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师大附中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训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65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3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师大附中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训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师大附中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训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师大附中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训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师大附中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训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师大附中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训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福建省师大附中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训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福建省师大附中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训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福建省师大附中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训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福建省师大附中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训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福建省师大附中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训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福建省师大附中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训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师大附中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训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福建省师大附中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训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师大附中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训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师大附中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训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福建省师大附中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训练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福建师大附中2018届高考适应性训练文科综合试卷

24.据《国语·鲁语上》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

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B.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C.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D.农耕经济成为各朝根本

25.遣使巡察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监察形式。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推行视察地方的制度,到汉朝刺史的派遣,遣使巡行成为中央监察地方的固定形式。

遣使巡行分为定期和不定期两种,监察官员们都离不开基层吏民的帮助或协助,据此可知A.遣使巡行的对象主要是中央和地方官员的贪赃、枉法等违法乱纪行为B.遣使巡行是民众对国家事务及其官员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的渠道C.吏民检举揭发是监察机关监督地方官员的唯一途径和手段D.遣使巡行维护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从根本上杜绝了腐败

26.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

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

《汉书·杨恽传》

“因释耕于晚上,而妻子耘于前。

《后汉书·逸民》

“立春东耕,为土牛象人,男女各二人”

(东汉)王充《论衡》

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C.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D.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

27.1712年,康熙颁发了一份谕旨称:

国朝承平已久,滋生日繁……令诸省督抚,将现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征收丁税)定额。

其自后所生人丁,不必征收钱粮。

由此可知清朝初期

A.农业生产渐趋衰落B.商业税成为政府税收主体C.人地矛盾比较突出D.赋税征收方式的重大改变

28.下表是“中国近代产业结构的变动(1887—1936年)”,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近代中国

国民收入

就业人口

年份

1887年

1936年

1887年

1936年

农业(%)

69.62

64.50

80.00

75.52

工业和服务业(%)

30.38

35.50

20.00

24.48

A.外国侵略延缓近代化进程B.城市化的进程逐渐加快

C.对工业文明的适应与抗争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29.据统计,民国时期全国电力灌溉(使用抽水机)的田亩,最多的年份(1930年)也不

过5万亩,还不到全国总耕地的万分之一。

从1915年由国外购进第一台拖拉机起,到1949年,除台湾省外,总数也不过401台(标准台)。

由此可知当时中国农业A.土地制度落后B.生产技术落后于西方国家

C.缺乏近代意识D.国民政府经济重心在工业

30.1947年4月,国民党据《中华民国宪法》完成了政府的改组,在国府委员中,国民党人占17人,青年党、民社党及社会贤达共占11人。

《大公报》对此的民意调查显示:

1000人中的50%为其打零分,平均分不到24分;其中2/3的人认为青年党和民社党根本就不该参加这个政府。

材料较为客观地反映出

A.抗战胜利后中国两种命运的斗争B.中国人民为和平民主建国的努力C.民主联合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D.国民党政权处于合法性危机之中

31.根据7月17日周恩来同志一天的行程安排表,推断当时周恩来等主要是为了

时间

外交活动

上午10:

00

会见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狄普芳

中午11:

40

访晤英国外交大臣艾登

下午13:

00

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越南代外长范文同会谈

下午16:

50

访晤法国总理兼外长弗朗斯

A.以“求同存异”推动万隆会议的顺利召开

B.争取各国支持理解第26届联合国大会提案C.和平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与印度支那问题D.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进行的中缅会谈

32.以下为《十二铜表法》的部分内容,该材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注重在他人土地上有通行权的,其道路宽度,直向为八尺,转变处为十六尺。

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

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A.保持道路畅通B.维护原始的古老习俗C.规范人们行为D.协调贵族与平民关系

33.1972年,女众议员玛莎·格里菲斯推动过去被搁置的“男女平权宪法修正案”获得参众两院通过,但在宪法规定的七年期内由于没有达到38州的同意而宣告失败。

这一过程说明美国

A.三权分立的制度受到冲击B.多元价值观念影响法律变革C.中央集权的原则逐渐削弱D.女性争取选举权的斗争失败

34.前苏联电影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和时代烙印,如某一时期涌现出的《斯大林综合症》、

《1953年寒冷的夏天》《国际女郎》《摇滚式的悲剧》等电影。

这些电影主要折射了A.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B.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C.勃列日列夫的军备竞赛D.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

35.由于美国股票市场和新兴电子计算机技术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一片兴旺,一些观察

者重提20年代的繁荣和无节制的投机活动,以及1929年美国股市的崩溃。

这些观察者们反思的是

A.世界经济的制度化B.世界经济的全球化C.世界经济的体系化D.世界经济的区域化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中国法制起源较早。

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制定《吕刑》。

秦朝制定《秦律》,这是一部十分严苛的法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死刑多达十几种。

唐朝制定《唐律叠议》颁行天下。

它集成了古代立法传统,将各种法规融为一炉,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法律都围绕“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解释。

