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大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6186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大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大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大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省大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省大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江苏省大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江苏省大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江苏省大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江苏省大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江苏省大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江苏省大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江苏省大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江苏省大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江苏省大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江苏省大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江苏省大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江苏省大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江苏省大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江苏省大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大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江苏省大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大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大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

”拜访他人,即将上堂时,要抬高说话声,旨在使室内的主人知道客人已到,而有所准备。

如果房门口有两双鞋,房内的说话声清晰可闻,就可以进去;

如果说话声听不到,说明他们的谈论比较私密,此时不可贸然进入。

《礼记》还说“毋侧听”,就是不要耳朵贴墙偷听别人谈话,这样做很不道德,可见古人把尊重他人隐私作为做人的原则。

《礼记》还屡屡谈及在尊长身旁陪坐时的注意事项,如:

“长者不及,毋傀言”,长者还没有谈及的话题,不要插嘴;

“正尔容,听必恭”,听长者说话,要端正容貌,虚心恭听;

“毋剿说,毋雷同”,自己发言时,要表达主见,不要总是袭用别人的说法,处处与人雷同。

《礼记》还说,在先生身旁陪坐,“先生问焉,终则对”,先生有所询问,要等先生说完后再回话,抢答是失礼的行为。

“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向先生请教学业,或者没听懂,希望先生再说一遍(请益),都要起身,不能坐着,以示尊师重道。

《礼记》中有许多格言,立意深刻,堪称人生准则,是引领人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的指南,而又朗朗上口,读之令人眼睛一亮,足以铭之左右,终身拳拳服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是内涵最大的概念,相当于西方人所说的“文化”,体系相当庞大,许多人对此不能理解,如果你读过《礼记》,就不会再有疑虑。

若逐篇细读,如在纲,有条不紊,有助于从源头上把握中国文化体系。

1.下列关于《礼记》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礼记》是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的三部礼学经典之一,另外两部,分别是《仪礼》和《周礼》。

B.《礼记》是一部阐发礼义的文集,总共有四十九篇,并非一人创作,而是孔门七十子后学的集体创作。

C.《礼记》一书思想内容隽永,说理宏通但不都是抽象枯燥空洞的议论,其中亦不乏具体的细节描述。

D.《礼记》全书都采用分条记述的语录体形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相对浅近。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记》对人们的手、足、目、口、头、声等各方面的仪容仪态都有详细而严格的要求,要求人们在礼仪场合要做到言行举止端庄文明。

B.按《礼记》的要求,拜访客人要有礼貌,不能贸然进屋,不能偷听别人的谈话,要尊重他人的隐私,这些做人的原则在当今仍有指导意义。

C.《礼记》鼓励人们发言要有主见,“毋剿说,毋雷同”,意即不要袭用别人的说法,观点不能与人雷同,提倡独立思考,发扬创新精神。

D.《礼记》要求对尊长要谦恭尊重,听师长讲话要有耐心,不要随意插话,而且还要神态恭敬,请教尊长问题要起身,以示尊师重道。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虽然时代不同了,我们读《礼记》仍可学到一些社会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

B.读《礼记》我们可学到许多为人处世之道,以及待人接物应注意的事项,例如怎样在尊长旁陪坐,如何得体访客等。

C.读《礼记》可以学到许多让人受益终生的格言,这些格言立意深刻,引领人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堪称人生准则。

D.读过《礼记》,就会发现“礼”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内涵最大的概念,就能够从源头上把握庞大的中国文化体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戏曲作为综合艺术,吸收了多种其他艺术门类的优长和手段,融为一体,创造了在世界舞台上独树一帜的艺术。

以武打为突出特征的武戏,堪称世界剧坛的一朵奇葩,集中而鲜明地体现着戏曲的中华美学特色和独具优势的艺术表现力。

武戏历史久远,文化积淀深厚。

京剧形成初期,武戏依然保持着粗犷的古朴之风,注重勇猛、激烈的跌打翻扑,不太讲究造型、做戏。

随着剧种的成熟、发展,经过几代艺术家特别是作为“武戏文唱”的引领者杨小楼的执着进取,在继承传统武打技术的基础上,一方面对技巧动作加以美化,增强舞蹈性,另一方面强调基本技术服从剧情和表演的需要,使技巧动作成为一种优美的舞姿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并与唱、念、做结合运用,让武戏得到整体提升,留下许多具有精美观赏价值的经典之作。

武戏美在哪里?

