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管理新进展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43273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管理新进展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管理新进展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管理新进展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管理新进展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管理新进展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管理新进展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管理新进展文档格式.doc

《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管理新进展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管理新进展文档格式.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管理新进展文档格式.doc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对疼痛认识的提高,人们对镇痛需求也日益增加[7]。

因此,有效的疼痛管理能够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使患者尽早开展功能锻炼,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8]。

本文就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管理进展做如下综述。

1疼痛概述

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9]。

疼痛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独特的感觉特性,二是不愉快的情绪反应[10]。

从临床角度讲,疼痛具有以下特点:

(1)疼痛是由于机体遭受内部或外部较强刺激所产生的一种临床症状;

(2)疼痛是一种主观感觉和体征,包含生理和精神情绪经验等各方面心理因素;

(3)疼痛的生理反应包括疼痛感觉和疼痛反应,可以是局部或全身性反应;

(4)疼痛的生理学意义在于机体通过痛感觉和痛反应.对各种刺激产生适应性防御反应,具有保护作用;

但过强的疼痛可给机体造成一定损害。

同时不能单纯依靠疼痛出现与否判断机体有无伤害和疾病;

(5)疼痛反应的个体差异很大,因此增加了临床治疗的复杂性[11]。

2疼痛的分类[12]

疼痛的分类尚无统一标准,可按照疼痛起源、原因、性质、急缓、部位等就行分类。

2.1按疼痛起源分类:

躯体性疼痛;

内脏性疼痛;

神经源性疼痛。

2.2按疼痛的原因分类:

创伤性疼痛;

病理性疼痛;

心理性疼痛。

2.3按疼痛的性质分类:

刺痛、灼痛、酸痛等。

2.4按疼痛的急缓分类:

急性疼痛(有一明确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很短,常用的止痛方法可控制);

慢性疼痛(持续时间常超过6个月,最近一个月有疼痛经历,最近几周发作过几次,疼痛评分在5分左右)。

2.5按疼痛的部位分类:

头痛、胸痛、腹痛、腰背痛、腰腿痛等。

3疼痛的评估

准确的疼痛评估是疼痛管理的第一步[13],也是关键的一步。

患者的主诉是疼痛评估的“金标准”[14],入院2h内对其进行首次评估,,在临床工作中应用简单易行的评估工具和记录表格来准确评估和记录患者的疼痛情况,才能真正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只有主动客观和持续地评估疼痛,才能采取正确合适的控制措施,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

目前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视觉摸拟评估法(VAS)。

②口述分级评分法(VRS)。

③数字评估法(NRS)。

④Wong-baker面部表情评估法(FPS)。

⑤“长海痛尺”评估法。

3.1视觉模拟评估法(VAS):

VAS是在纸上划一条10cm的直线,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中间部分则表示由“无痛”到“剧痛”之间逐渐递增的不同程度的疼痛,让患者在线段上自我感觉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之处划一交叉线。

VAS评分法灵活、方便、易于掌握,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3.2口述分级评分法(VRS):

该方法是采用形容词来描述疼痛的强度,这些词通常按照从疼痛最轻到最强的顺序排列.最轻程度疼痛的描述常被评估为0分,以后每级增加1分,因此每个形容疼痛的形容词都有相应的评分,以便定量分析疼痛强度。

0级:

无疼痛;

l级(轻度):

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

11级(中度):

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静药物,睡眠受干扰;

Ⅲ级(重度):

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严重干扰。

可伴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常用的有四点口述分级评分法(VRS-4)和五点口述分级评分(VRS-5).其类方法简单,适用于临床中简单的定量测评疼痛程度以及疗效和观察指标。

3.3数字评估法(NRS):

NRS是采用0~10之间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0则为“剧痛”,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数字。

VRS也是目前较为常用、有效的评估方法,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和文化较低的患者。

此法既简单又容易掌握,护士可以用来宣教,但缺点是分度不精确,有时患者难以对自己的疼痛定位。

陆小英[15]等指出有些患者疼痛己经影响日常生活及睡眠,可评分仅为2~3分。

3.4Wong-baker面部表情评估法(FPS):

FPS较为客观并且方便,它是在模拟评分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用6种不同的面部表情,即从微笑至哭泣来表达疼痛程度,由患者指出可表示其疼痛程度的表情。

FPS较直观、易于理解,适合于任何年龄的患者,没有文化背景或性别要求。

3.5“长海痛尺”评估法

“长海痛尺”是将NRS和VRS有机结合的一种疼痛评估方法。

它在VAS的基础上,对疼痛标尺作出了具体解释,使患者更容易接受,结果更准确,减少了疼痛评估误差。

杨金菊[16]等认为:

“长海痛尺”简单、便捷、结果准确,同时能及时了解患者疼痛程度,并能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理,而且患者容易理解,医生、护士也容易掌握,但对于某些特殊的患者,如儿童、不能进行语言交流的患者,还需要辅助一些其他的评估方式。

4疼痛的管理

4.1疼痛的非药物治疗包括患者的教育、物理治疗(冷敷、热敷、针灸、按摩、经皮电刺激疗法)、分散注意力、放松疗法和自我行为疗法,非药物治疗对不同类型疼痛有不同的治疗效果及注意事项,应根据疾病及其进展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4.2三个阶梯疗法1986年WHO推荐镇痛三阶梯疗法,弥补了疼痛管理的缺陷。

按照疼痛评估结果,根据轻、中、重疼痛不同程度由弱到强给予药物处理。

第l阶段为非阿片类药物,如塞来昔布、美洛昔康、尼美舒利等;

