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韩非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5225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8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家韩非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法家韩非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法家韩非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法家韩非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法家韩非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法家韩非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法家韩非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法家韩非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法家韩非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法家韩非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法家韩非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法家韩非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法家韩非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法家韩非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法家韩非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法家韩非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法家韩非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法家韩非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法家韩非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法家韩非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家韩非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法家韩非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家韩非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法家韩非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即,做臣子的散发公家财物来取悦民众,行小恩小惠来赢得百姓,让朝廷民间都鼓动起来称颂自己,这样来蒙蔽君主而达到他的欲望,这就叫“民萌”。

六是流行。

什么叫流行?

即,作为君主,话全闷在肚里不与人交流,很少听到臣下议论,容易被花言巧语打动。

做臣子的寻求国外善辩的人,供养国内能言的人,让他们来为自己的私利进说。

说出华美的言语,流利的辞句,用有利的形势来诱导他,用祸害来恐吓他,编造虚假的言辞来损害君主,这就叫“流行”。

七是威强。

什么叫威强?

即,统治者是靠群臣百姓来形成强大威势的。

群臣百姓喜欢的,君主就喜欢;

不是群臣百姓喜欢的,君主就不喜欢。

做臣子的收罗带剑的侠客,供养亡命之徒,用来耀武扬威,倡言顺从他的一定得到,不顺从他的一定要死,这样来恐吓群臣百姓从而实现个人意图,这就叫“威强”。

八是四方。

什么叫四方?

即,做国君的,国小就侍奉大国,兵弱就害怕强兵。

大国勒索的,小国一定听从;

强兵压境的,弱兵一定服从。

做臣子的,加重赋敛,耗尽钱粮,削弱自己国家去侍奉大国,求助大国威势来诱迫自己君主;

严重的,招引大国军队压境来挟制国内,轻些的,屡屡引进大国使者来震慑君主,使他害怕,这就叫“四方”。

所有这八种手段,是臣子实现奸谋的途径,是当代君主受到蒙蔽挟制以至失掉权势的原因,是不可不明察的。

  3.而结党拉派串通一气来蒙蔽君主、花言巧语歪曲事实来便利私家的人,一定会受到重臣的信任。

所以对那些可用功劳做借口的,就封官赐爵使他们显贵;

对那些不可用好名声做借口的,就用外交职权重用他们。

因此,蒙蔽君主而投奔私人门下的,不在官爵级别上显赫,必在外交职权上重用了。

如今君主不验证核查就实行诛戮不等建立功劳就授予爵禄,因此法术之士怎能冒死去陈述自己的主张?

奸邪之臣又怎肯当着有利时机而自动引退?

所以君主地位就越来越低,重臣权势就越来越大。

越国虽然国富兵强,中原各国的君主都知道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说:

“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

”现在统治国家的君主虽然地广人众,然而君主闭塞,大臣专权,这样一来,国家也就变得和越国一样。

知道自己的国家与越国不同,却不知道现在连自己的国家也变了样,这是不明察事物的类似性。

人们之所以说齐国亡了,并不是指土地和城市丧失了,而是指吕氏不能控制它而为田氏所占有。

之所以说晋国亡了,也不是指土地和城市丧失了,而是指姬氏不能控制它而为六卿所把持。

现在大臣掌权独断专行,而君主不知收回,这是君主不明智。

和死人症状相同,无法救药;

和亡国行事相同,无法久存。

现在因袭着齐、晋的老路,想要国家安然存在,是不可能的。

  4.珍珠宝玉是君主急需的,即使卞和献的玉璞不够完美,也并不构成对君主的损害,但还是在双脚被砍后宝玉才得以论定,坚定宝玉就是如此的困难。

如今君主对于法术,未必像对和氏璧那样急需,还要用来禁止群臣百姓的自私邪恶行为。

既然这样,那么法术之士还没被杀戮的原因,只是促成帝王之业的法宝还没进献罢了。

君主运用法术,大臣就不能擅权独断,左右近侍就不敢卖弄权势;

官府执行法令,游民就得从事农耕,游说之士就得冒着危险去当兵打仗;

那么法术就被群臣百姓看成是祸害了。

君主不能违背大臣的议论,摆脱黎民百姓的诽谤,单要完全采纳法术之言,那么法术之士即使到死,他们的学说也一定不会被认可。

  5.再说,大大小小国家的君主,他们的原妻正配所生嫡子做了太子的,还有盼着自己的父君早死的。

怎么知道会是这样的呢?

