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人文地理事项与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6035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9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复习人文地理事项与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复习人文地理事项与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复习人文地理事项与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复习人文地理事项与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复习人文地理事项与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复习人文地理事项与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复习人文地理事项与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复习人文地理事项与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复习人文地理事项与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复习人文地理事项与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复习人文地理事项与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复习人文地理事项与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复习人文地理事项与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复习人文地理事项与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复习人文地理事项与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复习人文地理事项与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复习人文地理事项与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复习人文地理事项与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复习人文地理事项与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复习人文地理事项与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复习人文地理事项与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地理复习人文地理事项与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复习人文地理事项与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复习人文地理事项与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

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自然增长率低,且波动较大

出生率高,能满足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

死亡率高,有时容易出现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传统型(高低高模式)

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快

劳动力充裕,促进经济发展

加大对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导致积累减少、经济发展速度降低、贫困加剧等,进而引发各种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

现代型(低低低模式)

少年儿童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人口压力减小,就业机会较多,利于经济水平的提高

劳动力和兵源短缺,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口生活困难和生活孤单等

2.不同人口问题的影响和对策

[特别提示] 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与应用

人口金字塔图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可直观地表示某一地区人口的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进而可分析该地区未来的人口变化趋势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判读时,注意以下几点:

(1)读构成。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所占人口的比例,以及男女比例差异。

(2)定类型。

人口金字塔图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即:

①年轻型(增长型)——年轻人比重大,塔形下宽上尖(甲图);

②成年型(静止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很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即塔尖)急剧收缩(乙图);

③老年型(缩减型)——年轻人比重小,中年以上比重较大,塔形上下窄中间宽(丙图)。

(3)析变化

①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如上图)。

其变化主要是受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随着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现代型的不断转变而转变。

②异常变化

a.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变小(如丁图的①处)。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由于计划生育等原因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由于重大灾害等原因导致死亡率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

b.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增加(如丁图的②处)。

其变化可能是由于就业、升学等原因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

c.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如丁图的③处)。

可能是战争导致的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纺织工业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

预测演练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总数为137053万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年均增长0.57%。

下图为“我国第五次与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对比统计图”。

据此完成

(1)~

(2)题。

(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善 ②十年期间,人口出生率下降 ③现阶段影响我国人口总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口迁移 ④十年期间,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缓慢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目前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是(  )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②每年净增人口多 ③人口老龄化明显 ④劳动力数量急剧下降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解析 第

(1)题,0~14岁人口比重下降是我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的具体体现。

(2)题,我国目前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大,老龄化明显。

人口总数大,导致净增人口多。

题点2 人口迁移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新课标全国文综Ⅱ)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

(1)~

(2)题。

(1)2005~2010年(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答案 

(1)C 

(2)B

解析 第

(1)题,迁移人口数量是该区人口总数和人口迁移率共同决定,贵州迁出人口比重虽然高于四川,但由于总人口远低于四川,迁出人口数量要低于四川;

同理,迁入人口上海少于广东;

浙江迁入人口比重远高于江苏,而迁出人口比重基本一样,故人口增长率高于江苏;

安徽经济落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天津。

(2)题,大量青壮年人口的迁入,使沪、京、津青壮年人口比重较高,延缓了三市老龄化进程。

1.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2.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迁入地

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

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迁出地

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

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经济快速发展引发了大规模的“移民潮”,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换。

据此回答

(1)~

(2)题。

(1)最容易吸引移民就业的工业是(  )

A.甲B.乙C.丙D.丁

(2)“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有(  )

①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②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③缓解东部地区就业紧张状况 ④降低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

答案 

(1)C 

(2)A

解析 第

(1)题,丙产业工资投入量大,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工业,最容易吸引移民就业。

(2)题,“移业就民”可以加快西部地区工业化步伐,加快城市化进程,但可能加重环境压力。

对东部地区来说,可以促进生产资料向新产业集中,促进产业升级,但会加剧就业紧张状况。

题点3 城市内部功能分区

山东文综)下图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  )

