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期监测预警方案讲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3785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期监测预警方案讲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施工期监测预警方案讲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施工期监测预警方案讲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施工期监测预警方案讲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施工期监测预警方案讲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施工期监测预警方案讲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施工期监测预警方案讲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施工期监测预警方案讲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期监测预警方案讲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施工期监测预警方案讲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期监测预警方案讲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施工期监测预警方案讲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二、应急救援的任务与目标

2.1应急救援的任务

本应急救援体系的设立就是为了建立统一指挥、职责分明、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应急机制,及时有效地处理现场发生的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2应急救援的目标

应急救援的目标就是要在突发事件出现时从事件的报告、预案启动、现场救援、善后工作等各程序有条不紊。

对突发事件处理随时在掌控之下。

三、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

3.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项目部设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应急响应分级。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由纵横两系统组成。

纵向组织机构如下:

组长:

贾赫

副组长:

刘建国、陈涛、王家新

成员:

陈明、张友才、黄焱、胡胜国

横向由三级机构组成

构成如下:

一级:

决策领导组

二级:

技术支持组、通讯联络组、抢险抢修组

三级:

消防保卫组、医疗救治组、后勤保障组

纵横组织机构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反映迅速。

3.2救援组织的分工职责

组长职责:

1)指导工程的部分停工,并与领导小组的关键人员配合指挥现场人员撤离,并确保任何伤害者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2)与场外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对紧急情况的作业安排。

保证通信畅通。

3)在场周围实行交通管制,协助场外应急机构开展服务工作。

4)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生产、生活恢复,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的分析处理,并协助事故调查。

副组长的职责:

1)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减小设施和财产损失。

2)如有必要,在救援服务机构来之前参与救护活动

3)安排寻找受伤者及安排非重要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

4)设立与应急中心的联络,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

通讯联络组职责

1)确保与最高管理者和外界联系畅通、内外信息反馈迅速。

2)保持通讯设施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3)负责应急过程的记录与整理及时对外联络。

技术支持组职责

1)提出抢险抢修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

2)指导抢修抢险组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

3)修补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

4)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

消防保卫组职责

1)事故引发火灾,执行防火方案应急预案程序。

2)设置事故现场警界线、岗,维持工地内抢险救援的正常运行。

3)保持抢险救援通道的畅通,引导抢险救援人员进入。

4)保护受害人财产。

5)抢险救援结束后,封闭事故现场直到收到明确解除指令。

抢险抢修组职责

1)实施抢险抢修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并不断加以改进。

2)寻找受害者并转移到安全地带。

3)在事故有可能扩大进行抢险或救援时,高度注意避免意外伤害。

4)抢险抢修或救援结束后,直接报告最高管理者并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

医疗救治组

1)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

2)使重度受害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

3)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害者到医疗机构,并指定人员护理受害者。

后勤保障组职责

1)保障系统内各组人员必须的防护、救助用品及生活物资的供给。

2)提供合格的抢险抢修或救援物资及设备。

四、预防预警机制

4.1滑坡体监测

1)施工期监测工作包括大地变形监测、地面变形宏观巡视监测。

地面变形宏观巡视监测又包括地表变形、建筑物变形和裂缝监测。

2)监测仪器采用GPS、钢尺和游标尺。

4.2监测点的布置

1)滑坡区共布设监测标墩9个,临时监测点4个,其中监测基准标墩2个,大地变形监测标墩4个,治理工程(抗滑桩工程顶部)变形监测标墩3个。

2)沿滑坡体及周边布置两条宏观巡视线,主要观测垮塌、滚石等异常情况。

4.3监测方法

1)变形观测:

所有测点均在施工前读取初始读数,施工期间监测每十天一次,将水平、垂直位移绘制成曲线,按《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进行。

2)地表裂缝观测:

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对滑坡体已有裂缝进行仔细观察,当发现有新的裂缝时,应增加观察内容,雨天加密观察频率。

3)目估巡视:

目估巡视是滑坡监测的重要方法之一,每天对施工场地及周围环境巡视观察,特别是对变形敏感部位,进行重点的巡视。

雨天前后加密巡视,并将巡视结果记入施工日志备查。

4.4施工期间观测资料的整编要求

1)应使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格式将各项仪器的有关参数、埋设后的初始读数和全部仪器设备的档案卡整编成册。

2)在施工期及时事理观测资料,绘制变形过程线,分析滑坡稳定情况,按月向监理工程师汇报。

3)应按监理工程师指示,提交在洪水或异常情况下的监测资料分析报告。

4)在合同期满期时,按合同的有关规定,向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提交全部观测资料,采用磁盘或光盘的形式提交。

4.5监测施工技术要求

测点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坡体变形测点,用C20混凝土作墩基中间插一根直径20钢筋作标志;

