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3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3888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3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3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3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3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3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3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3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3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3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3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3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3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3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3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3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3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3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3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3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3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3Word下载.docx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3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3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3Word下载.docx

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

孙傅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田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

苏拭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政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

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脩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傳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

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謚为忠定。

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

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4、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5分,每小题5分)

⑴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⑵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⑶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5〜6题。

(8分)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

【1】耿:

微明的样子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6、“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

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不同点。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分,每个空格1分)

⑴、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

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

⑵、《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

,。

⑶、,谣诼谓余以善淫。

(屈原《离骚》)。

⑷、 

 

,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曹操《短歌行》)。

⑸、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

,两句来批评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

⑹、,,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二、现代文文本阅读(27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题(12分)

一代通儒顾炎武

顾炎武从科举制度桎梏中挣脱出来后,便一改旧习,自警“能人不为文人,能讲不为讲师”,力倡“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为了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也为了摆脱纠缠,躲避豪绅叶方恒的陷害,他以游为隐,将家事稍作安排,便只身出游。

最初往来于山东、北京、江苏、浙江之间,自康熙元年起,其游踪扩至河北、河南、山西、陕西。

以友人所赠二马二骡载书自随,南北往返,风尘仆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了著述事业。

顾炎武每到一处,必考察当地风土人情、山川地理,如与平日所闻不符,便打开书卷验证。

旅途中则在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就翻书温习。

据他在《书〈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回忆,自己曾临泰山,谒十三陵,登恒山,抵太原,“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

他把所搜集到的地理文献资料一分为二,将有关水利、贡赋、经济、军事部分,编为《天下郡国利病书》,有关地理沿革、建制、山川、名胜部分,则编为《肇城志》。

《日知录》是顾炎武的一部读书札记,最能代表他的严谨笃实与学术创新,也反映了他一贯不愿“速于成书,躁于求名”的治学品格。

全书共三十二卷,以“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为宗旨,体现了他的学术、政治思想。

康熙九年初刻入卷本刊行后,他又不断增改,至康熙十五年,已得手稿二十卷。

顾炎武在该书的题记中说,他从小读书,“每有所得,辄记之。

其有不合,时复改定”。

一旦发现前人著述中已有类似论说,一律删去。

积三十余年,编成此书。

取《论语》子夏之言,命名为《日知录》,供后人研讨。

顾炎武把《论语》中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作为自己的治学宗旨和处世之道,虚怀若谷,严于律己,注重友情。

在他看来,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

交友是益学进道的重要途径,古人学有所得,未尝不求同志之人,所以,寻友交友构成他为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为学交友过程中,他始终推友之长,虚己待人,以友为师,其高尚品格足为后世楷模。

他晚年所撰《广师》,从学术视野、学术贡献、

博闻强记、文风雅正、治学态度等方面,对同时代的十位“同学之士”加以称许。

其弟子潘未在《日知录》序中,盛赞其师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天下贤豪长者。

天下无贤不肖,皆知先生为通儒。

顾炎武一生,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早年奔走国事,中年谋求匡复,即使暮年独居北方,依旧念念不忘“东土饥荒”“江南水旱”,直到逝世前,病魔缠身,他仍然以“救民水火”为己任。

他主张,天生豪杰必有所任,“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正是自己的责任。

顾炎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关注,有其特定的原因,今天看来固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一个旧时代的思想家和学者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

面对明清交替的现实,顾炎武从历史反思中得出结论: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后世学者将他的这一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颇有道理的。

(摘编自陈

祖武《顾炎武评传》

相关链接

①顾炎武(1613—1682),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

初名绛,字宁人,学者称亭林先生。

江苏昆山人。

……遍游华北,所至访问风俗,搜集材料,学问广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槽、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

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

反对空谈“心、理、性、命”,提倡“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

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顾亭林诗文集》等。

(摘自《辞海》第六版)

②我生平最敬慕亭林先生为人……深信他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⑴、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顾炎武之所以不顾家庭,离家出游,固然有躲避豪绅陷害、以游为隐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为了实现他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的理想。

B.顾炎武南北往返,在二三万里的旅途中,览书万余卷,写成《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等著作,终成一代大家。

C.顾炎武以二马二骡载书自随,沿途考察人文地理,验证文献记载,搜集著述材料,把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结合在一起,大大开阔了他的学术视野。