妻子,没有骨肉的恩情,宠爱就亲近,不宠爱就疏远。

俗话说:

“母亲美的,她的孩子受宠爱。

”那么与此相反的话,就是母亲丑的,她的孩子被疏远。

男子五十岁而好色之心不减弱,妇女三十岁美貌就衰减了。

用色衰的妇女侍奉好色的男子,自己就会被疏远卑视,而怀疑儿子不能成为继承人,这正是后妃夫人盼望君主早死的原因。

只有当母亲做了太后而儿子做了君主以后,那时就会令无不行,禁无不止,男女乐事不减于先君在时,而独掌国家大权无疑,这正是用毒酒杀人,用勒索杀人事件产生的原因。

所以《桃左春秋》上说:

“君主因病而死的不到半数。

”君主不懂得这个道理,奸臣作乱就有了更多的凭借。

所以说,认为君主死亡对自己有利的人多,君主就危险。

所以王良爱马,越王勾践爱民,就是为了打仗和奔驰。

医生善于吸吮病人的伤口,口含病人的污血,不是因为有骨肉之亲,而是因为利益所在。

所以车匠造好车子,就希望别人富贵;

棺材匠做好棺材,就希望别人早死。

并不是车匠仁慈而棺材匠狠毒;

别人不富贵,车子就卖不掉;

别人不死,棺材就没人买。

本意并非憎恨别人,而是利益就在别人的死亡上。

所以后妃夫人、太子的私党结成了就会希望君主早死;

如果君主不死,自己权势就不大。

本意并非憎恨君主,而是利益就在君主的死亡上。

所以君主不能不留心那些利在自己死亡的人。

所以日月外面有白色光圈环绕,毛病就在内部;

防备自己所憎恨的人,祸害却来自所亲爱的人。

所以明君不做没有验证过的事情,不吃不寻常的食物;

打听远处的情况,观察身边的事情,从而考察朝廷内外的过失;

研究相同的和不同的言论,从而了解朋党的区分,对比通过事实所作的验证,从而责求臣下陈言的可靠性;

拿事后的结果来对照事先的言行,按照法令来治理民众,根据各种情况来检验观察;

官吏没有侥幸受赏的,没有违法行事的;

诛杀的一定得当,有罪的不予赦免。

这样一来,奸邪行为就无处容身了。

徭役多,百姓就困苦;

百姓困苦,臣下势力就发展起来;

臣下势力发展起来,免除徭役和赋税的人增多了,权贵就富有起来,君主坑害百姓而使权贵富有,就给臣下扩张势力提供了条件,这不符合国家的长远利益。

所以说,徭役轻,百姓就安定;

百姓安定,臣下就没有大权;

臣下没有大权,他们的势力就消灭了;

他们的势力消灭了,恩惠就全归君主了。

现在看来,水能灭火的道理也够明白的了,然而用锅子把水和火隔开,水在上面沸腾以致烧干,而火在下面却烧得非常旺盛,这是因为水失去了灭火的条件。

现在拿治国措施中的禁止奸邪来说,道理比这更加明白了,但执法大臣起了锅子那样的阻隔作用,那么,法律只在君主心里明白,却已经失去了它得以禁邪的作用了。

在上古的传说中,在史书的记载里,违犯法律、叛逆作乱而篡权夺位的人,从没有不属于尊贵大臣的。

这样一来,法令要防备的,刑罚要惩办的,通常是地位低贱的人,因此百姓感到绝望,无处可去申诉冤屈。

大臣相互勾结,串通一气蒙骗君主,暗地里互相要好,表面上相互憎恶,以便表示没有私情。

他们互相作为耳目,等待着钻君主的空子。

君主受着蒙蔽,无从了解真情,有君主之名而无君主之实,大臣垄断法令而独断专行;

