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简史梗概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5598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潍坊简史梗概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潍坊简史梗概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潍坊简史梗概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潍坊简史梗概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潍坊简史梗概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潍坊简史梗概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潍坊简史梗概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潍坊简史梗概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潍坊简史梗概文档格式.docx

《潍坊简史梗概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潍坊简史梗概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潍坊简史梗概文档格式.docx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潍坊市辖奎文、潍城、寒亭、坊子4个市辖区,临朐、昌乐2个县,代管青州、诸城、寿光、安丘、高密、昌邑6个县级市,共有34个街道、147个镇、10个乡,9495个自然村。

2002年底,全市总人口847.4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7.53万人,少数民族50个,共3.4万人。

2008年末户籍总人口862.5万人,常住人口889.54万人。

  潍坊市面积15829平方千米,人口862.5万人(2008年)。

  潍城区 面积290平方千米,人口37万。

邮政编码261021。

  寒亭区 面积786平方千米,人口35万。

邮政编码261100。

  坊子区 面积336平方千米,人口24万。

邮政编码261200。

  奎文区 面积189平方千米,人口46万。

邮政编码261041。

区人民政府驻胜利东街。

  安丘市 面积1929平方千米,人口110万。

邮政编码262100。

  昌邑市 面积1810平方千米,人口68万。

邮政编码261300。

  高密市 面积1603平方千米,人口85万。

邮政编码261500。

  青州市 面积1569平方千米,人口90万。

邮政编码262500。

  诸城市 面积2183平方千米,人口106万。

邮政编码262200。

市人民政府驻密州街道办事处。

  寿光市 面积2200平方千米,人口108万。

邮政编码262700。

市人民政府驻圣城街道办事处。

  临朐县 面积1833平方千米,人口86万。

邮政编码262600。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街道办事处。

  昌乐县 面积1101平方千米,人口60万。

邮政编码262400。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

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至2003年底。

*山东潍坊-风筝的故乡

【历史沿革】

  潍坊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在这里生活定居。

夏商代,境内有斟灌、寒、三寿等封国。

周初,武王封太公望于齐,都营丘(今昌乐境内)。

春秋时期,现市辖区分属齐、鲁、杞、莒等国。

战国时,大部属齐,诸城等地属鲁。

秦代,东部属胶东郡,高密置县,西部属临淄郡,东南部属琅琊郡。

汉代,市境为青、徐2州刺史部所辖,分属北海、琅琊、齐3郡和甾川、高密、胶东3国。

三国时,地属魏。

南北朝时,南朝地为刘宋,北朝地属元魏。

隋代市境属北海、高密郡。

唐代属河南道,青、密2州。

元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置益都路。

明朝市境置青州、莱州2府,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

清朝为青州、莱州2府所辖,属山东省。

  民国时期,先属胶东道、莱胶道、淄青道,1927年裁道后属山东省。

1948年潍县解放,成立潍坊特别市(省直辖)。

1949年6月潍坊特别市改称潍坊市,仍为省辖市。

1950年,潍坊市撤销,1951年重建潍坊市,为县级市,属昌潍专署。

1967年3月13日,昌潍专区改为昌潍地区。

1981年7月,昌潍地区改名潍坊地区。

1983年10月,撤销地区建制,改建省辖(地专级)市,沿用原潍坊名称,实行市管县体制。

现辖奎文、潍城、坊子、寒亭4区,青州、诸城、安丘、昌邑、寿光、高密6市(县级),临朐、昌乐2县,共有152个乡镇、38个街道办事处、9600个自然村。

  1987年,撤销益都县,设立青州市。

1987年4月20日,撤销诸城县,设立诸城市。

  1992年12月7日,将潍坊市的五莲县划归日照市管辖。

  1993年6月1日,撤销寿光县,设立寿光市。

  1994年1月18日,撤销安丘县,设立安丘市。

1994年5月18日,撤销高密县,设立县级高密市。

1994年6月10日,撤销昌邑县,设立县级昌邑市。

1994年5月23日,设立潍坊市奎文区,将原潍城区白浪河以东的东关、东园、院校、新城4个街道办事处,大虞、廿里堡、梨园3个镇和军埠口镇的刘家沙窝、李家沙窝、南家、郭家、吕家、高家涧头院、武家涧头院7个村,寒亭区郭家官庄镇的李家朱茂、杜家朱茂、玄家朱茂、辛庄、王家潭里、小南潭、西金马、东金麻8个村划归奎文区,区人民政府驻胜利东街。

