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中考语文 句式变换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5537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 句式变换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 句式变换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 句式变换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 句式变换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 句式变换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 句式变换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 句式变换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 句式变换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 句式变换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 句式变换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 句式变换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 句式变换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 句式变换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 句式变换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 句式变换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 句式变换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 句式变换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 句式变换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 句式变换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 句式变换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 句式变换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 句式变换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中考语文 句式变换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 句式变换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________

zhuò

________诚

溯源

焦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济世”中“济”的意思是( 

A.渡,过河

B.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

C.补益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答案】

(1)虔;

(2)契而不舍;

锲而不舍

(3)B

(4)难道他不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吗?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和字音的积累答题,注意“虔”不要写成“谦”等字,“溯”不要注成“shù

”,“灼”不要写成“酌”。

(2)“契而不舍”应改为“锲而不舍”。

(3) 

“济世”,在金钱、物质等方面救济世人。

故“济”在这里的意思是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

故选B。

(4)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句子的意思不能变。

此题要把表示反问的词语和否定词去掉,问号改为句号即可。

故答案为:

⑴虔;

⑵契而不舍;

⑶B

⑷难道他不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吗?

【点评】⑴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的积累。

给汉字注音,要注意字母的拼写、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多音字的区别等。

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字、易错字,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⑵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字形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写好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音近字等,要注意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字。

⑶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

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⑷本题考查句式转换的能力。

句式转换包括:

单句与复句之间的转换、肯定句与否定句之间的转换、祈使句与疑问句之间的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转换等。

答题时要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句子的意思不能变。

本题要求将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3.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

人间第一爱

季羡林

大千世界,爱有多端,但是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就是母爱。

古今中外谈到母亲的文章,不胜枚举。

我为什么只信“古今”而不讲“中外”呢?

因为在这一方面,中外是不相同的。

谈到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虽然很多,可是我在汗牛充栋的中国的古今典籍中,从来还没有见到哪一个文人学士把这方面的文章搜集在一起供人们阅读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

在年离德劭①为众人尊敬的钟敬文先生的启迪下,邓九平和他的友人们,付出很大的劳动和很多的时间,广闻博采,搜集现当代数百位作家、学者、艺术家回忆母亲的文章,这种异想天开有如张骞凿空之盛举,完全(mí

)补了上面提到的憾事。

他们给学术界立了一大功,将会受到中国学术界以及一般人民的欢迎,这是毫无问题的。

谈母亲的文章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呢?

每个人一生下来,受到人间的第一爱就是母爱,告诉他(她)人问并不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的是母亲。

但是人间毕竟不总是充满了温暖的,你前进的道路上也并不总是铺满了玫瑰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遇到欢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要分给母亲一份;

遇到悲的时候,你只要一想到母亲,你就会立即喜上心头,化悲为喜,又抖(sǒu)精神,抬起头来,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我曾经有一个说法:

“回忆能净化人的灵魂。

”我至今还坚持此说。

你可以回忆你的老师,回忆你的朋友,回忆你的所有亲爱者,所有这一切回忆都能带给你甜蜜和温(xīn),甜蜜和温(xīn)不正是净化和抚慰你的灵魂的醍醐②吗?

但是,对母亲的回忆又岂是对老师和朋友等的回忆所能(pì

)美的呢?

我是一个从小就失去母亲的人。

这是我心中最大的创伤,虽起华佗或岐伯于地下,也是无法治愈我这个创伤的。

我一生走遍大半个地球,不管到了什么地方,也不管是花前月下,只要想到我那可怜的母亲,眼泪便立即潸潸涌出。

一直到了今天,我已是望九之年,还常有夜里梦见母亲哭着醒来的情况。

嗟乎!

此生已矣,我又不相信来生,奈之何哉!

奈之何哉!

