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132df9f13bb6a6523d19d5da6ac2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4417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132df9f13bb6a6523d19d5da6ac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西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132df9f13bb6a6523d19d5da6ac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西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132df9f13bb6a6523d19d5da6ac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西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132df9f13bb6a6523d19d5da6ac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广西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132df9f13bb6a6523d19d5da6ac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广西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132df9f13bb6a6523d19d5da6ac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广西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132df9f13bb6a6523d19d5da6ac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广西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132df9f13bb6a6523d19d5da6ac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广西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132df9f13bb6a6523d19d5da6ac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广西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132df9f13bb6a6523d19d5da6ac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广西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132df9f13bb6a6523d19d5da6ac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广西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132df9f13bb6a6523d19d5da6ac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广西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132df9f13bb6a6523d19d5da6ac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广西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132df9f13bb6a6523d19d5da6ac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广西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132df9f13bb6a6523d19d5da6ac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广西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132df9f13bb6a6523d19d5da6ac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广西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132df9f13bb6a6523d19d5da6ac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广西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132df9f13bb6a6523d19d5da6ac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广西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132df9f13bb6a6523d19d5da6ac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广西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132df9f13bb6a6523d19d5da6ac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132df9f13bb6a6523d19d5da6ac2Word文档格式.docx

《广西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132df9f13bb6a6523d19d5da6ac2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132df9f13bb6a6523d19d5da6ac2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西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132df9f13bb6a6523d19d5da6ac2Word文档格式.docx

4.有学者指出,儒家思想不仅重视“忠君”,也在一定程度上强调“限君”。

下列儒家思想主张中有“限君”意图的是

A.天行有常

B.君权神授

C.天人感应

D.格物致知

5.朱熹用理学思想重新注释“四书”,引导读书人。

他编著《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

朱熹这一做法

A.确立了理学的统治地位

B.实现了理学的世俗化

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D.背离了传统儒学礼治思想

6.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

其根本出发点是

A.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B.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C.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D.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7.“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

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官职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究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恰通透。

”这段话提倡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致良知

8.黄宗羲认为:

“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A.建立一家之法

B.法律由人来决定的

C.建立君主立宪制

D.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

9.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周必大在给朋友的信中记录了这样的事:

“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

”信中所说的“沈存中法”是指

A.造纸术

B.指南针技术

C.雕版印刷术

D.活字印刷术

10.1922年12月间,洛阳城东南三十里发现三国曹魏时期《三体石经》的《春秋·

僖公·

文公》残石。

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隶书三种字体刻写。

这反映了

A.当时流行这三种字体

B.书法艺术已经走向成熟

C.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D.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11.“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是元代王冕为自己所画梅花所题的诗作,诗情画意融合无间,更以此表达不愿媚俗的独立人格理想。

这幅《墨梅图》最有可能是一幅

A.山水画B.文人画C.花鸟画D.风俗画

12.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里依次使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1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词藻华丽的诗、词发展到通俗易懂的散曲、小说,反映了

A.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世俗化

B.科举考试获取功名的需要

C.文学作品的专业化水平降低

D.表达形式的个性化特征凸显

14.《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

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

A.爱国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15.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

A.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

B.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C.认为古代文学是我国文学的顶峰

D.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

16.下图是品牌中国产业联盟(BCIU)的标志。

从中国古代艺术的角度看,其创意主要取自()

A.篆刻B.书法

C.山水画D.戏剧脸谱

17.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中国应创设新式海军,发展工业与航运,倡导海洋风气,只有掌握海权才能实现“制夷”的目标。

对魏源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从海洋文明发展的视角审视民族危机

B.将发展资本主义与抵制侵略有机结合

C.实现了从“师技”到“师道”的转变

D.成功扭转了中国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

18.甲午战争后,海军一兵舰千总郑祖彝给上级的条陈中说:

“海军所有章程,除衣冠语言外,当采用西法。

万不得采择与中国合宜行从之,不合宜者去之。

盖去一不合宜,则生一私弊”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人们

A.崇洋媚外思想盛行

B.批评李鸿章指挥失当

C.大力赞扬西方体制

D.认识到中体西用的弊端

19.近代某思想家曾说:

“余闻东西之人,盛称泰西者,莫不曰其国大政事大征伐皆举国会议,询谋佥同而后行。

其荐贤授能,拜爵叙官,皆以公选。

其君臣上下,无疾苦不达之隐,无壅遏不宜之情。

”下列思想与之吻合的是

A.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B.维新派的“君主立宪”思想

C.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D.激进派的“民主科学”思想

20.“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废除八股文一律改试策论。

各级考试仍定为三场,历史政治、时务、四书五经;

以后一切考试,取士均以讲求实学实政为主,不凭楷法(写字)好坏为取舍标准。

该规定说明

A.大清王朝已不适应时代需要

B.经世致用思想在清末时出现

C.洋务派尝试教育方面的改革

D.维新派在文教方面除旧布新

21.史家在评论近代历史事件时指出“以所谓礼教侍奉权力,是孔子的发明,向来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有之才得以区别于周边野蛮人,如今却因为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而被当成糟粕来排斥。

这真是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是前所未有之事。

”以上评价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

22.1919年8月,商务印刷馆出版了《新体国语教科书》,该书把生字单独列出并注音,练习有语言训练,课文材料非常口语化。

经教育部审定后,成为国民学校教科书。

这表明

A.文学革命推动了文化转型

B.民主和科学已成为社会共识

C.白话文运动深入社会底层

D.学校教育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23.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报刊和书籍中,有人把马克思译为“马客偲”“麦喀”等,把马克思主义称为“讲求安民新学”等。

这表明当时

A.马克思主义占据思想界主流

B.国人对马克思主义有所接触

C.向西方学习的发展态势减弱

D.各种新思想在中国同时存在

24.1924年孙中山在《建国纲领》中指出:

“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这表明他主张(  )

A.废除封建剥削B.解决民生问题

C.实行土地国有D.践行社会主义

25.25.1924年1月孙中山说:

“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

”又提出出民族主义主张:

“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是

A.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

B.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弱小民族

C.处理好国内民族关系,体现民族平等思想

D.反对帝国主义,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材料分析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前三代,吾无论矣。

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材料二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

……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

“《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不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材料三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影响巨大。

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总结性批判,开创了具有深刻而新颖的哲学观点、政治见解和批判、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思潮,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摘自岳麓版教材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2)依据材料二,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

并说明其理由。

(3)指出材料三中这种“进步思潮”有何意义?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

……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

——(德)利普斯《事物的起源》

材料二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三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

“中国在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了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但是他也指出:

“欧洲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与其相似的现代科学。

(1)根据材料一、二,谈谈四大发明是如何推动欧洲文明的发展的。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导致中国在16世纪后科技发展出现上述状况的主要历史原因有哪些?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海国图志》一书这样记述:

“……六十卷,何所据?

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

材料二“……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曾文正公全集》

材料三“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

”“……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四变法之本,在育人才;

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它们主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三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

材料三在学习外国问题上比材料二有什么进步?

(3)材料四所说的“变官制”是什么意思?

它和材料三中的哪一句意思相同?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

到了春秋,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本理论。

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大成,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民本思想体系。

此外,这一时期的儒家还提出了“与民同乐”“民事不可缓也”“取于民有制”“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民本思想。

——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

材料二梁启超在他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中提出政为民政、政以为民,他认为先民徒言“民为邦本,政在养民,而政之所从出,其权力乃在人民之外,此种无参政权的民本主义……是我国政治论之最大缺点”。

孙中山主张发扬光大中国传统重民思想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天下为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具有浓厚重民色彩思想十分称道,并按近代民主观念加以诠释,主张把政权公之于天下,让人民当家作主。

——摘编自韩丽雯《近代中国民本思想演变的机缘和桥梁》等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关注重点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孙中山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简要阐述他们的思想在实践中如何得以体现?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由题干中“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可知,这是强调教育公平,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招收不同身份的学生,使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使受教育者的范围得到扩大,体现出教育公平,故C正确;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温故知新是学习方法,即温习学过的知识,而得到新的理解,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当仁不让于师意为:

在“以仁为己任”而寻求真理的时候,凡是不合乎仁的,必须据理力争,就是有老师在面前,也决不能迁就退让,与教育公平无关,排除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结合所学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面的成就分析解答。

2.A

针对儒家区别等级名分、重义轻利的主张,墨家提出“兼相爱、交相利”,认为爱是相互的,利也是相互的,主张人与人之间应当和谐相处,没有等级区分。

故答案为A项。

B项是法家的观点,排除。

“非攻”、“尚贤”、“尚同”是反对战争,任人唯贤,国家统一的意思,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C项。

D项是儒家的观点,排除。

3.C

百家争鸣中各派别彼此吸收、融合,逐渐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定型,故C项符合题意。

题干“一个时代的思想不够活跃,创新就不可能有多大成就,社会发展的后劲就不会足。

”强调百家争鸣在思想方面对历史的影响,而不是经济,且“直接”用词错误,故A项排除。

“诸子百家”是百家争鸣的表现,故B项排除。

政治、经济大变动是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故D项排除。

4.C

天行有常,强调社会运行规律,故A项排除;

君权神授,强调了君权的至高无上地位,故B项排除;

天人感应思想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

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

据此可以看“天人感应”有“限君”的意图,故C项符合题意。

格物致知,属于理学探究理的方法,故D项排除。

5.B

朱熹这一做法是把理学融入实际的社会生活,是在实现理学的世俗化,B项符合题意。

这一做法是实现理学的世俗化而非确立理学的统治地位,选项A排除;

这一做法是实现理学的世俗化,“存天理,灭人欲”是理学的内容之一,选项C排除;

这一做法和传统儒学礼治思想是一致的,选项D排除。

6.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代以来传统社会道德败坏,宋明理学家提倡的修养论、认识论、境界论和功名论,其目的在于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故A项符合题意。

理学的统治地位得以确立是因为其符合统治阶级政治上的需要,不能成为宋明理学所倡导理论的根本出发点。

故B项错误。

提高个人修养是宋明理学的影响,不是宋明理学所倡导理论的根本出发点。

故C项错误。

“经世致用”的思想由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提出,与题干中“宋明理学家”不符,故D项排除。

7.A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可知符合南宋朱熹学说的“格物致知”观点,认为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故A项正确。

B项是陆九渊的主张;

CD项是王守仁的主张。

故选A。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格物致知

8.D

由“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得知他的思想核心是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故D项符合题意。

根据材料可知黄宗羲不主张建立一家之法,故A项排除。

法律一向是由人来决定的,故B项排除。

黄宗羲不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故C项排除。

9.D

依据所学可知,北宋的时候,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材料“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反映的就是活字印刷术,故D项符合题意。

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雕版印刷术在唐代出现,故C项排除。

10.C

材料《三体石经》使用先秦古文、小篆、隶书三种字体刻写,反映了我国古代汉字从先秦到秦汉时期演变的过程,故C项符合题意;

秦朝官方字体是小篆,但是民间很快出现更便于书写的隶书,汉朝时,隶书成为官方字体,因此先秦古文和小篆在三国时已经不使用,所以不是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故A项排除。

甲骨文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汉字成熟了,故B项排除。

统一文字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并不是三国时期,故D项排除。

11.B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反映了追求个人道德修养和崇高品质的观念,文人画本身就体现文人的气节精神。

故B项符合题意。

中国画从题材上可以分成若干画科,包括:

人物、山水、花鸟等等。

文人画是一种风格流派,指南宋末期到元明清兴起的士大夫阶层的绘画潮流,技法上以水墨为多,多借山水抒发个人感情。

故AC两项排除。

风俗画与文人画不同,体现商品经济的繁荣。

故D项排除。

12.C

本题考查古代文学体裁的变革。

13.A

根据所学可知,自宋代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逐渐平民化,世俗化和市民化。

故A项符合题意。

散曲、小说不是科举考试的内容,故B项排除。

古代文学的发展逐渐平民化,世俗化,不能说明文学作品的专业化水平降低,故C项排除。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主流表达形式的演变主要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是个性化的特征凸显,故D项排除。