 

  2003年6月30日,将安丘市南流镇划归潍坊市坊子区管辖。

2003年7月4日,山东省政府批复同意将坊子区清池街道办事处划归奎文区管辖。

2003年底,全市共有152个乡镇、38个街道办事处,9600个自然村。

  2007年,潍坊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

调整后,全市共67个镇,1个乡,49个街道。

其中:

将安丘市的黄旗堡镇、赵戈镇,昌邑市的太保庄镇划归坊子区管辖;

将寿光市的大家洼街道划归寒亭区管辖。

[编辑本段]【经济状况】

  潍坊是一个工业大市,工业在山东省排第三位。

潍柴集团是全球最大的船舶动力制造基地,潍柴要做世界上最大的通用发动机生产商.。

潍坊海化集团是全国最大的海洋化工生产基地。

  潍坊是一个农业大市,是山东省农副产品集中产区之一。

全市已建成了寿光蔬菜、诸城肉鸡、安丘蜜桃、青州食用菌、昌乐西瓜和肉鸡等一大批名优特稀农产品生产基地。

6个县市区全部达到小康县标准。

  潍坊工业发展较快。

潍坊是历史上著名的手工业城市,清乾隆年间便有“南苏州、北潍县”之称,明清时代曾以“二百支红炉、三千铜铁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闻名遐迩。

新中国成立以来。

现已初步开成以海洋化工、动力机械、农用运输车、服装及装饰面、电子通讯及信息处理、化学纤维、新型建筑材料、医药及保健品、食品饮料、造纸包装等十大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主要有原盐、纯碱、柴油机、空用车、程控交换机、氯化聚烯等108大类,5000多个品种。

  潍坊通过建设“半岛商贸城”,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对外开放成绩显著,已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全作关系。

铁路、公路、机场、通信及城市供水、供气和商贸设施建设已取得重大进展。

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万公里。

全部开通了程控电话和国内处直拨电话,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01万。

市区供水普及率达100%,居民生活燃料气化率达90.03%。

  2006年,潍坊市在全国47个中心城市中,排名第21位,工业利税、工业利润排名第12位。

2009年上半年,潍坊市GDP半年就达到1400亿元,居全国城市第24位。

  主要企业:

潍柴集团、海化集团、新郎集团、晨鸣集团、仙霞集团、耶利亚集团、诸城外贸、联盟化工集团、得利斯集团、福田、亚星、华光集团、泸河集团、寿光巨能控股等。

【历史文化】

  夏有斟灌、斟寻、寒、三寿等国。

商逄等封国。

周属齐、鲁、纪、杞等国。

秦属胶东、临淄、琅琊三郡。

汉属青州、密州。

宋属京东东路。

元为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

明清属青州、莱州二府。

1928年各县直属山东省政府。

建国后到1988年,地专级行政建置主要为昌潍专区、昌潍地区、潍坊地区、潍坊市。

  潍坊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名且三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

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境内就有氏族部落秤和生活。

夏代、商代境内分别建有封国,春秋、战国时期,分属刘、鲁等国。

青州还是我国历史上的军事重镇。

久远的历史给潍坊境内留下了不同时期的文化群带,有古遗址、古建筑、古石刻和遗像等不可移动文物1800多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27处,县级400多处。

  潍坊作为历史古州名郡,人才荟萃,英杰辈出,文化各人灿若星辰,生于潍坊市域或曾活动于此的高层次文化名人就有100多人。

他们对潍坊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据传孔夫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精通鸟语的公冶长就生长的安丘市的书院村,至今该村还有碑文为记。