第一层次是“形式感知”。

武戏以动作因素为主,演员把握自己的动作,按一定的节奏在时间和空间中延伸,通过强与弱、快与慢、刚与柔、动与静的变化,呈现流动和瞬间的美,加上开打、翻跌、下高、打出手等高难度惊险动作的穿插运用,带来的悬念和惊叹,显然更直观,更富于视觉的冲击力。

这也是人们被京剧吸引往往从武戏开始,京剧走出国门必带武戏的重要原因。

第二个层次是“同情与共感”。

武戏流传至今的优秀剧目,内容大多数弘扬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如保家卫国、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除暴安良、抱打不平的侠义精神,塑造了许多忠臣良将和民间英雄人物,传达的是正能量。

即使是反面或性格复杂多面的角色,也能够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脸谱、神态、身段表演等鲜活地揭示其本来面目,于恶中见美,美中见恶,取得观众的审美认同。

美是难以被忘记的。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绚丽多姿,文戏、武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前些年武戏的势弱,出自内外两方面的原因。

外因除了大众娱乐日趋多元,流行文化的冲击,还有武戏演出对场地、环境的要求严于文戏,造成展示机会较少,多年来在大型演唱会中只能于开头、结尾烘托气氛,难以尽显完整风貌。

内因则表现为传承、创新乏力,随着一代技艺精湛的老艺术家先后离去,舞台水准下滑,难以适应新、老观众的审美需求。

当前,武戏振兴迎来新的良好机遇。

以传统为根脉,不仅指具体的戏与技巧,还有前辈艺术家积累的经验和启示。

高盛麟先生曾对武戏演员提出“三要”:

一要打好基础,意指基本功要规范、扎实、过硬,唱、念、做、打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可偏废,才能真正体现武戏的整体美;

二是演好人物,包括准确把握人物的个性,处理好技术与人物的关系,表演要有真实感,脱离生活和人物的技巧堆积再多,也无美可言;

三要跟上时代,了解时代和观众的审美取向,对武戏有所创新,有所丰富。

尤其是武戏的新剧创作很少,值得分外重视。

武戏之美亦中华文化之美。

武戏的“精气神”,将会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摘编自刘连群《弘扬武戏之美》,《人民日报》2019年07月11日)

4.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戏以武打为突出特征,极具中华美学特色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堪称世界剧坛奇葩。

B.武戏历史久远,一直保持粗犷古朴之风,重勇猛、激烈的跌打翻扑,不迫求造型和做戏。

C.武戏以动作因素为主,更直观且富于视觉冲击力,观众往往从看武戏开始而爱上京剧。

D.武戏之美,同情与共感的美,比形式感知上的美感更重要,是武戏至今不断的根本原因。

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历代艺术家在继承传统武打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如加强舞蹈性,强调服从剧情和表演需要等,武戏观赏价值就难以得到提升。

B.武戏中演员的高难度惊险动作,既有技术层面的专业性,也体现出流动与瞬间,悬念和惊叹,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艺术、哲学理念。

C.武戏之美,不仅体现在它富于视觉的美感,还在于通过演员细致入微的表现,能将反面的角色演出正能量和美感,从而使传统剧目能流传至今。

D.京剧艺术的绚丽多姿,文戏、武戏各有优势,不可偏废其中之一,两者之间应是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的关系,共同传承中华文明。

6.近年来武戏势弱,请依据文章概括其原因,并指出武戏要在新时代焕发光彩的具体措施。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洗手

朱以撒

每一次要摊开这些汉画像拓片阅读时,我都要认真地洗洗手,擦拭干净。

其实指掌间已经很干净了,也还是要自觉地进入这么一个程序,算是从内心对前人的作品表示敬畏,还有崇仰。

这种习惯逐渐形成,对待古旧之物,大都如此。

每一件古旧之物都有自己的气息,冷清的、平和的、朴拙的,却不会有时下这么些气味。

充满欲望的手一天到晚都在触摸着种种物质的皮表,要静下来阅读古帖古碑,慢慢地把玩一遍,还是需要洗一洗手,让手的温度冷却一些——这很像一个长长的过门,很郑重,很有必要。

