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练习单元过关检测卷三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4994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练习单元过关检测卷三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练习单元过关检测卷三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练习单元过关检测卷三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练习单元过关检测卷三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练习单元过关检测卷三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练习单元过关检测卷三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练习单元过关检测卷三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练习单元过关检测卷三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练习单元过关检测卷三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练习单元过关检测卷三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练习单元过关检测卷三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练习单元过关检测卷三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练习单元过关检测卷三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练习单元过关检测卷三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练习单元过关检测卷三Word下载.docx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练习单元过关检测卷三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练习单元过关检测卷三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练习单元过关检测卷三Word下载.docx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其:

语气副词,表推测语气

D.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以:

连词,表目的

C项,其:

语气副词,表反问语气。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B.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C.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3000多元。

D.那跳跃着鸣禽的绿林,树上缠绕着藤蔓的绿叶,以及时隐时现的山岚雾霭,把我整个心灵都吸引了过去。

A项,“生物入侵就是指……物种”搭配不当;

B项,成分残缺,应在“攀升”后加“……的现象”;

C项,搭配不当,“赔偿”不能搭配“诉讼费”。

D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那种出于公心,敢于仗义执言的人,即使有些缺点,我以为也不可与那种少说为佳、明哲保身的“好好先生”同日而语!

B.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

C.他的讲演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事业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热烈。

D.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A项,同日而语:

把两件事或两种情况拿到一起来谈论。

B项,不假思索:

形容做事说话迅速,也可指不动脑经;

C项:

居高临下:

形容处于有利地位。

D项,笔走龙蛇: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A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字不苟的精读和略观大意的泛读,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

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句谋篇的问题也大致类此。

①写文章的时候,想到一个意思而找不出一个合适的词来表达,

②精读就是全面、细致、透彻的理解。

③或者找到一个词而用得不对

④读懂了,读熟了,文章里的东西——语言的应用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知识,才能真正为自己所有,

⑤往往是由于读书遇见这个词的时候没有充分理解。

⑥精读恐怕应该列为主要方面,而泛读则是辅助的。

A.⑥②④①③⑤B.②④①③⑤⑥

C.①③④②⑤⑥D.⑥②①③④⑤

⑥为主句,②是对⑥的阐述,④讲精读的意义,①③⑤再从反面说明,其中①③并列举例,⑤讲原因。

6.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使用的一项是(  )

A.先生所垂询的问题,已在信中分条奉复,算是抛砖引玉。

B.希望您能拨冗莅临,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指导。

C.老师您教坛耕耘几十年,桃李满天下,这位高足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D.拙笔是谦称自己的笔;

拙作是谦称自己的文章。

D项,拙作是指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

二、本大题8小题,共31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

(18分)

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少弟也,幼有业尚①。

除著作郎,不就。

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

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

与从弟球俱诣高祖,时谢晦在坐,高祖曰:

“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

”昙首答曰:

“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

”晦曰:

“仁者果有勇。

”高祖悦。

行至彭城,高祖大会戏马台,豫坐者皆赋诗;

昙首文先成,高祖览读,因问弘曰:

“卿弟何如卿?

”弘答曰:

“若但如民,门户何寄?

”高祖大笑。

昙首有识局智度,喜愠不见于色,闺门之内,雍雍如也。

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

太祖为冠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为府功曹。

太祖镇江陵,自功曹为长史,随府转镇西长史。

高祖甚知之,谓太祖曰:

“王昙首,沉毅有器度,宰相才也,汝每事咨之。

及太祖即位,以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昙首之力也。

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

“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

”时封诏已成,出以示昙首,昙首曰:

“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

臣等虽得仰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

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②何?

”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

时兄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

彭城王义康与弘并录,意常怏怏,又欲得扬州,形于辞旨。

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

昙首固乞吴郡,太祖曰:

“岂有欲建大厦而遗其栋梁者哉?

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者,此处非卿而谁?

亦何吴郡之有?