A.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B.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

C.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D.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

(2)该城市(  )

A.老城区地租最高

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C.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

D.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

解析 

(1)城市工业区布局在郊区并沿交通线分布。

东欧位于盛行西风带,东部两片③类功能区均位于盛行风下风向的郊外,且靠近交通线;

南部③类功能区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河流下游,近交通线,由此可判③为工业区;

可排除A、B项;

②功能区位于工业区与其他功能区之间,为绿化区;

①功能区位于郊区,且与老城区背向布局,为高级住宅区——别墅区,D项正确。

(2)商业零售区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高,符合市场最优原则,为中心商务区,地价最高;

仓储式购物中心占地广,应遵循交通最优原则,布局在交通便捷、地价较低的地区;

随东部城市轨道交通及铁路线建设,城市中心向东扩展,城市的空间形态也相应发生变化,C项正确。

1.城市三大功能区的区位选择

功能区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区位

市中心

靠近市中心处

远离市中心处

区位选择原因

最大限度接近消费人群,商业付租最高

既利于工人上下班,又方便购物

工业生产占地空间较大,地租成本比例高,该区域内工业付租最高

位置分布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高级住宅区,在城市外缘,低级住宅区在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城市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2.城市功能区的一般判断方法

第一,根据数据判断,商业区占地面积小,人口密度大;

住宅区占地面积大;

工业区占地面积中等。

第二,根据分布判断,商业区一般位于市中心,住宅区位于城市中间位置,工业区位于外围。

第三,根据特点判断,商业区高楼林立;

工业区交通方便、有污染;

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分化明显。

[特别提示] 地租分布等值线图的判读

在判读这类图时,注意抓住距城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的影响这两个方面。

从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水平两方面看,一般在地租最高峰处和次高峰处形成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住宅区,在地租较低的其他区域形成工业区。

红绿灯的时间分配主要是由路口交通流量的大小、各种车辆车道行车的比例、车行的路面状况等决定的。

人流量很大的地方,红绿灯时间设置还要充分考虑到车让人。

读“某城区四个路口甲、乙、丙、丁的红绿灯时间长度统计表”,据此回答

(1)~

(2)题。

红灯时间(秒)

40

30

20

58

绿灯时间(秒)

50

60

(1)甲、乙、丙、丁四个路口距市中心最近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2)丙地最有可能位于(  )

A.工业区B.中心商务区

C.居住区D.行政区

答案 

(1)D 

(2)A

解析 第

(1)题,越靠近市中心区,人口密度越大,人口流量大,为方便人们通行,红灯设置时间相对较长,据此判断丁距离中心区最近。

(2)题,丙红灯时间最短,绿灯时间最长,说明该处行人较少,车流量大,最可能为工业区。

题点4 城市化及其影响

安徽文综)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完成

(1)~

(2)题。

(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

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

(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答案 

(1)B 

(2)D

解析 第

(1)题,城市化水平低于30%,城镇人口比重增长缓慢,为初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高于30%、低于70%,城镇人口比重迅速增长,为中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高于70%,城镇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为后期阶段,后期阶段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2)题,“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从事二、三产业(非农产业)的人口增加。

故选D项。

1.城市化差异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景观变化的影响

①不利影响

②有利影响:

平整土地、修建水利工程、绿化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改善环境。

(2)产业结构转变带来的影响

(3)城市化也会改变人们的地域联系方式和频率,以及文化和观念。

读“某地理要素时间变化示意图”,若X轴表示城市化速度,则(  )

A.在M时段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在P时段城市等级提升较快

C.在P时段城市环境问题不突出

D.在N时段人口快速向城市集聚

答案 B

解析 由图示知,M时段,城市化速度较低,处于城市化初期阶段;

P时段,城市化速度快,为中期加速阶段,环境问题较严重;

