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健同志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663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健同志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沈健同志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沈健同志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沈健同志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沈健同志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沈健同志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沈健同志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沈健同志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沈健同志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沈健同志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沈健同志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沈健同志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沈健同志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沈健同志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沈健同志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沈健同志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沈健同志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沈健同志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沈健同志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健同志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沈健同志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服务意识和能力有了新提高。

坚持学历教育与各类短期培训并重,在高质量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拓展初、中、高级职业技术教育、岗前职业教育、在职继续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下岗再就业培训教育等多种短期培训形式,既为富民强省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促进了职业院校资源的充分利用。

社区教育不断深化,全省已建成14个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47个省级实验区、200个市级实验区和96个省级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成为繁荣社区文化、促进社区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地。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对照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要求,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十五”以来连续召开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大力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但有的市县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全局性的认识,与党中央国务院对人力资源开发的热切期望、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与人民群众对求技致富的急切渴望仍有明显差距,长期形成的忽视、轻视甚至鄙视职业教育的社会陋习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具体表现为:

思想认识不端正,一些地方没有把职业教育摆上与其他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

事业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明显薄弱,缺少有效的政策措施;

政策落实不到位,国家和省已出台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落实不够,各地新出台的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举措也不多。

二是经费投入力度有待加大。

职业学校没有全省统一的公用经费标准,职教投入普遍较低,职业学校经费被统筹甚至挪用。

据教育部统计,2007年职业高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上海为19656元、浙江为9716元、江苏为5994元,全国排名第10,约为排名第一的上海市的30.5%。

其中,预算内生均经费排名第1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排名第28,是上海的30.77%。

经费保障体制不健全,制约和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是管理体制亟待完善。

职业学校多头管理,政出多门,导致学校建设重复、专业建设重复、设备建设重复,资源效益发挥不够;

学校设置、人才培养标准各不相同,学校发展水平、教学质量差异较大,地方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是师资队伍亟待加强。

教师生均比例高,严重缺编;

“双师”能力水平不强,教师到企业实践缺少完备的政策支撑;

面向社会招聘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的政策开而不通,存在传统性、政策性、体制性障碍,难以落实。

缺少体现职教特色、职教师资特点的师资队伍建设政策和措施。

五是办学机制尚不健全。

质量评价和监控机制尚未形成,职业教育面向市场办学,类型众多,专业复杂,生源差异大,缺乏科学的、统一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校企合作缺乏制度保障和强有力的推动,企业参与办学的责任不明确,积极性不高,适应职业教育规律特点的运行机制尚未建立。

六是基础能力仍然薄弱。

中等职业学校布点分散、规模偏小,条件简陋、质量不高,名称多样、不合规范,骨干学校示范辐射不够,全省缺少一批在国内一流的窗口学校。

上述问题必须认真研究、切实解决,努力促进我省职业教育有新的突破。

江苏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形势,可谓成绩与困境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

新的历史时期,江苏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

“进一步做优做强做特,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优,就是结构优化、资源优质、人才培养质量优良。

强,就是基础能力强、师资队伍强、办学实力强。

特,既要切实体现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的办学方向,彰显职教特色;

又要切实体现江苏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打造良好的江苏职业教育品牌。

要通过做优做强做特,继续保持我省职业教育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争取人民群众较高的满意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职业教育发展得好,就是要实现科学发展、优质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职业教育发展得快,就是要加快实现由外延发展为主向内涵提高为主的转变,加快实现职业学校品质、办学水平和全省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加快实现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需求能力的整体提升。

今后一段时期,全省要立足以下六个方面,全力以赴地推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一、 

提高认识,推进职业教育大力发展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放在第一位,并指出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

温家宝总理强调:

“只有职业教育才是面向人人的教育!

