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xx规划区地质环境评估评估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4714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6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xx规划区地质环境评估评估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xx规划区地质环境评估评估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xx规划区地质环境评估评估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xx规划区地质环境评估评估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xx规划区地质环境评估评估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xx规划区地质环境评估评估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xx规划区地质环境评估评估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xx规划区地质环境评估评估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xx规划区地质环境评估评估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xx规划区地质环境评估评估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xx规划区地质环境评估评估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xx规划区地质环境评估评估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xx规划区地质环境评估评估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xx规划区地质环境评估评估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xx规划区地质环境评估评估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xx规划区地质环境评估评估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xx规划区地质环境评估评估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xx规划区地质环境评估评估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xx规划区地质环境评估评估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xx规划区地质环境评估评估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xx规划区地质环境评估评估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x

《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xx规划区地质环境评估评估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xx规划区地质环境评估评估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xx规划区地质环境评估评估报告书Word文件下载.docx

比例尺

1

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003-2/03、003-6/03地块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平面图

1:

500

2~7

2-1~2-7

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003-2/03、003-6/03地块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剖面图

附表

(1)斜(边)坡稳定性调查表(表1~表9)

(2)地质点调查表(表10)

附件

(1)单位资质证书

(2)项目负责人职称证书

(3)项目负责人地灾结业证书

(4)评估纲要

(5)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合同书、委托书、承诺书

(6)项目备案表

(7)现场照片

1前言

1.1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

受重庆北部新区土地储备整治中心委托,北京得一成利环境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对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003-2/03、003-6/03地块进行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本次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003-2/03、003-6/03地块的规划提供环境地质依据。

本次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主要任务为:

(1)全面收集、系统分析已有的地质资料;

(2)评估区内存在的不良地质现象种类、分布范围、规模、成因类型、稳定状态、影响因素及防治概况;

(3)评估区内存在的与地质环境有关的人类工程活动类型、强度、范围、历史、已造成的危害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4)评估区内斜(边)坡的稳定性、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

(5)结合工作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结构特征、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特点和地质灾害发育现状等,进行地质环境影响分级和分区评估,并提出用地规划建议。

1.2项目概况

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003-2/03、003-6/03地块规划区位于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镇,规划区2个地块之间距离约29m,为规划道路预留地,地块总面积69585.31m2,面积约104.38亩,该项目为集镇规划区,同时亦属城市总体规划区,规划用于商业、金融业和居住项目的建设。

各地块面积如下:

地块编号

地块面积(m2)

地块面积(亩)

备注

003-2/03

58158.29

87.24

022-8地块和022-9地块

为相邻两个地块

003-6/03

11427.02

17.14

003-2/03地块评估红线拐点坐标如下:

征地红线

拐点编号

坐标

X

Y

N1

77133.31

53690.92

N2

77312.65

53868.21

N3

77435.51

53706.91

N4

77432.97

53695.51

N5

77273.69

53526.39

N6

77233.08

53523.33

N7

77136.34

53606.53

003-2/03地块征地红线拐点坐标范围X:

77133.31~77435.51m;

Y:

53523.33~53868.21m。

003-6/03地块评估红线拐点坐标如下:

77391.18

53619.83

77448.88

53674.95

77591.83

53766.31

77601.43

53748.15

77599.70

53713.90

77532.62

53674.27

77506.05

53672.38

N8

77492.59

53645.68

N9

77428.10

53585.50

003-6/03地块征地红线拐点坐标范围X:

77391.18~77601.43m;

53585.50~53766.31m。

坐标系统为重庆市独立坐标系;

高程系统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

1.3前人研究程度

(1)1977~1980年,四川省地质局航空区域地质调查队五分队测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H-48-(23)重庆幅)》(1:

20万),评估区位于重庆幅中部,该地质图对区内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进行了详细划分。

(2)1976~1981年,四川省地质局南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进行的1:

20万水文地质普查(重庆幅)的水文地质资料:

(3)2011年3月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南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编制了《重庆市北部新区高新园区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报告(大竹林街道)》,报告对区内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论述,对区内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了详细地分区。

以上资料为评估区地层岩性的识别、地层分界,初步了解评估区地质灾害发育情况等提供了参考,为本次评估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4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1.4.1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范围及评估级别确定

