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5360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o

嗔怪chēn

蹒跚pá

nshān

雏凫chú

驯养xù

煞白shà

哺乳bǔ

禁锢gù

虐待nü

è

怪诞不经dà

羞怯qiè

匍匐pú

神采奕奕yì

柠檬ní

ngmé

缀行zhuì

苫蔽shà

眈眈相向dān

困窘jiǒnɡ

假寐mè

i

狡黠xiá

目似瞑mí

意暇甚xiá

尻尾kāo

顷刻qǐnɡ

三.易写错字

消耗

忧郁

预警

诅骂

叮嘱

怅然

衔接

闲暇

滑翔

冤枉

栅栏

酸楚

斑斓

嗔怪

嘹亮

蓬松

余晖

糟糕

驯养

怪诞

四.重点成语

①妄下断语:

胡乱地下一个判断。

②默默无言:

不声不响,闭口不言。

③畏罪潜逃:

犯罪后害怕被制裁而逃走。

④提心吊胆: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⑤怪诞不经:

离奇古怪,不合常理。

诞,荒唐、离奇。

不经,不正常。

⑥大相径庭:

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⑦迫不及待:

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⑧神采奕奕:

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五.文言知识

◆词类活用

①一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户)

②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挖洞)

③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

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从通道)

⑤狼不敢前(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

⑥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⑦苫蔽成丘(名词作状语,盖上)

⑧止增笑耳(动词作名词,笑料)

◆一词多义

①前:

其一犬坐于前(名词,前面)

狼不敢前(动词,上前)

②止:

一狼得骨止(停止)

止有剩骨(仅,只)

③意:

意暇甚(名词,神情、态度)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动词,打算)

④敌:

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攻击)

盖以诱敌(名词,敌人,指屠户)

⑤其:

其一犬坐于前(介词,其中)

恐前后受其敌(代词,指两狼)

一狼洞其中(代词,指柴草堆)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代词,指屠户)

场主积薪其中(代词,指麦场)

⑥之:

又数刀毙之(代词,指狼)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久之,目似瞑(语气助词,不译)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结构助词,的)

⑦乃:

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

乃悟前狼假寐(才)

⑧以:

投以骨(用,拿)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来)

盖以诱敌(用来)

◆古今异义

①一狼径去(古义:

离开;

今义:

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②盖以诱敌(古义:

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③屠暴起(古义:

突然;

凶狠)

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

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

几何学)

⑤止增笑耳(古义:

罢了;

耳朵)

⑥弛担持刀(古义:

解除,卸下;

放松)

◆名句理解性默写

蒲松龄的《狼》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六.文学常识

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

福建省长乐县1920年底,与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

曾创办我国最早的儿童刊物《儿童世界》,并主编《小说月报》。

康拉德·

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动物心理学家、鸟类学家,1973年由于对动物行为学研究方面开拓性的成就而获诺贝尔奖,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之外,劳伦兹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著有《所罗门王的指环》、《狗的家世》等。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

清代文学家。

蒲松龄早岁即有文名,多次参加省试,却始终没有考上举人,到70多岁才援例成为贡生。

76岁时依窗危坐而逝。

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

《所罗门王的指环》是劳伦兹专门为一般读者和大众介绍动物行为的第一本通俗自然科学著作。

活生生的生命完全无须借助魔法,便能对我们述说至美至真的故事。

大自然的真实面貌,比起诗人所能描摹的境界,更要美上千百倍。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有短篇小说491篇。

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

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

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

郭沫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七.写作《如何突出中心》

雕塑家罗丹为什么没有给巴尔扎克的雕像以双手呢?

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

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几遍,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学生连声说:

“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

罗丹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原来,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

因此他不满意自己的作品。

雕像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主次和详略,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就是:

如何突出中心。

写作指导

中心,是文章中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也就是作者写作文章的主旨所在。

有了中心,文章也就有了主心骨;

没有中心,或者中心不明确,文章就会像一盘散沙,叫人不知所云。

如何突出中心?

