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哲学完整版笔记+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5345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7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西方哲学完整版笔记+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现代西方哲学完整版笔记+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现代西方哲学完整版笔记+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现代西方哲学完整版笔记+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现代西方哲学完整版笔记+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现代西方哲学完整版笔记+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现代西方哲学完整版笔记+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现代西方哲学完整版笔记+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现代西方哲学完整版笔记+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现代西方哲学完整版笔记+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现代西方哲学完整版笔记+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现代西方哲学完整版笔记+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现代西方哲学完整版笔记+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现代西方哲学完整版笔记+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现代西方哲学完整版笔记+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现代西方哲学完整版笔记+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现代西方哲学完整版笔记+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现代西方哲学完整版笔记+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现代西方哲学完整版笔记+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现代西方哲学完整版笔记+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西方哲学完整版笔记+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现代西方哲学完整版笔记+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西方哲学完整版笔记+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西方哲学完整版笔记+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所以我们说智慧是一种痛苦,而且是一切痛苦中最痛苦的痛苦。

它的刻骨铭心之处不仅在于人注定了要追求智慧却也注定了不可能通达智慧的境界,而且更在于追求智慧便使人知道了自己的有限性,知道了自己的有死性。

水中之树的倒影

龙应台曾经在《白杨树的倒影》说过,人应当有两种生活,一种是现实的世俗生活,还有一种是虚幻的,精神层面的生活,就像白杨树在湖中的倒影。

四、如何学习和思考?

斯多葛派爱比克泰克——“当我们开始意识到自身的软弱和孤独时,哲学就产生了”。

1.惊异—→在惊异中,我才意识到自己对知识的匮乏。

2.畏惧和被抛:

终极境况:

死亡罪恶机遇痛苦→绝望→再生。

3.怀疑doubt:

有了知识从而导致怀疑其确定性。

4.思想与思想的对话

哲学是“历史性的思想”

前人所面临的哲学问题同样也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虽然它们可能会发生一些形态上的改变。

这就是说,我们要学习的哲学不仅是当前的,还有过去的,甚至将来的。

因为我们的思想包含而且必须包含过去的思想才成其为思想,或者说,离开了历史,我们的思想甚至我们的存在便是残缺不全的。

我们或许可以给哲学问题永恒无解万古常新的本性以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

由于人是某种尚未定型、永远开放的自由存在,因而他的至高无上的终极理想本身也一定是一种尚未定型、永远开放的对象。

既然如此,哲学问题当然不可能有最终的解决,如果有的话,那时人也就终结了,或者说结束了自己的“进化”。

4、思想与思想的对话

学习西方哲学史不仅是学习知识,即知道哲学家们都说了些什么,更重要的是了解哲学家们“因为”什么和“为什么”这样说,换言之,应该了解哲学家所面对的哲学问题是什么,以及他们解决哲学问题的不同方式。

我们把这种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方法称为“对话”的方法。

现代西方哲学概要

现代西方哲学泛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西方各国产生和流传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折

从近代西方哲学转向现代西方哲学。

从“文艺复兴”到黑格尔这一近代欧洲哲学的人文精神突出地表现为理想主义精神,上帝的万能被代之以理性的万能。

哲学基本问题非常明确地表现为主客、灵肉、心物、思有关系问题。

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途径是理性反思,因此,这个由认识论转向所开辟的哲学的新时代被称为理性(或反思)的时代。

工具理性

但由于对理性的不正确理解、以及主客分离的理论前提,近代西方哲学却又走向了独断论、思辨的形而上学和二元论。

人的理性成了与人的活生生的现实存在相分离的思辨理性(表现在唯理论和思辨哲学家那里)或工具理性(表现在经验论者和实验自然科学家那里)。

人和世界都被狭隘化了。

人的存在被抽象化为理性的化身,世界成了由人的理性所构成的世界。

主客、心物、灵肉的分裂使人要么沦落为一架没有血肉、更没有灵魂的机器,要么成为形而上学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的自由、尊严和全面发展消失不见了,近代西方哲学转到了它过去所反对的东西方面。

