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技师学院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492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技师学院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校技师学院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校技师学院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校技师学院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校技师学院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学校技师学院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学校技师学院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学校技师学院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学校技师学院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技师学院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学校技师学院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技师学院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校技师学院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已经结题的省级以上课题2个,已经申请立项的省级课题6个;

指导学生在省、市级技能竞赛中荣获省级团体奖13个、个人奖35人次,市级团体奖67个、个人奖208人次;

部分教师还参与编写并公开出版了《机械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就业指导》等5套专业和校本教材。

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校园占地面积6.83万平方米(其中老校区占地面积5.34万平方米,政府划拨公共实训基地占地面积1.4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2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6164.36万元,教学仪器设备总资产522.51万元,实训设备总值达2261.41万元,有较充足的教学、实习实验场所,各类实习实训设备设施配套齐全、性能优良、技术先进。

图书馆藏书5.8万余册,能满足学校师生对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的需求。

学校立足市场,面向社会,开设有数控加工(数控车工方向)、模具制造、计算机应用与维修、服装制作与营销等四个高级技工专业和机床切削加工(车工方向、铣工方向)、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通用电子设备制造与维修方向)、酒店服务与旅游(酒店服务方向)、会计等六个中级技工专业,形成了开放灵活的专业结构体系。

其中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为国家重点建设专业,机床切削加工(车工方向)专业被评定为省级示范专业,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被评定为省重点建设专业。

二、办学特色鲜明

一是推行“项目式”教学。

为加强学生技能训练,学校在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推行“项目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将技术产品作为项目,由教师先确定项目内容、任务要求、工作计划,充分考虑到在教学过程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学生对项目的承受能力,再把学生引入到项目工作中,教师退居到次要的位置,由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教师在项目结束后再和学生一道完成检查评估、总结归档和结果应用等各个环节。

这样既充分发挥学校设备的优势,定时定量完成专业技能培训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

二是推行“分层次”教学。

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存在着个体差异。

为使学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校在文科类专业推行“分层次”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和能力水平,实施分步教学、因材施教,能力较强、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学快一点,学深一点;

能力弱一些、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可以学慢一点,学浅一点。

教师进行分层指导,分层检测和评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训练内容,不同的教学训练手段,在原有基础上达到不同的收获。

三是积极开展“模块化”、“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

围绕我国新型工业化对技能人才的要求,全国已经有第一批学校启动了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学校自我加压,在机械类专业启动“模块化”、“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突出现场教学和技能培训,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机械加工技术的车、钳、铣等实际岗位的工作程序为主线,建立具体“任务模块”,并以此探索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努力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四是推行“五统一”实训法。

学校在数控加工(车工方向)专业推出“五统一”实训法,即在实训过程中,统一课题、统一材料、统一工具、统一程序、统一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推动了实训质量的提升。

鲜明的办学特色,也带来了学校技能教育质量的提升。

在近几年各种省、市学生技能竞赛中,学校共获得省级团体奖13个、个人奖35人次,市级团体奖67个、个人奖208人次。

2009年7月,我校学生潘胜光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并获得车工专业个人三等奖。

三、注重校企合作

一是企业参与专业建设。

学校成立了有行业主管、企业负责人参加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专家咨询委员会,指导学校专业设置;

成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特邀江苏昆山恒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富士康鸿准精密模具(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奥林巴斯工业有限公司、新余市亨泰服饰有限公司等省内外知名企业的专家和一线技术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旨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审定专业教学计划,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同时,学校每年都会安排部分专业教师参加相关企业的学习和培训。

学校还先后与江西信达长林机械有限公司、江西蓝天宇家纺用品有限公司等十几家企业签署协议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二是开设企业冠名教学班级。

近年来,学校加强了校企合作办学力度,先后与“奥林巴斯”、“富士康鸿准”、“中山佳能”、“昆山恒源”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在校开设了“奥林巴斯”、“鸿准”等企业冠名教学班,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和方案,进行“订单式”教学培养,突出了市场化办学特色。

三是学校为企业服务。

学校依托专业师资和实训设备资源,先后为江西信达长林机械有限公司、江苏昆山恒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江西赛维LDK省内外多家企业做过技术指导、职业培训,提供技术服务。

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老师还参与了江西信达长林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其中光学镜片精磨定厚度自动控制系统、定厚度控制球心型高速精磨抛光机等专利被企业采用并得到了良好评价。

四是推行带薪“顶岗实习”。

学校积极开展带薪“顶岗实习”。

所谓带薪“顶岗实习”,即学生在校学习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后,学校把学生送到用工企业实习锻炼,实习期一般为6-8个月;