《韩诗外传》上说: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③。

”这是古今同恨的事。

唯愿读这一套书的读者们,仔细玩味每一篇文章中所蕴涵的意义,考虑一下自己对待父母的情况,再背诵一下孟郊那一首有名的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读者如能作出应有的结论,庶④不致辜负这一套珍贵的《新绿文丛》的期望。

【注释】①年高德劭:

年岁长,品德高。

劭,shà

o(品德)美好。

②醍醐:

,古时候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

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子女想要奉养父母而父母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④庶:

shù

几乎,差不多。

(1)通览全文,可知这是季羡林先生为________写的一篇________(文体名)。

(2)文中为什么称母爱为“人间第一爱”?

(3)根据文中的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ǒu

xīn

________补

抖________

温________

________美

(4)给句中加横线的词语写出两个意义相近的词。

唯愿读这一套书的读者们,仔细玩味每一篇文章中所蕴涵的意义。

(5)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的主干是什么?

我已是望九之年,还常有夜里梦见母亲哭着醒来的情况。

主干是________。

(6)第2段末句“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不超过24个字)

(7)文章4,5两段阐述谈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的价值和意义。

不符合该文段意思的是(多项选择)( 

A.可以知道人间并不凄清而是充满着温暖。

B.想起母亲,眼泪就会潸潸涌出,甚至在睡梦里哭醒。

C.即使华佗、岐伯再世也无法医治“我”心中的创伤。

D.可以获得甜蜜和温馨,净化和抚慰自己的灵魂。

E.在悲伤的时候,会化悲为喜,抖擞精神,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8)“《韩诗外传》上说: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是古今同恨的事。

”这句话中的“恨”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古今同恨的事”?

(9)文章末段说:

“读者如能作出应有的结论”,其中“应有的结论”应当是什么?

【答案】

(1)《新绿文丛》;

序言

(2)因为母爱“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

(3)弥;

(4)品味|体味

(5)有情况

(6)未能把回忆母亲的文章搜集在一起,供人们阅读。

(7)B,C

(8)“恨”是遗憾、悔恨之意。

子女想要奉养父母,而父母却已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使自己想要报答母亲的愿望成为终生遗憾。

这种感情和愿望,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

(9)①感谢母爱;

②敬重、报答(孝敬)母亲;

③从母爱中汲取力量,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从文中找打答案。

(2)考查对母爱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擞、馨、媲”容易写错。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

先理解词义再写近义词。

玩味:

细细地体会其中的意味。

所以“玩味”的近义词是“品味、体味”。

(5)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

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即可。

(6)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7)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文章4,5两段有关情节,比较判断正误。

(8)考查理解词语,可联系上下文理解,“恨”是遗憾、悔恨之意。

(9)考查对母爱的理解能力。

【点评】

(1)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

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4)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5)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

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

平时多做练习。

(6)此题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能力。

(7)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8)此题考查对词语、句子的理解能力。

(9)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阿基姆明白,这个直到不久前还生龙活虎的年轻人,此刻内心激荡着怎样的情感。

他了解保尔的悲剧……

“阿基姆,难道你真的以为生活能把我逼进死角,把我压成一张薄饼吗?

只要我的心脏还在跳动,”他突然使劲抓住阿基姆的手紧压着他的胸脯,“只要它还在跳动,就别想叫我离开党。

只有死,才能让我离开战斗行列。

老兄,请你千万记住这一点。

阿基姆沉默不语。

他知道这绝不是漂亮话,而是一个身负重伤的战士的呐喊。

他明白,像保尔这样的人不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生龙活虎”在句子中的意思是________。

(3)请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4)请结合原著回答:

①文段中“悲剧”指什么?

②“呐喊”表达了保尔怎样的心声?

【答案】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

(2)形容很有生气和活力

(3)像保尔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

(4)①“悲剧”指完全瘫痪,双目失明。

②“呐喊”是指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1)根据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文学常识及情节的积累可知这段话的出处及作者。

(2)根据平时积累并结合语境理解成语意思。

(3)陈述句成反问句的基本原则是意思不能变,一般要使用“难道”“怎么”等反问词,另外,否定的陈述句要变成肯定的反问句,句末要用问号(?

