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6413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血液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临床血液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临床血液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临床血液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临床血液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临床血液学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临床血液学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临床血液学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临床血液学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临床血液学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临床血液学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血液学Word下载.docx

《临床血液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血液学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床血液学Word下载.docx

18.细胞核形态异常改变的是Pelger-Huet异常,其它为胞质异常。

浆细胞中有Russel小体。

19.胞质丰富的原始阶段细胞是原始浆细胞。

20.核染色质呈粗大网状且排列紧密的是原始巨核细胞。

21.在正常骨髓象中,在1.5cm×

3.0cm的片膜上,可见巨核细胞7~35个,数量最少的是原始巨核细胞。

22.骨髓涂片中出现火焰细胞的是浆细胞系统。

23.粒细胞系统中,体积最大的阶段是早幼粒细胞,体积大于原始粒细胞是血细胞发育成熟演变规律中的特例。

24.颗粒常覆盖在细胞核上的是嗜碱性粒细胞。

25.胞质中出现紫红色非特异性嗜天青颗粒的是早幼粒细胞;

细小的、分散均匀的灰尘样紫红色天青胺蓝颗粒的是单核细胞。

26.原发性染色体异常也称为标识表记标帜染色体。

27.成熟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增高:

再生

障碍性贫血、感染、急淋和慢淋,其他降低。

28.可以被过碘酸氧化并形成双醛基的物质是含乙二醇的多糖类物质。

29.区别过碘酸-雪夫反应阳性结果+和++的红色颗粒数量是10个。

30.过碘酸-雪夫反应可辅助诊断红血病或红白血病,正常幼红细胞和红细胞均呈阴性反应,而发病时可呈阳性反应。

31.过碘酸-雪夫反应阳性:

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过碘酸-雪夫反应阴性:

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等疾病。

32.血细胞内的碱性磷酸酶水解基质液中的α-磷酸萘酚时,所需的PH值环境是9.4~9.6。

33.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值减低,但在类白血病时,NAP积分值明显增高,中性杆状核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甚至中性晚幼粒细胞也呈阳性反应。

34.NAP试验中除成熟粒细胞外,呈阳性反应的细胞是巨噬细胞。

35.NAP可用于鉴别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前者积分值升高,后者无明显变更。

36.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中红细胞系统的反应特点是:

早期幼红细胞可呈阳性反应,随细胞的成熟阳性反应程度逐渐减弱,此反应不被氟化钠抑制。

37.酸性磷酸酶染色时,可被酒石酸抑制的是淋巴瘤细胞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

38.巨核细胞可呈阴性反应的化学染色是碱性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

39.能鉴别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化学染色是碱性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和酸性磷酸酶染色。

40.恶性组织细胞病有时需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相区分,可采取碱性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前者阳性,但反应不被氟化钠抑制;

也可借助过氧化酶染色辅助鉴别,前者阴性,后者弱阳性。

41.铁染色时,骨髓小粒中的铁术语细胞外铁。

42.区分遗传性和继发性铁粒幼性贫血的是发病年龄,前者多发于青少年,后者多发于中老年;

人体内铁主要经胆汁、尿液排出。

43.正常情况下,人体内铁的主要存在形式是铁蛋白;

当体内铁负荷过重时,以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

44.铁吸收率的正确范围是10%~35%。

45.骨髓细胞核质发育不服衡的是:

①缺铁性贫血(核老质幼)②巨幼细胞性贫血(核幼质老)。

46.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吸收峰在540nm处。

47.成年男性贫血尺度是Hb<

120g/L,Hct<

41%

48.根据Hb浓度确定贫血:

重度为30~60g/L,极重度为小于等于30g/L,常合并贫血性心脏病。

49.缺铁性贫血的细胞外铁阴性,细胞内铁明显减少,铁粒幼细胞小于15%,转铁蛋白饱和度<

15%,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大于0.9μmol/L。

50.缺铁性贫血缺铁早期Hb、网织红细胞数量、铁吸收率、总铁结

合力及铁幼粒细胞均正常。

51.早期缺铁性贫血时,有贫血,血清铁减低,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此时可见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52.缺铁性贫血时骨髓象显示红系明显增生,以中幼红细胞和晚幼红细胞为主。