人以理性为工具来改造世界、控制自然,但人却日益沦为工具的奴隶。

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引起了西方列强对利益的重新分配和争夺,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批判的矛头直指“工具理性”

二、流派——挑战理性

19世纪中期(可往前推到19世纪30年代黑格尔逝世或更早一些)前后的一段时期是现代西方哲学开始形成的时期。

一些哲学家,其中最突出的是叔本华和克尔凯郭尔,向传统的理性主义公开提出挑战。

他们认为以往哲学从主客、思有、灵肉等二元分立出发所进行的研究只能及于现象界,而不能达到人和世界的本真存在。

因此,必须超出二元分立的界限,转向对人及事物本身的研究,转向非理性的直觉,转向强调个人的独特个性、生命、本能,恢复和维护人的本真存在,发现和发挥人的内在的生命力和创造性。

他们的观点发展成为现代西方哲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潮,即“人本主义”或“非理性主义”思潮。

三、流派——坚持理性

另有一些哲学家(特别是英法实证主义者)则着重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思辨性,强调哲学应以实证自然科学为基础,应成为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

他们否定哲学对事物本质和客观规律的探求,否定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意义,认为哲学应以描述经验事实为范围、以取得实际效用为目标。

他们要求建立一种排除思辨形而上学、追求实证(经验)知识的可靠性和确切性的哲学。

他们由此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

除了上述两大思潮之外,还有一种较多地保留着传统形而上学、甚至思辨唯心主义特征的第三种思潮,即形而上学和宗教哲学思潮。

四、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都得到了飞速发展。

分析哲学在英语国家仍是最主要的哲学思潮,日常语言分析哲学成了其主流;

蒯因等人的新实用主义既继承了经典实用主义的基本理论,又接受了分析哲学等新起的其他哲学流派的某些因素;

科学哲学中出现了库恩的历史主义、以及新历史主义和科学实在论等流派。

“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进一步扩大,除原有的流派之外,又出现了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哲学解释学、以及多种新马克思主义流派,如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

宗教哲学方面,新托马斯主义等各种形态的基督教哲学仍居主导地位。

五、现代西方哲学的特点

 

如果将整个西方现代哲学的理论走向与近代哲学作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现代西方哲学至少于以下四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超越了后者。

第一讲人本主义

(非理性主义与唯意志主义)

唯意志主义简介

教学重点:

1、什么是唯意志论?

2、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的

基本含义及区别。

一、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

思想来源

就个别的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思想观点来说,从西方思想和精神发展的最初阶段起就已存在了。

总之,西方哲学史上的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思想观点是作为哲学思潮的非理性主义和作为哲学派别的唯意志主义的不可或缺的思想来源,但它们基本上都只是作为某种哲学中的一种成分或倾向而存在,尚无完整的思想体系。

二、对传统理性主义的批判与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的形成

从文艺复兴以来,理性取代信仰成为西方哲学发展的主轴。

然而到19世纪中期英法德主要西方国家资本主义革命先后结束、资本主义制度先后确立后,人们发现理性的社会和国家所带来的不是理性主义思想家所约言的人的普遍幸福和人性的充分发挥,而是种种痛苦和灾难以及人性的异化。

现代西方哲学中的非理性主义思潮正是这一批判浪潮的产物。

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以批判和超越传统理性主义并强调人的情感意志、本能冲动等非理性活动在人的整个精神和物质存在中的决定作用为其最一般的特征。

由于它对人的情感意志等的作用的强调是以使哲学复归于人、使人摆脱被绝对化的理性和实在所异化的境况,重新发现人的本真存在、充分发挥人的生命力等为旗号,因而往往被列入“人本主义”哲学思潮。

三、什么是唯意志论?

