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化学实验题突破04 教材基础实验及拓展测试2带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3762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0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化学实验题突破04 教材基础实验及拓展测试2带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实验题突破04 教材基础实验及拓展测试2带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实验题突破04 教材基础实验及拓展测试2带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实验题突破04 教材基础实验及拓展测试2带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实验题突破04 教材基础实验及拓展测试2带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实验题突破04 教材基础实验及拓展测试2带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实验题突破04 教材基础实验及拓展测试2带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实验题突破04 教材基础实验及拓展测试2带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实验题突破04 教材基础实验及拓展测试2带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实验题突破04 教材基础实验及拓展测试2带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实验题突破04 教材基础实验及拓展测试2带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实验题突破04 教材基础实验及拓展测试2带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实验题突破04 教材基础实验及拓展测试2带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实验题突破04 教材基础实验及拓展测试2带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实验题突破04 教材基础实验及拓展测试2带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实验题突破04 教材基础实验及拓展测试2带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实验题突破04 教材基础实验及拓展测试2带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实验题突破04 教材基础实验及拓展测试2带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实验题突破04 教材基础实验及拓展测试2带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实验题突破04 教材基础实验及拓展测试2带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化学实验题突破04 教材基础实验及拓展测试2带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版中考化学实验题突破04 教材基础实验及拓展测试2带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化学实验题突破04 教材基础实验及拓展测试2带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中考化学实验题突破04 教材基础实验及拓展测试2带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A.

B.

稀释浓硫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

C.

D.

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

1将盐酸与碳酸钙混合反应后,托盘天平仍维持平衡

【答案】C

【解析】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

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

故选项图示实验错误。

B、常温下的铁丝在氧气中不能燃烧,故选项图示实验错误。

C、电解水时,可观察到: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

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

2,故选项图示实验及其描述正确。

D、将盐酸与碳酸钙混合反应后,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托盘天平不能维持平衡,故选项图示实验及其描述错误。

C。

5、【2019湖北武汉】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

下图所示实验中都用到水。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图所示实验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B.图1实验相关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b管内的气体可作燃料

C.图2实验盖上瓶盖振荡后软塑料瓶变瘪,所得液体的pH小于7

D.图3、图4实验加入适量水后都放热,所得液体均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解析】A、氢氧化钠溶于水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前氢元素、氧元素化合价分别是+1、-2,反应后分别是0、0,b管内的气体是氧气,不可作燃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所得液体的pH小于7,该选项说法正确;

D、图3、图4实验加入适量水后都放热,所得液体均显碱性,都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6、【2019广西梧州】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生成物中有2种单质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C.该反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解析】A.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后的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均为单质,故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故正确;

C.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D.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故正确。

7、【2018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的沸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过程中,水发生了化学变化B.该实验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该实验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解析】A、液态水变成气态水,发生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气态水分子间的间隔大于液态水分子的间隔,液态水变成气态水,分子间间隔变大,故

B正确;

C、该实验是液态水和气态水之间的转化,不能得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故C

错误;

D、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不能得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的结论,故D

错误。

故选B。

8、【2018山东滨州】电解水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粒子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④③①②D.④①②③

【解析】由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

顺序是:

④③①②。

故选C。

9、【2018山东省聊城市】下列各组物质不能验证M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A.稀盐酸B.MgSO4溶液Fe、Cu

C.Mg、FeSO4溶液CuD.MgSO4溶液Fe、Cu(NO3)2溶液

【解析】A、在相同条件下,将三种金属分插入稀盐酸中,产生气泡速率快的是镁,产生气泡速率慢的是铁,无气泡产生的是铜,说明镁的活动性大于铁大于铜,稀盐酸能验证M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不符合题意;

B、将Fe、Cu分别插入MgSO4溶液中均没有明显变化,说明Fe、Cu的活动性小于镁,不能验证Fe、Cu的活动性强弱,用MgSO4溶液、Fe、Cu不能验证M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符合题意;

C、将Mg、Cu分别插入FeSO4溶液中,Mg表面有金属析出,说明镁的活动性大于铁,Cu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Fe的活动性大于铜,用Mg、FeSO4溶液、Cu能验证M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不符合题意;

D、将Fe插入MgSO4溶液中Fe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镁的活动性大于铁,将Fe插入Cu(NO3)2溶液中铁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说明Fe的活动性大于铜,用MgSO4溶液、Fe、Cu(NO3)2溶液能验证M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不符合题意。

10、【2019广东广州】25℃时,探究某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实验记录如下表。

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编号

水的质量/g

50

加入固体质量/g

5

10

15

20

现象

固体完全溶解

剩余少量固体

剩余较多固体

A.实验①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10%B.实验②说明25℃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g

C.实验③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相同D.实验④所得溶液中含溶质20g

【解析】A、实验①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

×

100%=9.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固体完全溶解,形成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如果是饱和溶液,则25℃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g,如果是不饱和溶液,则25℃时该物质的溶解度大于20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实验③④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因此质量分数相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D、实验④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小于20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11、【2019山东潍坊市一模】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