周天子正是这样。

君主权势旁落,上下也就换了位置;

这就是说,君主不能把自己的权势让给臣下。

  6.礼是情感的描绘,文采是本质的修饰。

君子采纳情感而舍弃描绘,喜欢本质而厌恶修饰。

依靠描绘来阐明情感的,这种情感就是恶的。

依靠描绘来阐明本质的,这种本质就是糟的。

和氏璧,不用五彩修饰;

隋侯珠,不用金银修饰。

它们的本质极美,别的东西不足以修饰它们,事物等待修饰然后流行的,它的本质不美。

因此父子之间的礼纯朴自然而不拘形式,所以说,礼是淡薄的。

一切事物不能同时旺盛,阴阳就是这样;

事理总是正反相互排斥的,威和德就是这样;

实情深厚的外貌就淡薄,父子之间的礼就是这样。

由此看来,礼节烦琐是内心真实感情衰竭的表现。

既是这样,那么行礼这事,正是为了沟通人们朴实的心意,一般人的行礼,别人回礼就轻快欢乐,不回礼就责怪怨恨,现在行礼的人本想从事于沟通人们朴实的心意,但却给众人提供了指责自己的借口,能不发生争执吗?

有争执就乱,所以《老子》说:

“礼是忠、信淡薄的表现,是产生争乱的开端。

  7.人有福,富贵就来到;

富贵来到,衣食就美好;

衣食美好,骄心就产生;

骄心产生,就会行为邪僻而举动悖理。

行为邪僻,自身就会早死;

举动悖理,就不会成就事业。

内有早死的灾难而外无成功的名声,也就成了大祸。

而祸根源于有福。

所以《老子》说:

“福啊,是祸所潜伏的地方。

  8.鴟夷子皮事奉田成子。

田成子离开齐国,逃往燕国,鴟夷子皮背着出关的符牒跟随着。

到了望邑,子皮说:

“您难道没听说过干枯湖沼的蛇吗?

湖沼干枯,蛇准备迁移。

有条小蛇对大蛇说:

‘您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人们会认为这只不过是过路的蛇,必然有人杀死您。

不如相互衔着,您背着我走,人们会把我看作神君。

’于是相互衔嘴,背着穿过大路。

人们都躲开它们,说它们是神君。

现在您美而我丑。

把您作为我的上客,人们会把我看成千乘小国的君主;

把您作为我的使者,人们会把我看成万乘大国的卿相。

您不如做我的近侍,人们就会把我看成是万乘大国的君主。

”田成子因此背着符牒跟随在后。

到了客店,客店主人非常恭敬地招待了他们,并献上了酒肉。

  9.杨朱路过宋国东边的旅店。

店主有两个妾,其中丑的地位高,漂亮的地位低。

杨朱问店主缘由,旅店的主人回答说:

“长得漂亮的自以为漂亮,我不觉得她漂亮;

长得丑的自以为丑,我不觉得她丑。

”杨朱对他的弟子说:

“做了好事,要去掉自以为好事的想法,到哪儿能不受到赞美呢?

  10.楚王宠妾中有个叫郑袖的。

楚王刚弄来了一个美女,郑袖就开导她说:

“楚王非常喜欢别人捂住嘴巴,你要是靠近大王,一定要捂住嘴巴。

”美女入见,走近楚王就捂住嘴巴。

楚王询问其中的原因,郑袖说:

“她本来就说过讨厌大王的气味。

”等到楚王和郑袖、美女三人坐在一起的时候,郑袖就事先告诫侍从说:

“大王如果发话,一定要立即听从大王的话!

”美女上前来到靠楚王很近的地方,多次捂住嘴巴。

楚王勃然大怒说:

“割掉她的鼻子!