唯意志主义(Voluntarism)

唯意志主义是流行于19世纪下半叶西方非理主义哲学思潮。

Voluntarism源自拉丁文Voluntas,意即“意志”。

唯意志主义是一种把意志视为最高原则,用意志去构建世界、规范人生的理论。

它主张意志是世界的本原,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认识的根本途径是意志的直觉活动,生命是意志的冲动和自我实现。

四、唯意志论的特征:

第一、在世界本原问题上,意志是世界的最高原则。

第二、他们都主张意志的直觉能力高于理性的认识能力。

第三、他们都把人生的自由、幸福、命运作为探讨的主要课题。

五、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的联系

二者都把人的情感、意志或人的精神活动中的其他非理性因素置于人的理性(理智)之上,并由之出发来解释人的全部认识活动以至全部精神和物质活动,体现了一种在整体上与传统理性主义哲学迥然相异的哲学思维方式。

但二者还是有差异的。

非理性主义

唯意志主义

相同

把人的情感、意志或人的精神活动中的其它非理性因素置于人的理智之上,并从此出发解释人的全部认识以至全部精神的物质活动(哲学倾向一致)

异同

1、偏重认识论,但并不必然含有本体论的论断2、非理性除了意志欲望还有其它形式(广泛)有非理性倾向但不一定接受意志主义

1、认识上表现为非理性,蕴含以情感意志为中心的本体论,以情感意志来解释整个世界的存在。

2、范围窄

体系

从某角度,某方面强调非理性、意志的作用,是哲学一部分,没有完整体系。

整体体系与传统哲学体系思维方式截然不同。

六、流派代表人物

尤为突出的是,这一世纪自始至终贯穿着非理性哲学思潮,其中有三位极具个性的思想家堪与其他伟人分庭抗礼,他们就是克尔凯郭尔、叔本华和尼采。

叔本华的生存意志主义

1、生存意志论

2、世界表象论

3、悲观人生观

生平:

“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

一、叔本华的生平活动

叔本华(AuthurSchopenhauer,1788-1860)是最早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派思辨形而上学进行全面批判,并明确提出要从根本上改变西方哲学发展方向的德国哲学家。

他出生于一个银行家家庭,从小孤僻、傲慢,有精神病气质,终身未娶。

年轻时他曾按父愿去英法学习经商,后来弃商从学。

1809年赴哥廷根大学学医,次年改学哲学,是柏。

拉图的崇拜者。

1813年以论文《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获耶拿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

后来先后居魏玛、德累斯顿,研究印度哲学和佛学,1820年任柏林大学哲学讲师。

1831年因逃避瘟疫离开柏林去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等地,1833年起至死均孤栖于法兰克福的一个小旅店中。

二、叔本华哲学的基本倾向

对叔本华影响最大的是康德、柏拉图和佛教哲学,他的哲学在基本框架上仍然是一种体系哲学。

从形式上说,他的世界体系类似康德,即把世界二重化为现象(表象)和自在之物,不过,自在之物在他看来总能是一种非理性的、盲目的生存(生活)意志而已。

三、代表著作:

《人生的智慧》《作为意识和表象的世界》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有“刺猬之喻”

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

彼此离得太远,却又会感觉寒冷;

人是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过活。

摘自《人生的智慧》:

哲学的起点是死亡。

小人常为伟人的缺点或过失得意.

我们的不幸往往由于我们对于幸福的追求!