春秋末期,齐国政治家晏婴,博闻强记,善于辞令,辅佐齐灵公、庄公、景公,政绩卓著。

他出使楚国的故事为后人广为传颂。

东汉末年徐干,是一名哲学家、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另一“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在寿光一带任过北海相,他曾“制城邑、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在郡六年,政绩赫然”,世称“孔北海”。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肯有广泛的农事经典,对研究办业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北宋画家张择端,擅长给画车马、舟船、桥梁、城郭和街道,现有存世画<

<

清明上河图>

>

,描给了当年汴梁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画面形象生动,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优秀风俗画。

北宋著名的金石学家赵明诚与夫人李清照多年寓居青州,他们的诗词创作,以及有名的<

金石录>

著作,名冠一时。

宋代潍坊还涌现了李成等一代著名文学家和科学家。

元代二钦所著地方志<

齐乘>

,以元朝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所辖益都邑、古迹、亭馆、风土、人物等。

是研究山东地方志的一部珍贵资料。

明代散曲家冯惟敏,著<

海浮山堂词稿>

和<

山堂辑稿>

,所写散曲,风格爽朗,题材广泛,有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民间疾苦,讽刺了封建官僚的贪婪横暴。

清代内阁大学士、书法家刘墉也是潍坊人。

清道光年间潍坊陈官俊,任过户部、兵部、吏部三部尚书和协办大学士,有多种著述留于后世。

其子陈介祺,第我国著名金石学家,著有<

十钟山房印举>

等专著30多部。

他对潍坊的嵌银、仿古铜、铸铜印、拓片等民间工艺品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

清朝末年,潍坊一条巷子出了曹鸿勋、王寿彭两名状元,一时传为佳话。

原籍他乡,曾在潍坊为管做事的历史名人也有许多,如唐代大书法家李邕、北宋宰相寇准、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等等。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知密州,写下了<

超然台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等200多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清乾隆年音,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在潍县做过七年的县令,他为政清廉,请诗书画并称“三绝”,他在此留下了不少诗文和书画,至今流传二世,为世人称颂。

著名宰相刘墉,人称大清国第一才子,“刘罗锅”更是家喻户晓,其书法、绘画更是一绝,在清代自成一派。

  革命时期的潍坊也有诸多的优异表现。

著名的潍县攻坚战是华北平原上的第一个攻坚战,该战役在中央的正确领导及潍坊人民的浴血奋战下,取得了胜利。

这场战役的成功为之后的多次攻坚战提供了宝贵经验。

  现代和当代著名人物有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无产阶级革命家陈少敏,著名文学家王统照、崔嵬、臧克家、王愿坚、王大化等一大批名人志士。

他们所限得的杰出成就,让世人瞩目,让潍坊人引以自豪。

  【历史名人】

  虞舜(禅让制,尧舜禹)韩熙载(五代十国南唐宰相,《韩熙载夜宴图》主角)刘统勋(清朝政治家)刘墉(刘罗锅)贾思勰(北魏农学家)徐干(建安七子之一)张择端(北宋画家)赵明诚(北宋金石学家,诸城人,其夫人为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王尽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臧克家(当代诗人)江青(毛泽东第三任妻子)康生(中共政治人物) 

  

【风筝历史】

风筝真正的考起源,现在已无法证。

有些民俗学家认为,古人发明风筝主要是为了怀念世故的亲友,所以在清明节鬼门短暂开放时,将慰问故人的情意寄托在风筝上,传送给死去的亲友。

  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

大多数的人认为风筝起源于中国,而后广传于全世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

实际上,中国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作的。

春秋战国时,东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升天空」。

墨子在鲁山(今山东潍坊境内),「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这是说墨子研究试制了三年,终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

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或「木鸢」)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

(约纪元前300年左右),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

  直至东汉期间,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因此可以推断,中国风筝已有两千年以上历史了。

  墨子把制风筝的事业传给了他的学生公输班(也称鲁班),<墨子‧鲁问篇>中说,鲁班根据墨翟的理想和设计,用竹子做风筝。

鲁班把竹子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曲,做成了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

<鸿书>上说:

「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

  最初风筝常被利用为军事工具,用于三角测量信号、天空风向测查和通讯的手段。

就如春秋时期,鲁班『制木鸢以窥宋城』。

  公元前190年,楚汉相争,汉将韩信攻打未央宫,利用风筝测量未央宫下面的地道的距离。

而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敷竹笛,迎风作向(一说张良用风筝系人吹箫)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

