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原因对策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43723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原因对策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原因对策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原因对策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原因对策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原因对策Word下载.doc

《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原因对策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原因对策Word下载.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原因对策Word下载.doc

对策包括多方协调、强化措施和夯实基础等。

[关键词]违纪违法,特点,原因,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违纪违法案件比以往明显增多,尤其是对于需要进行改制的国有企业,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利用在国企改制过程中的政策漏洞,非法侵吞国家财产,为社会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素[1-3],为了探讨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原因、对策,笔者进行了如下总结:

1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分析

1.1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现象

国有企业违纪违法主体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具体可归纳为以下类型:

一是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单独违纪违法。

二是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与亲属相互勾结违纪违法。

三是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与内部亲信相互勾结违纪违法。

四是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与相关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相互勾结违纪违法。

1.2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取证难度增大

改制企业由于多方因素,管理大都不太规范,档案资料管理混乱,加之不少老员工因改制而另谋出路,使得知情人越来越少,给调查取证带来较大的困难。

另外,改制过程中的违纪违法行为多是打的“擦边球”,要想从法纪条规的角度,对相关作案行为和资产属性的认定等十分困难,社会关注度高。

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组织调查是给企业发展“添乱”,甚至借“改革中的问题”、“保护企业家”的名义来干扰办案,导致调查取证的阻力和压力较大[4]。

1.3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作案手段表现多元化

从近年来查办的国有企业违纪违法案件来看,违纪违法的主要形式呈多样化,其中,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和失职渎职案件占较高比重。

为了最大限度地攫取国家财产,最小限度地承担被查处的风险,腐败分子会采用高科技、智能化的手段隐匿罪证、转移赃款,串供串证,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有关帐目进行充分伪装、伪造证据转移视线。

有的在剥离资产上做文章。

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泰兴公司改制后,未经允许将代为管理的剥离土地开发房地产,收取大量房产预售资金。

有的在隐匿债权上下功夫[5]。

1.4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案发金额巨大

近年来,在某市纪委所查办的改制案件中,案值超过1000万元的有7起,最小的一起案值也有400余万元。

例如,某市燃料公司法定代表人常某巧言骗取主管部门同意,将改制时剥离的国有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并将开发所获纯利1200余万元全部用于个人炒房、挥霍,企业员工对此反响强烈,并组织群体上访,造成了较坏的社会影响。

2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原因简要分析

2.1违纪违法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思想上的蜕变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多的干部领导人员因为经常在金钱方面响了从而使得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发生了突变,导致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2.2犯罪所需要的成本降低了

因为国家对企业的改制,使得很多犯罪现象调查起来比较困难,有的打着改革的旗号欺骗群众、有的用对改制工作没经验为借口、有的因为现有的立法不健全和完善等等原因使得企业改制造成的违法违纪现象成本变低。

2.3大部分的领导对企业改制在认识上有很大的偏差

在企业的改制过程中有的领导干部对改制中容易发生的问题没有重视起来,让违法违纪人员有空可钻。

2.4社会对企业改制的监督力度不够

社会上的监督机构对企业的资料验证不严格,评估机构不调查上交材料的真实性,评估机构工作人员责任不到位总是弄虚作假。

2.5企业内部自身的监督力度不够

自身管理方面的体制是否健全是企业改制中发案的主要原因,企业管理“唯亲是用”、不透明等使得企业员工不敢提意见,监督力度大大降低,使得发案几率变高。

3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对策探讨

3.1注重初核,夯实成案基础

涉案企业的老总身份一般比较特殊,多年的苦心经营,编织了较为密切的关系网,有的还笼罩着耀眼的政治光环,为牢牢掌握主动权,初核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是周密制订初核计划。

通过外围调阅人口信息、改制及工商注册等资料,结合举报反映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排出改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制订翔实可行的初核计划。

其次是精心选择切入点。

根据案发时的实际情况,将容易调查、安全获取证据作为初核切入点的选择依据,并抽调精干力量密切跟进,适时找有关知情人谈话,对相关证据进行固定。

3.2抓住重点,力求快速突破

查办国企改制案件,重点是控制关键人、掌握重要书证。

少数企业负责人为达到利用改制窃取更多国有资产的目的,常采用“明暗”两套账的办法。

“明账”对外公开,但财务往来记载混乱,虚假成分较多;

“暗账”不对外公开,记账真实,往来清楚,反映国企改制真实情况,对相关案件的突破关系重大,除改制企业负责人知晓外,往往由经办会计持有。

这些人也深知个中利害,一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将“暗账”销毁。

因此,我们在办案时着重从经办会计处追缴“暗账”。

3.3多方协调,凝聚工作合力

国企改制案件一般都是窝案串案,案情较为复杂,我们充分发挥纪委协调办案的优势,注重调动各方力量,通力合作、协同作战。

涉及到财务资料需整理分析的,请审计局或社会中介机构进行专业财务审计;

涉及到企业偷逃税款、虚假注册的,请税务、工商部门协助调查,促进案件的快速突破;

涉及到案件当事人或证人长期在外不归的,请公安、检察机关协助调查;

对一些难以定性的案情,则约请检察院反贪局或法院民庭、刑庭的专家共同会商,确保证据确凿、定性准确。

3.4强化举措,扩大社会效果

一是全力挽损。

查处国企改制案件,一个重要目的是挽回经济损失。

对此,我们全力以赴,分类处理。

对认错态度较好的当事人,动员其说清赃款去向,由本人主动退赃;

对涉案对象退赃确实有困难的,积极与公司其他股东对接,讲明利害关系,让他们协助退赃;

对迟迟不能退赃到位的,适时协调房管、车管等部门,通过查封涉案财物实现追赃目的。

4总结

查处案件是与腐败分子斗志斗勇的过程,必须以创新的思维,在敢于承担办案风险的情况下,研究制定详尽的办案思路,不断提高办案工作水平。

改制后的新企业,如果运转态势良好,改制期间的问题就会“潜伏”下来。

只有经营不善,其它诱发因素出现,国企改制过程中的腐败问题才会浮出水面。

但此时企业往往已病入膏肓,积重难返,各种矛盾凸显,没有敢于担责的勇气,是不可能成功查办此类案件的。

同时,在案件查办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必须有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适时调整调查方案,才能顺利查处国企改制大案。

参考文献

[1]唐李.部分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探析[J].现代企业文化,2011,(21):

137-138.

[2]厉伟.企业案件高发领域和重点部位预防[J].现代企业,2011,(9):

48-49.

[3]佐红菊.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违法违纪案件特点及查办对策[J].中国市场,2011,(9):

140,144.

[4]王亚.企业查办案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1,(27):

206-207.

[5]王亚荣.国企人员违规违纪违法案件的防范与监控[J].山西冶金,2011,34(3):

73-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