”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

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康,义康乃悦。

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王家欲衰贤者先殒上曰直是我家衰耳。

(节选自《宋书·

王昙首传》)

注:

①业尚:

学业品德。

②直史:

秉笔直书的史官。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除著作郎,不就             就:

赴任

B.豫坐者皆赋诗豫:

预先

C.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衅:

祸患

D.岂有欲建大厦而遗其栋梁者哉遗:

舍弃

B项,豫:

参与。

B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义康乃悦

B.高祖览读,因问弘曰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

C.喜愠不见于色形于辞旨

D.时封诏已成,出以示昙首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

A项,副词,竟/副词,才。

B项,连词,于是/介词,乘、借。

C项,都是“介词,在”。

D项,连词,表目的/连词,表原因。

9.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是一项是(  )(3分)

A.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王家欲衰/贤者先殒/上曰/直是我家衰耳

B.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王家欲衰贤者先殒/上曰/直是/我家衰耳

C.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王家欲衰贤者先殒/上曰/直是/我家衰耳

D.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王家欲衰/贤者先殒/上曰/直是我家衰耳

D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昙首自幼很有才学,在高祖一次设宴上,宾客们即席赋诗,王昙首才思敏捷,率先完成了诗作,高祖阅览后,很是高兴。

B.宋高祖十分赏识王昙首,认为他沉稳坚毅、有识见、有器度,是宰相之才,更叮嘱宋太祖日后遇事要多听取王昙首的意见。

C.王昙首在平定内乱中立下大功,太祖认为,如果没有王昙首兄弟俩,自己就不会有今天的皇位。

于是便下诏封赏了王昙首。

D.王昙首为了消除彭城王义康的不满,一再请求到吴郡任职,但未获准;

于是又劝说兄长王弘将府中一半兵力分给了彭城王。

C项,只是“封诏已成”,并未“下诏”;

文中是“封事遂寝”,可见最终也没有封赏成。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

①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

①他(昙首)自己手不拿金器玉器,家里的女眷也不准拿金玉做饰物、玩物,如果不是从俸禄、赏赐得到的,他绝不从别人那里收取一分一毫东西(他绝不收取别人一分一毫的东西)。

(第一分句补回主语“他”得1分,第二分句补上“拿金玉”得1分,第三、四分句大意,1分)

②陛下虽然想偏袒我(微臣),但是怎样面对秉笔直书的史官呢(但是面对梗直的史官又怎么办呢)?

(“私”1分,“当”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王弘最小的弟弟,年轻时就有学问和美德。

被授予著作郎,却不赴任。

兄弟分割家产时,昙首只拿图书而已。

被征召为琅邪王大司马的属员,跟从大司马修复洛阳园陵。

一次,与堂弟王球一同拜见高祖,当时谢晦坐在高祖旁边,高祖说:

“这个人既是贵族,品德又为人称颂,却能够在军营里委屈自己的志向。

”昙首回答说:

“跟从了神明英武之师,自然就使得懦弱的人树立志向。

”谢晦说:

“仁慈的人果真有勇气啊。

”高祖听了很高兴。

来到彭城,高祖在戏马台大会宾客,参加宴会的人都赋写诗作;

昙首最先写好,高祖看完后,便问王弘:

“你的弟弟与你相比怎么样?

”王弘回答说:

“如果他只像平民百姓那样,家里又怎能让他住下?

昙首有识见器度,喜、怒不表现在脸上,家庭和和睦睦。

他自己手里不拿金器、玉器,家里的女眷也不准拿金玉作饰物和玩物,如果不是从俸禄和赏赐得到的,绝不从别人那里接受一丝一毫的东西。

太祖任冠军将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任命昙首为府功曹。

太祖镇守江陵,昙首由功曹升任为长史,又随府调任镇西长史。

高祖非常赏识他,对太祖说:

“王昙首沉稳坚毅,有识见,有器度,是宰相之才,你遇事都应该同他商量。

等到太祖即位,任命昙首为侍中,诛除徐羡之等人,以及讨平谢晦叛乱,有赖昙首之力。

谢晦被平定后,太祖想要封赏昙首等人,正赶上宴会聚集,太祖举杯劝酒,乘机抚着御座说:

“如果没有您兄弟二人,就不会有我今天这个御座。

”当时封赏的诏书已经写成,太祖拿出来给昙首看,昙首说:

“近日的事情,叛乱将要形成,由于陛下英明快速决断,所以罪人才被诛杀。

我等虽然得以仰借天光,报效微薄之力,怎么可以趁国家发生灾难之时,来牟取自己的宠幸呢?

陛下虽然想偏爱我,但是面对秉笔直书的史臣又该怎么办呢?

