学在小组里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请同学帮助。

(3)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江畔独步寻花”:

诗人独自在江边漫步赏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压得枝条低低弯下了身。

这两句写花,是静态描写,从满蹊(到处都是花)、千朵万朵(花的多)、压枝低(花的繁茂)等不同角度描写了花。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戏闹的蝴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宛转动人。

这两句写花间的景象由静态转为动态,细致刻画了蝴蝶和黄莺。

全诗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意境十分优美。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先个体自学、自悟,再分组互学,全班交流反馈,使学生全体参与学习。

最后通过讨论释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四、限时作业见附页

五、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1、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会浮现出哪些景物?

(鲜花、小路、蝴蝶、娇莺)

2、你能结合诗句想象一下什么样吗?

(学生描述)

3、当我们自己融入这花的海洋,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听着悦耳的鸟鸣,你想说什么?

4、带着对春天的热爱来读。

[想象是理解诗意的翅膀,通过再现诗歌画面,不仅感知到了诗意,而且进一步感悟到了诗情。

六、背诵古诗

1、自己读一读,试着背一背。

2、同学之间互相背一背。

《寒食》

一、导入解题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

二、学习《寒食》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

出示:

春城无处不飞花

(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

(查字典、看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

5、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

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领会诗句的意境,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6、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

 花多美

  江畔独步寻花(愉悦) 蝶舞

 莺啼:

第二课时

学习《泊船瓜州》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第5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泊船瓜洲》,谁预习了,已知道了什么?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调动学生积累,通过创设情境让平时喜爱诗文的同学有一个展示亮相的机会,唤起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他们乐于自觉背诵古诗文的兴趣。

]

二、自由朗读,初解诗意。

1、揭题讨论:

⑴你知道“泊船”的意思吗?

“瓜洲”在这里指什么?

⑵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吗?

谁来介绍一下。

⑶师相机介绍王安石。

2、正确、流利朗读诗歌。

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3、结合插图、注释,自解诗意

看看插图,可以用简笔画表示诗意,也可根据注释说说诗意。

同桌可相互交流。

[自读诗句,观察画面,感悟诗意。

既可以以画表示诗意,也可说说诗意,使古诗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串讲教学模式,而为愉悦的自学自悟活动。

以学生自己对诗歌内容的领悟代替教师讲解、分析,以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以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

三、品词析句,体会感情。

1、你喜欢这首诗中的哪句话?

为什么喜欢这句?

重点品析“春风又绿江南岸”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诗歌讲了些什么?

再引导学生描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情境。

作者的故乡这么美,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好?

你认为还可以用哪些词表示?

把这些词放入诗句读读、想想,想象一下画面体会哪个词用得更好?

为什么?

[品味词句,一改传统的古诗教学之法,体会作者用词之妙,揣摩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乡之情。

这一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四、想意悟境,入境悟情。

1、你在傍晚来到了异乡江边,望到了对岸,而你的家乡就在离对岸不远的地方,此时此刻,此情此境,你想到了什么?

又会讲些什么呢?

把你所想的,所要讲的说给同桌听。

 [这一设计想意悟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加深对诗情画意的理解,入境悟情,体会诗人的真挚情感。

五、感情朗读,背诵诗歌。

采用以下步骤:

1、读:

读出语气、节奏、重音。

说:

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的理由。

议:

评议读法,注意把握节奏、语速、重音。

背诵:

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通过读、说、议、背诵,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感受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在这里,朗读不再是机械录放,而是学生个人情感的渲泄。

6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

然后,。

最后,。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结合这次活动的主题是:

教学中的互动。

于是,在《桂林山水》一课教学中,尽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读中领悟,自主探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师仅仅做个引领者。

通过让学生领悟桂林山水的特点,陶冶其爱美情趣,学习作者细致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实现导与学的和谐统一,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课文

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

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独特的美。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2课时

小黑板

预习提纲见附页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人,激发兴趣、检查预习

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

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

二、整体感知,带入情境:

1、范读课文。

(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

怪不得人们都说;

“桂林山水甲天下”。

(板书:

甲天下)

三、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

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

“静”、“清”、“绿”。

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

(“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

“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江的水有怎样的印象?

请概括地说。

静清、绿)

3、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

(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4、激情点拨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

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这段话共三句。

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四、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

1、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

2、出示要求。

读读:

读第三节。

3、朗读比赛。

①把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②读给一个老师或同学听

五、限时作业见附页

一、回顾全文,学习写法:

1、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谁来说说课文是从哪几部分描写的?

2.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二、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漓:

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

前鼻音。

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

可与“假”进行比较。

注意右上是“尺”。

翡:

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

峦:

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

与“恋”比较字形。

筏:

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三、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四、转换角色,运用语言

 1.同学们,桂林山水如此美丽,大家都很喜欢吧,游完了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赞美桂林山水。

喜爱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的插图上,也就是题词,别忘了签名;

喜欢说说的同学可以选择图上象鼻山这一景点,练练怎么做导游;

喜欢创造的同学可以给桂林设计旅游广告词。

 2.组织交流,选派代表汇报,师生共同评点。

 

7、走进丽江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3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4、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掌握“雄伟、城镇、纯朴、下旬、容纳、纺织品、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等词语。

用先总后分的写法介绍丽江

培养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的能力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通过细致读重点句子和段落,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上节课,我们观赏了美丽的桂林山水,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介绍风景的文章,走进云南的丽江去领略丽江神奇而美丽的风光。

(出示美丽的丽江画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字音:

翘舌音:

镇烁形:

“雄”字右面有四横

镇”字右面的“真”有三横“昂”字下面部分不要多写点

词语:

色彩斑斓:

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

丝绸之路:

古代以中国为始发点,向亚洲中部、西部及非洲、欧洲等地运送丝绸等物的交通要道之总称。

二、资料,了解丽江

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丽江古城的资料。

你们对丽江有哪些了解?

