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精品解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4227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精品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精品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精品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精品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精品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精品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精品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精品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精品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精品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精品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精品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精品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精品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精品解析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精品解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精品解析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精品解析文档格式.docx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掌握多音字“裳”,正确书写会写字;

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从军行》《秋夜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总结拓展、完成默写。

【教学过程】

分为三个大的环节:

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总结提升

环节一:

指导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从军行》

今天我们学习第九课《古诗三首》,板书并齐读诗的题目。

(板书:

古诗三首)本课的三首古诗中,有两首是唐朝、一首宋朝的。

板块一谈话导入,解题忆法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听说过花木兰吧,花木兰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屡立战功。

谁知道“从军”是什么意思?

(参军)

每一个时代,都有这样的爱国将士戍守边关、杀敌报国。

今天学习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边塞组诗《从军行》中的第四首诗。

板书并齐读诗的题目。

从军行)

2.解读题目。

过渡:

读懂诗的题目是我们理解古诗的第一步。

一起轻声读一读题目,谁读懂了?

预设:

(1)书上注释说,从军行是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2)题目中加上“歌”“引”“吟”“歌行”等的诗大多属于乐府诗。

3.了解诗人。

了解诗人王昌龄的相关信息,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的内容。

(课件出示作者的资料)

4.回顾方法。

古诗词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学习呢?

反复诵读、借助注释、观察插图、对接资料、文白对照等等。

5.创设情境。

(1)过渡:

我们读过一些边塞诗,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在你们的印象中,边塞是个怎样的地方?

(2)在王昌龄的笔下,边塞风光又是怎样的呢?

为理解诗意进入下一个板块做好铺垫,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设计意图】从介绍边塞诗入手是为了让学生对这类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总体感知边塞诗的风格,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品读《从军行》时能更快地融入此诗特有的情境。

板块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课件出示:

自学提示:

自读《从军行》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试着运用前面复习的方法,大致了解诗的大意;

然后和伙伴们交流一下。

2.析字词,明诗意。

学生汇报交流。

重点理解交流“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的意思,体会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完成课后第二题。

小结:

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边塞的风景,后两句抒发了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初读古诗,运用看注释、看插图、想象画面的方法,感知这首诗的大意。

板块三品读古诗,想象诗境

理解了古诗的大意,我们再来看看诗人描写哪些边塞的景物?

你又有了怎样的心情?

青海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

结合插图和学生课下搜集的资料,体会诗人的心情。

再读古诗,由“暗”字体会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

学习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引出:

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的《凉州词》。

引导学生进行两首诗的对比学习、交流,体会出戍边将士低落、孤独的心情,以及对故土和家乡亲人的思念。

边塞环境是这样的恶劣,思乡之情是这样的深切,可戍边将士在黄沙满天的战场上,战士的金甲都被磨破了,他们表示不攻下楼兰就不回来。

表达他们忠心报国的壮志雄心。

引读:

金甲易损,生命可抛,戍边将士报国的壮志却不会减,所有的豪情、气势都融在了这两句诗里。

刀光剑影里横刀立马的身影流露着马革裹尸的豪情。

带着这份情感来读读这两句诗。

体会将士们的心情

诗的前两句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借一个“暗”字描写出将士们低落、孤独的心情。

后两句直接抒情,用将士们不把敌人消灭誓不还乡的雄心壮志激励着我们每个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古诗,想象诗境,初步体会古诗的情感,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意境。

板块四诵读古诗,感悟诗情

了解了诗的大意和意境,让我们再来读读古诗,交流交流诗情。

“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铿锵有力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将士们的万丈豪情,难道他们不思念家乡的亲人,不想回家吗?

家乡的亲人又怎么样呢?