”太祖始终不能改变昙首的想法,因此封赏的事也就搁置了。

当时王昙首的兄长王弘担任尚书,又是扬州刺使,昙首被皇上宠爱信任,在两宫任职。

彭城王义康与王弘一起任职,心里常常怏怏不乐,他又想得到扬州刺史的职位,在言语上也表露了出来。

因为昙首在朝中任职,义康担心他分了自己的权力和职位,更加不高兴。

昙首一再请求太祖让他到吴郡任职,太祖说:

“哪有想要建造大厦却舍弃栋梁的?

你的兄长接连多次称自己有病,坚持要辞去扬州刺使的官职,我如果同意了他的请求,那么这个职位不是您来接任又有谁能接任呢?

哪有让你到吴郡任职的道理呢?

”当时王弘长期生病,多次请求辞职,太祖不答应。

昙首于是劝说王弘分出府中一半的兵力给义康,义康才高兴起来。

元嘉七年,昙首去世。

太祖为他的死而悲恸,中书舍人周纠在一旁侍侯,说:

“王家将要衰败,所以贤能的人先陨落。

”太祖说:

“这简直就是我皇家的衰败啊。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13题。

(7分)

郑 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12.这首诗歌中“湿”“满”用得很好,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湿”字描写菊花花瓣缀满露珠,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的神态。

“满”字形象贴切,表现出菊花幽幽清香。

一“湿”一“满”写出了菊花高洁的神韵风采。

(分析“湿”“满”各1分,总写菊花特点1分)

13.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对本诗主旨的理解。

(4分)

前两句从不同的人对菊的不同态度,初步点出菊的高洁,后两句以对比手法写池岸边的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

全诗以菊花喻人,赋予菊花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

(结合诗句分析2分,“高洁”品质的概括2分)

(三)默写(6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6分,任选3题)

(1)不违农时,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2)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3)是故无贵无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4)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

(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

(3)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4)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小题。

大学的三种精神

①青年来到大学,不是为了学习怎样成为社会机器中一个更有效的齿轮,而是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

梭罗说,一棵树长到一定的高度,才知道怎样的空气更适合。

人也是如此。

而大学,就是要将适合的空气置于青年鼻尖。

②在适合的大学空气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思维训练。

掌握知识或参与社会实践,不过是训练思维的必要条件。

如何让青年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才是大学的要义。

一个人读大学,不是为了被各种事实塞满头脑,而是要提高自己的心智,培养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逻辑判断的能力以及辨别价值的能力。

③相应的,大学精神也呼之而出,那就是自由、通识及德性。

④金耀基尝言,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可说是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

大学之独立自由,并非理所当然,而是相当脆弱的。

咄咄逼人的权力是它的敌人,巧言令色的功利是它的对手,匍匐在地的庸俗是它的威胁。

蔡元培深刻认识此点,故说:

“思想自由之通则,正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⑤自由独立是通识的基础,后者又反过来加强前者。

在教育中排除掉通识,则摧毁其生命。

致力通识教育,是世界范围内有抱负的大学的重要目标。

关于通识教育,l946年华盛顿大学诺斯兰教授的定义是:

“其主旨在个人的整体健全发展,包含提升生活的目的、提炼对情绪的反应,以及运用我们最好的知识来充分了解各种事物的本质。

⑥就在诺斯兰写出这段话的头一年,1945年,哈佛大学推出《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开篇引用了修昔底德和柏拉图的话。

前者说:

“我们不需要荷马的称赞,我们已经开发了广阔的土地和海洋。

”这象征着人们对自由社会的自豪感。

后者说:

“我们能草率地允许青少年听一些随意编造的故事,以致让他们接受那些成年后不应拥有的思想吗?

”这象征着教育可能带来的混乱与分歧。

通识教育正是要解决这两个问题。

它既要帮助年轻人成为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特思想和个性化生活,又要使他们适应公共生活,成为公民和共同文化的继承者。

⑦实际上,通识教育已部分包含了第三种大学精神,那就是培育人的德性。

但在高速前行又变动不居的现代多元社会,德性很难被界定,也很少被珍视。

⑧真正的德性在于培育,而非教育;

在于自省,而非灌输。

钱穆说,中国的学问传统有三个系统:

人统、事统、学统。

置于首位的“人统”,就是尊德性。

他解释说:

“人统,其中心是人。

中国人说:

‘学者,所以学做人也。

’一切学问,主要用意在学如何做人,如何做有理想有价值的人。

”遗憾的是,钱穆这种话,如今大多数人不喜欢听,他们更喜欢去学如何做一个“成功人士”,而不喜欢去照看什么德性。

⑨中国的大学,自有其悠久的历史。

但就现状而言,却距离真正的大学精神相去甚远。

而何时大学能成为孕育创新者、批判者的大本营,从教师到学生,都尽情追求智力、真理和美;

在其间,人们酝酿自由思想并自由表达,创造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并以之推动社会进步,才能够说大学精神的建立与养成。

而大学也因之焕发永久的生命力,站在批评的最前沿,站在创新的最前沿,成为国家社会当之无愧的“轴心组织”。

(选自2012年6月《看历史》)

1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一个人读大学,是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在适合的大学环境中,训练自己的思维。

B.大学的要义是让学生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问题。

C.金耀基曾强调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就是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

D.通识教育既要解决人对自由社会的自豪感,也要解决教育可能带来的混乱和分歧。

E.大学里的师生都在尽情追求智力、真理和美,所以大学成为了孕育创新者、批判者的大本营,这就是中国大学的现状。

B项,原文“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是选择关系。

C项,主宾倒置,原文是“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可说是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

E项,强加因果和把未然说成已然。

AD

16.下列与“大学精神”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大学精神就是自由、通识、德性,三者相辅相成,关系密切。

B.要是在教育中不重视通识,就会摧毁自由独立的生命。

致力通识教育是所有有抱负的大学的重要目标。

C.在现代多元社会里,大多数人喜去学如何做一个“成功人士”,这冲击着大学精神之德性。

D.大学精神的建立和养成是指人们酝酿自由思想并自由表达,创造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并以之推动社会进步。

B项,不是“不重视”,原文“排除掉通识,则摧毁其生命”。

17.请分别概括大学精神之自由、通识及德性的内涵。

①自由是指思想上的自由。

人们酝酿自由思想并自由表达,不受权力、功利、庸俗的影响。

②通识是个人的整体健全发展,能提升生活的目的、提炼对情绪的反应,能运用知识来充分了解各种事物的本质。

③德性是做有理想有价值的人。

(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18.美国著名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要求工科学生要用占总课时百分之二十二左右的时间学习人文课程,请用文中的观点对麻省理工学院这一要求的合理性作简要分析。

①体现了大学精神中的通识。

麻省理工学院要求工科学生学习人文课程,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全地发展,能更好地适应公共生活。

②体现了大学精神中的德性。

人文课程能使工科学生学会如何做更有价值的人,尽情追求真善美。

(每一点2分,观点、分析各1分)

四、本大题1小题,5分

19.最近关于中国人“舌尖上的浪费”的议论颇多。

有统计说,中国人一年在餐桌上浪费掉的口粮,能养活两亿人。

就是我们目力所及之处,处处可见吃喝成风,浪费无度。

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之后,几乎没有动过的菜肴常组成刺眼的“剩宴”,被当作垃圾倒掉。

学校打算为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开展一次宣传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标语。

要求:

①紧扣活动主题;

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③不超过20字。

示例一: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示例二:

反对铺张浪费,倡导文明新风。

五、本大题1小题,5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爸爸去学校接孩子,问:

“最近数学学到什么地方了?

”儿子回答说:

“在学三角函数。

”说完,孩子突然想起什么似的问:

“爸爸,三角函数它有什么用啊?

”不问不要紧,一问可把爸爸给问住了,孩子爸爸也学过三角函数,但他在工作、生活中还从未用三角函数解决过问题。

确实,我们背了唐诗宋词,读了小说散文,学会了物理定律,完成了化学实验,好多时候好像都没有什么实际用处,比不上如绘画唱歌、驾驶技术、炒股知识等那么有用、实惠。

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本材料的中心话题是:

如何看待学习(知识)的作用?

可以站在有用或无用的角度来立意。

学生在学校里学的很多知识虽然在生活工作中没有直接用到,但增加了我们的知识,提高了我们的能力,加强了我们的修养。

有了这些储备,我们在遇到事情时都可以更容易理解并解决;

同时学校的课程设置也确实存在于现实脱节的地方,存在学无所用的弊端,因此立意可以有:

①不可用太功利的标准去衡量学习(知识)的有用与否。

②学习不仅仅是追求实用价值,也包括对人的全面素质修养。

③切勿以物质与技术的“有用”性去替代健全人格和高尚精神的塑造。

④应该学以致用,不能让知识走进“象牙之塔”。

⑤学校的教育应与实际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