”侍从于是拔出刀来割掉了美人的鼻子。

  11.魏王送给楚王一个美女,楚王非常喜欢。

楚王夫人郑袖知道楚王喜欢、宠爱这位美女,她就也喜欢、宠爱这位美女,胜过了楚王。

衣服珍宝,挑选美女想要的给她。

楚王说:

“夫人知道我宠爱新来的美人,她喜欢、宠爱这位美人超过了我,这也就是孝子奉养父母、忠臣奉侍君主的方法。

”郑袖知道楚王已不认为自己嫉妒,就对新来的美人说:

“大王非常喜欢、宠爱你,但讨厌你的鼻子。

你见到大王,时常捂住鼻子,大王就会长久宠爱你了。

”于是美人听从了郑袖的话,每次见到楚王,常常捂住鼻子。

楚王对郑袖说:

“新人见我时常捂住鼻子,为什么?

”郑袖回答说:

“我不知道。

”楚王硬是追问她,她回答说:

“不久前新人曾说讨厌闻到大王的气味。

”楚王发怒说:

“割了她的鼻子!

”郑袖预先告诫侍从说:

“大王如果发了话,一定要听从命令。

”侍从于是就拔出刀来割掉了美人的鼻子。

  12.人在婴儿时,父母对他抚养马虎,儿子长大了就要埋怨父母;

儿子长大成人,对父母的供养微薄,父母就要怒责儿子。

父子是至亲骨肉,但有时怒责,有时埋怨,都是因为怀着相互以来的心理而又认为对方不能周到地照顾自己。

雇用工人来播种耕耘,主人花费家财准备美食,挑选布匹去交换钱币以便给予报酬,并不是喜欢雇工,而是说:

这样做,耕地的人才会耕得深,锄草的人才会锄得静。

雇工卖力而快速地耘田耕田,使尽技巧整理畦埂,目的并不是爱主人,而是说:

这样做,饭菜才会丰美,钱币才容易得到。

主人这样供养雇工,爱惜劳力,有父子之间的恩惠,而雇工专心一意地工作,都是怀着为自己的打算。

所以人们办事给人好处,如果从对人有利处着想,那么疏远的人也容易和好;

如果从对人有害处着想,那么父子间也会分离并相互埋怨。

  13.薛公做魏昭王的相国时,昭王近侍中有一对孪生子名叫阳胡、潘其,很受昭王的器重,但不肯替薛公效劳。

薛公为此感到忧虑,于是就召他们来赌博。

薛公给他们每人一百金,让他们兄弟二人赌博;

一会儿又给每人增加二百金。

刚赌了一会儿,传达官通报门客张季的儿子在门口。

薛公勃然大怒,拿出兵器交给传达官说:

“杀了他!

我听说张季不肯为我效劳。

”一会儿,刚好张季的党羽在边上,说:

“不是这样的。

我私下听说张季为您出力很多,只是他暗中出力,您没有听到罢了。

”薛公就停了下来,不再杀门客张季的儿子,并厚礼相待,说:

“过去我听说张季不为我效劳,所以想杀他;

现在知道他确实为我出力,我怎么能忘了他呢!

”于是通知管粮仓的人送给他千石粮食,通知管财库的人送给他五百金,通知养马的人从自己的马棚里拿出好马坚车二乘送给他,接着还命令宦官把宫中的二十个美女一并送给张季。

孪生子就商量说:

“既然为薛公效力一定获利,不为薛公效力一定受害,我们为什么不情愿为薛公效劳?

”因而私下争相劝勉并行动起来替薛公效劳。

薛公以臣子的势位,假借君王的权术,使祸害不能发生,何况把这种权术移用到君主身上呢?

驯养乌鸦的人要剪断乌鸦的翅膀和尾巴下边的羽毛。

剪断翅膀和尾巴上的羽毛后,乌鸦就必须靠人喂养,怎能不驯服呢?

明君蓄养臣子也是这样,要使臣子不得不贪图君主给他的俸禄,不得不臣服君主给他的名位。

贪图君主给的俸禄,臣服君主给的名位,怎么能不驯服呢?