本次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范围,依据其规划区范围、地质环境条件以及地质环境的影响范围进行确定,斜坡调查至坡顶,一般向规划区范围外延20~30m,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区面积约119332.94m2,即0.119km2。

2个地块评估范围面积如下:

地块面积(km2)

003-2/03、003-6/03

119332.94

0.119

003-2/03、003-6/03地块为相邻两个地块

003-2/03、003-6/03两个地块评估范围拐点坐标如下:

评估范围

77098.85

53687.85

77320.08

53918.62

77460.62

53724.71

77600.00

53807.50

77633.08

53755.28

77630.34

53695.99

77430.15

53548.75

77367.60

53593.95

77289.96

53488.16

N10

77220.73

53495.53

N11

77100.17

53601.64

003-2/03、003-6/03两个地块评估范围拐点坐标范围X:

77098.85~77633.08m;

53548.75~53918.62m。

本次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属集镇规划区,同时亦属城市总体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其评估级别为一级。

1.4.2评估依据及执行的技术标准

评估依据:

(1)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合同书、评估委托书;

(2)业主提供的003-2/03、003-6/03平面图(1:

500);

评估执行的技术标准:

(1)2010年9月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发布的《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规定》(试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8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试行)及其它相关规范、规程。

1.4.3评估工作手段及其质量

(1)完成工作量

我公司接到任务委托书后,于2012年3月1日组织精干专业技术力量进行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工作,并编制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纲要,然后根据《委托书》及《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规定》的要求进行了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工作。

并于3月2日结束野外地质调查测绘及资料收集工作,3月5日完成《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组团003-2/03、003-6/03地块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见表1。

表1完成实物工作量统计表

工作项目

单位

工作量

备注

500地质调查

km2

500地质剖面测制

m/条

1605.8/6

地质灾害调查

0.06

含水文、工程地质

观测路线长度

km

2

含评估区以外

观测点

5

斜(边)坡调查

8

评估区内

收集资料

(2)质量评述

本次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是在充分收集已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展开的,在野外调查工作中,对整个规划区域进行了拉网式调查,并重点调查了规划区内斜坡、沟谷、陡崖等地段。

对地质点以罗盘皮尺半仪器法并结合标准地形地物定点,详细描述点位、点性及特征,地质点的定点精度和布点密度符合现行有关规范要求;

对陡坡部位的裂隙作了重点调查,查明了裂隙的性质、规模、发育特征、对斜(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等。

以达到准确评价规划区范围的地质环境影响发生可能性的目的。

本次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采用甲方提供的1:

500地形图(重庆市独立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作为工作底图,其成图比例尺为1:

1000,剖面图比例尺1:

500。

本次工作根据规划区地质环境条件布设地质剖面后,工作方法采用穿越法辅以追索法进行剖面测量及地质填图,在地质填图过程中同时开展地质环境调查以及斜(边)坡及裂隙调查统计等工作。

本次调查工作了解了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并对规划区地质环境影响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了合理的地质环境影响分级和分区评价,满足了规范要求,完成了合同及委托书要求。

2自然地理概况

2.1位置与交通

拟建项目位于重庆市北部新区大竹林镇,评估区南侧为金开大道西段,交通条件较方便(见图2.1)。

图2.1-1评估区交通位置图

2.2气象水文

2.2.1气象

规划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春旱、夏热、秋雨绵绵、冬暖而多雾,无霜期长,雨量充沛的特点。

据重庆气象局1957~2008年资料,归纳引用如下:

----降雨量:

多年平均降雨量1100.00mm,降雨量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0%;

冬季雨量最少(12月至翌年2月),占全年降雨量的4.2%,月平均降雨量,1月份最少,为13.8mm,7月份最多,为186.5mm。

多年平均日最大降雨量113.6mm。

----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18.6℃,极端最低气温为-4.5℃(1961年1月17日),极端最高气温42.5℃(2006年8月29日)。

多年月平均值,1月份最低,平均气温7.0℃;

7月份最高,平均气温29.6℃。

----湿度:

相对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内分配以12月最大,为87%;