”他在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要从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职业教育工作,加快职业教育事业发展”。

在今年全国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强调,要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优化教育结构、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

教育部周济部长在2008年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

“把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重点,作为整个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突破口。

”我们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立足新情况、新要求,从新的高度落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

在今年暑期各市教育局长参加的全省教育工作研讨会上,省教育厅提出新时期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全力以赴”,这既是新的要求,也是新的责任。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主要负责人做起,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在行动上不遗余力,在工作中落实到位。

首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江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进入“十一五”,江苏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并向后期迈进,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是必然选择,新型工业化对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数量与结构的双重要求。

但目前我省人力资源状况不容乐观,产业工人整体素质偏低,技能型人才供需矛盾突出。

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环保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领域高技能人才的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

我省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信息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又好又快”、“两个率先”,都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大规模、高质量地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服务。

其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多元化教育需求的迫切需要。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要求接受更多、更好教育和多样化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人人、面向社会,又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和环节。

一方面,大批适龄青少年需要接受职业学历教育;

另一方面,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下岗工人、新市民、复转军人等都需要接受职业技术培训,通过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普遍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致富能力,提升他们的生存本领、生活质量、生命价值。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求学愿望和脱贫致富的要求,实现“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安居可乐业、创业能致富,这对于促进就业再就业、缩小城乡差别、致富百姓、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和谐稳定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教育现代化是推动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动力。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这是在党的重要会议上第一次提出这样新的命题。

早在2005年,省委省政府即做出了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以教育的率先基本现代化来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的现代化。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定,2010年江苏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实现教育现代化,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教育现代化的主体工程——构建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优质教育三大体系,哪一项也离不开职业教育。

实现教育现代化,就要面向全民,面向全社会,使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都有专业的教育培训机构;

实现教育现代化,就要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更加突出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

实现教育现代化,就要进一步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深化教学和评价制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普遍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因此,各地要有清醒的认识,将职业教育作为区域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推进,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职业教育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互沟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调发展。

二、统筹规划,推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职业教育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要推进江苏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在统筹协调上下功夫。

一是统筹高中阶段教育发展。

未来几年,江苏初中毕业生总量逐年减少,高中阶段教育适龄人口整体上呈明显下降趋势。

各地要及早规划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发展的规模,杜绝因初中毕业生生源下降导致中等职业教育再次滑坡的现象,防止职业教育规模的大起大落。

要不断拓展职业学校招生对象和服务空间,让更多初中毕业生和其他各类有志学习的人员,如未升学的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到职业学校学习,让更多职业学校立足本地的同时,面向中西部吸纳生源。

通过努力,做到在江苏坚持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的思想不动摇,坚持高中阶段普职教育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不动摇。

二是统筹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加快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加快培养经济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的重要路径,是办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重要措施。

教育部明确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仍然在中等职业教育。

各市县(区)首先要切实办好中等职业教育,像建好四星级县中那样建好县职业教育中心。

同时,要加强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沟通衔接。

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定的人才需求结构,适度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突出技能考核,稳步发展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继续做好“对口单招”工作。

开展“对口单招”和“专升本”的高校要按照“独立编班、独立教学计划、独立组织评价”的要求,切实解决衔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努力办出高职特色。

三是统筹各类中等职业教育资源。

做大做强江苏职业教育必须要加强职教资源统筹。

一要提高学校办学效益。

原则上每30万人口设置一所中等职业学校。

除文化艺术体育等学校外,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要达到2000人以上,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达到3500人以上。

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将由目前的634所调整至400所左右。

二要整合教育资源。

以市县政府为主,加大布局调整力度,统一规划、大力整合各类中等职业学校,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规模发展、集约发展、优化发展的强大合力。

将布局调整与专业调整有机地结合,围绕地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形成学校专业合理分工,打造优势品牌。

各地都已制定了《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实施方案》,要加快实施,抓紧落实。

三要实现优质发展。

以星级评估为抓手,促进学校的优质发展。

各市已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逐校复查认定了合格职业学校(即二星级学校),2009年起对整改仍不合格的学校要限制招生或取消其学历教育招生资格。

到2010年,力争全省职校学生基本在省优(三星级)学校就读。

四是统筹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推进,迫切需要我们更多地关注、支持和发展继续教育、农村成人教育,完善和落实大力发展终身教育的政策,加强乡镇农村成人教育中心建设、城市社区培训学院建设和老年大学建设,推动各类教育资源面向社区开放、共享,积极实施各类社会培训活动,加快构建江苏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要积极探索,建立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沟通的模块化课程,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满足社会及劳动者个体对职业教育的多元需求。