一个人在心理上做好了准备,接下来由手展开的动作就会把分寸掌握得很好,至少不会失手。

精神洁癖——让澄澈的水来过手,通常以此开始。

生活习惯中对于洗手的要求,是在进食之前。

一位农妇在不缺水的条件下让孩子们洗手,可能没有想到这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一种尊重——一年到头的栉风沐雨,终于修来了黄澄澄的果实。

一个人把手洗净了,坐在餐桌前,显然是沉稳和端庄的。

对劳动的果实抱有认真的态度,缓慢地品咂,神色越发爽朗。

狼吞虎咽、风卷残云也是一种态度,只是劳动果实的滋味未能被细致地感受,不免有些粗率。

大凡有洗手这个程序,整个行为都会克制一些,徐缓一些,进程也更为细腻和雅致。

回老家时,我面对晚年的母亲,会给她剪剪指甲。

人老了,指甲也变了形态,如乱石铺街,凹凸不平,连坚硬的指甲剪都有些吃不消。

可是我别的做不了什么,就从剪指甲这等小事入手。

剪完后母亲总会催促我去洗手,顺便把指甲剪也给洗了。

在母亲看来,一件事和一件事之间的过渡,应该用洗手来区别,以示结束和即将开始。

母亲总是把许多事情划分得十分清楚,她是一个善于细化的人。

炊爨、刷洗是一种动作,快,麻利。

接下来把手洗净,在狭窄的书桌前端坐,开始批改作业。

清洁的手在作业本上移动,边改边把那些卷起来的边角抚平。

勤洗手是内心的需要,会更细腻一些,少一些粗率。

在那些越来越热的夏天,少年的我有很多时间都在田园里奔跑,掀动墙边屋角的瓦砾,追捕蛐蛐,或者爬墙上树,弹鸟捕蝉,弄得灰头土脸。

好在家中有两口老井,水量充沛,随时可以用清冽的井水冲洗。

当双手深入水桶的一刹那,脑袋清醒起来——不能老是这样子啊,应该要有一个新的走向了。

庸常日子里的忙乱双手,每一日都在大量的抚摸之中。

每一个被抚摸的对象都是有温度的,冰冷的热烈的、粗糙的细腻的,能感受到它们在节气推移下的变化。

如果没有什么禁忌,面对物体,每个人都会生发出许多抚摸的欲望,抚摸使内心有了把握,判断也随之准确。

我不知道一个人戴着手套,怎么可能感受毫端在宣纸上提按、快慢的回馈,一切行为还是略去一些装饰才能存储优雅。

一个想亲近古贤人的少年,吝惜自己的手,担心墨汁弄黑了手,担心冬日里的水过于寒冷,以为隔着薄薄的手套追寻古人并无不妥,实在是太自以为是了。

一群人在看旧日字画,一律戴上了手套。

目光尽可以随意,对一双手却提出了要求——必须隐藏在手套内部,以保证抚摸时的安全。

这些手套百人戴千人戴,内部外部早已不洁,可是没有办法,规定如此死板。

如果一个人洗净了手,开合卷轴时,会对纸本的轻重、顺逆分寸把握得默契一些,周全一些。

净手的低调而柔和的抚摸,被旧日的纸上纹路牵引着,进入内心最隐秘的深处。

手套对于手来说,就是一层蒙翳,捂在里边久了,蔫了,不活络了,把它抽出来,洗洗,就生动起来。

又一个夜晚到来。

我先是洗了一次手,坐下来整理一篇文稿。

然后又洗了一次手,站着临写《杨淮表记》里的几个字。

洁净的手指灵动地引导着柔韧的羊毫,点线简劲而出。

我一直以为学书者不可不知汉隶,它是一个人笔下的筋骨,让一个人行笔时有了底气。

接着,我又洗了一次手,意味着今夜的临写结束。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作者写自己每一次在阅读汉画像拓片之前都会洗手,字里行间也在劝诫着人们对于物质不要过于贪恋。

B.狼吞虎咽的进食方式显得较为粗率,难以细致地感受劳动成果的滋味,于是农妇常会要求孩子们饭前去洗手。

C.本文写戴着手套练书法、赏鉴旧日字画,从反面说明洗手之后亲手抚摸才会使内心更有把握,判断更为精准。

D.结尾写在临摹《杨淮表记》前后反复洗手,既与上一段相关内容形成对比,又呼应开篇的内容,足见运笔匠心。

8.第三段对母亲的细致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9.结合全文,说明文中“洗手”的意蕴。