1.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

一般而言,一篇文章的线索明晰且完整,那么中心思想便突出。

设置全文线索可以从“事”“物”“时空”“情感”等角度思考。

如郑振铎写《猫》,围绕着猫带给人的情感波澜这一线索,叙述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叙述清晰,不蔓不枝,有效地突出了猫的命运带给“我”和家人的情感冲击。

2.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

一篇记叙文,需要交代的事情往往比较多。

一般而言,与主题联系紧密的内容得详写,力求在一言一行中展示人物性情,在一叶一花中感悟生活哲理。

相反,与中心关系较远的或不太典型的内容则简略叙述。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详略得当、中心明确。

如《猫》一文中,前两只猫虽然可爱,但它们的亡失都是由于偶然的因素,对“我”的情感冲击较浅,所以略写;

而第三只猫的受屈与死亡却引起了“我”深深的自责和反思,情感冲击最强,所以作者以最多的篇幅来写。

这样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地选取材料,组织文字,中心就会突出。

3.采用一些具体的方法、技巧。

(1)开门见山,点明题旨。

如《雨的四季》一文,作者开篇即说“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其后围绕这一中心分别描绘了四个季节的雨不同的形态、“性格”。

(2)卒章显志,就是在文章结尾通过抒情议论揭示主题。

如《狼》一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经过,结尾以议论的形式点题,突出人的智慧。

(3)抑扬对比。

可以是自己与自己的对比,可以是自己与别人的对比,也可以是过去与现在的对比。

如《猫》一文,将第三只猫可有可无的地位与前两只猫深受家人的喜爱形成对比,就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还可以采用前后呼应、铺垫渲染等技巧,突出中心。

写作实践

一.作文题目与要求:

书包是我们每个人都必备的学习用品,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它与我们形影不离。

假如要以“书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想一想:

可以有哪些确立中心的角度?

提纲:

可以从下面三个话题形式选其一

1.“我”的书包

(1)定位——学习用品(具体事物)

(2)文体——说明文(仔细观察、条理清晰)

(3)角度①书包的功能②书包的外观设计

2.“我”是书包(拟人化手法)

(1)“我”为自己的责任而骄傲

(2)“我”为主人学习成绩的提高而骄傲

(3)“我”为主人的失意而伤心

(4)“我”为主人的乱扔乱放垃圾而委屈

(5)……设身处地,发挥想象

3.“我”和书包——主人和书包的关系(记叙文)

(1)“我”和书包之间的故事

(2)第一个书包的来历及“退役”

(3)“我”和父母、老师、同学之间围绕书包发生的故事

范文赏析:

我的“痩身记”

我是唐老鸭书包,漂亮又神气,我肚子的容量大得吓人!

那天,在文具商城里小主人一眼就相中了我,我好高兴,真想跳出来亲她一下!

从此,我们成了形影不离的好伙伴!

①确定叙述角度:

用第一人称叙述,新颖活泼。

开学了,我的肚子里装进了新书,闻着淡淡的油墨香,我陶醉其中!

那时候,我的体重只有两斤多,够苗条吧?

可是,不知不觉我肚子里又塞进了作业本和各种各样的辅导书,还有一块厚厚的大砖头——《现代汉语词典》,我的体重猛增到十几斤!

②唉,我这个“唐老鸭”成了名副其实的“胖老鸭”啦!

②运用对比:

“两斤多”和“十几斤”前后对比,突出了中心。

③“唐老鸭”变成“胖老鸭”一字之差,既幽默又无奈。

每天,看着她弯腰背着我,脖子伸得长长的,来回奔走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我心里真不是滋味!

夏天,烈日当空,小主人背着我这个“胖老鸭”,头上的汗水不断地淌下来,背上也湿了一大片;

冬天,小主人背着重量级的我,一步一滑,一不小心就摔了个大跟头!

④我是又心疼又内疚,唉,谁叫我这么“胖”呢!

我盼呀盼,就盼着减肥的那一天!

④特写镜头:

选取冬夏两个典型的镜头,突出了小主人背着沉重的书包上下学的艰辛。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拨开云雾见天日”这一天,班主任一本正经地宣布:

“从今天开始,同学们‘减负’啦!