在实习期间学生可以享受到一定的工资待遇,实习期满后返校继续学习。

这种做法不仅可为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也能为其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校通过与原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驻外办事处合作,连续输送了5批共计400余人赴深圳爱普生技术有限公司带薪“顶岗实习”。

四、强化内部管理

一是加强领导班子队伍建设。

校领导班子成员共7人,均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职称,中级工以上职业资格(其中技师以上职业资格2人),从事技工教育的工龄人均达16年,比较熟悉技工教育的规律,有办一流技工院校的强烈愿望。

多年来,学校以建设一支“讲团结、负责任、有作为”的管理团队为目标,以开展“管理创新年”、“质量提升年”等主题活动为途径,加强了学校领导班子的思想和作风建设。

通过活动,提高了认识、查找了不足,及时解决了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班子成员的管理能力、执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是改革内部管理体制。

学校实行全员聘任制,实现目标管理,教职工进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

实行绩效工资制,充分体现按劳分配、优绩优酬的原则;

积极推进人事代理制度,在人员引进和调入问题上打破“铁饭碗”;

建立校务公开制度,重大决策必须经职代会,促进了学校校风、党风建设;

设立学生宿管中心,强化学生宿舍管理;

建立警民共建点和校园巡逻队,保障了校园平安稳定;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通过日常巡查、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一系列环节,将质管理念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学校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三是加强教学管理。

学校参照部颁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新余市技工学校实施性教学计划》、《新余市技工学校实施性教学大纲》。

学校根据技工教育的办学特点和社会需求,紧紧围绕“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反馈信息设置课程,不断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内容及时充实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不断调整专业、文化课程比重和文化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能及时跟上市场需求。

学校还注重发挥教学管理制度的作用,通过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特别是《教学过程控制程序》、《学生毕业管理控制程序》、《教学质量评价控制程序》、《实验、实训规范指导书》、《考试控制程序》等规章制度的实施,将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相结合,使教学实施过程、班级教学管理、学生奖惩、教师考核等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此外,学校还通过开展富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室的教学与研究职能;

通过组织课前、课堂、课后各项检查评比活动,充分发挥教务处的检查协调职能;

通过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监督反馈职能,严把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考核等教学管理环节,扎实有效地推进常规管理工作。

四是创建德育品牌。

学校本着为学生成人负责、为学生成才负责、为学生前途负责的原则,把学生的“成人教育”放在首位,逐步形成德育品牌。

通过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从校长到班主任坚持24小时值班制,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全过程管理;

为了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还专设“心理咨询室”,对问题学生进行疏导;

通过开展“创建文明校园”、“养成教育月”和“养成、荣辱观、法制、择业、诚信与感恩”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建立班主任选聘制、班主任工作例会制,利用召开主题班会、国旗下的讲话、开展读书活动、开办潜能生培训班、定期评选“流动红旗”和“优秀学生”、组织新生军训等形式,强化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以技能竞赛、思想教育、创业实践活动和各种文体活动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

开展与“问题学生”结对帮扶活动,由校领导、中层干部、党员、处室人员组成一支梯队式管理队伍,下到各班级协助班主任进行重点帮扶教育。

五、优化内涵建设

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近三年来,学校共引进11名大学毕业生充实专业教师队伍;

向社会公开招考27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的专业教师,向企业聘请14名生产一线技术骨干担任学校兼职教师,提升专业教师的技能教学能力;

通过制订教师进修计划,选送一批教师到职业院校或研究机构的对口专业进修或攻读学位,近三年有205人次到职业院校或研究机构的对口专业进修培训,其中国家级培训14人次,省级培训66人次,其他培训125人次;

通过制定《实习教师下厂实践制度》,分批分段安排实习教师下厂参加生产实践,学校专业教师84.5%参加了下厂实践活动。

二是加强校园基本建设。

近几年,学校加大了校园基本建设力度。

目前,学校校园占地6.83万平方米(其中老校区占地面积5.34万平方米,政府划拨公共实训基地占地面积1.49万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5.26万平方米,其中实习、实验场所建筑面积1.51万平方米,办公室建筑面积2524.63平方米,图书阅览室建筑面积1580.26平方米,校内食堂(兼礼堂)建筑面积2124.09平方米,学生公寓等其他建筑面积2.33万平方米。

学校校园绿化面积为29670平方米,绿地率为43.47%,2008年被评为新余市园林化单位。

校园的基础建设,可以满足现有在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

学校还在江西省职业教育城园区(新余)内新征用地326多亩,规划建设集教学、实训、科研、运动、生活为一体,功能基本齐备的新校区。

新校区基础设施工程分二期,在两年时间内完成硬软件各项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建设在2011年12月前完成,基本满足在校生6000人的正常教学生活需要。