以8月份最小,为74%。

绝对湿度为7.5毫巴。

----霜冻期日期一般为10~20天,雾日数多达20~35天,日照数达1384.2~1542.8小时。

2.2.1水文

003-2/03地块内较大地表水体主要为东部鱼塘。

根据调查:

该塘宽约31.0~37.8m,面积约1960.24m,水面高程约200.05m,水深约2.0~3.0m,鱼塘常年有水,无渗漏现象。

003-6/03地块地表水为距规划区约300m西北部段嘉陵江,调查期间水位约165.6m,50年一遇洪水位为192.10m,自北向南流经规划区。

对规划区西北部局部低于50年一遇洪水位线的岩土体影响较大。

3地质环境

3.1地形地貌

调查评估区属剥蚀丘陵地貌类型。

最低点位于评估区003-6/03号地块西南侧,高程为187.92m;

最高点位于003-2/03地块西南侧,高程为230.16m,相对高差48.24m。

区域大部分地形较平缓,地形坡角小于15°

区域(地势平坦区)的面积约48149.35m2,占用地面积比例为69%;

地形坡角约为15°

~30°

区域(部分斜边坡区)的面积约19659.51m2,占用地面积比例为28%,地形坡角大于30°

区域(局部陡坎区)的面积约1776.45m2,占用地面积比例为3%。

评估区内岩土质挖方边坡和填方土质边坡高度分别详见下表3.1。

表3.1各地块地形地貌特征表

地块

编号

地形

总体

走向

坡角

(°

最高点高程

(m)

最低点高程(m)

相对

高差

人工填方

土质边坡高度(m)

东南高

西北低

2~28

平均22

230.16

西南侧

202.42

南西侧

27.74

4.6

西北高东南低总体平缓

2~11

平均9

197.34

中部

187.92

9.42

/

综上所述:

003-2/03地块地形地貌较复杂,003-6/03地块地形地貌简单。

3.2地质构造与地震

3.2.1地质构造

评估区位于龙王洞背斜南西翼(详见图3.2)。

图3.2评估区地质构造纲要图

评估区无断层通过,在评估区附近基岩出露处测得岩层产状为310°

∠9°

,岩体中发育有2组裂隙。

①组:

产状350°

∠70°

,裂面略微弯曲,延伸5~10m,间距1~2m,裂隙呈闭合状,结合程度差。

②组:

产状110°

∠65°

,裂面较平直,延伸4~8m,间距1~3m,呈闭合状,结合程度差。

评估区构造裂隙不发育,无断层通过,裂隙发育程度简单。

3.2.2贯通性结构面与斜(边)坡关系

003-2/03地块规划区岩层倾角平缓,岩层层面对斜(边)坡的影响小,贯通性结构面主要为岩层层面和岩土界面,评估区内岩层层面倾角9°

,岩土界面倾角一般3~14°

,局部岩土界面顺向不临空且倾角≥20°

,占规划区比例28.8%,因此,贯通性结构面与斜坡的关系为较复杂。

003-6/03地块规划区岩层层面倾角仅9°

,地形平缓无斜(边)坡,因此,贯通性结构面与斜坡的关系为简单。

综上所述:

003-2/03地块贯通性结构面与斜坡的关系为较复杂;

003-6/03地块贯通性结构面与斜坡的关系为简单。

3.2.3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0.1的规定,评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基本烈度VI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调查评估区地震条件属较复杂。

3.3地层岩性

评估区出露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泥岩、砂岩;

第四系土层有残坡积层(Q4el+dl)、人工填土层(Q4ml)和冲洪积层(Q4al+pl)。

3.3.1土层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

人工填土:

褐色、黄褐色,结构稍密~中密,堆填时间为3~5年不等。

主要由块碎石及粉质粘土组成,块碎石粒径1~600mm,含量20~60%不等。

分布于评估区废墟处,厚度一般0.5m~4.7m。

(2)残坡积层(Q4el+dl)

黄褐色、棕红色,呈可塑状。

厚度0.5~2.70m,主要分布于003-2/03地块内的耕地及稻田、荒地斜坡等地段。

(3)冲洪积层(Q4al+pl)

灰色、棕黄色,呈可塑状,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砂岩碎块石、卵石组成,经现场调查,003-6/03地块西北部评估区外两侧冲沟揭露土层显示冲洪积厚度约10~15m,平均12m。

3.3.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

(1)砂岩:

褐灰色、褐黄色,细粒结构,厚层状构造,分布于大部分评估区内,为评估区主要岩层。

(2)泥岩:

暗紫红色、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

分布于局部评估区内。

003-2/03地块岩土界面倾角3~14°

,占规划区比例28.8%。

003-2/03地块土层厚度0.50~4.7m,平均2.7m,岩层为中厚~厚层状,岩土层组合为二元组合;

003-6/03地块土层厚度10~15m,平均12m,岩层为中厚~厚层状,岩土层组合为二元组合.