而铁粒幼红细胞骨髓象中中幼红细胞为主。

53.中幼和晚幼红细胞的胞质中出现铁颗粒成为铁粒幼红细胞,成熟红细胞中出现铁颗粒称为铁粒红细胞。

54.由于造血原料利用障碍导致的贫血是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55.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可以出现转铁蛋白饱和度增高。

56.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时环形铁粒幼红细胞水平常占幼红细胞15%以上。

57.叶酸缺乏症血象中粒细胞出现巨型杆状核和核分页过多,5叶者大于5%或6叶者大于1%。

58.叶酸经叶酸还原酶作用变成四氢叶酸,它具有转运“一碳团”如甲基、甲酰基等作用。

59.血液透析可导致叶酸丢失过多。

60.急性再障贫血的骨髓增生程度多为增生减低,三系血细胞减少。

61.再障时,骨髓病理组织检验显示造血组织与脂肪组织容积比降低,小于0.34。

62.再生障碍危象表示为慢性溶血者突发全血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减少。

63.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又称β地中海贫血,临床分为轻型(杂合子型)、微型、中间型、重型等。

64.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时罕见靶形红细胞增多。

65.获得性物理因素所致溶血性贫血有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心源性溶血性贫血、行军性血红旦白尿症。

66.溶血性贫血外周血涂片中罕见有核和嗜多色性红细胞。

67.溶血性贫血急性发作期,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一般是2%~4%。

68.红细胞寿命(51CrT1/2)在溶血存在时应<

25天。

69.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分五型:

蚕豆病、药物致溶血性贫血、感染诱发溶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遗传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

70.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分为水肿细胞型、干细胞型,其依据是红细胞内Na、K离子浓度。

71.细胞镰变试验(HbS病)所用试剂是偏重亚硫酸(Na2S2O5)。

72.PHN的筛选/排除试验是Rous试验,确诊试验是Ham试验(酸化血清溶血试验)。

73.筛选/排除试验选用PK荧光黑点试验,可能的溶血性贫血是嘧啶-5’-核苷酸缺乏症;

用热变性试验的是血红蛋白病;

Heinz小体生成试验用于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或血红蛋白症;

Ret试验用于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Coombs试验用于急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74.冷凝集素综合症的抗体型别为IgM。

75.与M0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在形态上类似的是ALL-L2,都为形态较小,也可较大,胞质少,无颗粒和Auer等。

76.Phi()小体染色可辅助鉴别M2a与ALL。

77.M3有短而粗的Auer小体,数条或数十条呈束状交叉排列。

78.AML-M3最容易并发DIC。

79.M4EO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80.M5a骨髓原单核细胞≥80%;

M5b原始单核细胞<

80%,原始和幼稚单核细胞>

30%。

81.M6血涂片及骨髓中幼红细胞罕见的形态学变异是巨幼样改变。

82.M7未成熟型主要增多的巨核细胞是原始巨核细胞。

83.特有的遗传学标识表记标帜:

M2:

t(8,21)(q22,q22);

M3:

t(15,17)(q21,q12)及PML-RAPa融合蛋白;

M4E0:

Inv(16)(p13,q22);

慢粒:

t(9,22)(q34,q11)及Ph染色体。

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t(11,14)(q13,q32);

T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inv(14)(q11,q32);

多毛细胞白血病:

del(14)(q22,q23)。

84.CML常出现的融合基因是BCR-ABL;

AML-M3常出现的融合基因是PML-RAPa;

AML-M2b常出现的融合基因是AML-MTG8。

85.AML-M3敏感免疫学标记:

CD33;

AML-M5敏感免疫学标记:

CD14;

AML-M7敏感免疫学标记:

CD41。

86.AML-M1POX染色原始细胞阳性率正确的是>

3%。

87.AML-M2原始粒细胞PAS染色结果应为阴性反应。

88.粒-单核细胞共有的标识表记标帜是CD11b、CD31~CD36、CD64和CD68。

89.M6型白血病的红血病期以原始红细胞和早幼红细胞为主;