目前,新校区的筹建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土地征用的各项手续,校园总体规划和单体建筑规划也已经基本就绪。

三是改善教学实训条件。

根据专业特点和现有教学设备情况,学校加大投资力度,近几年,投资1200余万元,新建了实训楼,购置了数控机床、电子实训设备、计算机;

添置了图书、报刊、杂志。

目前,学校图书馆拥有藏书5.8万余册,报刊、杂志120多种,教学仪器设备总资产522.51万元,实习实验设备总资产2261.41万元。

校内实习场所主要实习设备、设施配套齐全,并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六、抓好各类培训

技工教育的最终使命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近几年来,学校把非学历教育也提到工作重点上来。

学校适应企业、农村的培训需求,采取校内办班与送教上门相结合、岗前培训与岗中、岗后培训相结合、技术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形式,逐步形成了学校、企业、行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的职业培训格局。

一是设立职业资格鉴定机构。

学校2009年前委托新余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2009年学校被新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设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操作技能的培训,强化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所有在校学生,在毕业之前均由学校统一组织,参加由劳动等相关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等级考试,在校生中,97.18%取得了相应的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二是强化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

学校依托全国数控技术紧缺型人才培训培养基地和全省高技能青年人才培养基地两个平台,不断强化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

充分发挥两大人才基地的作用,努力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

充分利用现有实习实训条件,圆满完成了每年省里下达的培训计划;

充分动员学校应、历届毕业生参加岗前培训和劳动预备制培训,努力招收社会青年和企业技工参加再就业培训和在职培训,缓解学校招生压力。

近三年学校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共计5915人次,平均每年培训1972人次,其中高级技工及以上培训人数为1789人,平均每年培训596人次。

三是做好成人教育培训。

学校不断强化与省内外各级高校的合作,做大成人教育培训,拓宽学校办学领域;

在巩固现有的合作,不断提升学校成人教育培训水平与质量;

与西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积极扩大合作面和合作领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生源提升学历的需要;

强化服务意识,确保服务质量,形成具有技工教育特色的成人教育培训品牌;

不断总结成人教育培训好的经验和做法,为学校提升办学层次提供参考。

七、办学业绩和社会评价

1、近三年学历教育招生情况

学校依托国家近几年对技工教育的扶持政策,充分发扬学校“五千四万一百”(走千山万水、进千家万户、道千言万语、吃千辛万苦、想千方百计)的招生精神,在策划招生方案、组建招生队伍、开展招生宣传、组织新生随到随学等各个方面强化工作力度,提升服务质量,近三年来招生工作成效显著。

学校2008年招生775人,其中高级技工专业招生255人;

2009年招生783人,其中高级技工招生294人,2010年招生809人,其中高级技工招生281人。

截止2010年底,学校学历教育在校生2336人,其中高级技工专业在校生817人。

2、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

学校非常重视在校学生毕业后的推荐就业工作,与沿海发达地区和本地工业园区的一些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劳务输出和就业信息网络,加强了校企合作办学。

目前,学校已为社会输送了各类中高级技能型应用人才25000余名,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近3年,学校各专业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7.59%,满意率达88.20%,赢得了学生、家长、社会的广泛赞誉,社会反映良好。

3、近三年单招高考录取情况

学校通过“文化理论+技能实训”的教学实践,从全校各专业挑选优质生源,组建特色高考班,单招高考成绩一年一个台阶。

2008年,学生考取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52人,其中本科36人,专科16人;

2009年考取70人,其中本科50人,专科20人;

2010年考取68人,其中本科45人,专科23人。

截至2010年,学校已经输送了近500学生到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继续深造,占全省录取人数的95%以上。

4、学校荣誉和社会评价

学校2003年被评为“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

2004年被列为“全国数控技术紧缺型人才培训培养基地”,同年被评定为“江西省重点技工学校”;

2006年被认定为全国百所职业院校半工半读试点学校;

2010年被评定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

截止2010年,学校已经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西省技工院校先进单位”。

八、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学校近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高级技工学校标准和申办条件,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学校咨询机构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常设专业外涉及不多;

部分实习实训设备设施未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学生参与企业解决生产难题和技术革新、项目攻关方面还有所欠缺,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加强等。

今后,学校将以申办高级技工学校为契机,紧紧围绕“提高质量、提升层次、强化特色”的办学方针,在积极融入江西省职业教育园区、打造新校园的同时,充分发挥技工传统和优势,在校企合作、师资培训、实训条件改善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内涵建设,强化质量管理,为打造合格的高级技工学校而努力奋斗。

 

新余市技工学校

二〇一一年七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