),据此转换句式即可。

(4)根据对这部名著情节的积累可知“悲剧”的内涵以及保尔的心声。

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

⑵形容很有生气和活力

⑶像保尔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

⑷“悲剧”指完全瘫痪,双目失明。

【点评】⑴此题考查的是名著的积累。

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名著,掌握名著的作者、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

⑵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能力。

被考查的词都比较常见,这类题目在于考查对词语(含成语)的辨识运用能力,要求学生联系语境理解词义。

⑶本题考查句式转换的能力。

⑷本题名著阅读和积累能力,名著阅读着重考查学生对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

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力求从作品中得到一定启发。

六、现代文阅读(共3题;

共64分)

5.下面几种句式的变化形式是你熟悉的,请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

①例:

气候变化无常,人们怎么能不感冒呢?

气候变化无常,人们会感冒。

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

②例:

王宁说:

“我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王宁说,他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烈士的母亲说:

“我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牺牲光荣,我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答案】①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不会望而却步。

②烈士的母亲说,她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而牺牲光荣,她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解析】【分析】①句式反问句,可以改为陈述句。

注意意思不能变。

②可以改为“转述句”。

“转述句”就是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

标点符号的改变:

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并改成第三人称的说法;

“转述句”改“直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再加上句号,就是从第三人称转化为第一人称。

①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不会望而却步。

【点评】本题考查了句子的改写,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

句式的改变或要求的其他形式的改变。

做此题时一定要掌握方法,保持句子的意思不变。

6.改写句子。

①孔子弹琴。

(扩句)

②圆圆的月亮挂在空中。

(改为比喻句)

③我这样做,难道没有道理吗?

(改为陈述句)

④这样的弹奏是不会令人感动的。

(改为反问句)

【答案】①孔子正在毕恭毕敬地弹琴。

②圆圆的月亮像个金黄的玉盘,高高地挂在空中。

③我这样做,是有道理的。

④这样的弹奏怎么会令人感动呢?

【解析】【分析】①孔子正在毕恭毕敬地弹琴。

比喻,就是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与它有相似的其他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形式叫做比喻。

如何改比喻句,关键在于运用联想,寻找合适的喻体。

在比喻句中,本体就是句子本来要说明的事物;

喻体是用来打比方的具体、生动,为大家所熟悉的事物;

比喻词就是用来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通常由“好像、仿佛、犹如、似”等词语担任。

②圆圆的月亮像个金黄的玉盘,高高地挂在空中。

反问句变陈述句:

先去掉反问词,再进行否定(加一个否定词或者减一个否定词使句子变通顺),最后将问号改为句号。

③我这样做,是有道理的。

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不会”改为否定词“会”,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④这样的弹奏怎么会令人感动呢?

①孔子正在毕恭毕敬地弹琴。

【点评】本题考查改写能力。

解答此题,要细读句段找到句子在用词,句意表达,修辞运用等方面的特点根据具体要求人作答。

7.按要求改写句子。

(1)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和感叹句,使表达的语气与情感更强烈。

我们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

反问句:

感叹句:

(2)修改病句,在原句上改。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首个试验乘火箭上天

【答案】

(1)我们难道能忘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吗?

我们怎能忘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

(2)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1)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把改成可以分成四个步骤:

①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②加上疑问词。

把句号改成问号。

④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

把句子整理通顺。

按照上述方法可以把这个陈述句改为:

我们难道能忘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吗?

陈述句改为感叹句,只需在陈述句前或者句末加上感叹词与感叹号就行,比如“啊、呀”等等。

据此这句话可以改为:

我们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呀!

(2) 

语义重复,应删去“第一个”或“首个”。

⑴我们难道能忘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吗?