职业院校要普遍拓展和加强培训功能,有效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致富服务;

社会培训机构要立足服务积极发展,规范办学,强化管理。

三、夯实基础,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

要适应江苏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加强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推动职业教育切实转到内涵发展的轨道上来。

一是要加强高水平示范学校建设。

“十一五”期间,全省要创建100所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20所左右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示范院校不仅在基础设施上要体现高水平、现代化,更重要的是在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服务能力等方面起积极的示范辐射作用。

2009年起,省教育厅要对列入创建计划的学校进行检查视导,符合条件的认定为江苏省高水平示范学校,并取得创建全国高水平示范学校的资格。

在创建省级示范院校的基础上,全省要着力打造一批在全国领先、与国际接轨的一流国家级高水平示范性职业院校。

二是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是体现职业教育质量、特色、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重要支撑,是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经科教结合的重要载体。

到2010年,我省要在重点领域建成专业门类齐全、设备水平较高、优质资源共享的50个高职实训基地和200个中职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要按实验型、实训型、生产型、服务型一体化的要求规划、建设,逐步形成前店后厂式的实训基地、服务中心,并向社会开放。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实训基地的投入,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快建设,职业院校自身也要努力提高建设水平,努力提高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益。

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将对实训基地的建设使用等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三是要加强专业建设。

“十五”期间,我省重点建设了300多个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和30个五年制高职示范专业。

“十一五”期间要转变专业建设重点,由物质的、静态的专业建设向功能性、动态性的专业开发转变;

由硬件建设为主向软件建设倾斜;

由单一的专业建设向形成优势专业链的实训基地倾斜。

到“十一五”期末,全省要重点建设500个中职和50个五年制高职省级示范专业。

在专业开发上,一要注重专业统筹规划。

以县市为单位在省辖市范围内统筹,形成同一示范专业确定不同的专业方向,错位发展,有序竞争。

二要注重专业群建设。

学校要组织专业教师认真梳理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业产业链,售前售中售后的服务业产业链,了解市场,了解产业,了解企业,通过学校专业布局调整,形成专业群发优势。

三要注重专业文化开发。

要加强体现职业技术文化特征的校园文化建设,加强专业环境氛围的营造,以专业文化熏陶学生、培育学生,形成学校德育的新亮点。

四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没有一流的师资就没有一流的职业院校,也就没有一流的职业教育。

各地各校要认真贯彻落实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加快建立一支适应推进素质教育要求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当前,突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要重点突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一要落实专业课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锻炼的制度。

教育部规定,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并将教师到企业实践情况列入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和晋级的重要指标。

市、县政府要确定一批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定点单位并予以政策扶持。

二要创新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职称评价制度。

省教育厅将组织制定和完善职业学校教师职务评聘办法,实行分类单独评审,教师的技术创新和发明、专利在职称评聘中与学术论文同等重要,优先对待。

三要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的社会评聘制度。

国家和省早已出台面向社会招聘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等高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任教的政策,但在现实工作中执行较难,要从在座的各位“一把手”局长开始,本着实事求是和科学发展的精神,真的解放思想,真的勇于创新,真的特事特办,制定特殊政策措施,甚至采取“一师一议”的做法,使这一体现职教师资本质特点的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在实际工作中有效突破、有效落实。

四要不断完善教师分层培训的学习提高制度。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国家、省、市、校教师培训网络,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教师培训,重点提升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和理论素养。

同时,各校特别是五年制高职校要重视教师的研究生教育,努力提升教育水平和执教能力。

四、深化改革,推进职业教育特色发展

职业教育是教育个性和特质十分明显的一类教育,必须在办学模式改革、教学方式改革、实践教育改革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努力打造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品牌。

一是深化办学模式改革,大力推进合作。

要大力推进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水平、提升服务能力的必由之路。

要全方位推进我省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

第一,依靠行业企业办学。

通过合作,学校及时了解就业市场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变化,以行业技术标准引领职业学校教育,进一步推进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的“零距离”。

