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44497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2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B、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C、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D、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答案】D

  【解析】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划分: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也成正规课程,指学校所开设的所有课程,或者说在课程表上应该体现的课程。

隐性课程也叫潜在课程,无形课程或隐蔽课程,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具体学习环境中所获得的“计划外”的知识、观念、情感等,不是课程计划中所预期的东西。

故选D。

  5、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

这表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

  B、依附性

  C、时代性

  D、独立性

  【解析】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说明教育是随着社会产生和发展的,体现了教育的永恒性。

  6、《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终身学习”的具体要求不包括()。

  A、拓宽知识视野

  B、更新知识结构

  C、勇于探索创新

  D、乐于廉洁从教

  【解析】终身学习是指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7、20世纪70年代中期,()作为教师在职培训的新概念与新策略,最先在英美等国产生的教育新思潮。

  A、学前教育

  B、终身教育

  C、继续教育

  D、校本教师培训

  【解析】终身教育是教师在职培训的新概念与新策略。

  8、()中关于教师素质的规定是制定和执行教师素质要求的根本依据。

  A、《教师法》

  B、《高等教育法》

  C、《义务教育法》

  D、《教育法》

  【解析】制定和执行教师素质要求的根本依据是《教师法》,这部法律的基本精神是用法律来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

加强教师队伍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优化和提高。

  9、下列不属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的是()。

  A、互访

  B、校外指导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解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互访、家长会、家长委员会与家长学校等。

B项校外指导不属于学校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

  1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实践锻炼法

  C、榜样示范法

  D、陶冶教育法

  【解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是桃树李树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小路。

教师只要能够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为人诚恳,就会获得学生的信任与爱戴,体现了德育的榜样示范法。

  11、注重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解析】拓展型课程重点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和视野,发展学生的特殊能力。

  12、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的()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A、《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民主主义与教育》

  【解析】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考生要注意的是,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标志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3、对于学生来说,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课堂活动

  D、社交活动

  【解析】教学活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14、教育行政处罚执法人员正确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正确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给予警告处罚的,可以适用()程序。

  A、简易程序

  B、复杂程序

  C、一般程序

  D、听政程序

  《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规定,教育行政处罚执法人员正确公民处以50元以下,正确法人或其它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给予警告处罚的,可以适用简单程序,当场做出处罚决定,但应报所属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15、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属于()。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解析】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

它伴随品德认识而产生发展并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判断积极或消极情绪体验好坏的标准,是看它跟何种品德认识相联系以及它在"

长善救失"

中的地位和作用。

  16、人际交往过程中会把自己的认识、情感、意志等特征强加在他人身上,以己度人。

其中涉及的主要心理概念是()。

  A、第一印象

  B、光环效应

  C、定势

  D、投射

  【解析】用自己的想法来揣度别人属于投射。

  17、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指的是()。

  A、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生活中心

  B、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实践中心

  C、教师中心,实践中心,生活中心

  D、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

  【解析】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是指:

  “教师中心”

  “课堂中心”

  “教材中心”。

  18、以下选项中,属于心智技能特点的是()。

  A、对象客观性

  B、执行内潜性

  C、操作外显性

  D、结构展开性

  【解析】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①对象具有观念性;

②执行具有内潜性;

③结构具有简缩性。

  19、以下选项中,属于心智技能特点的是()。

  20、下列表述中最合适的是()。

  A、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作用

  B、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在相同教育条件下起决定作用

  C、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D、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没有影响作用

  【解析】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能起决定作用,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必须在一定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才能转为现实性。

  21、通常所说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运用在教育中是强调()。

  A、因材施教原则

  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针对不同个体,要施以不同的教育,体现出因材施教的原则。

  22、班主任张老师决定,凡是考试成绩前三名的学生可以免除班级卫生义务。

张老师的做法()。

  A、不利于学生品德的形成

  B、有利于班级管理创新

  C、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

  D、不利于学生平均发展

  【解析】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张老师只关注学生的成绩,没有注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积极为班集体服务的主人翁意识,不利于学生品德的养成。

  23、以下不属于教育评价作用的是()。

  A、发展作用

  B、诊断作用

  C、激励作用

  D、导向作用

  【解析】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6主要具有导向、诊断、鉴别和激励作用。

  24、《教师法》规定,建立正常晋级()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A、增发奖金

  B、增加福利

  C、薪水持平

  D、增薪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25、我国古代思想家董仲舒从神学化的思想体系出发,提出了“性三品”说。

他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即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

主要强调的是()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A、环境

  B、意识

  C、遗传

  D、教育

  【解析】董仲舒的“性三品”说主要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26、()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A、微格教学

  B、角色扮演

  C、介入教学

  D、录音训练

  【解析】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27、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属于()。

  A、童年期

  B、少年期

  C、学龄中期

  D、学龄晚期

  【解析】童年期是指6周岁、7周岁~11周岁、12周岁。

  28、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指的是()。

  29、班主任的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

  A、50%

  B、80%

  C、100%

  D、150%

  【解析】根据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十四条规定:

  “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

各地要合理安排班主任的课时工作量,确保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30、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A、课程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

  【解析】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

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其中,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课程设置。

  31、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是()。

  A、命题

  B、图式

  C、产生式

  D、故事脚本

  【解析】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是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

