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5045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Word文件下载.docx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Word文件下载.docx

三大产业存在的问题及调整的方针。

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

因此,要大力加强第一产业,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

调整提高第二产业,继续加强基础工业,大力振兴支柱产业,提高工业整体素质,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重点发展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行业。

补充:

我国三大产业在GDP中的比重示意图(略书P98)

问: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是否意味着农业基础地位改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但是,无论产业怎样调整,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不会改变。

因为:

第一,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第二,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头等大事。

如果农业不能提供必要的粮食,人民的生活就不能保障,生产就不能发展,国家就不能自立。

我国的这种具体国情决定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始终不能改变。

(2)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含义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在一年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在一年内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以本国常住居民为准计算,(只要是本国常住居民,不管是生活在国内还是国外,其经济活动都要计算在内;

它不包括外国公民在本国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后者以国界为准计算。

(只要其经济活动在一国领土范围内,不管是本国居民还是外国居民,都要计算在内。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都是反映一国的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

(3)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①农业的基本含义:

农业是指人们利用生物的生长机能,采取人工培养和养殖的办法,以取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农业是指种植业。

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统称“大农业”。

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

--------(为什么要重视和发展农业,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③我国农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

其次,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比较低。

第三,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

因此,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相对滞后,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为什么要重视和发展农业,发展农业的紧迫性)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还面临的一些问题:

①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

当前出现的农产品过剩,是低消费水平的过剩,尽管农产品总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但是优质产品的比重还较小,难以满足消费需求。

从长远来看,随着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现有的生产力无法满足巨大的消费能力。

 

②农业资源短缺。

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脆弱制约着农业的发展。

我国的耕地、水、草等资源人均数量均为世界人均数量的几分之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跟不上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剧,森林植被和流域湖泊面积减少,使得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③农民增收缓慢是当前突出的问题。

农民增收缓慢主要是农业结构不合理,城镇化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造成的。

农民负担过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这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启动农村市场,扩大内需,不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和社会的稳定。

④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农户小规模经营和大市场的矛盾比较突出。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农户得不到很好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当前出现的农产品卖难、增收难与此有较大关系。

⑤中国入世,给农业以巨大的挑战。

④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地位的大问题。

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

--------(为什么要重视和发展农业,从作用角度)

(4)如何搞好农业-------------★

发展农业根本的出路在于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

第一,要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

------(前提)

第二,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走科教兴农之路。

------(关键)

第三,要增加农业投入,这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物质基础。

第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必须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第五,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积极发展乡镇企业是繁荣我国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5)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农业的阐述:

过去一年,我们是在应对新的挑战和考验中前进的。

近两年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主要是粮食供求关系趋紧,固定资产投资膨胀,货币信贷投放过快,煤电油运紧张。

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局部性问题就会演变为全局性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作出了加强宏观调控的决策和部署,按照果断有力、适时适度、区别对待、注重实效的原则,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着力解决影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突出问题。

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

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薄弱环节得到加强,避免了经济大的起落。

一年来的成就集中表现在: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

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6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5%;

财政收入2.63万亿元,增长21.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万亿元,增长13.3%;

进出口贸易总额1.15万亿美元,增长35.7%,由上年居世界第四位上升为第三位;

城镇新增就业980万人,超过预期目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实际增长7.7%和6.8%。

这些成就,标志着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这次宏观调控是从加强农业入手的。

主要措施是:

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建设投入。

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共2626亿元,增长22.5%。

同时,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这些政策措施力度之大,农民得到实惠之多,是多年来少有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6947万吨,增产3877万吨。

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对于稳定经济全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年经济发展要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

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从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一是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

加快减免农业税步伐。

在全国大范围、大幅度减免农业税。

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免征农业税。

全部免征牧业税。

因减免农(牧)业税而减少的财政收入,主要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转移支付予以补助。

今年中央财政为此新增支出140亿元,用于这方面的支出总额将达到664亿元。

明年将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

原定5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3年就可以实现。

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对重点粮食品种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

中央财政还将安排150亿元,增加对产粮大县和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

这项政策对于这些地区的基层建设和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稳定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加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积极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水产业。

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

三是加强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基本建设投资和国债资金,要重点支持农田水利、生态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六小工程”、旱作节水农业及县乡公路建设等。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进一步向粮食主产区倾斜。

引导和鼓励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

四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

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增加重大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补贴。

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到农村开展技术咨询和服务。

五是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

改善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创业环境,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进一步研究制定涉及农民工的各项政策。

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6)关于“三农”问题还应注意的几点:

1、当前搞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措施:

第一,(3年内取消农业税)的经济意义

①农村税费改革,是规范农村税费制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

②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③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农民增加农业投放,巩固农业业的基础地位,促使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④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第二,关于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要性:

当前我国农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农产品总体质量不高,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农产品加工程度低;

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农业区域结构雷同,影响各地比较优势的发挥等。

具体措施是: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必须紧紧把握住高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环节,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在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布局和提高加工转化水平上下工夫,提高农产品加工和效益;

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的区域布局;

促进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

大力推进以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为重点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等。

第三,抓好粮食生产、重视粮食安全问题

必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粮食关系到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近几年,粮食连续获得好收成,国家库存的粮食明显增多,总量上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

