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配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5197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装配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电子装配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电子装配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电子装配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电子装配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电子装配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电子装配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电子装配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电子装配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装配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电子装配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装配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子装配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6、每天下班前清理工作台面,并及时把多余元器件上交组长处理.7、完工后清理设备及岗位.

五、注意事项1、后工序员工或检验员发现漏插元器件不能擅自将元器件插入线路板,必须经组长鉴别.

2、每批次组长负责与技术部一起制作首板,以后批量制作严格按首板插件标准执行,每批制作前必须经过首检合格后方可批量投入生产.3、杜绝元件插件不到位,漏插、插反,插错,碰脚流入下一道工序.

4、注意操作员工双手及操作工具、设备卫生,确保产品清洁

浸焊、切脚、波峰焊作业指导书

一、生产用具、原材料焊锡炉、排风机、空压机、夹子、刮刀、插好元器件的线路板、助焊剂、锡条、稀释剂、切脚机、斜口钳、波峰焊机.

二、准备工作

1、按要求打开焊锡炉、波峰焊机的电源开关,将温度设定为255-265度(冬高夏低),加入适当锡条.2、将助焊剂和稀释剂按工艺卡的比例要求调配好,并开起发泡机.

3、将切脚机的高度、宽度调节到相应位置,输送带的宽度及平整度与线路板相符,切脚高度为1-1.2mm,将切脚机输送带和切刀电源开关置于ON位置.

4、调整好上、下道流水线速度,打开排风设备.5、检查待加工材料批号及相关技术要求,发现问题提前上报组长进行处理.6、按波峰焊操作规程对整机进行熔锡、预热、清洗、传送调节速度与线路板相应宽度,直到启动灯亮为止.

1、用右手用夹子夹起线路板,并目测每个元器是否达到要求,对不达到要求的用左手进行矫正.

2、用夹子夹住插好件的线路板,铜泊面喷少许助焊剂,用刮刀刮去锡炉锡面上的氧化层,将喷好助焊剂的线路板铜泊面浸入锡炉,线路板板材约浸入0.5mm,浸锡时间为2-3秒.

3、浸好锡后,手斜向上轻提,并保持平稳,不得抖动,以防虚焊、不饱满.

4、5秒后基本凝固时,放入流水线流入下一道工序.

5、切脚机开始进行切脚操作,观察线路板是否有翘起或变形.

6、切脚高度为1-1.2mm,合格后流入自动波峰焊机7、操作设备使用完毕,关闭电源.

四、工艺要求

1、助焊剂在线路板焊盘上要喷均匀.

2、上锡时线路板的铜板面刚好与锡面接触0.5mm即可,不得有锡尘粘附在线路板上.

3、不得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引起铜铂起泡现象,锡炉温度为255-265度(冬高夏低),上锡时间2-3秒.

4、焊点必须圆滑光亮,线路板必须全部焊盘上锡.

5、保证工作台面清洁,对设备定时进行记录.

五、注意事项

1、焊接不良的线路必须重焊,二次重焊须在冷却后进行.

2、操作过程中,不要触碰锡炉,不要让水或油渍物掉入锡炉中,防止烫伤.

3、助焊剂、稀释剂均属易燃物品,储存和使用时应远离火源,发泡管应浸泡在助焊剂中,不能暴露在空气中.4、若长期不使用,应回收助焊剂,密闭.发泡管应浸在盛有助焊剂的密闭容器中.

5、焊接作业中应保证通风,防止空气污染,作业人员应穿好工作服,戴好口罩.

6、链爪清洁储液箱体应经常添加与定期更换,液面高度为槽高的1/2—2/3处,注意调整毛刷与链爪间隙.

7、换锡时,注意操作员工安全,避免烫伤.

8、经常检验加热处导线,避免老化漏电.

9、注意检查锡液面,应不低于缸体顶部20mm.

补焊作业指导书

一、生产用具、原材料电烙铁、镊子、斜口钳、锥子、支架、切脚好的线路板、焊锡丝、功率表、调压器、测试架、镇流器、毛管

1、插上电烙铁电源.

2、连接好功率计、调压器、测试架、毛管线路.3、打开功率计电源开关,调节到文件规定电压值.

1、目视法查看元器件平整度,漏插、错插及损伤情况,若发现有批量缺陷,立即向组长汇报.

2、斜口钳将切脚高度超过1-1.2mm的管脚剪平.