  14.在上古时代,人口稀少,鸟兽众多,人民受不了禽兽虫蛇的侵害。

这时候出现了一位圣人,他发明在树上搭窝棚的办法,用来避免遭到各种伤害;

人们因此很爱戴他,推举他来治理天下,称他为有巢氏。

当时人民吃的是野生的瓜果和蚌蛤,腥臊腐臭,伤害肠胃,许多人得了疾病。

这时候又出现了一位圣人,他发明钻木取火的方法烧烤食物,除掉腥臊臭味;

人们因而很爱戴他,推举他治理天下,称他为燧人氏。

到了中古时代,天下洪水泛滥,鲧和他的儿子禹先后负责疏通河道,排洪治灾。

近古时代,夏桀和殷纣的统治残暴昏乱,于是商汤和周武王起兵讨伐。

如果到了夏朝,还有人用在树上搭窝棚居住和钻木取火的办法生活,那一定会被鲧、禹耻笑了;

如果到了殷周时代,还有人要把挖河排洪作为要务的话,那就一定会被商汤、武王所耻笑。

既然如此,那么在今天要是还有人推崇尧、舜、禹、汤、武王的政治并加以实行的人,定然要被现代的圣人耻笑了。

因此,圣人不期望照搬古法,不死守陈规旧俗,而是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而制定相应的政治措施。

有个宋人在田里耕作,田中有一个树桩,一只兔子奔跑时撞在树桩上碰断了脖子死了。

从此这个宋人便放下手中的农具,守在树桩旁边,希望再捡到死兔子。

他当然不可能再得到兔子,自己倒成了宋国的一个笑话。

现在假使还要用先王的政治来治理当代的民众,那就无疑属于守株待兔之类的人了。

  15.古今社会风俗不同,新旧政治措施也不一样。

如果想用宽大和缓的政策去治理剧变时代的民众,就好比没有缰绳和鞭子却要去驾驭烈马一样,这就会产生不明智的祸害。

现在,儒家和墨家都称颂先王,说他们博爱天下一切人,就如同父母爱子女一样。

用什么证明先王如此呢?

他们说:

“司寇执行刑法的时候,君主为此停止奏乐;

听到罪犯被处决的报告后,君主难过得流下眼泪。

”这就是他们所赞美的先王。

如果认为君臣关系能像父子关系一样,天下必能治理得好,由此推论开去,就不会存在父子之间发生纠纷的事了。

从人类本性上说,没有什么感情能超过父母疼爱子女的,然而大家都一样疼爱子女,家庭却未必就和睦。

君主即使深爱臣民,何以见得天下就不会发生动乱呢?

何况先王的爱民不会超过父母爱子女,子女不一定不背弃父母,那么民众何以就能靠仁爱治理好呢?

再说按照法令执行刑法,而君主为之流泪,这不过是用来表现仁爱罢了,却并非用来治理国家的。

流泪而不想用刑,这是君主的仁爱;

然而不得不用刑,这是国家的法令。

先王首先要执行法令,并不会因为同情而废去刑法,那么不能用仁爱来治理国家的道理也就明白无疑了。

况且人们一向就屈服于权势,很少能被仁义感化的。

孔子是天下的圣人,他修养身心,宣扬儒道,周游列国,可是天下赞赏他的仁、颂扬他的义并肯为他效劳的人才七十来个。

可见看重仁的人少,能行义的人实在难得。

所以天下这么大,愿意为他效劳的人只有七十人,而倡导仁义的只有孔子一个。

鲁哀公是个不高明的君主,面南而坐,统治鲁国,国内的人没有敢于不服从的。

民众总是屈服于权势,权势也确实容易使人服从;

所以孔子反倒做了臣子,而鲁哀公却成了君主。

孔子并不是服从于鲁哀公的仁义,而是屈服于他的权势。

因此,要讲仁义,孔子就不会屈服于哀公;