  在正史中也有关于风筝的记载,时间较五代更早,其一是南朝的〔侯景之乱〕,梁武帝被侯景围困,城墙被包围。

曾放风筝向外求援,据南史卷八十「侯景传」中所述,在梁武帝萧衍大清三年(公元549年)时,侯景作乱,叛军将武帝围困于梁都建邺(即今南京),内外断绝,有人献计制作纸鸦,把皇帝诏令系在其中,当时太子简文在太极殿外,乘西北风施放向外求援,不幸被叛军发觉射落,不久台城即遭攻陷,梁朝从此也衰微灭亡。

这是简文施放风筝向外求救不幸失败的故事。

  相传在公元前五世纪时,希腊的阿尔克达斯就发明了风筝,可惜后来失传。

直到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中国返回欧洲后,风筝才开始在西方传播开来。

  又从其它考据证实,约第十世纪传至韩国再至日本,十三、四世纪才传至欧洲。

  美国也有放风筝的故事,当时的人们以为雷电与闪光,是宗教上神的怒吼而生恐惧,富兰克林则利用风筝,证明了雷电与闪光是空中放电的现象,而发明了避雷针。

  1984年4月1日,潍坊市人民政府根据美国友人大卫.切克列的建议,举办了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从此,一年一度的潍坊国际风筝会在潍坊举行,至2000年,潍坊已经连续举办了17届。

1987年4月,潍坊被推举为世界风筝都,简称潍都。

国际风筝联合会还作出决定,将国际风筝联合会的总部设在潍坊。

潍坊国际风筝会的举行,大大提高了潍坊的知名度,打开了潍坊对外开放的大门,使潍坊走向了世界。

潍坊市委、市政府采用“风筝牵线、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方针,把风筝会办成了万商云集的经贸洽谈会,大大促进了潍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潍坊经济的腾飞。

【潍坊印象】

  老城墙  

现在的潍坊,建国前为潍县县治。

据史料记载,汉代创建土城,时称北海郡,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始修石城,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建东关,1866年(清同治五年)竣工。

西城和东关坞以白浪河相隔,西城城墙用石块砌成,呈龟甲状,设四处城门,东曰朝阳门,西曰迎恩门,南曰安定门,北曰望海门,城墙四隅各有角楼和炮台。

后经多次修整,使城墙平均高3.7丈,厚2.6丈,周长1235.3丈,垛口1600多个,城外护城河宽2丈、深5尺,老潍坊有形容人的脸皮厚为“城墙拐弯加三尺”之说,也说明了城墙的厚实。

东南角城墙上有文昌阁和魁星楼,东北角城墙上建有北极庙,西北角、西南角城墙上有南极庙和武昌庙,庙中祀有神灵,传说颇多。

民国23年(1934年)拆除东门城楼和瓮城新建四面“哥特”式标准钟,民国24年在钟楼上的这座标准钟,计时鸣钟,声传数里。

  东关城墙用三合土夯造,类似蛇皮,与西城的龟背状,巧妙地形成了“龟蛇相依”城市布局。

东关坞有七楼八阁九街十八巷之说,七楼即七个城门楼:

东曰升曦门,西曰庆城门、通济门,西南曰奎文门,南曰鸣凤门,西北曰耀武门,北曰游麟门;

八阁为玉皇阁、镇武阁、三官阁、王母阁、白衣阁、三元阁和两处观音阁;

现仅存的三元阁门洞位于潍县东关鱼市街西端,又名鱼店阁、绿瓦阁,建于明初,1606年(明万历三十四年)重修,阁内有许多叙述关羽生平事迹泥塑。

(待续)

【旅游景点】

  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

  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原潍坊风筝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大型风筝博物馆,建筑面积8100平方米,建筑造型选取了潍坊龙头蜈蚣风筝的特点,屋脊是一条完整的组合陶瓷巨龙,屋顶用孔雀兰琉璃瓦铺成,似蛟龙遨游长空伏而又起,设计风格在国内独树一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