我们做事之初喜欢抱着一种信念:

我们一定能在世间找到某种幸福。

读书是让别人在我们的脑海里跑马;

思考,则是自己跑马。

普通人耗神於如何打发时间;

精干的人却耗神於如何有效利用时间。

四、生存意志主义的本体论

叔本华把意志看成是世界的本体。

他所说的意志是自我的生存意志,他认为,宇宙间的一切都是表象,都是自我生存意志的表现。

哲学来源:

1、世界是我的表象——哲学出发点

叔本华认为,人所认识的一切事物并非自在之物,而只是呈现于人的表象、即意识中的东西,都相对于作为主体的人而存在,表象是我的感觉的复合,因此“世界是我的表象”。

2、生存意志

没有我就没有表象,而自我的本质就是意志。

它的基本要求是获取食物获取以求生存,发展自身以求美好的生活,战胜他物以求延续生命。

3、世界的本质是生存意志

A、宇宙间的一切都是表象,都是自我的生存意志的表现。

B、我的躯体是自我的生存意志的表现和创造物。

C、生存意志如何化为万物的?

4、生存意志和表象的关系

生存意志

表象世界

本质(真实)

现象、假象(虚假)

一、不可分割的总体

千差万别、同一生存意志的不同外化

永恒、不变、绝对的

变化、不稳定、相对的

处于时空之外,不受任何因果、必然的约束,是绝对自由的

处于时空之内,彼此制约、不自由的(服从因果律)

五、悲观主义的人生观

人生就是苦难,世界就是地狱

1、人生即痛苦——意志的自我肯定

欲望——生存意志

浮士德之死时靡菲斯特的话语对他评价最为到位:

“没有快乐使他称心,没有幸福令他满足。

他不断追求变换不停的东西,连这晦气而又空虚的最后瞬间。

这可怜人也想紧握在手里,他一直顽强地与我对抗,可是时间占了上风,老翁倒毙在地。

五、悲观主义伦理学

在叔本华看来,由于现实社会中的人总是企图给自己去设定某种目的和理想、并企图通过认识和行动来使之实现。

然而这一切归根到底只能给他们带来痛苦。

因为这些目的和理想都受人的意志的支配,而意志的本质就是盲目的欲望和永不疲倦的冲动,后者本身就意味着痛苦。

人生是在欲望不能满足时的痛苦和满足欲望后的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的来回摆动着。

愈强烈的意志意味着更大的痛苦,意味着更少的自由和道德。

由于死亡存在,人的生命有限,叔本华也对存在的虚无性看得很透——“每当黄昏之时,我们常常会感到,生命又缩短了一日。

”又说,“就像我们把肥皂泡尽量吹得久、吹得大,固然我们完全知道它总归是要破裂的。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

在许多人看来,叔本华的思想是过于消极了。

因为他说:

“除以受苦为生活的直接目的之外,人生就没有什么目的可言。

”又说,“快乐常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快乐,而痛苦则远远超过我们所预计的痛苦。

2、意志自我否定的途径(意志转向)

人生痛苦的根源在于意志无休止欲求的本性,因而解脱痛苦唯一的途径就是否定意志。

2、人生苦难的解脱:

“意志转向”——意志自我否定

从事哲学创造

从事艺术创造

禁欲和死亡

理智活动限制意志

直觉体验意志主客体交融

不近女色,自愿苦行,灭绝意志

减轻痛苦不能消灭痛苦

无我境界-忘我

寂灭中极乐-涅盘

天才才能做

主客体取消-没意志表象,只有无

3、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与佛学:

充分的体验才可以克制欲望!

六、叔本华的美学思想

人生痛苦来源于利己(无私)、自我欲求(忘我)。

审美不受意志控制,超乎时间的自由王国

音乐复制意志,纯粹抽象表现人类情感最本质的东西。

七、非理性主义的认识论

认识对象

认识途径

原因

理性思维

直觉、直观(意志的自我反省)

分析的处在时空服从因果的表象世界

分析世界的本质-自由的生存意志

满足生存

根本要求是生存

会衰竭

永不疲惫冲动

贬低理性、贬低科学

抬高直观、抬高艺术

科学是理性,只能认识时空的表象,是自我意识服务的工具,是低级的。

(人才)

天才的直观,摆脱时空因果,深入事物内部的生命,使自我与对象溶一,是高级的。

(天才)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对我们有什么启发1、你赞同,为什么?