(他们思念亲人,也想早日回家,但忠心报国比这些更重要)

结合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忠心报国

总结:

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共七首,七首诗呈现出七幅不同的画面,我们今天学的是第四首,还有另外六首,大家课后选自己喜欢的读一读。

请再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从军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感悟诗情。

让学生把自己置身于古诗的意境当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环节二:

合作探究

二、合作探究《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出示:

自学提示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秋夜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两首诗中选择感兴趣的一首,按照前面学习的方法,诵读古诗、理解诗意、感悟诗情,体会诗人的内心;

然后全班交流。

小组汇报时,选出发言人,其他组员和同学补充、评价。

小组汇报1: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板块一释题激趣,创设语境

1.了解诗人。

陆游,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我们学过他的绝笔《示儿》。

他是“南宋四大家”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爱国诗人。

他年少的时候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他写了无数的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那份至死不渝的爱。

2.资料引入,理解题目。

秋天的后半夜,将要天亮的时候,陆游走出篱笆做成的门,迎着习习的凉风深有感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陆游写的另一首古诗《示儿》,体会陆游强烈的爱国之情,为学习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做好铺垫。

板块二初读诗歌,感受韵律

1.汇报朗读古诗,读正确、读出韵律美、节奏美。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教师指导朗读:

“又一年”,时间多么漫长,读最后一句语速应该缓慢一些。

我们再来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

2.品读诗歌,了解大意。

边读边汇报大意

重点理解“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体会诗人的情感。

同学们,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我们的诗人心中应该是无比的自豪、兴奋,可是诗人却为何如此的悲伤呢?

是什么让他如此心痛呢?

(这些美好的河山被胡人占领了)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板块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1.补充背景材料,理解诗情。

课件出示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攻入北宋都城开封,北宋灭亡,中原大好河山落入金人之手。

金兵在中原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而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临安称帝,统治着江南一小块江山,根本不思进取,无心收复失地,继续过着花天酒地的日子。

此时年过六旬的诗人陆游面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景象,怎能不痛哭流泪、痛断肝肠呢?

3.想象画面,再读感悟诗情。

引导:

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的凄凉啊!

但是他们绝望了吗?

(没有)他们仍然——南望王师又一年。

是啊!

金兵铁蹄溅起的尘土,挡不住遗民们期望的目光。

仅仅只有遗民在等待王师吗?

还有我们的诗人,还有许许多多正直、有爱国心的人们。

了解:

“又一年”是多少年?

(一年又一年)当时金兵占领中原已经长达65年,“又一年”是整整65年呐,780个月啊!

他们(引读):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全班齐读)

(1)一年过去了,生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五年过去了,生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十年过去了,生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六十五年过去了,生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想象:

遗民们对王师尽管还存着期望,但是一年两年,甚至六十多年的苦难中,得到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一年又一年的失望。

(再读后两句)

奸臣当道,小人横行,多少英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但是,他们绝望了吗?

他们抗战到底的信念动摇了吗?

(没有)尽管南宋君昏臣庸,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那报国的赤子之心至死不渝,他在临终之际留下一纸遗嘱《示儿》。

此时此刻,你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

(忧国忧民)

10.这一刻,你想说些什么呢?

●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你想说些什么呢?

●面对在金统治地区里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百姓,你想说些什么呢?

●面对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你又想说些什么呢?

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选择一题,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学生写小练笔)

汇报,评价。

我们的诗人最终带着满腔的遗憾离开人世,但是诗人那忧国忧民的情怀、对祖国无限的热爱都凝聚在这首古诗里,那一字一句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

最后让我们背诵这首诗。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品读古诗,通过补充的材料和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

训练学生写小练笔,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小组汇报2: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块一对话诗人,解诗题

1.出示杜甫像,认识诗人。

2.说一说,关于杜甫你了解多少?

3.齐读诗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设计意图】从诗人的塑像引入,通过学生的交流中认识诗人、了解诗题,意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初读感知,悟诗意

1.初读感知,课件出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指名学生读古诗,相机正音。

2.了解诗的大意。

重点理解: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读准字音,读出诗韵,了解诗的大意。

板块三细读品味,觅诗心

1.细读品味,交流“安史之乱”的相关信息。

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深入感受杜甫内心的喜悦之情。

说一说自己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其他的同学认真的听,然后作补充。

2.对比感悟“悲喜交集”

(1)先指名学生并说一说自己从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其他的同学认真的听,然后作补充,并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诗句。

(2)出示杜甫的《春望》。

(3)学生自读杜甫的《春望》,看看诗中,对比《春望》中诗人流的是怎样的泪?