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杨绘,字元素,绵竹人。

少而奇警,读书五行俱下,名闻西州。

进士上第,通判荆南。

为开封推官,遇事迎刃而解,诸吏惟日不足,绘未午率沛然。

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

吏请摄穿窬盗库缣者,绘就视之,踪迹不类人所出入,则曰:

“我知之矣。

”呼戏沐猴者诘于庭,一讯具伏,府中服其明。

神宗立,召修起居注、知制诰、知谏院。

诏遣内侍王中正、李舜举等使陕西,绘言:

“陛下新即位,天下拭目以观初政。

馆阁、台省之士,朝廷所素养者不之遣,顾独遣中人乎?

”曾公亮请以其子判登闻鼓院,用所厚曾巩为史官。

绘争曰:

“公亮持国,名器视如己物。

向者公亮官越,占民田,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越,深庇之。

用巩,私也。

”帝为寝其命。

绘亦解谏职,改侍读,绘固辞,滕甫言于帝。

帝诏甫曰:

“绘抗迹孤远,立朝寡援,不畏强御,知无不为。

朕一见许其忠荩,擢置言职,信之亦笃矣。

今日之除,盖难与宰相并立于轻重之间,姑令少避尔,卿其谕朕意。

”绘曰:

“谏官不得其言则去,经筵非姑息之地。

”卒不拜。

未阅月,复知谏院,为御史中丞。

时安石用事,贤士多谢去。

绘言:

“老成之人,不可不惜。

当今旧臣多引疾求去,范镇年六十有三、吕诲五十有八、欧阳修六十有五而致仕,陛下可不思其故乎?

”免役法行,绘陈十害。

安石使曾布疏其说。

诏绘分析,固执前议,遂罢,知亳州。

元祐初,复天章阁待制。

卒,年六十二。

(《宋史•杨绘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

B.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

C.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

D.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谏院是宋代设立的舆论机关,权限很大,常常和宰相的意见不同,本文有所反映。

B.王安石的免役法是当役者交纳役钱,政府出钱募人应役,实际上对农民造成了负担。

C.元祐是宋哲宗的年号,元祐年间是由反对新政的旧党当政,客观上对杨绘的仕途不利。

D.天章阁待制是皇室藏书机构的文学侍从官,要随时听候皇帝的召唤陪从,应酬诗文。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绘办事效率高。

他做开封推官时,未到中午一概能把问题解决。

B.杨绘查案细心。

府中捉拿盗贼,他发现现场踪迹不像是人留下的。

C.杨绘敢于进谏。

他劝说皇帝去改派宦官出使陕西,也曾痛斥权臣的做法。

D.杨绘性格执拗。

他一再拒绝接受侍读的职务,坚持反对王安石的免疫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少而奇警,读书五行俱下,名闻西州。

⑵朕一见许其忠荩,擢置言职,信之亦笃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

B.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C.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作者以动写静,用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D.全诗格调清新,富有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尚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15.诗歌的第三联写了浣女等人的活动,但开头为什么说是“空山”?

由此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在《礼运(节选)》中,孔子描述的“大同”理想境界中提到了不同年龄段的人都有所安置的句子是:

▲,▲,▲。

⑵《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

▲,▲。

⑶心非木石岂无感?

▲。

(《拟行路难》)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载人航天与嫦娥探月两大战略工程的既定战略目标,在未来两到三年时间里将全面完成,完成目标之后我们的路该怎么走,恐怕载人航天与嫦娥探月结合是人们的一种设想。

以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器为例,虽然只是一艘重量仅有8吨的月球探测器,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与阿波罗载人登月飞船相比,除却生命支持系统几乎一模一样。

以载人航天工程技术积累为依托将嫦娥五号放大至45吨规模并加入生命支持系统,这就是一艘的载人登月飞船。

实际上,在载人登月论证之前科学家就已。

两年前我国从乌克兰引进了全套苏联载人登月舱及其技术资料,引进的目的不只是要复制几十年前的登月设备,而是为了尽快获取试验数据,结合我国已经实施的两次月面着陆工程经验,得出载人登月最优方案。

按照当前的研究方向,未来我国载人登月工程可以摒弃阿波罗载人登月的人船合一模式,,选择人货分离发射方案。

新一代重型载人火箭负责发射推进舱与返回舱的组合体,(),两大舱段在地球轨道集合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实施登月,这样一艘登月飞船规模将超过阿波罗时代。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顺理成章不折不扣深谋远虑另辟蹊径