⑵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句式转换的能力。

⑵此题考查修改病句。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

8.把下面的内容放在A,B两种语言环境中转述,要求人称正确,语气准确,内容清楚。

1955年6月,科学家钱学森写信给人大常委会,向祖国母亲发出了求救的呼声。

周恩来总理对此非常重视,立即指示,速将此信送给中国驻波兰大使王炳南,指示他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据理力争,设法营救钱学森回国。

A.送信人对王炳南大使说:

B.王炳南大使不在,送信人对他的秘书说:

【答案】“王大使,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渴望回国,写信来向祖国求救。

周总理对此事非常重视,让我把这封信转交给您,他指示您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要据理力争,设法营救先生回国。

”;

“秘书同志,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渴望回国,写信来向祖国求救。

周总理对此事非常重视,让我把这封信交给王大使,并指示他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要据理力争,设法营救钱先生回国。

请您把总理的话转告王大使。

【解析】【分析】转换引述句:

(1)标点符号的改变

(2)人称的变化

如:

“王大使,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渴望回国,写信来向祖国求救。

【点评】掌握转述句改引述句的方法。

平时多练习。

四、语言表达(共10题;

共68分)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只见这些挺拔伟岸的黄山松,巍然sǒng立在我们面前。

虽然雨雾濛濛,但是它们那厚实粗壮的腰身,亭亭如盖的树冠,在雾气中却更显示出巍俄浑厚之美,如同缥缈仙境中的神树一般。

而傍着一颗巨石,树冠如云,树身如柱,喷薄而出的,就是黄山标志的迎客松了。

在这种海拔之上,能有这么壮观的腰身和树冠,简直堪称一绝。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画线的字注音。

sǒng立________ 

缥缈________ 

喷薄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盖”有以下几种义项,请为“亭亭如盖”中“盖”选择恰当的一项( 

A.遮掩、蒙上的其,其密

B.动物的甲壳

C.伞;

车篷

D.器物上有遮蔽和封闭作用的东西

(4)将画线句子改成双重否定句,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

(1)耸;

miǎo;

(2)巍俄;

巍峨

(3)C

(4)在这种海拔之上,能有这么壮观的腰身和树冠,不能不算一绝。

(1)本题作答时,注意易错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不要写成英语字母;

根据拼音写汉字,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避免混淆。

注意“耸”的字形和多音字“薄”字的读音。

(2)错别字的产生原因主要是音同或形似,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句意和词义辨析判断。

巍俄-巍峨。

(3)本题作答一定要结合语境和句意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亭亭如盖”一般是指树枝繁茂如同车篷一样。

本题中描写的对象是“树冠”,所以“盖”的意思是“伞,车篷”。

(4)原句“简直堪称一绝”是肯定句,改写时,要把肯定句中“必须”“肯定”“一定”之类表示肯定语气的词语可改为“不能不”“不得不”或“非……不可……”。

据此,可改写为:

在这种海拔之上,能有这么壮观的腰身和树冠,不能不称之为一绝。

⑴耸;

miǎo;

⑵巍俄;

⑶C

⑷在这种海拔之上,能有这么壮观的腰身和树冠,不能不算一绝。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

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⑵本题考查的是错别字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仔细体会形近字之间用法的差别,尤其是形声字的形旁,要求学生在平时多留心,以达到正确的书写。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词义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词语的积累,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和分析词语的意思。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句式的运用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掌握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要按照要求作答。

10.综合性学习

5月8号的早晨,梅子一进教室就开讲了:

今天可有意思了,一女的上车,刷卡支付没有成功,司机提醒她重新支付,那女的一下子就激动起来,指着司机一直说,一直说,司机就一直忍着,一直忍着。

我看司机握方向盘的手有点抖。

到站了,咱班梦如同学递给司机一张字条,回头笑了笑,就下车了。

我看司机打开字条,笑了,像开了朵花。

同学们都围过来,问梦如写的啥。

梦如说:

“也没写啥,就简单几句, 

语文课代表听了,摇头晃脑地说:

“梦如一笑百媚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请在横线上为梦如补写恰当的话,使之符合上下语境。

(2)梅子说:

“我们要为梦如点赞!

我先说,大家接着来说。

梅子:

我为梦如的友善点赞,你看她并没有因为自己到站了就对司机漠不关心。

我为梦如的________点赞,你看她_________

【答案】

(1)叔叔你好!

我是车上的一位学生,请你不要因为一件小事情,就把好心情弄没了,可能阿姨也不是故意的。

希望你开心每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