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教育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5079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教育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教育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教育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教育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教育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教育学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教育学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教育学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教育学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教育学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教育学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教育学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教育学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教育学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教育学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教育学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教育学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教育学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教育学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教育学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教育学Word下载.docx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教育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教育学Word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教育学Word下载.docx

C.积极的自我意识 

D.教育的期待 

E.与学生打成一片

12.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这是因为( 

A.劳动对象 

B.劳动任务C.综合应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D.脑力劳动过度E.体力劳动过程

13.家庭教育的特点有( 

A影响具有先主性 

B.控制方式具有单一性 

C.交往接触具有密切性 

D.教育与生活具有统一性 

E.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具有深刻性

14.我国中小学课程包含的要素主要有( 

A.认知经验要素 

B.道德经验要素 

C.审美经验要素 

D.健身经验要素 

E.娱乐经验要素

15.教学设计包括( 

A.教学目标 

B.教学策略 

C.教学媒体 

D.教学实施 

E.教学评价

16.知识学习的过程主要包括( 

A.选择阶段 

B.领会阶段 

C.保持阶段 

D.记忆恢复阶段 

E.应用阶段

17.素质教育的特点是( 

A.学生为中心 

B.整体性 

C.基础性 

D.内化性 

E综合性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8.教育

19.教师的“教员”角色

20.课程要素

21.活动课程

22.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3.简述教师的知识结构.

24.简述家庭的教育功能.

25.简述课程现代化的主要特点.

26.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衡量标准.

27.简述学习方法指导的基本要求.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每小题13分,任选两题,共26分)

28.试述在师生关系中,如何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

29.试述学习活动方式组织必须符合的要求.

30.论述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2006年10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学记》上说:

“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方法是( 

A.榜样和示范 

B.陶冶 

C.修养 

D.说服

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4.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表现在(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

5.中国采用班级上课制始于1862年于北京开办的( 

A.京师大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北京大学 

D.清华大学

6.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做到( 

A.因材施教 

B.抓关键期 

C.长善救失 

D.循序渐进

7.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 

A.生理前提 

B.客观条件 

C.动力 

D.物质前提

8.“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名话反映了教师的劳动的( 

A.复杂性 

B.示范性 

C.艺术性 

D.创造性

9.我国中小学与学生家庭保持联系的最主要的方式是( 

A.家长学校 

B.家长委员会 

C.通讯联系 

D.家长会

10.可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的连贯的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A.谈话法 

B.讲授法 

C.讨论法 

D.读书指导法

11.课堂播放教学法主要有两种,它们分别是演播法和( 

A.现场直播法 

B.录制播放法 

C.插播法 

D.程序教学法

12.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第二个阶段是\( 

A.领会 

B.保持 

C.分解 

D.定向

13.“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决定”这种观点属于( 

A.辨证统一法 

B.个人本位法 

C.社会本位法 

D.实质教育论

14.教育目标一般分为三大类,它们分别是认知领域、能力领域和( 

A.情意领域 

B.特殊能力领域 

C.思想品德能力领域 

D.审美知识领域

15.“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说明( 

A.学生只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对象 

B.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由外向内的传导过程

C.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样重要 

D.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不是一个由内向外的主动作用过程

16.处于生理上的“激变期”的学生是 

( 

A.小学生 

B.初中生 

C.高中生 

D.大学生

17.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包含哪些组成部分以及时限性和相互关系( 

A.各组成部分的顺序 

B.各组成部分的时限 

C.应完成的任务 

D.各组成部分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18.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一定场所,通过对实际事物进行观察、询问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活动形式被称为( 

A.实习作业 

B.参观 

C.辅导 

D.实验实习

19.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角色是( 

A.“教员”角色 

B.“心理医生”角色 

C.“榜样”角色 

D.研究者角色

20.按照马克思观点,教育起源于( 

A.人的动物性本能 

B.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C.生产劳动 

D.动物竞争的本能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加涅将问题解决分为四个阶段?

A.提出问题 

B.评断 

C.明确问题 

D.形成假设 

E.检验假设

22.学科课程的特点是( 

A.有利于教师教授知识 

B.有利于学生学习、巩固 

C.重视直接经验 

D.忽视学生的兴趣的需要 

E.加深学科分割的程序

23.教育影响可分解为( 

A.教育制度 

B.教育媒体 

C.教育内容 

D.教育手段 

E.教育目的

24.古代教育所具有的特点是( 

A.阶级性 

B.等级性 

C.初等教育得到普及 

D.中等职业教育大发展 

E.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离

25.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的组成部分包括( 

A.教材的深度和结构 

B.学科顺序 

C.学年编制的学周安排 

D.课时分配 

E.教材的内容和范围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共15分)

26.教育目的

27.隐性课程

28.道尔顿制

29.发现法

30.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1.民主型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32.课堂管理的原则有哪些?

33.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方式主要有哪些?

34.教育对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5.素质教育主要有哪些特点?

36.家庭具有哪些教育功能?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有2小题,其中第37题12分,第38题13分共25分)

37.联系实际,论述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38.联系实际,论述教学相互依存的规律.