3、检查线路板,用烙铁将虚焊短路、断路、虚焊、错焊、连焊等不良焊点焊好.用锥子将需要开孔的灯丝孔、电源线孔打开.

4、对未到位的元器件扶正.

5、清洁线路后,将镇流器定位槽对准测试架上的定位针,并用适度力垂直下压镇流器,点亮灯,检测灯电性能,将不符合要求的镇流器挑出.

6、将检验合格的镇流器排放整齐的放入周转箱,并清楚填写好标色卡.

1、剪脚后的元件脚长度为1-1.2mm.

2、线路板不得有短路、断路、虚焊、少焊、铜箔脱落、堆锡现象.

3、元件不得有歪斜现象.

4、补焊时采用0.8mm的焊锡丝.

5、对过高元件,如工字型电感、电解、三极管焊盘必须补焊到饱满.

6、电烙铁在焊盘上停留时间不能太长,在2秒左右,整流器轻拿轻放、不能用电烙铁戳或挑线路板元器件、焊盘,以免损伤器件及板子.

7、每测试5000个镇流器更换一支测试灯管,测试前灯管先燃点至少10分钟.

8、测试时,功率表输出端必须安全防止,地板使用绝缘材料填起.

9、测试回路串联短路灯泡.

10、完工后清理好台面工作现场,关闭使用电源.

1、补焊烙铁、功率表输出电源测试端注意放置,防止事故发生.

2、发现电参数异常时,及时与技术部仪器校对,避免误判.

篇二:

装配作业指导书(精典)

编制:

第1页,共13页

第2页,共13页

第3页,共13页

编制:

第4页,共13页

第5页,共13页

篇三:

电子产品工艺作业指导书-装配报告

配报

篇四:

电气控制柜组装作业指导书

电气控制柜作业指导书

顾鸣2013年7月12日

一目的:

对电气控制柜装配工序及组装接线进行控制,确保工序质量满足规定要求。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电气控制柜的装配工序和质量控制。

三内容:

3.1电气控制柜组装作业指导书

1、总则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适用于本公司组织生产的电气控制柜组装工艺过程。

2、设备和工具

2.1设备:

号码打印机、切割机等。

2.2工具:

螺丝刀、尖嘴钳、剥线钳、压线钳、万用表、扳手、钢卷尺、角尺、电烙铁、游标卡尺、剪刀等。

3、装配规范

3.1在产品装配前,应对下列各项逐一进行检查,做好工艺准备。

3.1.1整体查看壳体是否符合合同的防护等级要求,见表1。

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安装

3.1.2结构应该符合该型号产品结构的要求,产品应有固定的安装孔。

3.1.3门应能在大于90°

角内灵活转动,门在转动过程中不应损坏漆膜,不应使电器元件受到冲击,门锁上后不应有明显的晃动。

检验方法:

手执门锁轻轻推拉,移动量不超过1.5㎜。

3.1.4壳体焊接应牢固,焊缝应光洁均匀,不应有焊穿、裂缝、咬边、溅渣、气孔等现象,焊药皮应清除干净。

3.1.5壳体表面处理后,漆膜表面应丰满、色彩鲜明、色泽均匀、平整光滑、用肉眼看不到刷痕、皱痕、针孔、起泡、伤痕、斑痕、手印、修整痕迹、露底及沾附的机械杂质等缺陷。

3.1.6产品上所有电镀件的镀层(包括元器件本身的电镀件的镀层及紧固件)不得有起皮、脱落、发黑、生锈等现象。

3.2元器件装配工艺及要求

3.2.1产品内选择的电器元件和材料,必须符合认证产品要求和顾客图纸的要求,在不影响产品内在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征得相关批准进行认证规定范围内的代用。