”真灵,一声令下,我的体重就减掉好几斤!

放学的路上,小主人蹦蹦跳跳,好像出笼的小鸟在展翅飞翔,⑤看着她高兴的样子,我也好开心!

⑤比喻描摹心情:

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主人快乐的心情。

可是,快乐的日子很快就一去不复返了!

一天,我和小主人跟她的妈妈到书市去。

小主人想买几本名著,可是她的妈妈说:

“看那有啥用处,还不如做几套题呢!

”于是,在她妈妈的“指导”下,我的肚子里一会儿就塞满了辅导书,什么《写作一点通》《奥数小神通》,什么《天天练》《周周练》《月月练》……一下吃进了二十多本,可撑死我啦!

真是赶走了“狼”,又请来了“虎”!

⑥小主人傻了眼,原来的高兴劲儿一下子烟消云散!

⑥“狼”与“虎”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沉重的课业负担给小主人带来的心理压力,也揭示了她无奈的心情。

从此,我告别了苗条的身材,小主人又背着我这个沉重的“胖老鸭”,穿大街过小巷,奔走在漫长的上学路上。

……⑦

⑦以情景结尾:

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突出了中心。

【名师点评】:

1.写作角度新颖,构思巧妙。

全文采用第一人称,运用拟人手法,从书包的角度写了小主人减负的故事,借书包表达了小主人的心声,巧妙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2.语言生动形象,幽默活泼。

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

用幽默活泼的语言表现同情和无奈的心理,感情色彩浓厚且富有感染力。

二.作文题目和要求

我们每天都和家人一起吃饭,在餐桌前,大家都在谈论些什么?

也许是当天发生的事,也许是正在看的电视节目……请以《餐桌前的谈话》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

思维导图:

餐桌前的谈话

“吃饭啦!

吃饭啦……”随着奶奶的一声声召唤,我们一家人都围坐到了餐桌前。

①开篇设置情境:

点出故事发生的地点——餐桌前,引起下文。

今天的饭菜很丰盛,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西红柿炒鸡蛋……我却一点也吃不进去,举着筷子望着饭菜发呆。

②奶奶看到了我的样子,不禁又唠叨起来:

“现在的孩子可真不好照顾啊,搞不清到底喜欢吃什么,这要放在你爸爸小时候,别说有这么多好菜,只要看见这白花花的米饭,早就抢着去吃了……”

“我”对着丰盛的饭菜“发呆”,与下文抢着吃野菜形成鲜明对比

这时妈妈端着盘子进来对大家说:

“来尝尝这个,这是昨天下班后我和同事一起挖的荠菜,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品,好多人都抢着挖,好不容易才弄了这些呢!

”我一下来了精神,抢着说:

“给我!

给我!

我要吃野菜!

”爸爸也夹了大大的一筷子,一边往嘴里送一边说:

“野菜还用抢啊,我小时候遍地都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嗯!

不过今天这个吃起来味道确实不错,我再来点……”③

③动作、语言描写:

通过爸爸的言行,从侧面表现了野菜很受欢迎。

奶奶也夹了一些,放进嘴里说:

“怎么不用抢啊,我小时候野菜可是主粮啊,别说是野菜了,就连榆树叶、柳树芽都抢光了,那还吃不饱呢!

哪像现在啊,放这么多油、调料、芝麻和碎花生,那时候就是用水煮一下,放点盐就吃,有时候连盐都舍不得多放!

”④说完又夹了一大口。

④语言描写:

通过奶奶的话,写出野菜在不同时代受到的不同待遇,为下文做铺垫。

爷爷看大家吃得起劲,也夹了一些,放进嘴里慢慢嚼着对我说:

“通过这小小的野菜,就可以看出社会的进步,我小的时候,吃野菜是因为没有粮食可吃。

后来改革开放,人们生活条件慢慢变好了,到你爸爸小时候,能吃饱了,就变着法吃些好的,隔三岔五弄些鱼啊肉啊解解馋,把野菜给忘了。

看看现在,生活条件更好了,想吃什么就有什么了,又把野菜端出来,是因为野菜里没有化肥农药,更有营养,更加健康啊!