ABCD

【解析】A、通入二氧化碳时,虽然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是无明显现象;

B、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试管中气压减小,从而导致液体在试管中上升;

C、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气球膨胀;

D、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烧杯中的水流入锥形瓶中

故选A。

12、【2019江苏扬州】1800年,人类电解水获得成功。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该实验时,发现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已知:

①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

②常温常压时,1L水可溶解0.031LO2、0.57LO3。

A.水在通电时能发生化合反应

B.实验中若加入少量NaOH溶液,则导电性增强

C.从实验结果可以确定,相同条件下,H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O2的小

D.若右侧试管内产生少量O3,也会使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

【解析】A、水在通电时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能发生分解反应,故A说法错误;

B、由于NaOH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实验中若加入少量NaOH溶液,则导电性增强,故B说法正确。

C、从实验结果可以确定,相同条件下,H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O2的小,故C说法正确。

D、若右侧试管内产生少量O3,会减少O2的生成,也会使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

1,故D说法正确。

A。

13、【2019山东泰安一模】下列是分析久置空气中的NaOH固体的相关实验(不考虑水分),其中合理的是(  )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证明变质

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确定成分

取少量固体,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测定纯度

取ag样品与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g固体

除去杂质

取固体,加水溶解,滴加氯化钙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①证明变质即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根据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有气泡生成;

故①正确;

②确定成分即检验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存在,采取加入石灰水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后的溶液中含有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此时滴加酚酞变红不能证明原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故②不正确;

③测定纯度即测定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的含量,采取加入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g固体;

可以根据碳酸钡质量结合方程式进行求解;

故③正确;

④除去杂质即去除混合溶液中的碳酸钠,采取滴加氯化钙至恰好完全反应,碳酸钠与氯化钙恰好完全反应全部转变为氯化钠和碳酸钙,过滤去碳酸钙沉淀后氢氧化钠溶液中引入了氯化钠杂质;

故④不正确;

14、【2019四川攀枝花】水是生命之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常加入明矾,明矾的作用是 

(2)制蒸馏水时,在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是  。

(3)图为电解水的装置。

通电前,为增强导电性加入了少量的硫酸钠,再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呈无色。

通电一段时间后,a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

b试管中的水溶液呈红色,说明b试管中溶液pH  7(填“>”、“<”或“=”)。

【答案】

(1)明矾溶于水后形成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2)防止液体暴沸;

(3)氧气(或O2);

>。

【解答】

(1)加入明矾的作用是明矾可以吸附较大颗粒,加速沉降;

(2)实验中加入的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

(3)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a试管连接正极,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

水中加入了酚酞,实验过程中b试管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pH>7;

15、【2019.河北】如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

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

(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  的接触面积。

(2)软橡胶片被冲飞时内能转化为  。

(3)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

(1)面粉与空气;

(2)机械能;

(3)氧气不足。

【解析】

(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故填:

面粉与空气;

(2)软橡胶片被冲飞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机械能;

(3)面粉发生爆炸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由于氧气不足,无法支持蜡烛的燃烧,所以蜡烛熄灭;

氧气不足。

16、【2019.北京】【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挤出浓盐酸。

(1)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湿润的紫色石蕊小花变红;

(2)分子在不断运动。

(1)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易溶于水,可以使湿润的紫色石蕊小花变红;

(2)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氯化氢分子溶于水,可以使湿润的紫色

石蕊小花变红。

17、【2019山东临沂】某同学为了探究相关金属的化学性质,做了下列实验:

(1)A试管中实验现象是  。

(2)只通过A和B实验尚不能证明铜、银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需补充一个实验来证明,补充实验所用试剂合理的是 。

A.Cu、Ag、稀盐酸B.Cu、AgNO3溶液

(3)实验C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某同学对试管中固体的成分提出以下四种猜想:

A.Zn、Cu、AgB.Zn、CuC.Cu、AgD.Ag

这四种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填编号)。

(1)锌片的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转件变为无色;

(2)B;

(3)C。

(1)A试管中锌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铜,所以实验现象是:

锌片的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转件变为无色。

(2)A.Cu、Ag都不与稀盐酸反应,无法比较铜、银的活动性强弱,故A不符合题意;

B.Cu能与AgNO3溶液反应,说明了铜的活动性大于银,故B符合题意。

(3)A.当Zn过量时,固体中含有Zn、Cu、Ag,故A合理;

B.由于银的活动性最弱,最先置换出来,固体中一定有银,故B不合理;

C.当锌不足或恰好反应时,固体中含有Cu、Ag;

故C合理;

D.当锌不足,未将硝酸银完全反应,固体中只含有Ag,故D合理。

18、【2019湖南衡阳】宏宏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

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宏宏邀约几个喜欢探究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

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1)

【提出问题1】该溶液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有  产生

说明该溶液已变质。

变质的原因是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提出问题2】该溶液变质程度怎样?