B.理所当然彻头彻尾深谋远虑另起炉灶

C.顺理成章彻头彻尾未雨绸缪另辟蹊径

D.理所当然不折不扣未雨绸缪另起炉灶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引进的目的不只是要复制几十年前的登月设备,而且是尽快获取试验数据

B.引进的目的不是要复制几十年前的登月设备,而是为了尽快获取试验数据

C.引进的目的不只是要复制几十年前的登月设备,而且是为了尽快获取试验数据

D.引进的目的不是要复制几十年前的登月设备,而是尽快获取试验数据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负责发射更大规模月球舱段的是研发中的长征九号火箭

B.更大规模的月球舱段由研发中的长征九号火箭负责发射

C.而研发中的长征九号火箭负责发射更大规模的月球舱段

D.月球舱段规模更大,由研发中的长征九号火箭负责发射

20.下列各项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庄子,名周,世称南华真人,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为《庄子》,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主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B.杜审言,字必简,晋征南将军杜预的远裔,“诗圣”杜南的祖父。

与李峤、崔融、苏味道被称为“文章四友”。

后人辑有《杜审言诗集》。

C.初唐前期,诗歌创作受到齐梁诗风的影响,以绮靡婉媚为主。

随着“初唐四杰”登上诗坛,突破了宫廷诗风的格局,他们的诗歌情思浓郁,气势壮大。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大帝太初年的历史,全书由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构成。

孔子、陈胜、刘邦等人物事迹均可见诸“世家”。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上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4分)

古希腊在物理学说方面有两大学派,一派以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为代表,另一派则⑴,但由于两人的⑵,其科学结论也就各异,并形成了鲜明的对立。

亚里士多德学派的观点基本是唯心的,充斥着谬误。

而阿基米德学派的观点基本是唯物的,完全依靠科学实践方法得出结论。

然而从11世纪起,在基督教会的扶持下,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得到了经院哲学家的重视,他们排斥阿基米德的物理学,把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奉为经典,凡违反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学者均被视为“异端邪说”。

四、名著阅读鉴赏(5分)

22.下列有关《哈姆雷特》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A.《哈姆雷特》取材于文艺复兴时期丹麦史中的一个古老的故事,通过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故事,表现了莎士比亚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注。

B.哈姆雷特的悲剧本质上是性格与环境的冲突,他高尚、纯洁、敏感多思的人文气质无法与强大的恶势力抗衡,更无法承担起重整乾坤的重任。

这也是他一再延宕履行复仇使命的原因之一。

C.《哈姆雷特》中描写人物心理的话言十分丰富,这在莎士比亚所有悲剧中也是十分突出的。

如哈姆雷特的性格大部分是以“疯话”表达出来的,他的“满口荒唐言”就像迸发出来的火花。

克劳狄斯阴阳怪气的语言则照映出了他口蜜腹剑的丑态。

D.哈姆雷特的形象,和其他人的英雄般的鲁莽相比,更像是一位痛苦的智者。

他更多的进行精神上的抗争。

E.《哈姆雷特》中霍拉旭同哈姆雷特一样,富有正义感,抱有人文主义理想,也和哈姆雷特一样忧郁而冲动。

五、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

每一次成功都有独到的经验,每一次攻坚都有独到的方法……只有懂得分享,才能传递快乐,结成友谊,凝聚力量;

只有懂得分享,才能提高效率,增多收获,丰富成果。

要求:

结合材料,自选角度;

确定立意,自拟题目;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全书都采用了分条记述的语录体形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理解错误。

2.C(“不要袭用别人的说法,不能与人雷同”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有“处处”“总”的修饰,“发扬创新精神”错,不符合文意。

3.D(“就能够从源头上把握中国文化体系”理解错误,原文说的是“有助于”。

4.B(原文说的是“在京剧形成初期,武戏依然保持着粗犷的古朴之风,注重勇猛、激烈的跌打翻扑,不太讲究造型、做戏。

”但随着后来的不断发展,在造型和做戏上有所创新,所以“一直保持”不合原意。

5.C(反面人物本身不具备正能量,在艺术中反衬具有优良品德的人物,从而弘扬正能量,反面人物通过演员的精湛表演揭示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