但同批成套产品的同一型号元器件应选择同一厂家。

3.2.2元器件必须采用取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非认证产品不得使用。

3.2.3产品上的所有指示灯和按钮规格颜色应符合原理图或接线图的规定。

3.2.4所有元器件应按照其制造规定的安装使用条件进行安装使用,其倾斜度不大于5°

,必须保证电气的飞弧对操作者及其他元器件不产生危害,手动操作的元器件,操作机构应灵活,无卡阻现象。

3.2.5所有元器件的安装必须便于操作,馈线,维修,行线。

安装后元器件的铭牌便于观察,无法观察到得,必须重做铭牌粘贴于显眼处。

元器件操作时不受空间的妨碍,不能触及带电体及其它部位。

3.2.6保证一、二次线的制作和安装距离。

3.2.7同一批次相同产品的装配应一致。

3.2.8所有元器件均应牢固的固定在导轨或支架上,每个元器件应标注醒目的符号,使用的符号或代号必须与原理图或接线图一致。

3.2.9辅助电路导线的端头与元器件连接时,必须穿导线号码管,标号应正确清楚、完善牢固、有永久的附着力,标号必须与接线图标号一致。

3.2.10满足电器元件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例如,满足散热,飞弧距离,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等的要求。

低压电器元器件装配后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不小于表2规定。

3.3.紧固件的使用

3.3.1元器件的安装一律打孔攻丝(少数经过特批的可以采用铆钉或电动自攻螺丝),特殊情况并螺帽,不得采用电动自攻螺丝。

用以固定元器件及压线紧固螺钉应拧紧,无打滑及损坏镀层涂层现象,并有防松措施,拧紧后螺纹露出螺母或丝扣的固定板长度2-5牙(平垫的弧面朝向螺帽)。

不接线的螺钉也应拧紧。

3.3.2用以与涂层连接的元器件应采用爪型垫片,以保证与壳体接触良好,符合保护电路连续性的要求。

3.3.3紧固力矩见表3

表3未注明拧紧力矩要求时,参考下表(普通螺栓拧紧力矩)

3.4一次绝缘软母线

3.4.1一次绝缘软母线的选择应满足回路额定电流的要求,其绝缘等级应大于各配电装置的绝缘等级,一般采用黑色铜芯导线或黄,绿,红,蓝等分色线。

3.4.2软母线在配线时应拉紧挺直,行线应平直齐牢,整齐美观,尽量减少重叠交叉。

3.4.3软母线可以在硬母线平弯机上进行弯曲,其弯曲半径不得软母线绝缘直径的三倍,但导线线芯和绝缘都不能损坏.

3.4.4根据铜芯绝缘导线的线芯截面来选择相应的接线鼻,独股线可直接连接,必要时采用双还头压接。

3.4.5根据接线鼻的尺寸,削去导线两头的绝缘层,误差不超过+(1.5~2)㎜。

导线削除绝缘层后,在导线芯表面不得有明显的划痕,以免弯曲时导线断裂,削去绝缘层后,应将线芯表面的污物和氧化层除去,以保证接触良好。

3.4.6将导线线芯插入接线鼻的圆管中,用压模或冷压钳压接,压接牢固,但线芯与接线鼻接触处,不得有明显的变形。

3.4.7尽量一个端子压线不超过两根,特殊情况下多根绝缘导线并列在接线鼻铜管中压接时,伸入铜管的裸露部分应尽可能短,绝缘处不整齐度小于1㎜。

导线芯伸出铜管部分长度在1~2㎜之间,且不应有明显的不整齐现象。

3.4.8软母线在电器元件的接线端连接时,不应使接点受到任何附加应力。

3.4.9一次软母线一般采用绑扎线进行帮扎固定,特殊情况也可采用缠绕管绕扎,控制柜内则一律采用行线槽固定线束。

3.4.10绑扎线的每扎距离保持在150㎜左右,拐弯处,尾端可适当加密,但不能再弯曲部分绑扎。

绑扎后,接头应留在不可见部位。

3.4.11注意事项:

a.导线在穿越金属板孔时,必须在金属板孔上套上大小适宜的保护套,如橡皮圈、U型护条等保证导线外层不磨损。

因此在订购柜壳体时强调所有可能穿线的金属板孔均应加装,如橡皮圈、U型护条等

b.线束应尽量远离发热元件(如电阻母排等),并应避免敷设于发热元件(如电阻,灯泡等)的上方。

3.5.4母线和导线的截面,应根据截流量,可能受到应力,电压降等综合因素来选择,中性母线的截流量如无特殊要求的按相线截流量一半选择截面。

图样上有标注的,按图样要求选用。

图样上未作规定的,应根据母线和导线容许截流量,按一次回路各元件的容量来选择。

3.5.6不同容量两元件间串联的接线按元件容量较小的来选择。

3.5.7元件容量的确定:

如空气开关按额定电流,热继电器按最大整定电流值等。

3.5.9BV、BVR塑料铜芯线容许截流量见表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