第2阶段为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等,适用于第l阶段止痛药效果不理想的患者;

第3阶段为强阿片类药物,如盐酸哌替啶、吗啡、芬太尼等,适用于重度疼痛的内脏痉挛痛,大、中型手术后疼痛。

阿片类药物具有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并发症,文献报告呼吸抑制发生率为0.1%[17]。

4.3多模式镇痛多模式镇痛最早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18],包括超前镇痛[19]、术中局部用药、术后按时给药。

疼痛评分≤3分,建议予NSAIDs口服药+非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等);

疼痛评分4-6分,建议予弱阿片类药物+NSAIDs(塞来昔布+特耐等)+非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等);

疼痛评分≥7分建议强阿片类药物(吗啡等)+NSAIDs(塞来昔布+特耐等)+辅助药物(镇静、抗焦虑药如安定、异丙嗪等)+心理疏导。

4.4个体化镇痛不同患者的疼痛感知,对镇痛治疗反应都有个体差异,应采取个体化镇痛方案,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

5护理干预据赵蓉[20]报道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进行疼痛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疼痛,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如一般干预、心理护理、疼痛教育、等方法。

5.1一般干预创伤性疼痛应妥善保护患肢并制动,早期复位与固定,骨折初期疼痛非常明显活动时加重,合理的制动能有效减轻疼痛。

移动患者时动作要轻柔,护士须双手托起患肢避免引起牵拉痛,并将患肢拾高于心脏20~30cm,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及疼痛,脊髓损伤的患者保持轴线翻身。

急性缺血性疼痛应立即去除导致缺血的原因,并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包括患肢的温度,颜色,疼痛,肿胀,感觉,活动等。

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促进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科学的个体化功能锻炼指导。

5.2 心理护理创伤骨科患者受到严重创伤影响,多存在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阴影,非常担心自己的愈后。

应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治疗环境,并及时给予患者良性暗示,引导患者淡化疼痛意念.也可交给患者一些分散注意力的方法而缓解疼痛及焦虑。

不应在患者面前随意议论患者的病情,避免患者听到后产生消极心理而增加对疼痛的反应。

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友善,信任的良好关系,要关心、同情、理解、尊重患者,消除恐惧焦虑的消极情绪,增强战胜疼痛的信心。

5.3疼痛教育包括对疼痛、止痛药的认识、疼痛评估的方法,早日活动、深呼吸、咳嗽的重要性及方法,止痛的重要性及方法等知识。

让患者对术后疼痛有控制感,及时报告疼痛,及时止痛。

刘金风[21]指出,在临床上,当患者被告知麻醉止痛药引起成瘾发生率极小,不会延缓切口愈合,止痛后能利于早日康复时,患者都愿意接受麻醉药止痛。

通过教育,可消除病人对疼痛的恐惧、焦虑、无助感,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的舒适和生活质量。

孔云芸[22]研究表明,若能调动患者参与疼痛管理的积极性,掌握疼痛缓解的方式并且疼痛得到及时控制,患者便将增加信心,从而促进其自身的早日康复。

6展望

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的管理日益受到骨科界的广泛关注。

疼痛往往给患者带来沉重的身心痛苦,影响患者的康复,降低生活质量,疼痛管理是促进疼痛护理走向专业化的有力保障,因此如何运用好疼痛管理技术,减轻患者的痛苦,是每个医务人员共同的目标。

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无痛新理念的提出,多模式镇痛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健康宣教的重视,通过疼痛管理,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的疼痛评估,创伤骨科疼痛管理将更加科学、规范、理想。

参考文献

[1]雷秀珍,王淑芳,张金伎.100例骨科病员疼痛的护理[J].实用医技,2000,7(8)613一614.

[2]黎村盛.骨科术后疼痛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11,1

(2):

1522.

[3]刘锐.围手术期全程感染监控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6):

408—409.

[4]李小妹,施齐芳,李津.对癌症病人疼痛信念及遵医行为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3,17(9A):

996-999.

[5,6]MerbothMk,BarnasonS.Managingpain:

thefifthvitalsign[J].NursClinNorthAm,2000,35

(2):

375-383.

[7]胡树红.无痛护理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

130-131.

[8]唐钰等.疼痛管理在骨科常见疼痛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1

[9]KatzDE,DurraniAA.Factorsthatinfluenceoutcomeinbracinglargecurvesinpatientswith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J].Spine,200l,26(21):

2354~236I.

[10]赵秋利.社区护理学[M].第2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2.

[11]刘辉.实用疼痛诊疗调护.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I-2

[12]王俊科.临床麻醉学.北京:

139—157.

[13]BarrJ,FraserGL,PuntilloK,eta1.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pain,agitation,anddeliriuminadultpatientsintheintensivecareunit[J].CritCareMed,2013,41

(1):

263-306.

[14]AzzamPN,AlamA.PainintheICU:

apsychiatricperspective[J].JIntensiveCareMed,2013,28(3):

140—150.

[15]陆小英.“长海痛尺”在疼痛评估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4):

6.

[16]杨金菊.“长海痛尺”在骨折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2(9):

5

[17]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5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212-2222.

[18]张啟维,薛庆云,王强等.帕瑞昔布在后路腰椎融合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20(10):

855-859.

[19]AidaS,王锦琰.超前镇痛面临的挑战[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5,11(6):

321-322.

[20]赵蓉.疼痛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3):

175-177.

[21]刘金凤.260例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2

(1)155.

[22]孔云芸.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4):

1799—18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