N为后期阶段,城市化速度减缓,出现郊区城市化或逆城市化。

题点5 交通运输发展条件评价

海南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甲地某传统美食历史悠久,闻名遐迩。

自从沿线高速公路建成后,以经营该传统美食为主的餐饮业在甲地逐渐衰落,而在乙地日趋兴盛。

下图示意区域中心城市M至甲地的交通线。

分析高速公路建成后,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饮业在甲地和乙地此衰彼盛的原因。

答案 M市为主要的食客来源。

高速公路快捷、方便,吸引M市更多的食客,高速公路乙地有出入口(乙地来往M市远比甲地方便),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馆在乙地开设更多,名气渐盛;

而甲地因交通相对不便,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饮业逐渐衰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根据图示甲地只有普通公路,而乙地有高速公路经过,而且具有出入口;

根据图中的92km,可以判断乙地距离中心城市M地距离较近,而且交通便利。

1.交通运输发展条件评价

评价某地交通运输发展条件一般是从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如下:

(1)自然条件

项目

评价内容

地形

平原

对交通线路的限制较小,工程造价较低,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交通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

山地

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线路应尽量沿等高线修建,避开陡坡或修成“之”字形弯道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缩短桥涵总长度

地质

地壳运动活跃地区,多断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交通建设难度大,安全性差,故应尽量避开,开凿隧道要避开断层,从背斜部位穿越

气候

湿润地区应注意排水,干旱地区应注意防风固沙,高寒地区应注意克服冻土和缺氧带来的不利影响

(2)资源条件

(3)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运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先行一步,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4)科学技术条件

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

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2.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1)图解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2)图解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①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

②影响商业网点的位置变化

中国109国道和美国66号公路,同处北半球30°

N~40°

N之间,有着相同的公路距离(3900多公里),是一条囊括了各自国家山水的景观之路。

读“美国66号公路图”(图1)和“中国109国道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两条公路的起点城市北京和芝加哥:

A:

两城市同属的温度带是________。

B:

与北京相比,芝加哥气候类型有何不同?

试说明形成原因。

(2)分析说明制约美国66号公路西段建设的主要自然条件。

(3)说明中国109国道和美国66号公路建设的共同作用。

答案 

(1)北温带 芝加哥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

因为芝加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夏季风不明显,带来的雨水少;

距海稍远。

(2)海拔高,地形起伏大;

地质条件复杂,多断裂带,地基不稳;

自然灾害较多。

(3)合理布局全国公路交通网;

促进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加强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人员、物资、信息等的交流。

解析 第

(1)题,结合材料信息,在判断两城市纬度位置的基础上判断温度带。

在此基础上,根据两城市的海陆位置并调运所学知识,判断各自气候类型。

(2)题,根据图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地形地质和自然灾害等方面说明制约因素。

第(3)题,从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加强区域联系、促进区域发展等方面进行说明。

地理坐标图的判读

【典型例题】 (2013·

北京东城模拟)城市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阶段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

读下图,比较1950年以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异同点。

【图解过程】

答案 共同点:

城市化水平都在提高。

不同点:

发展中(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比发达(发展中)国家低(高),1950~1975年前后城市化发展速度较慢(较快),目前处于城市化中期(后期),未来城市化发展趋势与发达(发展中)国家差距在缩小。

【方法规律】

1.二维坐标统计图

(1)认清图名:

图名能够说明该图的主题内容,有些题目在图中没有图例,此时只能通过图名来获取信息。

(2)看清纵、横坐标所示要素和图注内容,再根据“柱”或“线”等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一般来说,线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时间或空间变化规律,如“世界人口增长图”中的曲线就表示了世界人口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柱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绝对数量,如“某地年降水量变化图”中降水柱就表示了各月降水量数值大小。

(3)读图时不仅要注意图中地理事物多少、强弱、增减的变化,还要区分出发展的不同阶段、增减趋势和程度,否则就无法总结出地理变化规律;

数值的大小最好关注极值、特征值随时空变化规律等,并解释其成因。

(4)解读坐标图要全面比较其量化信息,否则会导致判断错误,如对比两幅降水柱状图的降水量多少,不能仅看降水柱高度,还要看清纵坐标单位数值是否统一。

(5)判读不同地理事物(现象)间的数量关系:

结合地理基础知识,找出图中不同地理事物(现象)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因果关系等。

2.平面正三角坐标图

三角坐标图是由一个等边三角形构成的,其读图方法为:

变“三轴”为“两轴”,即将一个三角坐标图转化为三个“两轴坐标图”。

以上图为例,A轴起点0与C轴相交,则A轴与C轴构成一个两轴坐标系,过①点作与C轴的平行线,其与A轴的交点就是该点在A轴的数值(8%),同理可以读出①点在B轴上的值为20%,在C轴上的值为72%;

另外,①点三个数值的总和必然是100%。

同理,图中若有其他各点,则各点的三值总和也是100%。

3.变式坐标统计图

在二维和三维坐标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变换可形成不同的变式坐标统计图。

如风玫瑰图是以“玫瑰花”的形式表示各方向上气流状况重复率的统计图形,所用的资料可以是一个月内的或一年内的,但通常采用一个地区多年的平均统计资料,其类型一般有风向玫瑰图和风速玫瑰图。

风向玫瑰图又称风频图,是将风向分为8个或16个方位,在各方向线上按风的出现频率,截取相应的长度,将相邻方向线上的截点用直线连接起来的闭合折线图形。

判读玫瑰图时应明确坐标中心点频率为0,离中心处越远,频率越高。

判读步骤:

①图中大小不等的同心圆表示频率,频率高低与同心圆的大小成正比;

②呈辐射状分布的线段表示方向;

③根据风向玫瑰图形的轮廓线与方向线的交点,可读出不同风向出现的频率,通过比较就可确定最大风频风向和最小风频风向。

※术语与用语

本题关键术语和用语

单元其他术语和用语

关键术语:

城市化、城市化进程、逆城市化、城市化问题

关键用语:

城市化起步早(晚)、速度慢(快)、水平高(低);

完善交通运输网、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人口数量,人口增长,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等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迁入地,迁出地,环境承载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增长过快(慢)、数量过多(少)、人口年龄结构、人口素质高(低)

答题模板:

判断人口增长模式:

从历史发展阶段、国家类型和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的高低进行判断。

人口迁移会产生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的影响,对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强化训练】 读“部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死亡率与出生率的影响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__________,该国主要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带来的影响和解决措施是什么?

(2)结合图示分析经济发展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3)图中唯一的死亡率高于出生率的国家是________,解释其主要原因。

答案 

(1)尼日尔 出生率高,人口增长快 影响:

加大对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导致积累减少,经济发展速度减慢,人们生活水平上升缓慢,同时也不利于提高人口质量。

措施:

实行计划生育。

(2)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生产力水平对人口增长具有决定性作用。

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增长缓慢;

而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生产力水平低,手工劳动对劳动力数量需求多,导致高出生率。

(3)德国 经济发达,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高,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重高,所以人口死亡率反而高。

解析 第

(1)题,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人口增长快带来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上。

(2)题,生产力水平对人口增长有决定性作用。

第(3)题,发达国家老年人口比重大,死亡率较高。

一、选择题

新课标全国文综Ⅰ)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

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

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

A.美国B.日本

C.俄罗斯D.德国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两组图分别展示的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信息,90年代的总人口增长率小于80年代,增长速度减缓,A项错误;

两个时段总人口增长率均为正值,可见总人口增加,B项错误;

对比自然增长图柱可知,90年代自然增长率大于80年代,C项错误;

人口迁入量取决于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80年代二者之和大于1%,90年代约为0,可见净迁入量减少,D项正确。

第2题,该城市人口超千万,为超级大城市;

吸引了大量的国际人口迁移,说明经济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

国内人口以迁出为主,且90年代大规模迁出,说明该城市环境恶化,国内产生其他的新兴城市和工业基地。

这些符合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特征,A选项正确。

上海地理)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的是不同的功能区,一条河流穿过该市区(图中没有画出河流,需根据等高线判断大致流向)。

据此回答3~4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