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美术导学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6491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美术导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八年级美术导学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八年级美术导学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八年级美术导学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八年级美术导学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八年级美术导学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八年级美术导学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八年级美术导学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八年级美术导学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八年级美术导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八年级美术导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八年级美术导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八年级美术导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八年级美术导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八年级美术导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八年级美术导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八年级美术导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八年级美术导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八年级美术导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八年级美术导学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美术导学案Word格式.docx

《八年级美术导学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美术导学案Word格式.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美术导学案Word格式.docx

如何向课堂要质量-------明确一个“目标”、明白两个“支柱”、做到两项“准备”、实施三个“步骤”,做好一个“总结”

科目

美术

教学班级

教科书名

及册数

美术(16册)

上课日期

2,27

周课时

2

年课时

31

周次

时间

教材内容(1课至13课)

课时

起止

1

2.27——3.02

敦煌莫高窟

3.05——3.09

艺术与科学

3

3.12——3.16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4

3.19——3.23

中国画的形式美

5

3.26——3.30

中国画的形式美

6

4.02——4.06

用电脑画山水画

7

4.09——4.13

陶艺创作

8

4.16——4.20

明暗与立体表现

9

4.23——4.27

复习

10

4.30——5.04

11

5.07——5.11

期中考试

12

5.14——5.18

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

13

5.21——5.25

14

5.28——6.01

现代产品设计的色彩搭配

15

6.04——6.08

人文奥运

16

6.11——6.15

体育题材美术作品与纪念品

17

6.18——6.22

体育场馆设计

18

6.25——6.29

我们身边的体育活动

19

7.02——7.06

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

20

7.09——7.13

期末考试

备注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美术科教学进度表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教材简况

本教材以敦煌莫高窟为重点,了解和学习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并链接我国其他的著名石窟。

从石窟艺术追溯佛教的起源,从对雕塑、壁画艺术的欣赏,引申到对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对宗教文化的了解;

同时通过敦煌石窟藏经洞遭遇外国所谓探险家的掠夺,致使大批国宝四处流散的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懂得艺术珍品的价值。

打破了以往单纯介绍作品的美术特征的局限,把敦煌放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中,以便更好的理解敦煌艺术,同时对当时社会的文化产生认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认识和学习石窟艺术。

学情分析

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他们力求表现更真实、更深刻,表现能力有所加强。

能运用一些造型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观察到的对象,有的学生对材料进一步的拓展,寻求技法和表现方法的创新,也有的学生眼高手低,对表现缺乏信心。

重点剖析

1.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和纯度渐变等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运用。

2.能用日记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义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难点剖析

1.利用多种媒体,如蛋壳、废包装、稻草等材料制作作品。

2.欣赏情节性比较强的中外作品,认识该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3.用水粉、水彩颜料表现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

导学措施

教师先让学生大胆去尝试运用绘画技法或进行手工制作,对于没有教过的绘画技法,看不懂的画面效果或脑中还未成形的制作方法,学生能够凭借已有的旧知识大胆尝试,通过自学,相互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尝试解决问题。

这样,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中获得新知识和新能力,培养了试一试的精神。

如此下去,便逐步形成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一周

敦煌莫高窟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欣赏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了解他们的艺术特色和发展概况,并能对石窟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莫高窟的彩塑与壁画艺术,提高学生对敦煌艺术的欣赏能力。

情感目标:

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美术文化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

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学习难点:

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学习方法:

启发法演示法观察法情景创设法

学习用具:

教学课件

学习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往年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获得舞蹈组第一名的作品《千手观音》吗?

师:

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舞蹈艺术的魅力。

(放《千手观音》)哪位同学能谈谈这个舞蹈是根据什么人物创作的?

生:

《千手观音》这个舞蹈是根据敦煌佛教人物创作的古典舞蹈。

师:

能谈谈你欣赏后的感受吗?