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

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唐律还规定如果赃证已经明确,“理不可疑”,犯人即使不招,也可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判决。

《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蓝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

材料二公法是以保护调整国家(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律,私法是以强调保护私人利益为目的的法律。

与古代中国侧重公法不同,罗马帝国时期立法以私法为主要侧重点。

罗马法广泛借鉴外邦人法规,着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适应了帝国时期社会发展要求。

3世纪以后形成了著名查士丁尼法典,内容包括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敕令,人与人关系、财产关系和诉讼等方面的规定,不同时期法学家对罗马法提出的各种学说和解释。

它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律.基础制定本国法律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法制的基本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帝国在公法与私法方面侧重点不同的原因。

谈谈你对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认识。

(19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在我国,将“祖国”比喻为“母亲”并形成一个固定的人格化的、女性化的隐喻结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的事情。

它最早出现于闻一多于1925年3月创作的《七子之歌》。

诗中将“祖国”比喻为“母亲”,将割让的殖民地比喻为“予出”,从此,“祖国母亲”的类比在全国的白话文中流行开来,也标志着“祖国母亲”这个概念隐喻的正式形成。

而经过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祖国母亲”的隐喻得到进一步的使用和引中,其影响也从文学领域扩散至政治社会领域。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祖国母亲”的隐喻得到进一步的强化,直到今天,它已然是我们语汇中的一种“超稳定结构”。

——摘编自潘祥辉《“祖国”与“母亲”是怎样相联的:

近代爱国主义话语的源流》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解读“祖国母亲”形象。

(要求:

自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论证。

 

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1978年以来,中国持续推行改革,内容十分丰富,其表现有:

允许在国有经济之外发展非国有经济;一些新产品可以自由定价;允许计划分配体制之外自由市场的发展;在按劳分配之外承认按要素分配的合理性;对国有企业的工人,根据计划体制下的国有企业与职工之间实际上存在的隐性“合约条件”来对待老工人,但同时按自由缔约的方式来聘用新工人……此外中国改革的每项措施是小范围内试验取得一定成果,积累经验后,才加以推广,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过程、经济特区的创建等。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采取了所谓“休克疗法”的改革,在500天内分三个阶段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化、放开价格、卢布自由兑换等,并过渡到市场经济。

中国因改革大获成功,俄罗斯则因“休克疗法”付出沉重代价。

——摘编自刘树成昊太昌主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所呈现的特点。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采取上述模式的原因。

(7分)

 

4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军共发射81枚经过改进的“飞毛腿”导弹,其中向以色列发射38枚,向沙特阿拉伯发射41枚,向卡塔尔和巴林各发射1枚。

有83%被(美国)“爱国者”导弹拦截并加以击毁。

为什么“爱国者”导弹有这样高的命中率?

有很多主要原因,但关键原因是卫星给它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情报。

侦察卫星首先发现准备发射的“飞毛腿”导弹,向澳大利亚地面站发出预警,地面站将此信息发送到利雅得多国部队统帅部,统帅

部发出“注意飞毛腿”的全面预警。

一旦卫星发现“飞毛腿”导弹已发射,信息将通过上述渠道发送到“爱国者”导弹连。

“飞毛腿”导弹总飞行时间约5—7min(分钟)(与射程有关),而卫星信息的传输只要2-3min(分钟),所以留给“爱国者”导弹有足够的预警时间进行拦截。

-------摘编自王室朝《海湾战争的特点与启示》

(1)根据材料,指出海湾战争中美国对伊拉克导弹作战的特点。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湾战争对现代军事战争的影响。

(7分)

4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1908年7月17日,在袁世凯的影响下清廷发出谕旨,命唐绍仪出使美国,名义是为减收庚子赔款事向美国致谢。

1908年11月20日中午,唐绍仪抵达华盛顿,他多方面接触美国的朝野人士,希望借助经济目的达到政治目的——与美国建立某种亲密关系以加强清政府在对抗日本扩张中的地位。

12月2日,唐绍仪与罗斯福进行了礼仪性的会见,罗斯福本人不太倾向于与中国政府交往过密。

随着袁世凯在北京的倒台,1909年1月,外务部致电唐绍仪,要其迅速结東访美,由欧洲回国。

他的突然离去才令美国人深感不安,他们开始怀疑,由于他们一直挽拒唐绍仪是否错过了一次扩张美国利益的重要机会。

美国在

20世纪初期正处在对外扩张的初期,受实力的影响,美日之间的关系更为重要。

美国不愿意冒与日本直接对抗的政治风险,从而使唐绍仪的外交策略失去支撐点。

从根本上说,唐绍仪的外交策略寄希望于列强,也难免成为列强政治的牺牲品。

----------摘编自李恩涵《唐绍仪与晚清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绍仪出使美国外交失败的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唐绍仪出使美国的外交活动。

(7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