D.顾炎武一生奔走,始终以豪杰自视,虽没有完全实现他“救民水火”“兴太平之事”的雄心壮志,但唯其如此,才成就了他的著述事业。

⑵、从《日知录》的成书过程来看,顾炎武治学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材料简

要的概括。

(3分)

⑶、梁启超生平最敬慕顾炎武的为人,认为他不但是经学大师,而且是世人楷模。

这是为什么?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题(1

5分)

玻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

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

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瑞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

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

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

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

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

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

“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

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

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

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

“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

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

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

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

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撞伤的。

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

”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

”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

“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

“是在那儿撞的。

”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

”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

”老头急起来。

“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

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

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

“他们贴了布告……”

老头哭丧

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

我嘿嘿笑起

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赔我?

“是赔你。

”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

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

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

“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

“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

“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

“大伯,你听我说……”

老头从怀里构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

“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

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

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

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

“答应。

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

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

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莱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

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

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

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

谁撞的,眼睛瞎了吗?

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是对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模仿,为后文悬念丛生的情节作出铺垫。

B.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后,“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寻求更多赔偿,因为“我”不仅热心帮助朋友,也有打官司的经验。

C.王有福不情愿承认自己误撞酒店玻璃受伤,主要是因为妻子有病,家庭生活很困难,害怕酒店迫究责任,让他赔偿损失。

D.“我”经过照相馆时,见经理面对碎玻璃大骂,这一细节暗示此地这类纠纷不少,王有福担心的“投案自首”之事是经常发生的。

E.玻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与冲

突,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2)“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4分)

(3)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

你更认同谁的态度?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0、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冰冻灾害发生后,南京军区某部战士夙兴夜寐,奋战在文赣线上,披荆斩棘,开辟廊道;

他们手握砍刀在刺骨的寒风中挥舞,有力的双手已经龟裂,布满褶皱。

B、李白时常放浪形骸于权贵之间,一方面是他狂放不羁的性格使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仕途失意带给他的愤懑。

C、城市蜗居的“蚁族”只是“沧海一粟”,据不久前的中国社科院蓝皮书显示,城市中有85%的家庭买不起房。

D、奥巴马带着马丁·

路德·

金的“梦想”入主白宫时信誓旦旦,要把国家从战争、经济衰退的泥沼中拯救出来,要彻底改变美国。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

教育投入在各级财政支出的比例得到了较为有力的保障,国家对学术研究的资助不断增加,不少高校呈现出积极扩张的现象。

B.杭州G20峰会是第11届会议,主要探讨“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

C.李安执导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世界上第一部使用4K

/3D/120帧格式制作、拍摄和放映的商业电影,也是目前院线所能见到的最高技术规格的影片。

D.自开展禁毒斗争以来,我国每年新发现的吸食海洛因人员增幅从2008年的13.7%降至2013年6.6%,近五年来戒断毒瘾三年以上人员已逾120万。

1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

以美国为例,①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②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③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覆盖,随后④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⑤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在何时喷发,⑥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一旦

/

即使

然而

B

倘若

那么

进而

由于

所以

C

假如

甚至

D

只要

而且

虽然

13、拖延症的表现是,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

请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拖延症的危害。

不超过40个字。

答:

14、下面的表格是对中学生崇拜偶像相关情况的抽样调查。

请仔细阅读,用简明的语言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学生

崇拜偶像在性别上的差异

著名人士

影视歌星

体育明星

其他

总计

男生

14

18

16

2

50

女生

4

40

总数

58

20

100

(1)由表中得出的结论是:

(2分)

(2)这种差异表明:

答:

15.15.将下列句子按要求归类:

⑴固知一死生为虚诞⑵夫晋,何厌之有⑶月出于东山之上

⑷客有吹洞箫者⑸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⑹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

而慎取之也⑺当其欣于所遇

⑻而今安在哉⑼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⑽古之人不余欺也

(1)判断句:

(2)状语后置句:

(3)宾语前置句:

(4)定语后置句:

四、写作(60分)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国人一向认为自己是一个勤劳的民族,全世界也都知道中国人勤劳,工作辛苦。

但中国人民大学著名学者张鸣教授最近撰文披露,据权威的盖洛普公司的一份调查,全球雇员的敬业度,中国籍雇员最低。

敬业即专心致力于学业或工作,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及学习负责的态度。

中国人究竟是敬业还是不敬业?

