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农信社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5138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河农信社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唐河农信社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唐河农信社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唐河农信社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唐河农信社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唐河农信社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唐河农信社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唐河农信社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唐河农信社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唐河农信社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唐河农信社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唐河农信社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唐河农信社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唐河农信社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唐河农信社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唐河农信社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唐河农信社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唐河农信社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唐河农信社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唐河农信社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河农信社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

《唐河农信社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河农信社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唐河农信社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分析Word格式.docx

Basedontheinternalcontrolbasictheory,financialenterpriseinternalcontrolbasicsituationandruralcreditasthebackground,takingTangHecreditcooperatives’internalcontrolfailureasexample.Fromtheinternalcontrolenvironment,riskassessment,theinternalcontrolsystem,threeaspectsofruralcreditcooperativeexecutiveexpoundsthepresentsituationofinternalcontrolandanalysis.Andinthelightoftheproblemsoccurredadvicesandcountermeasuresofhowtoimprove,Namely,perfecttheinternalcontrolenvironment,improveitsriskassessmentmechanism,strengthenenterpriseinternalcontrolsystemofexecution.

KeyWords:

TangHecreditcooperatives;

Internalcontrol

目 录

引言1

一、内部控制理论文献综述2

(一)国外内部控制理论综述2

1.内部牵制论2

2.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论2

3.内部控制结构论2

4.内部控制框架论2

5.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论3

(二)我国学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3

1.内部控制规范建设方面的研究3

2.对内部控制理论方面的研究4

3.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4

4.内部控制构建方面4

(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基本概况4

1.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定义4

2.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要素及相互关系5

二、农村信用联社背景6

(一)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起源及发展6

(二)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性质、特点8

1、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性质8

2、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特点9

三、唐河农信社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9

(一)唐河农信社内部控制现状9

(二)唐河农信社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分析10

1.控制环境薄弱10

2.风险评估体制机制存在缺陷11

3.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落实不到位12

四、唐河农信社内部控制改进建议9

(一)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12

(二)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体系13

(三)建立高效、高质信息系统,完善监督机制14

五、结束语16

参考文献17

致谢18

引言

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内部各种形式管理控制的总称。

内部控制制度产生的基础是管理生产和经营的需要。

其目的在于帮助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具合理化,具有经济性、效率性以及效果性;

保证管理决策的贯彻;

维护资产和资源的安全;

保证会计记录的准确和完整,并提供及时的、可靠的财务和管理信息。

因此,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对各级管理部门保护本单位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保证国家财经纪律和本单位所定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经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客观的讲,当前金融机构都已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大到信贷现金计划,小到安全保卫措施。

但是,在实际金融工作中,尤其是一些基层金融内部控制制度还存在缺陷。

在实际执行中往往有失偏颇,于己有利的就严格执行,于己不利的就采取变通办法予以回避,使得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中,普遍存在着重事后检查、轻事前防范的问题,致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因此,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本文在大量参阅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实践的经验,对唐河农信社的内部控制现状进行分析。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内部控制基本理论进行概述。

第二部分对农村信用联社的背景进行概述。

第三部分以唐河农村信用联社内控失效为例,结合内部控制的内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从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三个部分对唐河农信社的现状进行阐述并作分析。

第四部分针对当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该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对策。

第五部分是本文的总结。

一、内部控制理论文献综述

(一)国外内部控制理论综述

20世纪初至今,国外有关内部控制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内容不断丰富。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大致形成了内部牵制论、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论、内部控制结构论、内部控制框架论、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论等五大理论。

(欧阳电平,2007)

1.内部牵制论

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股份制公司的规模日益扩大,发达国家的企业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些组织、调节、制约和监督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法。

在此背景下出现了关于内部控制的内部牵制论。

蒙哥马利(1912)指出:

所谓内部牵制,是指一个人不能完全支配账户,另一个人也不能独立地加以控制的制度,即某位职员的业务与另一位职员的业务必须是相互弥补、相互控制的关系。

他的这一定义可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有关内部控制的定义。

内部牵制论认为内部控制以查错防弊为目的,以职务分离和账目核对为手段,以钱、账、物等会计事项为主要的控制对象。

2.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论

195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发布了《审计程序公告第29号》,将内部控制明确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