把敦煌的艺术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等。

好,现在就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领略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

由提问导入,播放《千手观音》的录像,启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观看录像。

二、新课

1)、教师演示课件第257窟壁画《九色鹿王本生》

哪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九色鹿》的美丽传说。

一位同学讲述《九色鹿》的美丽传说。

这是敦煌莫高窟中的一幅壁画,现在让我们一同来回顾敦煌的历史。

(放课件[昔日繁华])

介绍收集的汉代丝绸之路的资料,结合地图发表见解。

2)、播放课件[佛的世界]教师简述佛教的传入和石窟艺术。

课件演示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彩塑、壁画作品各1~2幅。

例如:

(学生总结彩塑年代、艺术特征第275窟交脚弥勒隋第419窟菩萨阿难像唐第158窟涅盘像壁画佛传故事第329窟乘象入胎本生故事第257窟鹿王本生、尸毗王本生因缘故事第285窟五百强盗成佛经变故事第148窟弥勒下生第217窟观无量寿佛

学生回答问题,比较后讲讲各个时期的艺术特点。

三.总结:

敦煌壁画以北朝和唐代为最盛。

北朝壁画多“本生故事”,宣扬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

北朝的时代是一个战乱的时代,民生多灾多难,备受苦难的人民把理想寄托在这些佛教理义上。

到了唐代社会安定,壁画宣扬的良辰美景恰是对盛唐繁荣的现实世界的一种折射,作品充满健康、乐观的情调。

3)、教师结合上述历史时期的社会特点进行小结。

播放课件第130窟供养人像与张萱的《捣练图》、龙门石窟卢舍那佛像比较。

学生谈唐代美术作品中人物的造型特点。

师总结:

唐代社会的繁荣成就了艺术上的繁荣。

学生欣赏从西魏到晚唐的图案艺术,感受到各个历史时期的审美追求和时代精神。

4)、播放课件[百年蒙羞藏经洞])教师简述藏经洞的发现与被盗经过。

(课件展示:

藏经洞的被盗文物及偷盗者名单、图片。

学生描述1900年的中国社会,思考藏经洞被盗的历史根源并回答问题。

(认识敦煌作为石窟艺术宝库的价值,德育渗透)

四.学生总结:

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的能力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练习:

(播放课件[神游敦煌])师:

同学们都爱好旅游吧,今天在课上来一次敦煌模拟旅游——台上的是导游,台下的是游客。

哪一个旅游团先来介绍?

(学生分组,由一名同学代表全组上前解说)。

三、小结

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和参与给予鼓励和表扬。

同学们,(放张大千作品)一切伟大的艺术,都不会只是呈现自己单方面的生命。

为什么甘肃艺术家在这里撷取了一个舞姿,就能引起全国性的狂热?

为什么张大千举着油灯从这里带走一些线条,就能风靡世界画坛?

正因为他们触动了许多人心底的蕴藏!

四、板书设计:

第二周

第一课艺术与科学

能够联系生活,了解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对人类生活的促进作用。

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生活中各种物品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艺术性。

能画出简单的设计图稿。

通过了解设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科学的热情和对艺术的热爱;

认识到将艺术和科学进行有机结合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

艺术与科学的相互关系,分析艺术与科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在生活用品设计中体现的。

艺术对科学的促进作用。

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汽车视频(多媒体课件展示)

2)、回顾汽车的发展史。

(提问:

看了上述图片,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呢?

)引出本课的课题《艺术与科学》缓解学生紧张心理,调动学生积极性。

观看课件

1)、艺术与科学概念①、艺术:

艺术强调主观感受,重美感,主要依靠激情和想象,以形象思维为主揭示人类的情感。

(美观、愉悦、舒适)②、科学:

科学强调客观规律,主要依靠理智和实验,以抽象思维为主,探索自然发展的规律。

(实用、合理、便利)

2)、分析实例:

欣赏图片进一步感受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

①、长信宫灯请同学们自由发言,说一说长信宫灯美在什么地方?