2007年10月

一、单选(20题 

20分)

1、在教育活动中,既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同时也是学习的主体的是(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影响 

D.教师

2、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马克思主义关市场经济学说 

C.社会主义德智体全面发展学说 

D.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3、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中,有一种因素属于自然的和生理的前提条件,它是(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4、“教师要对学生行为有所帮助,包括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自信心等”,这是一个好教师的职业情感人格品质的基本内核,它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是( 

A.客观 

B.理解 

C.敏感 

D.促进

5、教师要解决学生人生方向的问题,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灌输与改造,是由教师的什么角色决定的?

( )

A.教师的“教员”角色 

B.教师的“领导者”角色

C.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角色 

D.教师的“心理医生”角色

6、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体现了其工作的( )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长效性 

7、学生的被称为学龄中期或少年期,也叫青春发育期的阶段是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8、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包括认知关系和()

A.工作关系 

B.人际关系 

C.情感关系 

D.非正式关系

9、学校的社会气氛可以简称为( 

A.校园环境 

B.校风 

C.班风 

D.教风 

10、人的基本生活技能最初来源于( 

A.家庭 

B.学校 

C.社会 

D.遗传

11、下列不属于学校与家庭通讯联系方式的是( 

A. 

召开家长会 

B.传递书信 

C.打电话 

D.给家长寄送校刊

12、在教学中,教师提出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学生为了了解问题的答案,便会对教师的讲解加以注意。

教师的这种做法目的是( 

A.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B.提供教材内容 

C.变化教学情境 

D.给予学生反馈

13、技能包括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下面属于动作技能的是( 

识字 

B.推理 

C.计算 

D.写字

14、直观教学方式分为实物直观和模拟直观,下面属于实物直观的是( 

A.录象带 

B.图表 

C.标本 

D.幻灯片

15、我国古代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进行教育,以发挥他们各自的专长,这一教学原则符合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理论联系实际 

D.启发性

16、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包括选择、领会、保持和()

A.观察 

B.反思 

C.提问 

D.应用

17、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的前提是( 

A.实施指导 

B.制定计划 

、做好准备 

C.了解学情 

D.反馈控制 

18、“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信念,法制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以形成学生完美的品格”,这一教育目标是( 

A.生理素质教育 

B.文化素质教育 

C.道德素质教育 

D.审美素质教育

19、自尊感、荣辱感、友谊感、责任感,它的表现形式属于( 

A.道德知识 

B.道德行为 

C.道德意志 

D.道德情感 

20、“身教重于言教”,是说明育人过程中( 

A.锻炼的重要性 

B.说服教育的重要性 

C.修养的重要性 

D.榜样和示范的重要性

二、多项选择题(5题 

10分)

21、应试教育的负效应包括( 

A.片面追求升学率 

B.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C.升学教育造成学生分化

D.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牢* 

E.学校升学率高

22、社区在发展教育中的功能包括( 

A.服务功能 

B.教育功能 

C.宣传功能 

D.经济功能 

E.协调功能

23、我国中小学课程包含( 

A.劳动经验要素 

B.认知经验要素C.审美经验要素 

D.健身经验要素E.道德经验要素

24、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包括 

A.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 

B.学生的定型期望C.班集体的特点D.教师的行为方式E.家长的个性特征

25、品德评价是品德教育的辅助方法,包括奖励和惩罚两种,下面属于奖励的是 

A.赞许 

B.劝戒 

C.奖赏 

D.训导 

E.表扬

三、名词解释(5题 

15分)

26、 

教育 

27、教学计划 

28、显性课程 

29、课堂教学 

30、道德意志

四、简答题(2题 

14分)

31、为什么说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简述其理由。

32、简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协调一致,互相配合的重要性。

五、论述题(1题 

11分)

33、论述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六、案例分析题(2题 

30分)

34、阅读下列案例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因为证明了歌德巴赫猜想而奠定了他在数学王国的地位。

在他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次他的老师给他们讲了数论之中的一道著名的难题。

他说,当初,俄罗斯的彼得大帝建设彼得堡,聘请了一大批欧洲的大科学家。

其中,有瑞士大数学家欧拉(他的著作有八百余种);

还有德国的中学教师,名叫歌德巴赫,也是数学家。

一七四二年,歌德巴赫发现,每一个大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的和。

他对许多偶数进行了检验,都说明这是确实的。

但是这需要给予证明。

因为尚未经过证明,只能称之为猜想。

他自己却不能证明它。

从此这成了一道难题,吸引了成千上万数学家的注意。

两百多年来,多少数学家企图给这个猜想作出证明,都没有成功。

老师说,你们都知道偶数和奇数。

也都知道素数和合数。

我们小学三年级就教这些了。

这不是最容易的吗?

不,这道难题是最难的呢。

这道题很难很难。

要有谁能够做了出来,不得了,那可不得了呵!