前者包括所有与保护资产安全、保证财务记录可靠性直接相关的方法和程序,后者主要包括所有与提高效率、贯彻管理政策直接相关的方法和程序。

3.内部控制结构论

美国国会于1977年通过了《反国外贿赂法》,该法案明确了“国外贿赂行为”和“未能保持充分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情形”属于违法,使内部控制不再隶属于会计部门,而是由公司董事会负责。

从此,内部控制理论进入一个新的里程。

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表《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以《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内部控制结构的考察》为题,用“内部控制结构”(InternalControlStructure)取代原有的“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的概念,认为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并明确了内部控制结构的三个要素:

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

4.内部控制框架论

1992年,美国Treadway委员会组成的COSO委员会(COSO是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的英文缩写,全称为TheCommitteeofSponsoringOrganizationsofTheNationalCommissionofFraudulentFinancialReporting),在广泛征求人们对内部控制的看法的基础上,发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并于1994年对其进行了增补。

1996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审计准则公告第78号》,全面接受了COSO报告的内容,世界上许多企业采用内部控制框架作为构建和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标准,将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5.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论

在金融衍生工具丑闻频繁发生、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问题愈渐突出,国际社会对改善公司治理的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2004年,反财务舞弊委员(NCFR)在广泛听取了各方意见和建议之后,结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相关要求,颁布了一个概念全新的COSO报告:

《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EnterpriseRiskManagementIntegratedFramework,简称ERM框架)。

同时,美国国会以法规的形式要求企业高层管理者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承担责任,使内部控制的理论和实务进一步步入法制化的新里程。

REM框架从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要素进行深化和拓展,将原有的风险评估一个要素发展为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反应等四个要素,从而将内控五要素发展为风险管理框架(ERM)的八个要素。

与以往的内部控制理论及研究成果相比,COSO报告提出了许多新的、有价值的观点,主要体现在:

指出内部控制应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相结合、强调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人”的重要性、强调控制环境的作用和风险意识、揉和了管理与控制的界限、强调内部控制的分类及目标、明确指出内部控制只能做到“合理”保证以及内部控制应建立在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

最近几十年来,内部控制在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得到迅速发展和应用,主要是受自然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促进、利益相关者的需要、以及外部审计发展和国家宏观经济控制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尤其是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内部控制从对若干单项经济活动实施独立的控制为主,向对单位各项经济活动实施系统控制为主的方向发展,形成涵盖范围更广、运行更严密的现代内部控制系统。

(二)我国学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

我国学者主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内部控制规范建设方面的研究

吴水澎等(2000)从控制论原理出发,指出COSO报告对构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综合框架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加强信息流动与沟通、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建议有关部门和团体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准则或指南,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一个框架和参考依据。

潘秀丽(2001)认为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缺乏一个公认标准,需要尽快制定内部控制标准及内部控制评价规范。

朱荣恩(2001)提出内部控制的发展与政府的推动密不可分,在我国应注重内部控制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并重视内部控制的实务指导。

2.对内部控制理论方面的研究

胡继荣、杜景来(2000)根据系统论和联系的观点,认为我国目前研究内部控制环境的改善,宜内外兼顾,尤其注重人的因素。

张俊民(2001)认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产权关系、治理结构中管理权责安排结构、企业经济管理要求的多样性是构造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基本理论。

也有部分学者从契约理论出发,对内部控制的设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宋建波(2004)提出应该针对企业中存在的多重委托代理关系,设计多重的控制系统。

3.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

刘玉廷(2000)认为内控制度属于单位内部管理范畴,国家法律规定强化单位的内控制度,应当认为是公有制的主导地位所决定的,从而形成了我国会计监督体系的特色之一。

潘经民(2001)认为内部控制的难点包括把握授权的度、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提升规范控制程度和提高控制人员的熟练程度,在实施过程中应考虑控与被控、控面与控点、控制与创新的关系等。