(神态、动作、色彩、造型)

②、安济桥教师实验,使学生更直观感受到拱形桥设计的科学性。

③、蒙娜莉莎利用光学原理和油性原料进行绘画,逼真生动。

(体现在绘画中也需要科学合理的安排)

3)、小组讨论总结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艺术与科学总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互相促进,不断融合,协调发展。

三、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一、导入

二、新授

1)、了解艺术对于科学的概念

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师生共同说出长信宫灯的科学性。

学生加深理解:

学生欣赏图片,同桌讨论后说出安济桥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如:

桥的简练、美观、古朴、对称美等。

科学合理的设计如:

拱形减轻桥的重量、利于排水等)。

三、练习:

1)、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认真思考。

把刚才提到的设计不合理的例子重新设计。

(例如:

班级的桌子、椅子等)

2)、利用手绘线条的方法进行绘画。

3)、将设计的作品在全班交流,并让设计者说出设计意图。

教师加以点评。

四、小结

艺术与科学是一对不可分离的孪生兄弟,自古代人们就能认识到将艺术与科学完美的结合。

到了我们现在那就更应该注意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所以我希望各位同学,不要只注意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视艺术的学习。

五、板书设计

艺术与科学

一、艺术与科学

二、分析作品

第三周

第二课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

初步理解对意境的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尝试创作一首小诗或散文,概括的表达出所喜欢的山水画的意境。

通过查找、收集有关山水画家及作品的资料,使自己对我国古今著名的山水画家及艺术风格有所了解。

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的。

教学难点: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教学课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1、导入

艺术是文化的产物,故艺术要与文化相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浩如烟海,而中国画的形式和一般的绘画形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梦溪笔谈》中说到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得到客人送的《按乐图》很兴奋,王维说这是画的《霓裳羽衣曲》第三遍的第一段,客人不信,请来乐工演奏那段舞曲,这才信服。

因此说,图画只能画出一瞬间的演奏活动即“止(只)能画一声”而不是一段舞曲的演奏过程。

唐代诗人徐凝在题画诗中这样写道“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萃白云残;

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诗的前两句是写画中景,后两句是诗人发出的感叹:

画家挖空心思,终究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因为他止(只)能画一声,而凄楚动人的猿三声,是画面上表达不出的,此绘画之弊也……。

然诗歌(词、赋)却能做到表现时间、空间、环境、音乐、舞蹈等,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及万事万物的刻画等──包罗万象;

也正好弥补绘画之不足。

但诗是含蓄的,不及画的直观通俗易懂。

历来有诗、书、画同源之说,三者的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

都是写心、写思想、抒发感情的。

因此,从根本上说,三者是相通的。

激发兴趣,敢于质疑,以达到共同探究的目的。

2、新课

1)、分析中国画作品《平沙落雁》。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画面:

溪流、荒滩(荒漠)、弹琴的老人、大雁……。

在一望无垠、贫瘠的荒原上,没有树、没有草,没有野兔的奔跑、也没有牛羊的欢叫;

有的只是那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漠和那一阵阵卷带着黄沙的寒风掠过……。

屈大夫(我们把画中人看作屈原)在那溪边独自抚奏着古琴,时而委婉忧伤,时而悲怆激昂;

陪伴他的只是那涓涓的溪流;

荒漠俯首、溪流停吟,仿佛在听他述说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与大丈夫的壮志未酬……。

一群大雁掠过头顶,“呀呀”地自南飞去,屈大夫多么希望那高飞的大雁和潺潺的流水能尽带走自己满腹的哀愁啊。

依画之意境作诗:

平地风起愁近秋①,沙飞卷带百花休②。

落幸③屈子《离骚》④奏,雁去流水《九辩》⑤忧。

【解释】①愁近秋:

古代不得志的文人对秋天的到来,总觉惆怅悲痛不已。

②休:

休息,这里指花谢了。

③落幸:

失落[失去],宠幸。

④《离骚》:

我国著名诗人屈原所作的文章。

骚:

即发牢骚。

⑤《九辩》:

屈原流放时做的第一篇为己辩白的文章。

诗的释义:

在戈壁荒漠的平原上,忽然刮起一阵阵寒风……秋天到了,万物将失去春的生机,是多么令人愁怅呀。

秋风吹起黄沙,打在美丽的花朵上,使花儿凋谢,也卷带着许许多多零落的花瓣,飞向天空、漂落远方。

正在流放中的屈原面向旷野、溪水,一边弹奏着古筝,一边吟唱着《离骚》、《九辩》曲;

他多么希望那南飞的大雁和涓涓的溪流能尽带走自己的满腹愁绪呀。

2)、《江山如此多娇》磅礴旭日升中华,九州沐浴金彩霞。

世纪更替逐浪高,国昌民种富贵花。

《江山如此多娇》付抱石、关山月

3)、《万山红遍》红遍万山染成林,飞流直下显白练。

幽燕大地升紫气,而今华夏小康里。

万山红遍李可染

3.通过欣赏、观察、讨论,理解画的意境。

讨论画的意境。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1.导入

2.继续上节课的内容:

进一步分析中国山水画是如何表现意境的。

学生按几个小组分析讨论课本第8—9页的山水画作品,并在班上交流。

讨论题:

(1)画家生活的背景与时代。

(2)画家的风格及著名作品有哪些?

(3)你在作品中看到了什么景物?

(4)你能通过作品“读出”什么样的意境?

(5)这幅作品给你什么感受?

4、小结

通过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到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

理解了意境是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5、板书设计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一、《平沙落雁》二、《江山如此多娇》三、《万山红遍》

6、教学反思

第四周

第四课中国画的形式美

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的形式美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画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认识中国画是通过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

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对形式美的把握)

启发法演示法观察法情景创设法

教学课件

学习过程:

1)、《万山红遍》的作者是谁?

2)、《溪山行旅图》的作者是谁?

3)、《江山如此多娇》的作者是谁?

中国画的形式美是指在大小横竖不同的画幅中,通过构图将点、线、形、色等形式因素,按表现需要有规律地组合起来所呈现的多样统一的美感。

在形式美的方面,大致有以下因素:

①、形象之美

无论工笔画或写意画,必须以一定的形象为基础。

但是,中国画历来讲究“以形写神”,表现任何物象,形似仅仅是手段,神似才是目的。

古代为人物画像,称作“传神”。

齐白石笔下的青蛙、虾、小鸡等动物,使人看了感到生动活泼,有稚拙的童趣,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②、笔墨之美

充分运用毛笔的性能,驾驭墨与色在宣纸上的渗化效果,表现不同物体的形状、质感、量感,塑造出生动完美的艺术形象,这种综合性的技巧在中国画中统称笔墨,它是中国画造型的基本语言。

中国画以线造型,墨分五色,以行笔的快慢、顿挫、提按与墨色的干、湿、浓、淡、枯焦等,干湿巧拙、涩畅互相交替使用,虚实相生,“笔为墨骨,墨为笔充,”从而表现出天地万物,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使观者得到美的享受。

③、色彩之美

中国画有独特的特点。

以画法分,又白庙、水墨淡彩、重彩、墨骨、勾勒填彩,又有泼墨泼彩等。

各种不同的画法与丰富的色彩运用,构成了中国画独特的民族特色,使之成为东方绘画的代表,是世界绘画重要的品种之一。

④、章法之美

中国画的形制有多种,如中堂、条幅、横披、手卷、斗方、册页、扇面等,在大小、长短方圆不同的形制中合理按排表现的物象叫做章法。

每幅画面上有主次、疏密、节奏、变化,并可以留白,有笔墨处为实境,可以是天、地、云、水、烟、气、雪等,给观者以丰富想象的余地。

中国画上的提款与印章,也是画面构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好的书法与篆刻可以为画面增色,款与印的大小、位置、文字也有很多讲究。