2、你不赞同,为什么?

我们80后是怎样的一代人

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

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

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也是分配的;

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死人的工作做;

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

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

当我们没有进入股市的时候,傻瓜都在赚钱;

当我们兴冲冲地闯进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成了傻瓜;

当我们养得起孩子时,我们都已经走不动了。

我们如何去消除痛苦呢?

让快乐、幸福、爱与善填满自己的心。

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绝望的人。

克尔凯郭尔(祁克果)的非理性主义

克尔凯郭尔是丹麦“黄金时代”的一位渊博而多产的作者。

他先是在一所有名的男童学校读书,后来到哥本哈根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

他很少离开家乡哥本哈根,一生仅有五次旅行。

克尔凯郭尔自称是一个宗教诗人。

其著作涵盖了哲学、神学、心理学、文学批评、灵修文学以及小说。

他反对当时占据主流的黑格尔哲学,提出了许多后来被存在主义哲学接纳的新思想。

孤独个体信仰的跳跃——人生道路的三阶段

一、克尔凯郭尔的生平活动

索伦阿拜克尔凯郭尔(1813-1855)是19世纪上半期丹麦非理性主义哲学家和宗教神学家。

他出生于哥本哈根一个笃信基督教的家庭。

索伦有先天生理缺陷(驼背跛足),体弱多病;

他虽然聪颖过人,但生性孤僻内向,行为怪诞,以致他同其父一样终身都为有罪和受惩的宗教情感所支配。

恐惧、颤栗和忧郁的情绪总是支配着他,无论是1836-1837年间的放浪生活,还是1838年其父死后的独立生活,如恋爱、订婚与解除婚约等经历,他感到在献身上帝与婚姻之间只能二者择一。

以后他的生活更为孤僻,心态也更为反常,甚至近乎疯狂。

克尔凯郭尔——存在是选择成为自己的可能性

童年时,我就成为了精神。

人越是摆脱了肉体的成份,人就越是作为精神。

二、主要著作

他正是在这种精神状态下从事哲学、神学及文学等研究和创作的。

硕士毕业后没有谋求任何职业,靠巨额遗产过活。

其主要著作有:

《非此即彼》(1842)、《恐惧与颤栗》(1843)、《恐惧的概念》(1844)、《人生道路上的各阶段》(1845)、《<

哲学片段>

一书最后的非科学性附言》(1846)。

他对传统宗教的反叛为卡尔¡

¤

巴特等新正统派神学家所称道,他在心理学方面的创新思想受到弗洛伊德的赞许。

他还被作为存在主义的先驱者而在西方哲学界享有盛名。

法兰克福学派的一些学者也承认他们受到克尔凯郭尔的启迪。

三、对传统哲学的批判与哲学的新方向

克尔凯郭尔明确地把自己的哲学与传统哲学对立起来,他认为黑格尔哲学的根本错误陷入了“客观主义”。

世界无非是客观精神的必然显露,一切具体的、特殊的存在是这个普遍存在的实例,是这个整体中的某一阶段中某一成分。

这样,人实际上失去了自己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失去了作出决定和进行选择的可能性,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和自由,从而也将使自己忘却了对发生的事件责任,取消了个人从伦理上对待自己和世界的可能性。

黑格尔哲学是一种用思想整体来牺牲个人、使人非人化的哲学,是对人的地位和尊严的一种蔑视。

总之,克尔凯郭尔的批判是反对对理性和逻辑必然性的崇拜,他在强调可能性优先的名义下强调人的非理性存在的意义以及人的个性和自由。

“我真正缺少的东西就是要在我内心弄清楚我要做什么事情,而不是我要知道什么事情(在做每一个行动之前须对之有所了解这一点不在此例)。

问题在于了解自己,认清上帝真正希望我做什么;