【提出猜想】猜想一:

已完全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只含Na2CO3

猜想二:

部分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含有  。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2】

结论

先取少量该溶液放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

有  生成

猜想  成立

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

上层清液变红

(3)

【提出问题3】怎样提纯该样品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实验探究3】为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同学们取该样品并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

①操作a和操作b中都需用到玻璃棒,其中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为  。

②根据实验流程可知,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  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

【反思交流】在【实验探究2】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

【提出问题1】气泡,CO2+2NaOH=Na2CO3+H2O;

【提出猜想】NaOH、Na2CO3;

【实验探究2】白色沉淀,二;

【提出问题3】①搅拌,使反应充分进行;

②大于;

【反思交流】将碳酸钠完全除去。

【提出问题1】由于氢氧化钠易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能与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实验探究1】如下:

有气泡产生

变质的原因是CO2+2NaOH=Na2CO3+H2O.

【提出问题2】

若氢氧化钠全部变质,则溶液中只有碳酸钠,若部分变质,溶液中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所以猜想二是:

该溶液中溶质含有NaOH、Na2CO3;

【实验探究2】要探究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应将碳酸钠除干净,所以实验如下: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二成立

【实验探究3】

①操作a和操作b中都需用到玻璃棒,其中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为搅拌,是反映充分进行。

②根据实验流程和反应的方程式:

CO2+2NaOH=Na2CO3+H2O、Ca(OH)2+Na2CO3═CaCO3↓+2NaOH可知,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大于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反思交流】

在【实验探究2】氧探究是否含有含有氢氧化钠,应将碳酸钠除去,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所以与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将碳酸钠完全除去。

19、【2019山东东营】小英同学从资料中得知: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

【实验回顾】

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素夫将金属锡放在密闭容器里煅烧,冷却后在密闭容器里称量,发现总质量和煅烧前没有变化。

1774年,拉瓦锡将45.0份质量的氧化汞加热分解,恰好得到了41.5份质量的汞和3.5份质量的氧气,得到了与罗蒙诺索夫相同的结论,拉瓦锡还通过这个实验研究了 ,成就了化学史上的另一经典实验。

【实验重现】

小英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将铁粉、活性炭粉、食盐按一定比例加水混合后,涂在用铁片折成的连续的Z形架表面,然后放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进行实验探究,实验过程中做到操作规范,准确称量和细致观察。

(1)证明化学反应发生且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有:

(2)此实验用氧气替代空气的主要目的是  。

(3)实验室里现有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粉末,以及下列仪器:

①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

B  。

②利用上述药品,仅器:

制取少量纯净氧气,其简易制取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能否组装一套制氧气的装置,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填“能”或“否”),并说明理由  。

【总结与反思】

166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将金属汞放在密闭容器里煅烧,冷却后称量时打开了盖,得出的结论是物质的总质量增加了,导致波义耳与质量守恒定律失之交臂,你认为质量增大的原因是:

【答案】【实验回顾】空气的成分或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等;

(合理即可)

(1)铁片上的物质变红或有红色物质生成:

天平平衡或质量不变;

(2)加快反应的速率或增大反应物的浓度等;

(3)①锥形瓶;

②CDHIA;

2H2O2

2H2O+O2↑;

否;

二氧化锰是粉末状,无法实现固液分离;

【总结与反思】有空气进入;

【实验回顾】拉瓦锡还通过这个实验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或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等,成就了化学史上的另一经典实验;

故答案为:

空气的成分或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等;

铁片上的物质变红或有红色物质生成;

铁片上的物质变红或有红色物质生成:

(2)此实验用氧气替代空气的主要目的是:

加快反应的速率或增大反应物的浓度等;

(3)①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

制取少量纯净氧气,其简易制取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

CDHIA;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

不能组装一套制氧气的装置,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因为二氧化锰是粉末状,无法实现固液分离;

①锥形瓶;

【总结与反思】导致波义耳与质量守恒定律失之交臂,我认为质量增大的原因是:

有空气进入;

20、【2019贵州黔西南】)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铝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开展了以下活动。

【查阅资料】

经查阅,金属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对比实验】

操作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Cl2溶液中

(1)比较实验乙和实验  (填“甲”或“丙”)可得知:

打磨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2)实验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据此可知金属活动性A1比Cu  (填强”或“弱”)。

(3)小明同学对实验丙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H2O对氧化铝薄膜有破坏作用。

但此观点马上被其他同学否定,否定的依据是  。

【猜测与探究】

小组同学针对实验丙的现象,经讨论后猜测:

Cl﹣破坏了氧化铝薄膜。

为检验此猜测是否正确,他们首先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的CuSO4溶液,并均浸入表面未打磨的铝丝,然后进行了新的探究:

推论

(1)向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Cl固体

氧化铝薄膜被破坏

Na+或①  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2)向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2SO4固体

②  

氧化铝薄膜未被破坏

Na+和SO42﹣都不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结论与反思】

得出结论:

前述猜测  (填“正确”或“不正确”)

总结反思:

本次探究充分运用了比较法和控制变量法

【答案】【查阅资料】4Al+3O2=2Al2O3。

(1)甲。

(2)2Al+3CuSO4═Al2(SO4)3+3Cu;

强。

(3)甲中硫酸铜溶液也含有水,没有明显现象。

①Cl﹣

②铝丝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