第二类监测点为裂缝变形监测点,用20钢筋打入地面作标志。

1)滑坡变形测点通视、墩基牢固,标志点不易被破坏。

2)裂缝变形监测点布置于裂缝两侧,并做好保护。

4.6监测系统施工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

1)施工放样,测量技术人员根据设计的坐标采用全站仪定出监测点中心位置。

2)监测标志一定得牢固,基槽挖到原状土内。

3)控制点必须布置于滑坡外稳定地段,各点不易移动破坏,且相互之间通视。

4)实施监测时用水平尺检查监测点的对中情况。

砼强度为C20,并注意保护工作,砼浇注24小时后,在醒目位置用油漆涂抹标点并进行编号。

4.7预报防范措施

连续持久的中到大雨,可能造成滑坡出现局部变形,应及时将灾情上报地灾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在公路两端设立警戒牌,按专家和领导小组的决定,排专人值班监测,并做好应急防范工作。

4.8监测预警值

各监测项目达到表中的预警值时,应加密监测,查找原因,研究对策,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当达到警戒值时,应立即组织现场人员撤离,以减小人身财产损失。

4.9应急抢险措施

施工期间,特别是削坡接近尾声时,改变了坡体的原始应力分布状态,坡体在应力调整过程中可能形成局部失稳,造成灾害性后果,因此应设置几种常见事故抢险措施,充分保证安全。

(一)滑坡浅层滑移的应急抢险措施

1)滑坡浅层滑移一般有一个较长的变形发展过程,加强目估巡视,即可在早期发现,及早预报,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2)滑坡浅层滑移如在早期发现可将滑移土体整体挖除。

3)发现滑坡浅层滑移应迅速组织坡面截排水、坡底反压。

4)滑移区严禁抢险人员入内。

(二)暴雨期的应急抢险措施

1)监测组应加强气象监测,准确掌握气象情况,做好预防暴雨措施。

2)暴雨来临前组织专门抢险队,疏通截排水沟,在坡面卸载,组织人员设备撤离。

3)暴雨期间,项目部领导要带队巡查工区情况,组织排水泄洪。

4)冲沟、坡脚等处做好防止洪水和泥石流灾害的工作。

(三)险情警报方法

1)施工前项目部应将险情警报方式通告所有施工人员和工地周边居民,遇到险情,每个人可以根据收到的警报方式采取不同措施。

2)险情警报分三级:

第一级警报方式为汽笛长鸣,表示施工区出现无法抢救的险情,请所有人员迅速撤离滑坡区;

第二级警报方式为敲铜锣,表示施工区出现重要的险情,项目部领导迅速赶赴险情现场,组织抢险队准备抢险,其它人员做好撤离准备;

第三级警报方式为

放鞭炮,表示施工区出现险情,但可以抢救,请项目部领导和抢险队迅速组织抢救。

五、应急响应

5.1应急启动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启动重大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1)监测表明滑坡变形加剧,处于临滑状态。

2)滑坡局部滑动及坍塌严重,并有加剧扩展的趋势。

3)施工中交通安全、漏电、机械伤人、坍塌等造成重伤以上安全事故。

4)其它重大危险。

5.2及时上报

灾害速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出现和时间、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等。

对已恨生的地质灾害,速报内容还包括伤亡和失踪的人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施工安全事故及其它灾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根据有关规定上报。

5.3信息联络

将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告知施工现场人员,以便发现险情时及时报告。

5.4现场救援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人员应视情况立即向所在地急救中心、卫生防疫、消防、公共等部门请求紧急呼救和援助。

现场救援组应立即组织人员、设备和相关物质赶赴现场,科学有序地开展应急救援,积极救治、处理或分送死伤人员,紧急疏散人员和物质,最大限度地减小死伤人数和经济损失。

对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采取有力的措施,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稳定职工队伍。

在所在地专业救援公司到达现场之后,现场救援组应全力配合做好救援工作。

同时,现场救援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卫生防护措施,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工作,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5.5协助事故调查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应保护好现场,尽可能多掌握第一手资料。

当公司及政府所在地有关部门到达后,应密切配合做好现场事故勘查、目击证人登记核实等调查取证工作及事发原因、经过等的调查工作,直至有关部门形成结论性意见。

六、应急保障

6.1基本装备

1)特种防护品:

如绝缘鞋、绝缘手套等。

2)一般防救护品:

扩音喇叭、安全带、安全帽、安全网、防护网;

救护担架、医药箱及临时救护担架、常用的救护药品。

3)专用饮用水源、盥洗间、冲洗设备。

6.2专用装备

1)灭火器。

2)越野车、面包车。

3)无线对讲机、手机等通讯工具。

4)口哨、铜锣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