王棣华(2001)认为新经济条件下内部控制将发生显著变化,应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创新和本土化。

焦建玲(2002)认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于所有者的监督约束意识、控制环境和内部控制运行效果的评价。

谷棋、张相洲(2003)提出的内部控制的三维系统观认为,内部控制是由制度、市场、文化三个维度构成的有机系统,将内部控制机制划分为制度控制、市场控制、文化控制三种类型,探讨了其作用机制、使用条件及优缺点。

4.内部控制构建方面

阎达五、杨有红(2001)提出保证资产安全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内部控制发展的主线,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

内部控制目标随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呈多元化趋势;

内部控制框架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关系是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

在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中,应采取双管齐下和分步走的战略。

齐兴利(2001)从系统论和控制论的角度出发提出企业对其经营活动的控制是一个调节的过程,构建内部控制应处理好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常规控制与例外控制的关系,“硬控制”与“软控制”的关系,内部控制的灵活性、经济性及简便性的关系,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等方面的关系。

(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基本概况

1.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定义

内控制度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话题,它源于组织内部的“授信”,在西方国家已经有比较长的历史,但在我国金融企业还属于一个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的课题。

 “内部控制”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和完整概念,它的产生并不是太久。

古人很早以前就知道内部牵制的重要性,并将其运用到查错防弊,保全资产安全中去。

而对内部控制的完整定义是在1949年才做出的,其后,随着会计、审计实践的发展,理论界对内部控制定义先后做出了多次重要的修订。

美国COSO(“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所属的发起机构委员会的简称)报告指出:

“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影响,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

 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对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定义为:

“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这是对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作出的明确而科学的界定,同时也为各商业银行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提供了比较一致的标准。

从该定义中,我们应该把握三个重点:

第一,内部控制是为了一定的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的集合或者说是体系,仅仅满足于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以为各项制度建立或完善了,内部控制就确立或完善了的观念是错误的。

不重视制度的执行与执行的方法,内控体系就是不完整的。

第二,内部控制应当涵盖业务的全过程,从事前、事中直到事后,防止因为在制度中没有规定而忽视对某些行为的控制与监督,这些行为有可能导致风险的失控。

第三,内部控制是连续动态过程与机制,至少包含这样两方面的意思:

内部控制时时刻刻都必须执行,任何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控制的失效或无效;

内部控制是动态变化的,它应当随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变化的要求,相应地做出调整,不能墨守陈规。

2.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要素及相互关系

(1)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要素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认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由五个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即包括管理监督与控制文化、风险识别与评估、控制活动与职责划分、信息与交流、监管活动和错误纠正。

结合管理学的一般原理,可以通俗、简洁地把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因素概括为五个,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监督管理。

如果将内部控制视为一个“系统”,则更能真切地反映内部控制是有特定构成要素、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整体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明确的目标,有特定功能的系统本质;

同时,强调内部控制的系统性还在于防止孤立地、片面地看待内部控制的各构成要素,将内部控制的各构成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挥内部控制的整体功能。

(2)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各要素相互关系

从组成内部控制系统各要素的关系看:

内部控制环境是整个系统的基础,是影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作用发挥的各种内部因素,表现为银行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态度以及经营风格、从决策层到作业层的每个层次都有明确职责分工的组织结构、独立于银行的决策层和管理层的监事会和审计稽核机关的机构、监管当局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及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与支持程度的外部影响等方面。

风险识别与评估旨在发现和计量商业银行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为控制活动指明了具体的方向,内部控制最重要的目的也是在此。

所以,商业银行在构建内部控制机制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并将其纳入到有效的内部控制之中,保证有充分的程序和资源来进行风险评估。

同时,还应对不断变化的情况及条件做出反应,包括对内部控制制度加以可能的修改,及时涵盖任何新的或以前未进行控制的风险。

控制活动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是具体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这些活动包括审批、授权、核实、会计控制、资产保全及其职责分工等。

控制活动通常包括三个因素:

制定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

执行这些规章制度程序;

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按照报告程序的规定及时反馈,并督促其采取纠正措施。

信息与交流为各个要素的沟通,引导内部控制系统有效运行,确保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

商业银行内部信息系统包括反映经营管理状况、遵循相关法规制度的情况、财务报表资料的情况,也包括反映外部环境、提供决策支持的各种信息等。

这些信息应当及时可靠并具有连续性,此外,有效的交流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

监督管理是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业务部门对内部控制的管理监督以及内部审计稽核部门或外部监管机构的再监督、再评价与纠正偏差活动的总称,处于内部控制系统的最顶层。

一般在下列方面提供监督服务:

评估管理制度的效率和效果,评估资产风险,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查验经济交易的合规性与合法性。

二、农村信用联社背景

(一)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起源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主要的合作金融组织形式。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合作金融机构。

农村信用社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以其全部资产对农村信用社的债务承担责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现代合作金融的实践,始于19世纪中叶的德国,历经100多年在西方国家的广泛发展,逐步形成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金融并立的现代金融制度格局。

在中国,合作金融的实践,据史料记载,最早是由“中国华泽义赈救灾总会”于1923年6月在河北省香河县成立了第一个农村信用合作社。

1927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湖北省黄冈县建立了第一个农民协会信用合作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信用合作事业有了很大发展。

 

(二)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性质、特点

1、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性质

农村信用社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以其全部资产对农村信用社的债务承担责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

其财产、合法权益和依法开展的业务活动受国家法律保护。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银行类金融机构,所谓银行类金融机构又叫做存款机构和存款货币银行,其共同特征是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负债,以发放贷款为主要资产,以办理转帐结算为主要中间业务,直接参与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

农村信用合作社又是信用合作机构,所谓信用合作机构是由个人集资联合组成的以互助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机构,简称“信用社”,以互助、自助为目的,在社员中开展存款、放款业务。

信用社的建立与自然经济、小商品经济发展直接相关。

由于农业生产者和小商品生产者对资金需要存在季节性、零散、小数额、小规模的特点,使得小生产者和农民很难得到银行贷款的支持,但客观上生产和流通的发展又必须解决资本不足的困难,于是就出现了这种以缴纳股金和存款方式建立的互助、自助的信用组织。

2、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特点

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银行类金融机构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农民和农村的其他个人集资联合组成,以互助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组织,其业务经营是在民主选举基础上由社员指定人员管理经营,并对社员负责。

其最高权利机构是社员代表大会,负责具体事务的管理和业务经营的执行机构是理事会。

(2)主要资金来源是合作社成员缴纳的股金、留存的公积金和吸收的存款;

贷款主要用于解决其成员的资金需求。

起初主要发放短期生产生活贷款和消费贷款,后随着经济发展,渐渐扩宽放款渠道,现在和商业银行贷款没有区别。

(3)由于业务对象是合作社成员,因此业务手续简便灵活。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主要任务是:

依照国家法律和金融政策的规定,组织和调节农村基金,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综合发展,支持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社员家庭经济,限制和打击高利贷。

  三、唐河农信社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一)唐河农信社内部控制现状

农村信用社发展50多年来,很多铁的内控制度和法律法规都是前人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完善的,其代价更是昂贵的。

尽管如此,我们有些后来人不但不珍惜来之不易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而要以身试法。

近10年间,唐河农村信用社就发生了七起“内部人”直接做案的经济案件。

诸如近几年的违法犯罪人员任华贵携信用社资金潜逃案,杜桂林参与金融凭证诈骗案,毛正兴、梁云益、刘伟违规放款侵占信贷资金案,文显臻、任春荣合伙盗窃信用社资金案,还有的利用手中职权,用虚假抵押和贷款手续,违法发放贷款,金额巨大。

他们有的已鎯铛入狱,失去自由。

有的已丢掉饭碗失去职业。

更可悲的是有的临近退休或已退休安度晚年的老职工晚节不保,老泪纵横也走上了丢饭碗乃至服刑的末路,他们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