学生吵起来了。

这有什么不得了。

我们做得出来。

他们夸下了海口。

老师也笑了。

他说,“真的,昨天晚上我还作了一个梦呢。

我梦见你们中间的有一位同学,他不得了,证明了歌德巴赫猜想。

问题:

请结合案例和你所学的教育学知识,分析“教育期待”的作用和应用。

35、阅读下列案例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皮亚丹博物馆收藏了两幅画:

一幅是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

这是当年一名小学生约翰.詹姆士.迈克劳德的作品。

迈克劳德好奇,想看看狗的内脏是怎样的,杀了一只狗,这只狗恰是校长的宠物,校长决定给迈克劳德以处罚,罚他画两幅图。

这就是博物馆收藏的。

迈克劳德后来成了有名的解剖学家,得益于校长对他小时侯好奇心的保护和引导。

迈克劳德和医学家班廷一起发明了治疗当时的不治之症—糖尿病的新疗法,这就是胰岛素治疗法。

他们因此而获得1923年诺贝尔生理奖。

请结合案例和你所学的教育学知识,谈谈你对惩罚教育的认识。

2008年10月

1、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B.社会主义教育方针C.素质教育 

D.《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2、教育目标是 

A.每个教师头脑中形成的课程目标体系 

B.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化

C.课程目标 

D.学生的学习目标

3、教育过程的控制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始终占据( 

A.辅助地位 

B.主导地位 

C.客体地位 

D.被动地位

4、“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A.复杂性 

B.示范性 

D.长效性

5、青少年是社会权利的( )

A.客体 

B.既是主体,也是客体 

C.主体 

D.从属者

6、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是( )

A.领会 

B.选择 

C.保持 

D.应用 

7、“教师包揽一切活动,学生跟着教师设计的路子走”,描述的师生关系类型是 

A.对立型 

B.依赖型 

C.自由放任型 

D.民主型 

8、家庭教育影响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某种定势作用,影响着人以后的发展,这说明家庭教育具有的特点是( 

A.先生性 

B.多维性 

C.密切性 

D.统一性

9、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只要对象是 

家长 

B.管理者 

C.教师 

D.学生 

10、语文、数学和外语是( 

知识类学科 

B.工具类学科 

C.技艺类学科 

D.实践类学科

11、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要素是( 

教学内容 

B.教学对象 

C.教学目标 

D.预期效果

12、活动课程在主要倡导者是( 

A.杜威、克伯屈 

B.杜威、杰克森 

C.克伯屈 

、杰克森 

D.克伯屈、夸美纽斯

13、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是( 

教学目标 

B.教学组织形式 

C.教学原则 

D.教学方法

14、一个学生平均每天用于主干活动和辅助活动的学习时间及所完成的全部学习量是( 

A.学习活动总量 

B.学时 

C.学习强度 

D.知识学习量

15、教材编写在内容上要做到( 

A.科学性、思想性、效用性统一 

B.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统一

C.形式与实质统一 

D.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统一

16、加涅认为教学过程的首要因素是( 

A.提出教学目标 

B.引起学生的注意 

C.唤起已有经验 

D.指导学生学习

17、“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独立学习的技能”,是学习方法指导的( 

A.目标 

B.内容 

C.过程 

D.原则

18、教会学生做人属于(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19、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是 

A.道德感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20、教师对学生最常用的一种教育方法是( 

A.陶冶 

B.惩罚 

C.人格感化 

D.说服教育 

21、教育的基本因素包括( 

C.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

D.教育目标 

E.教育原则

22、教师智能结构包括( 

A.教师的知识结构 

B.教师的能力结构 

C.教师的职业态度 

D.教师的智力水平与情感品质 

E.教师积极的自我意识

23、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包括 

A.父母的表率作用 

B.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 

C.父母的文化修养

D.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 

E.父母的职业类别

24、显性课程与隐性 

课程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 

( 

A.递进关系 

B.转换关系 

C.互补关系 

D.制约关系 

E.适应关系

25、素质教育的特点包括( 

A.社会性 

B.整体性 

C.基础性 

D.内化性 

E.综合性

26、教育

27、课程

28、教学设计

29、教科书

30、素质教育

16分)

31、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32、简述应试教育的负效应。

五、综合题(2题 

34分)

33、论述知识学习的过程。

34、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那是一个夏天,一家人正在院里乘凉,点着蚊香。

调皮的航航端起蚊香盘,使劲一吹,嘿,这下可好,一家人被吹起的“烟雾”包围,着实呛了个够。

……

处理

(1):

我大发雷霆,怒喝道:

“你干什么呀?

”孩子立刻怔住了,呆呆的不知所措,听到我的“吼叫”,哇哇大哭起来。

处理

(2):

孩子也被烟雾笼罩,妈妈站起身,把孩子拉到一边去:

“你是想把灰尘吹走,对吧?

”孩子点点头。

妈妈继续说道:

“这是你想做好事,只是你用力太大了,你看,大家都被你吹起的灰尘笼罩啦!

以后要轻一点,好吗?

”孩子认真的点点头。

结合你所学的教育学知识评价案例中的两种教育方式。

2009年10月

(1)

一、单选

1、教育发展阶段上,包括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教育是哪一个阶段的教育?

C)

A远古教育 

B古代教育 

C现代教育 

D二十一世纪教育

2、什么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化?

A教育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