第二,实行校企双向互通。

通过企业进学校、学校进企业,发挥校企两个优势,院校依靠人才、技术优势,依托相关专业自办、联办企业,企业利用行业、市场优势办教育、办培训,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第三,开展“订单式”培养。

学校的课程体系、教学安排要按照行业企业的要求设计,实现校企在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合作。

第四,促进学校和企业文化的双向融通。

要将企业文化有机地融入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同时,要让学校专业文化影响企业,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与经贸、国资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确定一批主导行业、骨干企业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示范单位,明确合作双方的权利义务,引导和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开展。

要大力推进工学结合。

实行工学结合是遵循职教发展规律,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尝试,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促进学生有效就业的需要,是减轻学生经济负担,建立创新灵活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探索。

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建立“学分银行”,支持工学结合的有效开展。

要推进产教结合、产学研结合,为工学结合提供坚实的体制基础,积极推进“订单培养”,为行业企业输送适合他们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要结合学校专业特点、学生生活实际,挖掘、提供各种工学结合的岗位和各种厂、场、店等,为学生勤工俭学、工学结合提供服务。

要完善管理办法,政府要制定为参加工学结合的学生提供合理报酬和津贴的政策,学校要切实加强对参加工学结合的学生的跟踪和管理,维护学生权益,为推进工学结合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要大力推进国际合作。

我省一直把职业教育作为国际合作的优先领域。

各地要加快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职业院校,全面参与职业教育的国际合作与竞争。

首先,积极推动中外合作办学。

既要加强与国外高质量职业院校的合作办学,用国际化的标准和规范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

又要积极吸引海外资金,增加职业教育投入。

今后,所有高等职业院校及四星级以上中等职业学校都要有对外合作项目,注重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教育。

其次,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信息资源、教育资源,加大对我省职教专业师资的培训力度,提高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水平。

第三,要强化学生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培养,加强外语、信息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适应多变的国际环境,在复杂条件下进行准确判断和有效工作的能力。

第四,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等都要加快与国际接轨,加快探索、构建国际化的职业教育质量认证制度,引进国外先进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要大力推进东西部合作。

多年来,我省东西部合作不断扩大,现已扩展到与十几个省份和地区的合作,特别是从国家稳定、民族团结的政治高度,主动把援藏援疆、发展西部地区职业教育作为己任,近两年接收了1600多名西藏、新疆学生。

今年又积极承担起支援四川地震灾区的工作,全省各类职业学校接纳绵竹等地区的学生1000多人。

加强对口支援,实现共同发展,已成为江苏职教率先发展后的一种精神升华。

要进一步扩大东西部职业教育的合作,特别是初中生生源减少较多的地区,要从本地经济产业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出发,通过建立生源市场,采取“1+2”等形式,继续推进东西部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促进东西部职业教育的共同发展。

二是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要努力推进课程改革。

2005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根据我省产业结构特点、社会职业领域要求和高技能人才需求,选择农业、建筑、机电、电子与计算机、汽车、纺织服装、医药卫生、财经商贸、文化艺术、旅游等十大类专业领域开展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索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努力实现“德育课程、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渗透式、技术实践知识与技术理论知识的整合式、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嵌入式、中职课程与高职课程的衔接式”的课程改革目标。

课程改革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各地各校大胆实践,在课程改革的诸多方面有了一定的突破,取得了一定成效。

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三点:

第一,要把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基本方向。

通过建立有别于学科体系的行动课程体系,并以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为导向,提高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促进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有效对接,实现毕业生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

第二,要把握课程改革的整体性,从课程开发、教学模式、师资建设、基础建设、管理制度、协调机制等方面加强整体推进。

第三,要加强教育行政、科研、学校和行业企业等多种力量的整合,建立一个上下衔接、横向沟通,产学研一体化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合作机制。

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课程实施在学校、落实在课堂,需要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及其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变革。

在教学方式上,要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模式,遵循“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的原则,实现从遵从教科书的被动学习到指向职业行动自主学习的转变,从单纯的知识技能学习到综合知识和复合技能学习的转变。

在教学方法上,要广泛采用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