红白血病期血象以中幼红细胞和晚幼红细胞为主。

90.红白血病期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红系和粒系(或单核系)细胞呈恶性增生。

91.巨核细胞白血病时血片中可见小巨核细胞,形态类似于淋巴细胞。

9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起源于克隆性增殖性疾患的造血干细胞,其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

93.慢性粒细胞——慢性期:

原始细胞≤10%;

加速期原始细胞≥10%;

急变期外周血原始粒+早幼粒≥30%,骨髓中原始粒+早幼粒≥50%。

94.绝大多数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B细胞型(95%)。

95.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化学染色特点:

PAS染色阳性。

96.B细胞特异性抗原有CD19、CD20、CD21、CD5、HLA-DR、SmIg等,而T细胞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主要概况标识表记标帜是CD2、CD3、CD4、CD6、CD8,而CD5阴性。

97.CD7为出现早、且贯穿表达整个T细胞分化发育过程中;

CD19是鉴别全B细胞敏感又特异的指标;

CD10是诊断common-ALL必须标识表记标帜;

CyCD22检测早期B细胞来源的急性白血病特异而有敏感;

CD14是单核细胞所特有的。

98.浆细胞白血病时,外周血白细胞分类中的浆细胞应该大于20%,这是与多发性骨髓瘤鉴此外主要区别。

99.关于MDS的FAB分类中,被WHO删除的类型是RAEB-T。

100.MDS时髓系细胞概况抗原及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异常,CD3、CD4细胞减少,CD4/CD8比值减低或倒置。

101.MDS骨髓活检显示,聚集成簇并位于骨髓中央的细胞是原始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

102.有助于早期诊断MDS的巨核细胞类型是小巨核细胞。

103.骨髓异

常增生综合症其骨髓中铁粒幼红细胞常增多。

104.霍奇金病的骨髓组织活检可将R-S细胞阳性率提高至9%~22%。

105.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主要诊断依据是病理学检查。

106.浆细胞病包含多发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不包含浆细胞白血病。

107.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大量增多的单克隆巨球蛋白是IgM。

108.浆细胞白血病骨髓象:

浆细胞成熟程度和形态极纷歧致,形态较小,核仁明显,核染色质致密。

109.48%~60的患者骨髓穿刺呈“干抽”样见于多毛细胞白血病。

110.证实多毛细胞白血病最可靠和有效的手段是扫描电镜超微结构检查。

111.骨髓增生性疾病包含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骨髓纤维化等,不包含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11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断时血红蛋白浓度应达到男性>

180g/L,女性>

170g/L。

113.骨髓纤维化外周血图片中罕见的异形红细胞是泪滴状红细胞。

114.多发性骨髓瘤血象中,红细胞罕见“缗线状”排列。

115.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骨髓象特点:

偶有“干抽”现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增多,各系各阶段比值及形态大致正常,骨髓铁减少或消失。

116.恶性组织细胞病最为突出和首发的症状为发热。

117.粒细胞缺乏症的骨髓象表示为:

成熟阶段中性粒细胞明显减低和缺乏,但可见原始和早幼粒细胞,标明粒细胞系成熟障碍。

118.类白血病患者的骨髓象显示为增生活跃。

119.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液中存在嗜异性抗体,属于IgM,2~3周滴度达到最高。

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属于增生活跃。

120.血小板α颗粒中含有vWF;

致密颗粒中含有ADP;

溶酶体颗粒中含有胶原酶。

121.血小板α颗粒特有的蛋白是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和血小板第四因子(PF4)。

122.属于血小板活化标记物的指标是5-羟色胺。

123.纤溶酶原活性增高标明纤溶系统活性减低,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124.α2纤溶酶主要功能是与纤溶酶结合形成等分子复合物,从而灭活纤溶酶,减少引起纤溶亢进,表示为出血倾向,呈导致DIC。

125.D-二聚体可鉴别原发性纤溶症和继发性纤溶症,它是后者的特有代谢物。

126.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品,只有在血栓形成后才会在血浆中增高。

D-二聚体增高多见于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DIC等继发纤溶亢进,是诊断血栓形成的重要分子标记物。

