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体裁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3851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体裁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文学体裁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文学体裁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文学体裁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文学体裁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文学体裁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文学体裁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文学体裁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文学体裁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文学体裁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文学体裁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文学体裁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文学体裁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文学体裁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文学体裁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文学体裁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体裁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

《文学体裁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体裁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学体裁常识Word文件下载.docx

如陶铸的《松树的风格》,通过描写和赞美松树“要求于人的少,给与人的多”的可贵品质,来抒写共产党人也应像松树那样“多奉献,少索取”的志向与豪情。

  6.以小见大,即通过叙述一件小事阐述重大事理。

如何满子的《剃光头发微》,通过叙述《人民日报》登载的一封读者来信反映的一件小事——剃头匠因手握剃头刀而“拒绝给一个‘乡下佬’剃平头,认为‘乡下佬’只配剃光头”,由此生发开去,阐述手握特权容易腐败的大道理。

鲁迅的《灯下漫笔》也是这种写法。

  二、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和环境

  3、小说的情节:

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开端之前有序幕,结局之后有尾声。

开端指开始形成矛盾冲突的阶段,发展指进一步形成矛盾冲突的阶段,高潮指矛盾冲突最激烈紧张的阶段,结局指矛盾冲突得以解决的阶段。

需要注意:

小说的情节规范的称谓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不要把它与记叙文的要素混同,将其称为起因、经过、结果。

  4、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所处的大时代背景和具体的生活环境,它要求具有高度的典型性与概括性,是时代背景与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统一,如孔乙己生活的“咸亨酒店”、阿Q生活的“未庄”。

自然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场景,或用以烘托特定的环境气氛,或用以表现特定的地域风物,或用以烘托人物的感情情绪,或用以推动情节发展等。

  5、小说的分类:

  

(1)按篇幅长短,可分为: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也叫“小小说”);

  

(2)按内容属性,可分为:

科幻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公案小说、传奇小说等;

  (3)按写作体制,可分为:

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

  诗体小说等;

  按时间年代,可分为:

历史小说、现代小说;

  按语言形式,可分为:

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6、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

侧面烘托、正面描写;

概括描写、具体描写、细节描写等。

  三、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因为它综合运用了文学、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

这里所谈的戏剧实际上是指剧本,它是戏剧排练和演出所依据的底本,是四大文学体裁之一。

  2、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人物语言即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

舞台说明是用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文字,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演出时时的表情、动作、上下场说明等,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等作用。

  3、戏剧的种类:

  

(1)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分为:

话剧、歌剧、舞剧;

  

(2)按剧情繁简和结构方法,可分为:

独幕剧、多幕剧;

  (3)按题材反映的不同时代,可分为:

历史剧、现代剧;

  (4)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可分为:

悲剧、喜剧、正剧。

  四、诗歌

诗歌是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大致整齐的句式、强烈鲜明节奏、生动可感的形象来表达作者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四大文学体裁之一。

  2、诗歌具有以下特点:

  

(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2).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炼、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3).诗歌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又主要是根据节奏而不是根据意思。

  3、诗歌分类:

  按内容,可分为:

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

  按形式,可分为:

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

  按年代,可分为:

现代诗歌、古代诗歌;

其中:

  古代诗歌又可分为:

  1.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包括:

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乐府诗等;

  2.近体诗(也称“今体诗”),包括:

律诗(五律、七律、排律)、绝句(五绝、七绝);

  3.词(也称“诗余”“长短句”),包括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内)、长调(90字以上)。

  4.曲(包括小令与套曲)。

  诗歌的节拍划分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篇二:

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一.文体知识

  1.记叙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1.记叙文

  

(1)特点:

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

以记人、叙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

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中心。

  

(2)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有的情况下,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可以省略。

  (3)分类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猫》。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紫藤萝瀑布》。

  (4)方法①叙述:

对事物原委、事末做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代,是基本的表达方式。

②描写:

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a.人物描写: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b.景物描写:

交代环境、烘托气氛、抒发情感c.细节描写:

具体生动③夹叙夹议:

记叙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④抒情:

对感受和感情的书法和表达。

a.直接抒情:

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b.间接抒情:

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5)叙述方式①顺序记叙:

a.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b.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作用:

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②倒叙a.先写结局,再追述事情的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b.把后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写。

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增强表现力。

③插叙:

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件的叙述,如《同志的信任》。

  2.说明文

  

(1)定义:

以说明文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2)特点①内容上的知识性、科学性②结构上的条序性③语言上的简明性

  (3)分类①按照说明对象的不同事物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事理说明文(阐述事理)平实性说明文②按照表现手法的不同文艺性说明文

  (4)说明对象事物——事物说明文事理——事理说明文

  (5)说明顺序

  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时间顺序介绍产品的制作过程和工艺流程事物的内部结构空间顺序建筑物的方位、布局从现象到本质从整体到部分从原因到结果从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由浅到深由近到远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逻辑顺序认识顺序

  (6)说明方法:

举例子、下定义、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引资料、作诠释、摹状貌等。

  (7)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3.议论文

议论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思维评事论理的文章体裁。

(2)

  特点内容具体有理论性结构具有逻辑性语言具有概括性政治论文广义的议论文分类按论证方式分学术论文立论驳论

  (4)要素

  ①论点:

是作者所议论问题的见解和主张a.符合客观实际,表意正确b.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特点c.具有鲜明性d.必须新颖独特e.可以多侧面思考和分析②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分层论证引申论证

  (5)论证

  论证地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6)最基本的结构结构其他纵式横式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7)语言

  抽象性概括性严密性

  准确、中肯、鲜明

  4.应用文应用文是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经常应用的文体,如公文、书信、广告、契据等。

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应用文还用来作为凭证和依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事情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应用文的功能也就越来越多了。

  二.文学体裁常识

  1.小说

  

(1)小说的概念及三个要素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从而广泛、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简称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小说所刻画的人物被称为“典型形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

常见的方法有:

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

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场景,或用以烘托气氛,或表现人物感情,或推动人物情节发展等。

  

(2)小说的分类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

按内容不同分为社会小说、神话小说、历史小说、科学小说和侦探小说。

古代小说题材:

①志怪小说指我国汉魏六朝的谈鬼神怪异的一种旧小说,起源于古代神话和传说,如《搜神记》。

②轶事小说用于记叙魏晋以来崇尚清淡的知识分子的狂放传闻和轶事的一种小说。

③传奇小说是一种情节多奇、神异的古典小说,其源出于六朝“志怪”,一般指唐、宋人创作的文言文短篇小说,是元、明、清三代小说、戏剧作家吸取题材的宝库。

④话本小说指宋元说话艺人所用的底本。

用通俗的语言把小说、讲史的内容记录下来自己备忘或用于传授他人。

后成为小说的一种样式,即话本小说。

它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⑤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样式,是在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章叙事的小说。

特点是概括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矛盾冲突的段落,划分为若干回,并多用对偶句式做回目,揭示本回内容。

每回开头常有诗词。

最先一段重提上回内容,以便衔接本回内容;

每回结尾,多在情节高潮时戛然而止,留下悬念。

⑥谴责小说以揭露社会弊病,对封建官场和社会的种种病态进行鞭笞与谴责的一类小说的总称。

产生于辛亥革命前后。

⑦演义小说是旧体长篇小说的一种,由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概括史书、传说,用近代口语铺叙成文。

  (3)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几个阶段中国小说起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经历了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和“五四”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

  2.散文

(1)散文的概念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这种文体篇幅短小,取材广泛。

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能够迅速的反映现实生活。

  

(2)散文的分类叙事散文,即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在表现手法上,以记叙为主,见有抒情成分。

抒情散文,即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法是直抒胸臆法。

议论散文,即以说理为主的散文。

这种说理常借助生动的事例、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表达,文学色彩较浓。

(3)散文的特点①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指取材十分广泛,联想丰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神不散”指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②意境深邃。

“意”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境”就是文章所借助的某种形象。

作者只有使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达到有机融合,才能使散文的主题深刻。

③语言凝练。

散文的语言清新隽永,充满诗情画意,又简明而生动、言近而旨远,往往带有哲理。

④表现手法灵活,富于变化。

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以夹叙夹议,状物写景。

  3.戏剧

(1)戏剧和戏剧文学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雕塑、建筑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的总成,也常专指话剧。

在西方指话剧。

话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2)戏剧文学的内容我们在初中阶段所讲的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戏剧文体指的就是剧本。