并带着无比悲痛的心情齐读《春望》。

(4)学生交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首联中,诗人流的是怎样的泪?

悲喜交集)

(5)朗读首联两句。

3.想象感悟“欣喜若狂”

(1)先指名学生并说一说自己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2)诗人的亲人们都不再愁眉苦脸,原来,他们都愁些什么呢?

(3)在老师的引领下,闭上眼睛想象诗人的苦难的八年生活。

并说说这是怎样的八年?

欣喜若狂)

(4)角色朗读颔联两句。

4.对话感悟“放歌纵酒”

(2)阳春三月,诗人想到可以回到故乡,内心无比的激动,请同学们想一下,诗人可能想些什么呢?

他的心情怎样呢?

(3)朗读颈联两句

5.体验感悟“归心似箭”

(1)指名说一说,从尾联两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2)看诗人的回家路线图,感受诗人回家的迫切。

(3)对比朗读李白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感受诗人愉快的心情。

(4)轻快、愉悦的心情齐读尾联两句。

【设计意图】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情境,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揣摩、体会诗句所承载的知识、情感、文化。

以教材为载体,以“读—悟—说—读”为基本的活动程序,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悟,使学习程序螺旋式上升。

板块四诵读感悟,增诗韵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整体朗读古诗。

2.学生交流:

学习了这首古诗后,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3.配乐美读古诗。

4.趣读古诗,(剑外忽传忽传收蓟北……),激发学生的兴趣。

5.熟读成诵,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设计意图】诵读整首诗歌,回归整体,指导学生声情并茂的诵读把他们带到诗人的情感世界里,与诗人同喜。

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增加对诗歌韵味的体验,让学生通过多次诵读达到背诵古诗的目的。

板块五拓展阅读,懂诗人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回乡后的杜甫是否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呢?

这里是几首安史之乱平息以后杜甫的诗作,请同学们读一读,体会体会诗人在收复失地后的生活和情感。

想想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苦难诗人,人民的诗人。

登楼宿府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登高阁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这四首诗分别表达了杜甫怎样的思想感情。

2.全班交流汇报:

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苦难诗人,人民的诗人?

【设计意图】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古诗文化源远流长,古诗教学要基于文本,又要跳出文本,理解一首诗诗是为了理解一位诗人,理解诗人的生活,理解诗人的情怀,理解诗人的生活时代。

引导学生与诗人对话,走进诗的世界,浸润于诗歌文化,提升语文素养,课终而意无穷。

环节三:

总结提升

寻找异同,总结提升

1.大家想一想:

为什么把这三首诗放在同一篇课文中,这三首诗有什么共同点?

(这三首诗都是描写家国情怀的)

2.这三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每首诗的前两句都是写景,借景抒情;

后两句都是写人,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内心)

诗名

作者

朝代

主要内容

表达的情感

从军行

王昌龄

描写了唐朝戍边将士们生活的艰苦和战斗的惨烈,抒发了他们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表达了诗人满腔的爱国热情。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南宋

由景抒情,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书写人民对南宋王朝的期盼。

表达了诗人盼望尽快收复失去的大好河山、统一祖国的愿望,流露了他对南宋统治者无能的悲愤心情。

杜甫

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的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

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今天学习的《古诗三首》告诉我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遭受灾祸而躲开。

【设计意图】总结三首古诗写法和表达上的共同点,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明白任何时候都要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道理,落实本单元的人文主题。

3.作业

(1)搜集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进行分析,深入地了解诗人。

(2)搜集表达爱国情怀的古诗进行积累。

▶板书设计

家国情怀

9古诗三首

从军行秋夜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青海长云雪山河海岳天闻涕泪喜欲狂

孤城黄沙楼兰胡尘王师须纵酒好还乡

许身报国山河壮丽喜悦兴奋

建功立业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