127.血浆D-二聚体增高的病理条件是纤维蛋白形成和继发性纤溶亢进。

128.PAI-1的主要作用是t-PA和u-PA结合形成不稳定的复合物,使其失去活性。

129.血友病患者筛选试验中发生延长的凝血时间是APTT。

130.PT为外源凝血途径的筛选试

验;

APTT是内源凝血途径的筛选试验;

TT检测的是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或外周血中肝素及肝素样抗凝物质;

BT反映的是毛细血管和血小板的相互作用;

诊断FⅤLeiden突变采取的试验是活化蛋白C抵抗(APCR)试验。

131.接触凝血因子通过接触反应启动内源凝血途径。

132.在体内,最不稳定的凝血因子是FⅤ。

133.血管壁单层内皮细胞中含有各种细胞器,其中特有的细胞器是棒管状小体。

134.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机制特点:

对FⅩa的抑制活性相对增强,而对FⅡa的抑制活性相对减弱。

135.FⅩa活性用于监测低相对分子量肝素,活性维持在0.5~4.0个抗因子Ⅹa/ml。

136.外源凝血途径特点:

组织因子(TF)进入血液,活化FⅦ;

内源凝血途径:

所需凝血因子全部源自血液,主要涉及FⅫ、FⅪ、FⅨ、FⅧ。

137.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

FⅡ、FⅦ、FⅨ、FⅩ;

接触凝血因子:

FⅫ、FⅪ;

对凝血酶敏感的凝血因子:

FⅠ、FⅤ、FⅧ、FXIII。

138.抗凝血酶可与FⅩa、FⅫa、FⅪa、FⅨa结合而这些酶失去活性。

139.蛋白C系统包含蛋白C、蛋白S、血栓调节蛋白(TM)及活化蛋白C抑制物。

140.血浆总蛋白S包含游离蛋白S以及C4Bp-PS。

141.纤溶酶原抑制剂(PAI)可t-PA以1:

1比例结合,使其失活;

α2-AP与PL以1:

1结合抑制PL活性。

142.采取凝血酶作用于待测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的方法是Clauss法(凝固法)。

143.凝血酶时间观察的是加入“尺度化”凝血酶溶液后形成纤维蛋白丝所需时间。

144.一期止血缺陷筛查试验包含出血时间和束臂试验;

二期止血缺陷筛查试验包含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血管壁检查包含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

抗凝物质测定包含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等。

145.抗凝血酶缺乏可导致静脉血栓;

继发性纤溶亢进发生于血栓形成之后;

继发性低凝状态多发生于DIC后期;

血管性血友病的发病原因是由vWF缺陷所致。

146.狼疮样抗凝物质增多会导致血栓形成。

147.如血浆中存在狼疮抗凝物质,则应延长的血浆凝固时间是APTT。

148.抗凝治疗中,如怀疑肝素抵抗,可测定抗凝血酶。

149.原发性纤溶亢进症是指纤溶酶活性增强,降解纤维蛋白原。

150.纤维蛋白原减低见于肝硬化,因其由肝细胞合成。

151.采取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纤维酶原活性时,需向受检血浆中加入链激酶和发色底物,生成对硝基苯胺(PNA)。

152.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品胶乳凝集法中,血清FDP和乳胶颗粒上的抗体结合所需浓度为≥5μg/ml。

153.DIC诊断中最为敏感的指标是血清FDP测定。

154.抗凝治疗中,监测普通肝素的首选试验指标是APTT。

155.PT是检测口服抗凝药的首选指标,应用口服抗凝药时使PT维持在正常对照值的1.5~2.0倍,或国际尺度化比值(INR)在2.0~3.0为宜。

156.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阴性见于DIC晚期。

157.临床上有出血而APTT和PT正常时,应首先怀疑遗传性因子Ⅷ缺乏症。

158.在使用大剂量肝素时,既可获得最佳抗凝疗效又无严重的出血风险的APTT测定值范围应是较正常对照值延长1.5~2.5倍。

159.血友病A、B均为性连锁隐性遗传病;

而血管性血友病除ⅡN亚型和Ⅲ为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外,其余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160.血友病患者筛选试验中发生延长的凝血时间是APTT。

161.抗栓酶治疗的监测指标是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

162.红色血栓又称静脉血栓;

白色血栓(灰色血栓)又称动脉血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