你对这个问题是如何看的?

请围绕此问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为议论文或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命题者:

1、【答案】A【解析】“入贡”“过”“调”“治”“言”“索”“谓”“同”等是谓语,“高丽”“使者”“宰相”等为专有名词,根据这些内容,便可以判断出各句间的层次。

2、【答案】D【解析】太子又称皇储、储君或皇太子,是我国封建王朝中皇位的继承人。

不能指其他儿子。

3、【答案】C【解析】“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上皇徽宗,不是太子。

“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杀了两个外貌像宦官的人,不是杀的宦官。

4、【答案】

⑴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

(译出大意给2分,“帝”、“苟”、“死”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⑵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译出大意给2分,“吾索”、“面责”、“庶或”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⑶我听后觉得忧愁凄楚,整了整衣服,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

“为什么声音这样悲凉呢?

”(大意给1分,“愀然”、“正襟”、“危坐”“何为其然也?

”四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译文】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考中进士,任礼部员外郎。

当时蔡脩任尚书,孙傅向他陈述天下政事,劝他早点做些更改,否则一定失败。

蔡脩不听。

升任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期,高丽入贡,使者所过之处,调发民夫修船,引起骚动,用度又颇多。

孙傅说:

“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对于中国没有丝毫好处。

”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降贬他在蕲州安置。

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议论虽然偶然与苏轼相同,但没有他意,以职论事而受到指责实在过分了。

许翰也被罢贬,靖康元年(1126),受召入京任给事中,升任兵部尚书。

上章请求恢复祖宗法

度,钦宗问他,孙傅说:

“祖宗法度有利于百姓,熙宁元丰法度有利于国家,崇宁、大观间法度有利于奸臣。

”当时认为是名言。

十一月,授任尚书右丞,不久改任同知枢密院。

金人围攻都城,孙傅日夜亲自督战。

金兵分从四面鼓噪而攻,郭京军败退,掉进护龙河,护龙河被尸体填满,城门急忙关闭了。

当天,金兵攻进城里。

靖康二年(1127)正月,钦宗到金兵元帅营中,任命孙傅辅助太子留守京城,仍然兼任少傅。

钦宗十多天还不回来,孙傅多次寄信给金营乞请放回钦宗。

废立皇帝的檄书传来,孙傅大哭道:

“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

”金人来索要太上皇、皇后、诸王、妃子公主,孙傅留住太子不放行。

秘密谋划把他藏在民间,另外找两个像宦官的人杀死,并杀死十几个囚犯,把他们的头送给金人,欺骗金人说:

“宦官打算把太子秘密送出,京城人争相斗杀宦官,误伤了太子。

于是太子率兵讨伐平定,杀死作乱的人献过来。

如果不停止索求,太子就会自杀。

”过了五天,没有人肯承担这件事。

“我是太子的师傅,应当与太子同生死。

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孙傅于是跟从太子出城。

守城门的金兵说:

“金人想要的是太子,留守何必参预?

”孙傅说:

“我是宋朝大臣,而且是太子的师傅,应当死从。

”当晚,住在城门下,第二天,金人召他前去。

第二年二月,死在北方金人朝廷。

绍兴年间,被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赠谥号为忠定。

5、【答案】A

【解析】第二句开头“往岁”二字点明“叩门求浆”是作者回忆往事,而末句的提到的“新月出现的黄昏”是“今夕”的眼前之景,所以A选项不正确。

6、【答案】不同点:

①《西村》侧重于对自然风光的描写,通过“风送禽语”和“苔侵墨痕”表现山村风光的幽静,《游山西村》除却自然风光外,更侧重描写山村的风土人情和风俗,通过对“萧鼓追随”的春社情景的描写和“衣冠简朴”的村民的描写,表现山村生活的淳朴和作者的喜爱之情;

②《西村》通过“往岁”和“今夕”的对比表现世事的变换,《游山西村》主要侧重今日之景,同时写景之外还蕴含哲理,表现出逆境中往往蕴含着无限的希望。

(比较出一点内容及作者情感的不同即得3分,比较出两点5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典诗歌的内容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通过对两首诗内容及作者情感的理解来分析其不同点。

7、【答案】

⑴、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⑵、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⑶、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