要讲权势,哀公却可以使孔子俯首称臣。

现在的学者们游说君主,不是要君主依靠可以取胜的权势,而致力于宣扬施行仁义就可以统治天下;

这就是要求君主一定能像孔子那样,要求天下民众都像孔子门徒。

这在事实上是肯定办不到的。

  16.儒家利用文献扰乱法纪,游侠使用武力违犯禁令,而君主却都要加以礼待,这就是国家混乱的根源。

犯法的本该判罪,而那些儒生却靠着文章学说得到任用;

犯禁的本该处罚,而那些游侠却靠着充当刺客得到豢养。

所以,法令反对的,成了君主重要的;

官吏处罚的,成了权贵豢养的。

法令反对和君主重用,官吏处罚和权贵豢养,四者互相矛盾,而没有确立一定标准,即使有十个黄帝,也不能治好天下。

所以对于宣扬仁义的人不应当加以称赞,如果称赞了,就会妨害功业;

对于从事文章学术的人不应当加以任用,如果任用了,就会破坏法治。

楚国有个叫直躬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便到令尹那儿告发,令尹说:

“杀掉他!

”认为他对君主虽算正直而对父亲却属不孝,结果判了他死罪。

由此看来,君主的忠臣倒成了父亲的逆子。

鲁国有个人跟随君主去打仗,屡战屡逃;

孔子向他询问原因,他说:

“我家中有年老的父亲,我死后就没人养活他了。

”孔子认为这是孝子,便推举他做了官。

由此看来,父亲的孝子恰恰是君主的叛臣。

所以令尹杀了直躬,楚国的坏人坏事就没有人再向上告发了;

孔子奖赏逃兵,鲁国人作战就要轻易地投降逃跑。

君臣之间的利害得失是如此不同,而君主却既赞成谋求私利的行为,又想求得国家的繁荣富强,这是肯定没有指望的。

古时候,苍颉创造文字,把围着自己绕圈子的叫做“私”,与“私”相背的叫做“公”。

公和私相反的道理,是苍颉就已经知道的了。

现在还有人认为公私利益相同,这是犯了没有仔细考察的错误。

那么为个人打算的话,没有什么比修好仁义、熟悉学术的办法更好了。

修好仁义就会得到君主信任,得到君主信任就可以做官;

熟悉学术就可以成为高明的老师,成了高明的老师就会显荣。

对个人来说,这是最美的事了。

然而没有功劳的就能做官,没有爵位就能显荣,形成这样的政治局面,国家就一定陷入混乱,君主就一定面临危险了。

所以,互不相容的事情,是不能并存的。

杀敌有功的人本该受赏,却又崇尚仁爱慈惠的行为;

攻城立功的人本该授予爵禄,却又信奉兼爱的学说;

采用坚固的铠甲、锋利的兵器来防备战乱,却又提倡宽袍大带的服饰;

国家富足靠农民,打击敌人靠士兵,却又看重从事于文章学术事业的儒生;

不用那些尊君守法的人,而去收养游侠刺客之类的人。

如此理政,要想使国家太平和强盛是不可能的。

国家太平的时候收养儒生和游侠,危难来临的时候要用披坚执锐的士兵;

国家给予利益的人并不是国家所要用的人,而国家所要用的人又得不到任何好处。

结果从事耕战的人荒废了自己的事业,而游侠和儒生却一天天多了起来,这就是社会陷于混乱的原因所在。

  17.何謂反諸己也?

適耳目,節嗜欲,釋智謀,去巧故,而游意乎無窮之次,事心乎自然之塗,若此則無以害其天矣。

無以害其天則知精,知精則知神,知神之謂得一。

凡彼萬形,得一後成。

故知一,則應物變化,闊大淵深,不可測也。

德行昭美,比於日月,不可息也。

豪士時之,遠方來賓,不可塞也。

意氣宣通,無所束縛,不可收也。

故知知一,則復歸於樸,嗜欲易足,取養節薄,不可得也。

離世自樂,中情潔白,不可量也。

威不能懼,嚴不能恐,不可服也。

故知知一,則可動作當務,與時周旋,不可極也。

舉錯以數,取與遵理,不可惑也。

言無遺者,集肌膚,不可革也。

讒人困窮,賢者遂興,不可匿也。

故知知一,則若天地然,則何事之不勝,何物之不應?