问题在于找到一个对我来说是确实的真理,找到一个我能够为它而生为它而死的观念”。

这段话成了基尔克果一生的追求。

四、孤独的个人

克尔凯郭尔把孤独的个人的非理性的精神活动,即个人的生存当作全部哲学的出发点。

他认为以往许多哲学家的失误在于只注意到人的身体和理智,而忽略了人的情感意志,而恰恰是后者使每一个人具有独特的个性。

克尔凯郭尔的个人是从属于上帝的个人。

他认为人们作为人群、集团、社会中的一分子都会被对象化,失去其真实的存在,只有在上帝面前才可以成为真实的存在,个人的最高的自我实现即存在于与上帝的关联之中。

个人的生存是一个人不断进行的自我体验。

在颤栗中生存我的墓碑上只须刻上四个字:

那个个人。

——祁克果

人活着不是为了拖动锁链,而是为了张开双翼。

五、人生道路的三阶段:

宗教的境界、伦理的境界、感性的境界

审美阶段

伦理阶段

宗教阶段

特点

人的生活为感觉,冲动和情感所支配,个人沉溺与感性的享乐,腐化,堕落,享乐就是一切。

人的生活被理性所支配,克制自己的情欲

生活为信仰所支配(三者并不是每个人必经,各人选择不同,重叠交错,少数人才达到。

准则

信念

不追求确定信念,不遵循固定的普遍原则和规范。

遵守具有普遍意义道德规范将个人所欲与社会义务结合,趋善避恶,崇尚理想,自我牺牲。

人不追求审美阶段的享乐,也不追求伦理阶段的理性,摆脱普遍道德和规范制约,人是作为自己而存在,他们面对的只是上帝。

情感

到头来不能长久满足而空虚痛苦,失望去追求另一种生活方式。

个人摆脱不了世俗感性生活而与一般道德义务产生矛盾冲突,个人感到有罪(具体表现)解决有罪感靠忏悔而非伦理

宗教具有绝对性,人与上帝的关系是私人关系,不具有普遍性,不受普遍性制约,不能用理性来衡量。

祈祷,改变的不是上帝,而是祈祷的人

Howtobelievedecideshowtolive.

你怎样信仰,你就怎样生活。

六、为什么选择上帝的信仰?

信仰正是个人内在的无限激情与客观的不确定性之间的矛盾。

如果我能在客观上把握上帝,我就不信仰了;

但是恰恰因为我不能够在客观上把握上帝,所以我必须信仰.

绝望的程度越深,解决的办法则离我们越近。

生命的奇妙——科学与宗教

生命主要是由核酸、蛋白质大分子组成的,以细胞为最基本单位的复合体系的存在方式。

宇宙究竟有没有任何统一性和目的性,是不是朝着某一个目标演进的。

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回答,一种是创造论回答,一种是进化论回答。

创造论认为宇宙既和谐又有目的性,因为人类制造任何东西都是有目的的,从人类制造事物推广到自然界,那自然界是否有目的性如果说宇宙和谐仅仅是偶然性,那么这种偶然性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和谐使我们相信有目的性。

进化论的观点:

世界最初是无序的,慢慢发展成为有序的,从不和谐变为和谐。

自然神论:

17世纪洛克、牛顿等。

自然神论的观点是:

披着宗教信仰的外衣发展科学,上帝创造了世界,但创造世界以后不再干预世界,而是让它根据自己的规律运行,

18世纪法国伏尔泰,他说:

“宗教就是第一个傻子遇到第一个骗子,于是宗教就产生了。

法国大革命罗伯斯皮尔说受苦受难的老百姓是需要一个上帝的,需要一个宗教的,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苦难才能得以慰藉。

1993年,全世界召开“世界宗教伦理大会”通过了《全球伦理宣言》,各种宗教徒人为:

各种宗教尽管相互殊异,但它们的核心价值是一样的,任何宗教在骨子里都是宽容的,也就是我们中国人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七、语录----新鞋子

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