3.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介绍中国画的形式美。

(播放课件欣赏贾又福的《太行丰碑》)

欣赏理解中国画的形象美

1).理解笔墨之美(课件播放潘天寿的《露气》)

2).理解色彩之美(课件播放李可染的《万山红遍》

3).理解章法之美(欣赏扇面、册页、框裱类作品。

观看课件

谈自己的感受

谈自己的理解

了解类型

2、练习

1).用已学过的中国画表现方法,试作一折扇或团扇,并加盖或添画印章。

2).简述欣赏中国画的心得体会。

4、小结

通过体验中国画的形象、笔墨、色彩章法的美感,使我们能够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感悟到具有高度文化内涵的中国画精髓,更加热爱祖国的民族艺术。

一、形象之美二、笔墨之美三、色彩之美四、章法之美

第五周

中国画依托于中国古典哲学和文化的深厚背景,构成了高雅的艺术品位和丰富的艺术品类,如同一切文化遗产一样,中国画也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

通过本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形式美,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深对中国画作品的形式语言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丰富和提高审美视知觉的能力。

知识目标:

1、认识绘画中形式美感与内容的协调统一是构成作品艺术美感的重要的两个方面。

2、认识中国画是通过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3、认识中国画将绘画、书法、诗歌、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其独特的形式美感。

能力目标:

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初步尝试体验中国画的形式美。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体验笔墨情趣。

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及相互关系。

学习准备:

课件(包括丰富、典型的各种风格的名作),画架、画板、笔墨纸砚等绘画用品。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画的形式美》,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意境美是山水画的灵魂,下面就让我们再一起欣赏几张国画作品,在欣赏时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作品在哪些方面给你以美的愉悦?

演示课件作品并解说作品、作者、作品特点。

二、授课

1、演示课件

2、讲解形式美概念

通过刚才同学的剖析,我们知道所谓中国画的形式美就是在大小横竖不同的画幅中通过构图将点、形、色等形式因素按表现需要有规律的组合起来所呈现的多样统一的美感。

中国画的形式美概括起来大致有:

形象之美、色彩之美、章法之美、笔墨之美四个因素。

在了解了形式美概念的基础上,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国画去感受它的形式美。

首先让我们走进白石老人的《虾》

3、演示课件白石老人的《虾》与生活中虾的照片。

提问:

白石老人笔下的虾在形象上与现实生活中的虾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分组讨论

生:

回答生活中的虾腿很多,是透明的,直的,显得呆板,不是很美;

艺术作品的虾非常有趣,很灵动,与生活中的虾相差很多。

(同学得出的结论会很好,如果说到笔墨老师应及时适当讲解,指出下面将对形象进行讲解)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正像同学们所说真实的虾与白石老人笔下的虾区别很大,生活中的虾虽然很真实但很复杂呆板,用写真的方法很难表现出来,经过画家的概括、提炼、加工,艺术作品中的虾很简单、灵动,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美的享受。

师:

总结并演示课件

艺术作品中的虾形象概括、简单、比现实生动。

形象是绘画的基础,写神才是目的。

上节课欣赏了白石老人的大作,这节课让我们到中国画的色彩海洋中去畅游吧!

二、新授

演示课件《井冈山》、《樱桃》、何海霞的《青山绿水》。

提出问题:

同学们在欣赏作品时仔细观察一下中国画的色彩美不美?

如果美又有什么特点?

(演示课件问题)

生:

分组讨论

回答:

色彩很鲜艳,很好看,与物体本身的颜色接近,(同学在回答问题时不会很准确,教师要适时的启发点拨)

以上我们的欣赏学习侧重于中国画的内在形式美。

那么中国画的外在形式美不美呢?

5、演示课件:

手卷、立轴等

请同学们说一说中国画都有哪些形制呢?

立轴、手卷、册页、扇面等。

师补充:

立轴易远看可以连续成条屏,手卷易近看表现大型题材。

中国画除了外形之美之外,在构图、诗书、画印上也体现了章法之美。

演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