譬之若御者,反諸己,則車輕馬利,致遠復食而不倦。

昔上世之亡主,以罪為在人,故日殺僇而不止,以至於亡而不悟。

三代之興王,以罪為在己,故日功而不衰,以至於王。

(《韓非子·

論人》)

  【译文】

  18.何謂求諸人?

人同類而智殊,賢不肖異,皆巧言辯辭,以自防禦,此不肖主之所以亂也。

凡論人,通則觀其所禮,貴則觀其所進,富則觀其所養,聽則觀其所行,止則觀其所好,習則觀其所言,窮則觀其所不受,賤則觀其所不為,喜之以驗其守,樂之以驗其僻,怒之以驗其節,懼之以驗其特,哀之以驗其人,苦之以驗其志,八觀六驗,此賢主之所以論人也。

論人者,又必以六戚四隱。

何謂六戚?

父母兄弟妻子。

何謂四隱?

交友故舊邑里門郭。

內則用六戚四隱,外則用八觀六驗,人之情偽貪鄙美惡無所失矣,譬之若逃雨,汙無之而非是。

此聖王之所以知人也。

  19.民之於利也,犯流矢,蹈白刃,涉血肝以求之。

野人之無聞者,忍親戚兄弟知交以求利。

今無此之危,無此之醜,其為利甚厚,乘車食肉,澤及子孫,雖聖人猶不能禁,而況於亂?

國彌大,家彌富,葬彌厚。

含珠鱗施,夫玩好貨寶,鍾鼎壺濫,轝馬衣被戈劍,不可勝其數。

諸養生之具,無不從者。

題湊之室,棺槨數襲,積石積炭,以環其外。

姦人聞之,傳以相告。

上雖以嚴威重罪禁之,猶不可止。

且死者彌久,生者彌疏;

生者彌疏,則守者彌怠;

守者彌怠而葬器如故,其勢固不安矣。

世俗之行喪,載之以大輴,羽旄旌旗、如雲僂翣以督之,珠玉以佩之,黼黻文章以飭之,引紼者左右萬人以行之,以軍制立之然後可。

以此觀世,則美矣侈矣;

以此為死,則不可也。

苟便於死,則雖貧國勞民,若慈親孝子者之所不辭為也。

節喪》)

  20.凡人臣之所道成姦者有八術:

一曰在同床。

何謂同床?

曰:

貴夫人,愛孺子,便僻好色,此人主之所惑也。

託於燕處之虞,乘醉飽之時,而求其所欲,此必聽之術也。

為人臣者內事之以金玉,使惑其主,此之謂同床。

二曰在旁。

何謂在旁?

優笑侏儒,左右近習,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諾諾,先意承旨,觀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此皆俱進俱退,皆應皆對,一辭同軌以移主心者也。

為人臣者內事之以金玉玩好,外為之行不法,使之化其主,此之謂在旁。

三曰父兄。

何謂父兄?

側室公子,人主之所親愛也,大臣廷吏,人主之所與度計也,此皆盡力畢議,人主之所必聽也。

為人臣者事公子側室以音聲子女,收大臣廷吏以辭言,處約言事事成則進爵益祿,以勸其心使犯其主,此之謂父兄。

四曰養殃。

何謂養殃?

人主樂美宮室臺池、好飾子女狗馬以娛其心,此人主之殃也。

為人臣者盡民力以美宮室臺池,重賦歛以飾子女狗馬,以娛其主而亂其心、從其所欲,而樹私利其間,此謂養殃。

五曰民萌。

何謂民萌?

為人臣者散公財以說民人,行小惠以取百姓,使朝廷市井皆勸譽己,以塞其主而成其所欲,此之謂民萌。

六曰流行。

何謂流行?

人主者,固壅其言談,希於聽論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