  32、孔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止”,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

  A、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

  B、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

  C、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

  D、教师自己以身作则,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解析】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故教师时刻要做到为人师表。

  33、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规定。

  A、国务院

  B、国家教育部

  C、省教育行政机关

  D、地方教育行政机构

  【解析】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是由国务院规定的。

  34、学生认为外表有魅力的老师教学能力强,这一现象是()。

  A、宽大效应

  B、首因效应

  C、近因效应

  D、晕轮效应

  【解析】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学生对外表有魅力的老师有好感之后又推论出其教学能力强,故此现象属于晕轮效应。

  35、关于“教材”,表达适当的选项是()。

  A、学校教学的唯一依据

  B、教师教学用书

  C、学生学习的客体和目的

  D、落实课程标准的媒介

  【解析】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教材可以是印刷品(包括教科书、补充读物、图表等),也可以是声像制品(包括幻灯片、影视、磁盘、光盘等)。

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A项教材是学校教学的重要标准而不是唯一标准,C项教材可以是学

  36、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黄炎培

  C、蔡元培

  D、杨贤江

  【解析】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

  37、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解析】学生品德形成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其中道德认识是基础,道德情感是内在动力,道德意志是精神力量,道德行为是衡量学生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故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是道德认识。

  38、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稈、拓展型课程、研究别课程这是从()角度划分的。

  A、课程制定者或者管理制度

  B、课程的功能

  C、课程的组织核心

  D、课程的任务

  【解析】根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塑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39、人口学家研究发现,人们的受教育程度与生育欲望的关系是()。

  A、正比

  B、反比

  C、持平

  D、没有关系

  【解析】人口学家研究发现,人们的受教育程度与生育欲望呈反比,即人口的文化教育程度越高,生育欲望越低,社会的人口出生率就低。

  40、下列属于可控的、内部的、不稳定的归因因素是()。

  A、努力

  B、能力

  C、工作难度

  D、运气

  【答案】A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其中努力是唯一一个可控制的因素,努力是可控不稳定内部因素。

  41、下列对教育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B、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C、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社会化的过程

  D、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决定因素

  【解析】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生产力的发展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而不是教育。

  42、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也存在于动物界的教育起源说是()。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解析】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提出了“生物起源说”,在其所著《动物界的教育》一书中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起源于一般的生物活动。

  43、晓东在记忆英文单词时,如果不对其加以复述,这个单词在他头脑中只能保持几十秒。

这种记忆现象是()。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内隐记忆

  【解析】短时记忆的时间一般是30秒左右,通常不会超过一分钟。

题目中单词在晓东的头脑中存储了几十秒,属于短时记忆。

  44、以下跟教师道德修养无关的是()。

  A、“学而不厌,海人不倦”

  B、“立志乐道,甘于奉献”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以身作则,反躬自省”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一种教学方法,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无关。

  45、学生在写记叙文之前在头脑中构思所要描述的场景。

这属于()。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解析】有意想象,又叫随意想象,是在刺激物的影响下,依据一定的目的而进行想象的过程。

有意想象是一种富于主动性、有一定程度自觉性和计划性的想象。

  46、奥苏伯尔对学习进行了分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和()。

  A、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

  B、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C、连锁学习与辨别学习

  D、信号学习与概念学习

  【解析】奥苏伯尔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

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据此可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另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据此可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4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A、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以上都对

  【解析】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48、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

  A、思维品质

  B、学习内容

  C、学习结果

  D、知识技能

  【解析】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49、“既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又追求教育的自由化”体现教育特点是()。

  A、教育全民化

  B、教育终身化

  C、教育多元化

  D、教育民主化

  【解析】教育的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

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50、“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哪种特点作了最好的诠释?

()

  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的意思是人的内心世界各不相同,就好像他们的面貌各不相同一样。

体现的是人格的独特性。

  51、在以下表述中,能够体现出依据个体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是()。

  A、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但不能使学生感到压抑

  B、教师要到学生实在无法想明白的时候再启发他

  C、只读书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D、教师不传授超出学生接受能力的知识

  【解析】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山简单到复杂、出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教育要遵循这种顺序性,不传授超出学生接受能力的知识。

  52、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

  A、环境、知识、技能

  B、知识、能力、技能

  C、智力、思维、能力

  D、环境、智力、个性

  【解析】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

  

(1)环境;

  

(2)智力;

  (3)个性。

  53、()是根据党或国家的总政策、总任务而制定的,体现了政党或国家对一定历史时期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A、教育政策

  B、教育法规

  C、教育方针

  D、教育路线

  【解析】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

  5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对教师考核的内容不包括()。

  A、工作态度

  B、学生意见

  C、工作成绩

  D、业务水平

  【解析】根据《教师法》规定,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

  55、教师中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going”的“ing”在教学生学习“playing”

  “coming”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解释这种学习现象的是()。

  A、共同要素说

  B、形式训练说

  C、概括化理论

  D、实质训练说

  【解析】going,playing,coming都存在共同成分“ing”,因此,题干中的现象可以用共同要素说加以解释。

  56、某小学同一备课组的老师,既是合作者、朋友,又是竞争的对手、敌人。

平时嘻嘻哈哈,天空海阔,一旦到了月考,立马就成了乌眼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