003-2/03地块岩土性质较复杂,003-6/03地块岩土性质较复杂~复杂。

3.4水文地质条件

003-6/03、003-2/03地块地下水类型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

松散岩类孔隙水储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之中,粉质粘土和泥岩为相对隔水层,素填土及砂岩为含(透水)水层,以及受补给条件、储存条件及排水条件控制,一般地下水资源不甚丰富。

基岩风化裂隙水贮存于基岩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中,总体基岩裂隙水贫乏。

场地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但降水后绝大多数沿斜坡坡面及低洼处排出场外。

评估区范围内地下水较贫乏。

据本次地面调查,在评估区未发现泉、井出露。

003-2/03地块地表水主要为鱼塘,其面积小,水深较浅,无渗漏现象,对岩土体的影响小。

003-6/03地块地表水为距规划区约300m西北部段嘉陵江,调查期间水位约165.6m,三峡正常高蓄水后,坝前水回位182.6m,50年一遇洪水位为192.1m,自北向南流经规划区,流经区域占该区比例11%,因此地表水对该规划区岩土体的影响较大。

003-2/03地块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003-6/03地块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

3.5不良地质现象

据野外调查和收集已有资料知:

调查期间评估区内未见危岩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无地下采空区及地下洞室。

评估区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

3.6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情况

评估区以城镇建设、农业生产活动为主,无采矿活动及地下洞室工程等。

改变原有地形及斜坡而影响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主要是修建原居民房屋及环境道路形成的人工边坡及回填场平等。

经过调查,人工填土质边坡高3.2~4.6m。

评估区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不强烈。

3.7小结

1、003-2/03地块地形坡角2~28°

,平均坡角约22°

,地形地貌较复杂,岩层倾角平缓,无断层,裂隙不发育,岩体呈中厚~厚层状,岩性和土层组合为二元组合,土层厚0.50~4.7m(平均2.7m),岩土界面倾角3~14°

,占规划区比例28.8%,贯通性结构面与斜(边)坡关系较复杂,地表水、地下水对岩土体的影响小,地震基本烈度Ⅵ度。

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不强烈。

评估区未见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较复杂。

(表3.7-1)

表3.7-1003-2/03地块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表

判定因素

地质环境特征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

复杂

较复杂

简单

条件

地形坡角

 2~28°

平均约22°

自然陡坡高度(m)

岩坡

土坡

岩土

性质

土层厚度(m)

0.50~4.7,平均2.7

岩层厚度

中~厚层状

岩层或土层组合

二元组合

地质

构造

裂隙发育程度

主要裂隙2组,间距>

1m

贯通性结构面

与斜(边)坡关系

顺向不临空且倾角≥20°

,占规划区比例28.8%

地震基本烈度

Ⅵ度

水文及水文地质

地表水对岩土的影响

地下水对岩土体的影响

不良地质现象占征地面积的比例

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

边坡高度(m)

土质边坡

<

岩质边坡

洞顶围岩厚度与洞跨之比

采空区占征地面积比例%

综合确定地质环境复杂程度

2、003-6/03地块地形坡角2~11°

,平均坡角约9°

,地形地貌简单,岩层倾角平缓,无断层,裂隙不发育,岩体呈中厚~厚层状,岩性和土层组合为二元组合,土层厚10~15m(平均12m),贯通性结构面与斜(边)坡关系简单,地表水对岩土体的影响中等,地下水对岩土体的影响小,地震基本烈度Ⅵ度。

(表3.7-2)

表3.7-2003-6/03地块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表

 2~11,平均9°

10~15,平均12

外倾临空倾角<10°

中等

不良地质现象占征地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