(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三、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默读,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几个人合作朗读。

边读边想丽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课文重点写了丽江的哪几个地方?

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画出新词,利用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自学,教师与个别同学交流)

四、限时作业

五、升华情感,滞留问题

想想丽江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在书上勾一勾,画一画,把不理解的问题写在书上,下节课讨论。

一、复习引入,走进丽江

1、复习词语:

雄伟、城镇、纯朴、下旬、容纳、纺织品、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学生正确朗读)

2、谁来说一说丽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丽江神奇而美丽,课文重点写了古城和玉龙雪山)

二、自读课文,理解体会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能够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

然后再有感情地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和体会写在书的空白处,一会和同学们共同交流。

(学生默读思考)

[默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汇报交流,深入体会

现在我们来汇报交流一下,边汇报边交流也是读书的好方法。

谁来说一说你从哪里体会到了丽江的美丽而神奇?

1汇报古城: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借助一些图片资料,能够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丽江古城的布局特点和奇特风貌。

(2)带着赞赏的感情读。

2、汇报玉龙雪山

(1)有感情地朗读,观察插图结合有关句子说说玉龙雪山的特点。

(2)作者是怎样把玉龙雪山的特点写具体形象的?

(3)读这一段时应该饱含真怎样的情感?

四、回顾全文,情感升华

看到这么美的玉龙雪山你想说什么(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如果让你给丽江做宣传,你将怎样写广告词么?

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学生创编广告词)

8五彩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五彩池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体会五彩池的特点。

3、认识“亩、拇、柠、檬、舀、簇、珊、瑚”等八个字。

本文用总起、分述、总结的结构,紧扣“奇异”两字来作文章

文章不长,但情、景、理交融,优美而不失生动、有趣

文章既有对于美景的描绘赞叹、又有对于科学道理的探究、说明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五彩池美丽的自然景色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

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有关五彩池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师准备五彩池的小黑板。

一、激情入境,引发兴趣

儿时的我自从奶奶口里知道了天上有个迷人的瑶池以后,便时常在小脑瓜里极尽想象瑶池是怎样一个充满绚丽色彩的神秘小池,又是怎样一个充满梦幻般的迷人仙境。

我真想有一天能遇上神仙,跟着他去腾云驾雾,飞到那个令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没想到今年夏天去九寨沟旅游,我真的看到了像瑶池那样神奇的五彩池。

让我们带着期盼,带着惊喜,随同作者一起走近五彩池,去感受五彩池的神奇(板书:

五彩池)

[“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

”这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阶段,小学生渴求新知,导入时,教师设计一张静态的五彩池的美景图,声情并茂的导语仿佛把学生带到五彩池边;

接着,展示动态的录像,让学生感受五彩池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身临其境。

二、交流资料,了解五彩池

学生介绍你所了解的五彩池。

三、整体感知,理清顺序:

1、课文围绕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

数量、形状、颜色、成因)

2、检查交流预习情况。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找出容易出错的字,查阅小字典,帮助记忆。

(2)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提出疑问。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并用朗读的方式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2、学生交流:

(1)理解句子A:

“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

”(体会到:

水池很多。

(2)理解句子B:

“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象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水池很美。

(3)理解句子C:

“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

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

水池很好玩)(媒体显示:

大小深浅不同的水池打比方理解)

读出好玩的意思。

(男同学齐读)

(4)理解句子D“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体会到:

水池的形状很多,各种各样)

3、小结:

这一自然段作者通过数量、形状写出了五彩池的美丽神奇。

(媒体显示:

视频“五彩池”)徜徉在这神奇的大自然中,聆听着美妙的音乐让我们美美地读好课文,再来一下欣赏美丽的画卷。

五彩池真美啊!

美得让我惊奇。

4、默读课文第三段,找找课文中用了几个“却”字,去掉这些“却”字再读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

(学生交流)(媒体显示:

有着各种颜色的水池)

师生对读,再次感悟。

(颜色的神奇)(小组赛读)

指导朗读。

师:

五彩池仅仅是五种颜色吗?

请同学换个词语说说。

(换词练习)

五、协作学习,深入探究

学习第四自然段。

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

请同学读读课文,打开知识库找找有关的资料,同桌的同学共同探讨其中的奥秘。

小组交流。

小结成因:

(1)池底长着许多石笋,高低不平。

高低不平的石笋。

(2)石笋表面凝结着一层细腻透明的石粉,阳光透过池水,石笋就像高低不平的折光镜,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

视频“三棱镜演示光的色散”)

(3)再加上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倒影使池水更加瑰丽。

[读懂写成因的内容,抓住关键的内容,讲清楚成因,训练学生逻辑语言表达能力]

六、欣赏品味,体悟情感

假如你就站在这五彩池边,你会说什么?

(学生交流)

教师引导:

难怪作者会说:

“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齐读第五自然段)

小结;

课文最后一节和开头呼应,再次突出了五彩池的美丽、神奇。

[让学生再次感受五彩池那美妙的情景,掀起学生诗意般的情感波涛,振奋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同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进入情景,体会意境,在美的氛围中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七、创新运用,展现个性

同学们,我们刚才细细游赏了五彩池,我相信那儿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在,请你当小导游,给五彩池写一句精彩的广告词,看看谁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现在,请同学打开写一写,点击回复进行发挥。

交流广告词。

布置课后练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给学生提供锻炼实践的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