你看,这才短短三十几年的时间,我们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是党的富民政策好啊!

⑤”

⑤点明主题:

通过爷爷的话,点出本文的深层含义——因为党的富民政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髙。

“哈哈!

真有意思!

爷爷奶奶小时候是为了吃饱,爸爸妈妈小时候是为了吃好,我现在是为了吃出健康!

奶奶你不能整天逼着我吃大鱼大肉了,为了健康我提议,星期天全家一起去挖野菜,我们来一个‘野菜宴’好不好?

”我高兴地说。

⑥“我”总结发言,点出不同时代的饮食差异,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好——”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饭也吃得更加香了!

1.选材精当,中心突出。

全文围绕一家人吃野菜展开叙述,叙写人们饮食观念的变化,赞美了党的富民政策,小中见大,中心突出。

2.描写生动,语言风趣。

叙事之中,把一家人的语言、动作描写得细致入微,使人物个性鲜明,呼之欲出。

三.作文题目和要求

亲爱的同学,你一定有走出校园的经历:

或参观,或访问,或考察,或旅游,或做志愿者……其间的一幕场景、一个细节、一件物品、一段对话或一首民谣都可能触动过你的内心,引发过你的思考。

请以“走出校园”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我身边的风景线

青山、绿水、白云、蓝天,构成了一道道美丽的自然风景线。

其实,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人文风景线也处处皆是。

①精彩开篇:

由自然风景引出人文风景,领起下文。

最感人的背影

看!

马路上,一个清洁工骑着一辆三轮车正在上坡,看样子是上不去了。

我正想上前去,却看见了一个背影,他双手扶住三轮车后板,头埋在两臂之间,奋力向上推。

②上坡后,清洁工一脸疑惑地向后看,此时那个背影早已混进了人群当中。

虽然别人可能认不出,但我肯定能找到那个最美的背影——他的背影虽然消失在了人海中,却深深地印在了我心里。

②动作描写:

生动地描写了“他”奋力推车的情景。

最美丽的微笑

我走上天桥,每个人都行色匆匆。

一不小心,我撞到了别人身上。

唉!

这下可惨了,肯定会挨一顿臭骂。

正当我想着怎样道歉时,她却转身给了我一个微笑。

她的笑容是那么美,那么甜,如一泓清澈的泉水,从中我看到了宽容、理解、大度、善良。

③我也忙回以微笑。

那微笑,被我的大脑拍成了照片,永远存放了起来。

③神态描写:

描写“她”的微笑,表现了“她”美好的性格。

最甜美的声音

下了天桥,来到繁华的街道上,到处是车,到处是人。

“现在环卫搞得真好,地面上真干净!

”我心里想着,却被地上那个刺眼的饮料瓶给惊呆了。

正当我慢慢靠近时,它却被一个小女孩拾了起来,扔进了垃圾桶里。

小女孩高兴地一蹦一跳,后脑勺上的两个小辫在空中一上一下,那么可爱、纯真。

她跑到妈妈身边,仰起头对妈妈说:

“我是不是好孩子?

”④妈妈抱起她,亲了一下她肉嘟嘟的小脸蛋,说:

“好孩子,好孩子,妞妞是个好孩子!

”小女孩高兴地伸出双臂大喊:

“我是好孩子,我是好孩子!

”她的声音是那么稚嫩,那么美。

这一幕,深深地印在了我心里。

④细节描写:

通过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小女孩天真、美好的心灵,生动传神。

朋友,你是否也发现你的身边到处都是风景线呢?

快快睁大你那双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去品味、去感悟、去歌颂身边的美吧!

⑤前后照应:

结尾议论、抒情,照应开篇,突出主旨。

本文选取“他”帮人推车,“她”不介意“我”撞了她,小女孩捡拾饮料瓶三件小事,赞美了人物美好的心灵,同时开篇点题,结尾又再次强调,使中心鲜明突出。

2.形式新颖,线索明晰。

本文以“我”的行踪为线索,以“我”的视角为落笔点,在地点转换、时间推移下,描写了三个感人的场景。

线索清晰,层次分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