但是,粮食品质问题仍很突出,很多是不适销对路的品种,还有几千万人尚未解决温饱,居民尤其是农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不高,粮食转化品种特别是同类消费品较低。

从长远看,随着人口的增加,人们的消费水平的提高,现有的粮食生产能力和巨大的需求潜力相比较还是远远不够的。

措施:

确保粮食安全,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切实保护耕地。

二是保护好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三是提高主产区粮食生产水平。

四是完善粮食储备体系。

五是粮食生产优化品质、搞好转化、提高效益。

当前要处理好调整农业结构和稳定粮食生产的关系。

抓好粮食生产是保证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和前提。

第四,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收入关系全局,要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突出位置、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农民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下力气解决好。

增加农民收入的必要性:

①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②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和农村生产的发展。

有利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③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④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要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就必须大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②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农村政策,调动农民积极性,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动力源泉;

③坚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

④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城镇化,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

⑤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利保障;

⑥此外,减去农民过重的负担,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之一。

第五,重视农业科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核心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效型向集约型转变。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关键是发展科学技术。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还需要稳定和完善党的有关政策,增加农业投入以及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

第六,做好“入世”的应对工作。

①加快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产品优质化。

②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尽快建立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的农村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③广泛运用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努力降低生产流通成本,提高国内农产品助竞争力。

④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允许的政策,强化和完善对农业和农民收入的支持体系,使农业的整体效益在竞争中得到提高。

第七,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

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①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机制,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和调整,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积极拓展农村就业空间,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②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加强引导和管理,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③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

④加快城镇化进程,在城市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农业人口,可按当地规定在就业地或居住地登记户籍,并依法享有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承担应尽的义务。

2、三农问题的哲学分析:

(1)一切从实际出发。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关于新阶段农业特点的判断是从我国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实际状况做出的科学论断。

发展农业必须因地、因时制宜,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

据此制定的各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举措都是上述观点的体现。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既需要尊重自然规律,也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揭示其内在的本质,才能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适应加入WTO的要求,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发展生态安全农业,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都体现了上述观点和要求。

(3)普遍联系的观点。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要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事关国民经济全局,关系到农业基础地位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全面的小康。

粮食问题、科教兴农、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等,都是事关国民经济全局的大问题。

(4)主、次矛盾辩证关系。

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同时又要处理好次要矛盾。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既是新阶段面临的突出矛盾,又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农民增收问题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又要统筹解决好扶贫开发、农村基层民主等一系列问题,这都是上述观点的具体体现。

(5)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

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不仅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能引起质变,而且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正体现了这一点。

(6)内外因辩证关系。

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搞好农村改革,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同时政府要因势利导,当前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正式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经营方式,这是继家庭承包经营和乡镇企业之后的农民的又一伟大创造,政府积极扶持引导,使之健康发展”,体现了内外因的关系。

(7)一分为二观点以及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观点。

入世给农业带来一定挑战,但也是一种机遇,体现了一分为二的观点,也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

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据此回答1-3题。

1、国家之所以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是因为:

()

①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②我国农业的主导地位还不稳固③农业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④增加农业投入是发展农业的关键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2、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

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措施B、能够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根本举措D、能够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

3、党对农民问题重视说明:

国家机关要对人民负责B、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农民问题是当前的中心问题D、党在具体组织经济建设

4、2003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2622元,实际增长4。

3%全国农民人均纯收人的增幅己连续7年没有超过5%,年均增长4%,仅相当于同期城镇居民收人年均增长幅度的一半,这种局面如果不尽快扭转,势必()

①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②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③制约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④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农民收入问题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建设,这说明()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想问题办事情要抓主要矛盾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人们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6、近年来,不少地方的农村基层领导人为了显示自己的政绩,大搞蔬菜“百亩园”“千亩园”“万亩园”工程,由于品种趋同,产品供过于求,“鲜韭菜烂市,大白菜喂猪”的现象屡见不鲜。

这表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①要下大力气发展蔬菜生产②要遵循市场导向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③要着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品质优、竞争力强、商品率高的品种④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找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7、以上材料表明调整农业结构需要: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④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8、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国务院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这表明:

①农村问题是当前的工作中心②要对人民负责③要履行组织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④要坚持民主集中制

9、农业部正在大力推广"

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主要解决蔬莱、水果、茶叶、畜禽、水产品等农药残留超标和产地环境污染问题。

农业部大力推广绿色食品:

①有利于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②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③有利于农业增加经济效益④有利于保护公平竞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

的实行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要尊重规律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③事物局部和整体的联系④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问答题:

1、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几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情况

年份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比上年增长(%)

3.8

2.1

4.2

4

4.3

注:

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情况增长9%。

材料二:

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及三大产业的增长情况。

国内生产总值

农业

工业

第三产业

产值(亿元)

116694

17247

61778

37669

9.1

2.5

12.5

6.7

材料三:

2003年,我国国有库存粮食8800亿斤左右,而适合市场需要的优质粮不足20%。

有资料显示,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相当于农业总产值的3~4倍,而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不到农业总产值的一半。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上述三则材料有何内在联系?

(3)谈谈如何解决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

答案:

(1)材料一反映出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近几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人连续缓慢增长且不稳定;

材料二反映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