它分为舞台提示和人物语言。

①舞台提示。

这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及人物、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等,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等多种作用。

②人物语言。

即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

(3)戏剧的种类①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歌剧、舞剧。

②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

③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④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戏剧和正剧。

(4)戏剧的特点①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事件高度集中的原则;

②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③剧本主要运用人物语言来塑造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语言具有口语化、动作化。

(5)元杂剧元杂剧包括散曲和杂剧。

①散曲元代兴起的一种新形式的韵文,是在金代“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成长起来的,分小令、套数二种,小令是一只单调的曲,简短精炼,在格律上不像词那样严格,常用以抒情写景,如元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套数是由两支以上的曲子按照一定的规则连缀起来的组曲,又叫“散套”“套曲”。

全套必须属于同一宫调。

套数可用于叙述较完整的情节、事迹、或夹叙夹议。

②杂剧包括音乐、歌舞的综合艺术,分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

曲词由散曲中的套曲组成,供演员歌唱之用。

每折由一人独唱,其他演员只有对白。

科介是动作、表情。

结构上是“四折一楔子”“楔子”是说,明或介绍人物,联系情节的。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

  4.诗歌

  

(1)诗歌的概念诗歌是我国最早是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民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

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集中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在形式上,一般以“行”为单位,分行排列。

  

(2)诗歌的基本特点①高度的概括性,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②饱含着浓烈的感情,诗歌充分表达出作者的主观感情;

③形象性,诗歌借助丰富的想象,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

④诗歌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

  (3)诗歌的分类按题材田园诗山水诗讽喻诗叙事诗:

通过对具体的生活画面的描绘,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抒情诗:

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主说理诗:

主要是借助景物描写来阐述深刻的道理律诗格律诗绝句

  按内容

  诗歌

  按表达方式

  自由诗散文诗:

主要是借助景物描写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文人创作

  按作者身份民歌民谣四言古诗:

出现最早(《诗经》)古体诗五言古诗:

成熟于汉代(《古诗十九首》)七言诗:

成熟于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乐府诗:

标题有的加上“歌”“行”“歌行”“引”“曲”“吟”等名称绝句近体诗(成于唐代)五言绝句(王之涣《登鹳雀楼》)七言绝句(杜牧《泊秦淮》)五言律诗(杜甫《春望》)七言律诗(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排律(白居易《长恨歌》)古体诗

  中国古典诗歌

  律诗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小令(短小的曲子)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套数(散曲)(睢景臣《高祖还乡》)杂剧(是供演出的剧本)传奇

  曲(又称“词余”)以元代成就最高

  散文

  戏剧

  (4)诗歌意象

  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诗人往往对月亮思亲,引发离愁别绪和思想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

)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

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

忆弟看云白日眠。

”这两句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

至于对月思人就更多了,如张九龄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

  月亮在中国古代诗歌里水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

李煜词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

  云代指游子、漂泊,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柳树古诗中以折柳表惜别。

由于“柳”和“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

这一习俗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

  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如李煜的《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梅花梅花在严寒最先开放,然后引发百花散出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的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

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松柏《论语·

子罕》中说: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它是一种不祥的鸟,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情联系在一起。

马致远小令《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

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回家。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代名词。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还未直接描写离别,“凄凄惨惨戚戚”之感以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郦道元《小经注·

三峡》中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情绪。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无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琴瑟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

周南·

关睢》“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又《小雅·

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陈子昂《春夜别

  篇三:

  《文学体裁常识》录入时间:

2013-11-25作者:

站长访问次数:

  简要: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类别。

它分为散文、小说、诗歌、戏剧四大类。

  一、散文

  散文是泛指那些侧重于直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注重于主观抒写的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

按传统的说法,散文是与韵文、骈文相区别的散体文章,也可以这样说,除了诗、词、曲、赋以外,一切无韵无律的文章,诸如人物传记、回忆录、游记、寓言、神话及记事抒情一类文章,均可列入散文范畴。

这是广义的散文。

狭义的散文,专指用凝练、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

  根据内容和表达方法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抒情、议论三类。

叙事散文借叙述事件和描写人物来表达思想情感;

抒情散文或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慨叹山川人物,来激起读者的爱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