14.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为中心,深刻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败和丑恶,符合现实主义风格文学的特点。

“原应叹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正体现了这一点,故C项符合题意。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红楼梦〉》创作风格与爱国主义没有关系,故A项排除。

“原应叹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是对于社会现实矛盾的揭露,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题干与浪漫主义无关,故B项排除。

现代主义是1890年-1950年间流行于欧美各国的一个国际文学思潮,《红楼梦》是明清小说,它的创作风格不可能是现代主义,故D项排除。

15.B

【解析】“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是强调文学的时代性,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材料不仅仅涉及宋元文学,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文学也是与时俱进的,古代文学也不是我国文学的顶峰,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是强调文学的时代性而非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B。

16.D

本题考查中国戏曲发展的相关知识。

关键是对“标志”的正确解读。

依据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创意来源于戏剧脸谱,故D正确。

“标志”并未体现篆刻、书法、绘画的特征,故ABC均不符合题干主旨。

17.A

从材料可以看出,魏源主张发展海军,认为掌握海权就能够达到“制夷”的目标,认为海洋对民族国家的稳定安全非常重要。

这是从海洋文明的角度来看待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

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发展新式海军,没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故B项排除。

魏源的思想一直停留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层面,没有上升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理论的层面。

故C项排除。

魏源思想在当时并没有起到彻底解放思想的作用,他不可能成功扭转中国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

18.D

崇洋媚外思想不是材料的主旨,故A项排除;

材料没有涉及到李鸿章,故B项排除。

根据材料“海军所有章程,除衣冠语言外,均当采用西法”得出只是海军方面赞扬西方体制,并不是各方面都赞扬西方体制,故C项错误;

材料“采择与中国合宜行从之,不合宜者去之。

”指的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而郑祖彝认为“万不得”如此,因为“盖去一不合宜,则生一私弊”,由此可知他认识到中体西用的弊端,故D项符合题意。

19.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中“其国大政事大征伐皆举国会议”和“君臣上下”可以看出该思想家主张保留君主但反对君主专制,故B项正确。

洋务派单纯学习西方技术而不改变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

革命派和激进派都主张民主共和政体,故C、D两项错误。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

顺乎世界的潮流·

维新变法思想

20.D

依据题干“维新派废除八股文一律改试策论”、“以后一切考试,取士均以讲求实学实政为主,不凭楷法(写字)好坏为取舍标准”可以看出维新派在文教方面除旧布新,故D项正确。

A项不是题干的主旨,应排除。

经世致用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

题干反映的是维新派在文教方面的改革,故C项错误。

21.C

题干中“礼教侍奉权力”的做法“被当成糟粕来排斥”,说明封建礼教遭到了批判,根据所学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可知,这是新文化运动时,激进派提出的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的体现,故选C。

22.A

【解析】由1919年8月,结合所学可知此时这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由“该书把生字单独列出并注音,练习有语言训练,课文材料非常口语化”结合所学可知文学革命的开展有利于文化的转型,故本题答案选A项。

B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民主与科学;

C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白话文运动;

D项与材料无关。

!

23.B

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在中国报刊和书籍中,有人把马克思译为“马客偲”、“麦喀”等,把马克思主义称为“讲求安民新学”,说明当时中国对马克思主义只是有所接触,并没有深刻认识,故B项正确。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没有占据思想界主流,故A项错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习西方态势增强,进入到学习制度阶段,故C项错误。

题干材料只涉及到马克思主义,没有涉及各种新思想,故D项错误。

24.B

“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均属于民生问题,所以材料表明了孙中山是主张解决民生问题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材料未体现出废除封建剥削方面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孙中山并不主张土地国有,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不会践行社会主义,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25.D

【解析】据材料“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观是反对帝国主义,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故D选项正确;

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属于旧三民主义,故A选项错误;

中华民族是弱小民族,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原因之一,故B选项错误;

C选项只反映了国内的民族关系,过于片面,故C选项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解题关键是提取关键材料信息“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结合题干的时间“1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